正文 第八章 竹雅的冻伤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牵手一生正文 第八章 竹雅的冻伤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第八章 竹雅的冻伤

    苹果树年代久了,结果慢慢少。果农们经常通过嫁接来焕发新的生气。到了一个新环境的人也是这样,从不适应到适应,是一个成长的过程。

    竹雅就是这样,她基本度过了适应期,而且变得独立和坚强。她知道现在只有靠自己,只有自力才能更生。

    她已经不是那个依偎在母亲怀里撒娇的女孩,不是天天背着书包上学无忧无虑的学生,而是一个要靠自己努力奋斗把握自己命运的人。

    母亲终于来信了。竹雅在到知青点安置好以后就给家里写了信,告诉这里的情况。但母亲一直没有写信来,竹雅知道母亲还在为她固执地下乡生气。

    母亲在信中述说了自己的挂念和担忧,要她注意身体,保护自己。还说如果实在受不了,就请个病假回来,她再想办法安排一下。

    竹雅心想现在是几头牛也拉不回去了。就写了封信让家里放心,还问爸爸和哥哥的情况。

    区竹雅的父亲叫区明杰,早年参加了“一.二九运动”。抗日战争时期,参加土地改革工作,先后担任工作队长、代理县长、行署党委副书记等职,文.化.大.革.命前任省主管农业的副省长。文.革后的1968年“靠边站”,下放到林场五 七 干 校。

    母亲史星梅, 1947年参加革 命的北平学生,参加土改工作队。文.革前担任省妇联办公室副主任。

    哥哥区峻熙, 1968年高中毕业后参军。

    区竹雅来时对张焕说爸爸朋友的儿子一起下乡的是郑天宇。

    郑天宇1953年生,1970年高中毕业下乡到牟 海县城关公 社城关镇。

    父亲郑浩轩,解放前与区明杰一起参加土改工作队。解放后担任省委农委副主任,文.革时任中.共省城市委副书记,革 委 会副主任。

    母亲康千诗,省城纸业公司老板康立祖之女。解放前担任渤.海土改工作队队员,时任省人事局调配处副处长。

    妹妹郑含笑,1956年生,山 大附中高一学生。

    当时的政策是独子一般不用下乡,两个孩子必须要有一个下乡锻炼。郑浩轩考虑一方面自己分管下乡知青工作,要做出榜样。另一方面女儿也大了,面临着去向的选择。儿子下乡总比女儿方便一些。所以才让儿子郑天宇毕业后下乡。郑天宇下乡前,郑浩轩与烟港方面联系了一下,分配到牟 海县城附近的城关镇。

    郑天宇是个很有才气且英俊的青年。身高一米八0,浓眉大眼,稍有些瘦。说话慢条斯理,而且从不抬头看着人说话。上学以来成绩一向很好,如果有高考的话基本上是十拿九稳。可惜生不逢时,高考被取消,只好下乡了。

    在他看来这不是挫折而是机遇,是捞取政.治资本的机会。他认为现在是红色政权,一切要政.治挂帅。他们这些红二代虽然有父辈的祖荫蔽护,但资 产 阶 级法权已经被打烂,要想在社会上有立足之地,必须靠自己的努力。他觉得这个世界没有嗟来之食,只要自己努力就能得到一切。包括地位、金钱和爱情。

    他对下乡一点儿也不感到委屈,来到知青点的当天下午就下了地。虽然开始的几天很不适应这里的生活,干活累得有时爬不起床来。但他能咬牙坚持,从来没有叫苦。因此,没有多久,这里的知青和村民就给予了较高的评价,认为这个高 干 子 弟是真正与农民打成一片。

    他最大的缺点是宁肯与农民一起吃苦,也不与农民交流或者交朋友,包括知青点的其它下乡知青。他骨子里看不起农民,看不起工农子弟。他接受了社会 主 义阶 级的概念,认为新政权的统治者是现在的国 家干部,而干部是作为一个阶 级存在的。

    他要当官,要权势,要尽快进入干部这个阶 级。

    他看不起那些天天想着回城或者招工的知青,更瞧不起那些天天把领导阶 级挂在嘴上的工人农民。他认为工人农民仍然是新社会的下等人,属于被统治阶 级。因此,他虽然拼命干活,想方设法表现出自己积极的一面。却极少与大家交流,没事的时候只是一个人看书,或者听收音机。他要了解时政信息,掌握社会政.治走向。要站在时代的潮头,生怕因为下乡而被边缘化。

    他有个自小在一起的同班同龄同学叫王语兰,是山 大职工之女。多年的同班共勉达到两相无猜的地步,郑天宇上高中时因离家远,经常到语兰家吃饭。语兰对他可以说是百依百顺,虽然郑天宇经常发发小爷脾气,甚至呵斥语兰。但语兰从来没有责怪他,语兰的父母心里基本认定了这个未来女婿。

    语兰因为是独女不用下乡,毕业后分配在电厂子弟小学当教师。郑天宇下乡临走前夕,语兰熬夜赶织了一件红色毛衣,还准备了许多生活物品和食品。但郑天宇一样也没有收。他要像个真正的农民,城里的痕迹一点也不带。

    郑天宇到知青点后,经常给竹雅写信,有时还捎些书过来。

    郑天宇的信虽然调门很高,但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是一种个人奋斗理想。他要求竹雅不要放弃文化学习,有机会还要念高中上大学,或者争取早日回城。

    竹雅与郑天宇自小就熟悉,父母是战友和朋友。虽然不在同一班级,但在同一所学校上学。每逢节假日时,郑天宇的妈妈来接郑天宇回家,总是过来问一下竹雅回不回家。两家父母来看孩子带的食物总是包括天宇的妹妹含笑一人一份。久之,天宇就像竹雅的哥哥一样。

    在郑天宇的眼里,竹雅是个漂亮的小姑娘。父亲是副省长,属于高 干 子 弟。两个人平时接触多,加之父母平时言语之间透露出想结亲家的信息,天宇也曾有追求的念头。只不过由于文.革竹雅的父亲下台,郑天宇这种心思越来越淡薄。目前两人的状态只是一种幼时朋友关系。

    区竹雅年龄尚小,还没有恋爱的概念,只是把郑天宇当作哥哥看待。

    两个人经常通信,彼此交流在农村的体会。

    秋收之后,天气冷了,山上一片金黄。

    这里的山上除了山后背荫处的松树外,几乎清一色的柞树。柞树到了冬天叶子变黄,开始落叶。

    村里放了三天假开山。在这三天里,大家可以自由地上山收草。

    尔后,各小队组织上山砍菠萝(就是柞树灌木),一方面是作为烧柴,另一方面柞树灌木更新有利于新枝生长,为蚕茧提供新鲜的叶子。

    到了冬天,耕牛全部歇了起来。饲料主要靠花生蔓、豆杆和玉米秆等铡碎后,掺和一些麦肤皮加水搅拌起来。立轩不用上山割草,就随生产队劳动。

    农民的冬天并不闲,而是开始了另一种生产劳动,那就是兴修水利和整翻土地。

    兴修水利一般由公 社组织,各大队抽调部分劳动力,集中对公 社内某一有影响的水道进行综合整治。这些工作主要在冬季进行,名曰“战山河”。

    剩下的劳动力以小队为单位,对一些贫瘠的土地进行深翻。一方面把里面的石头挖出来,回填新土,以增加土层厚度,另一方面通过翻地减少病虫害。同时对由于雨水冲蹋的地堰进行整修,做好水土保持。

    人 民 公 社作为社会 主 义新中.国的一种农村政权形式和管理方式在这个时期达到了顶峰。

    冬天这个色 鬼,每天都“冻手冻脚”的。

    虽然没有下雪,西北风却像刀子一样刮了一夜。窗外传来树枝被风刮得尖厉刺耳的呼啸,屋里是冰冷的寒气袭人。

    这里的窗户没有玻璃的,全是用白纸糊成。好处是可以保暖,减少外面的冷气透入。因为睡的是火炕,烧上火后再放一些大点儿的木头,整个晚上都暖和。

    因为天冷,几个女知青早早就躺下了。看了一会儿书,就在热炕的烘烤下进入梦乡。

    这一夜睡的真舒服!被窝里还暖烘烘的,听到外面老大哥喊起床的声音,竹雅又磨蹭了一会儿。听到大家都走到院子了,竹雅才不情愿的掀起被子,穿上衣服下了地。

    女孩子在任何时候都忘不了整理自己。她抓起梳子,把头发理顺,简单的用一根红头绳扎上。又从水缸里向脸盆里舀了点水,用手捧着向脸上泼了泼,拿起毛巾抹了把就出了门。

    外面风仍在刮,扫得脸火辣辣的。竹雅也习惯了,连手套都没来得及戴,扛起镢头就随着上了山。

    由于洗过脸后没有擦干净,手上仍然沾有水珠。加之没有戴手套,一会儿手被冻的发紫。当时她也没有在意,只是戴上了手套。

    手套戴上以后,干活的时候里面出汗了。虽然暖和了,皮肤却痒的难受。

    第二天早晨起来,手出现了红肿,有些部位还有水泡。不疼却很痒,用手挠的话,马上就破了。

    张痪在这方面有经验,她立马判断竹雅这是冻疮。没敢让热水敷,而是端来一盆冷水,让竹雅把手放进去,这样舒服一些。

    冻疮一般是因为寒邪侵袭过久,手背、足背、耳郭、面颊等部位出现红肿发凉、瘙痒疼,甚至皮肤紫暗、溃烂为主要表现的疮疡类疾病。

    冻疮一旦发生,在寒冷季节里非常难治,大部分要等到天气转暖后才会逐渐愈合。有的会形成习惯性冻疮,每到冬天就会发作。

    知道竹雅手被冻后,惠山叔找了许多偏方,包括用老丝瓜加猪油涂、猪后蹄烧成灰敷、蟹壳烧灰调麻油搽,都不见好转。竹雅的手仍然皮肤红肿,疼痛瘙痒。

    在晓睛的陪同下,竹雅到牟 海县医院找医生看了看。没有太好的办法,只是开了点消炎药和给了两管药膏,回来搽了一段时间。虽然没有再发生水疱和溃烂,但一双本来漂亮的小手离不开手套,稍一见冷风就痒。竹雅的情绪非常低落,一个人经常摸着手发呆。

    竹雅生冻疮的事赵立轩知道后,只是过来看过几次,也没有说话。

    他到处向老人打听,什么办法可以治疗冻疮。有人告诉他,以前没有医药的时候,农村治疗冻疮最有效的是獾油。

    獾油有生肌止痛的功效,用于烧烫伤,酒齄鼻(酒糟鼻)效果最佳。对冻疮也有效,于是他就有了捉獾的念头。

    獾是分布较广的一种哺乳动物,是群居动物,通常几只居住在一个洞穴内。一般夜间出来觅食,秋季积累大量脂肪,11月后入洞冬眠,第二年3月才出洞。

    冬天捉獾最关键是要找到有獾的洞穴。以前这里的山上獾很多,随着人口的增长,这些野生动物慢慢减少。冬天不出来的时候,很难发现踪迹。

    没有经验的立轩先是找村里几位打过猎的老人,讨教獾的知识。尔后带着一些花生米,到山上每个曾经居住过獾的洞穴的向里面撒,引诱其出来觅食。因为虽然獾已经开始冬眠,但在气温暖的时候,总有獾耐不住寂寞会出来一会儿。

    终于有一天,他发现撒下的花生米少了,知道里面肯定有情况。于是,找来了堂兄立松和立柏一起上山。

    成年獾体重在20-30斤左右,非常机敏。一般出洞时不是慢慢向外爬,而是走近洞口时突然一跃,窜出老远。立轩他们先用网包把洞口罩住,然后在洞口点上火,用扇子向里面扇风。时间长了,里面的獾熬不住烟熏跑了出来,被网包兜了个正着。

    他把獾剥皮后,将里面的脂肪剔出切成块状,加入清水用火熬。等水分全部挤出后,他拿着獾油,交给了老大哥。

    “轩子,你这是干好事,自己交给竹雅吧!”老大哥说。

    “还是你给吧,我跟这小丫头有仇。”立轩说。

    所谓急病乱求医,竹雅也不管是不是有用,天天洗过脸后就把手涂上獾油。

    不知是獾油真的起作用了还是什么,竹雅的冻疮擦了不到十天竟然好了,又恢复了原来的白嫩红润。此事着实让竹雅感动了好长时间。

    “虫子!”有一天竹雅突然发现窗台上躺着几条长长黄黄的大虫子,吓的叫了起来。她知道准是立轩干的,接着又喊了:“小轩子这么差劲,净捉弄人。”

    张唤听到后,过来一看,笑了起来:“你呀竹雅妹妹,这次可是冤枉好人了。”

    “我冤枉谁了?难道不是那小子放的?”竹雅问。

    “是他放的,不过是好意。”张焕说。

    “放虫子还好意?”

    “我告诉你吧,这种虫子叫‘蛤虫’,是这里最好的美味。这种蛤虫只有柞木里才有,高蛋白高营养,烧熟了吃满嘴香喷喷。轩子可能是觉得你刚来,不知费了多大劲才弄来这几条,想让你尝尝。”

    “真的吗?一会儿烧熟我尝尝。”

    “蛤虫”书名叫柞木虫,生长在粗壮的柞木树皮或木头中间。一般情况下,生长的树皮里的都是幼虫,这种幼虫因为有内脏,吃起来并不好,是垂钓的好饵料。生长在粗柞木根部或木头里的基本就是成虫。成虫到了秋冬季节会变成蛹,不吃不喝把自己封起来,以待来年成娥。

    逮“蛤虫”有许多个办法,最简单的就是把树砍倒或把树根刨出来,用斧头等工具劈开,让虫子自然暴露出来。这样的办法容易毁林,在当地是禁止的。还有一个办法是向外夹,需要一定的技术。找到有“蛤虫”的地方,用两根细软不容易折断的树枝,伸进洞里夹住“蛤虫”,轻轻地扭动,边扭边向外拔。既为柞树消灭了害虫又伤不到“蛤虫”,得到的“蛤虫”正在休眠状态,肚子里一点杂质都没有。

    这种虫子很多城里人不敢吃,但竹雅天生就是个胆大的姑娘,张焕给她烧熟后立马就向嘴里塞,边吃嘴里还说着:“真香!从来没有吃过这种味道的东西,”

    竹雅对立轩的好感在不断增加。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牵手一生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牵手一生》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牵手一生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牵手一生》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