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不会打铁的铁匠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打造大萌第1章 不会打铁的铁匠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永和三年冬,建安城。

    一场迟来的大雪洋洋洒洒的下了大半个月,对于建安城来说这场雪来的正是时候。再晚半个月,北方那群茹毛饮血的“蛮子”说不定要南下“打草谷”了。

    如果是在往年,建安城城坚兵固,城内屯的粮食不可计数,蛮子南下自然没什么可怕的。但今年不一样,四月份的陕甘回乱直到现在还没平定下来,从陕甘逃难过来的一百多万难民一路穿过山西、河北到了京都。到了京都过后,当朝宰相大笔一挥决定以陕甘之民填辽宁,一百多万的难民又领了两个月的干粮和冬衣跋涉千里来到了传说中的辽宁,大萌的北地。

    当许明从一起的前往辽宁的难民口中听到“陕甘回乱”、“辽宁”这些词时,许明是懵逼的。经历过九年义务教育的许明自然知道陕甘回乱是什么玩意,也很清晰的记得陕甘回乱发生在清朝同治年间,然而,这大萌永和三年是什鬼!!!

    在懵逼几天过后,缓过来的许明四处打听之后大概明白了自己的处境。首先穿越了这是肯定的,但是穿越的地方并不是中国古代的某个朝代——这个所谓的大萌,许明发现它相当于是中国历史上1644年过后又强行续了一百多年过后的大明。穿越的形式貌似是魂穿,这具身体原来来的“宿主”也叫许明,逃难的途中受不了辽宁的冬天得了风寒在某天夜里一命呜呼,第二天天亮过后身体的主人就成了许明。

    许明,性别男,年方十六,至于是何方人士,许明表示自己也不是很清楚。在难民中混了几天唯一让他比较高兴的消息就是因为以前的“许明”是个铁匠学徒,在他穿越过来前已经被建安侯侯府从难民中挑出来吸收为建安城的新“居民”。

    当然,居民什么只是说说而已,实际上就是卖身给侯府换口饭吃。

    没等许明将“自己”穿越过后的身份捋清楚,侯府的管家遣人去将这批新招募的流带去听侯府大管家的训话,训话的内容无非就是先介绍一下建安侯的历史多么的牛逼,未来多么的闪耀,北地的冬天多么冷,侯爷多么的仁德,然后讲的差不多了总结一句,若非侯爷仁慈收留尔等,尔等必定活不过这个冬天,为了报答侯爷的救命之恩,尔等得为侯爷效死力。

    管事在上面讲的激情四射,许明却在下面听的昏昏欲睡,若非旁边一哥们时不时的提醒一下,怕是早就睡着了。待管事讲完过后,从旁边唤进来了一队府兵,府兵挥舞着兵器押送着难民出了侯府。

    随着府兵走了小半个时辰,过了内城墙,难民们来到了位于城西北的北大营营外。和许明在现代时电视剧看到的军营相比,北大营的建筑风格更加狂野和冷冽一些——土坯垒成的矮墙上面零散插着削尖了头的铁木,铁木上凝固着暗红色的血,迎着血色传来的是营内军士训练的号子声,在血色的渲染下号子声染上了不少杀气,吓的胆小的难民抖得跟筛子一样。没等多久,守着营地大门的军士验完了领头府兵的腰牌,放难民们进了营地。入营后又走了一刻钟,难民们才算是到了他们的第一个目地地——北营校场。

    许明所在的这批流民是到达校场的最后一批,或者说是建安城从难民当中招募的最后一批工匠。

    “报何将军,所有工匠都已到齐!”把难民带到校场后,领头的府兵先是安排人手组织难民跟着前几批的难民排好了零零散散的队伍,然后趋步上了校场的点将台,向站在那的建安卫指挥使何知言汇报道。

    “嗯,下去吧。“何知言微微点头。

    “喏,小人告退。”

    “安静。”何知言一声轻喝,有些嘈杂的校场顿时安静了下来。他的声音并不大,但仿佛比这已经下了半个月的大雪更加冷冽。“各位都是苦命人,逃难至这建安城应该也明白了些什么。天气寒冷,我也不在多言,各位请吧。”说完,何知言下了点将台,径自出了北大营。

    何知言的话音刚落,一直在维持难民秩序的军士就动了起来。他们先是驱赶着难民让队伍更整齐了一些,随后拿出来几块大木板,木板上写着“泥瓦匠”“铁匠”“木匠”等等工匠的名目。木板竖起来过后,好像是是担心这些泥腿子工匠不识字,领头的府兵又吩咐一旁的军士将木板上的内容念了一遍。

    待军士念完,难民们便动了起来。许明随着人群慢悠悠的晃到了铁匠的那块木板下面,不是他不想选别的,穿越前他是个工科生,学的是机械设计,穿越前的身份也是个铁匠学徒,思来想去也就铁匠这个勉强对口。至于不会打铁这个问题,许明表示不会可以学嘛,就不信堂堂大学生连个打铁都学不会。“工匠”们选好了自己的职业过后,军士又撵着他们排整齐了队伍,随后带他们一路向北出发。

    随着队伍的前进,训练的号子声越来越小,叮叮铛铛的声音此起彼伏了起来。跟着叮铛声出现的是跟入营时差不多的一栋矮墙,出了矮墙过后,一股热浪扑面而来,叮叮铛铛的声音随之大到极致,隶属于铁匠的那一支队伍也在军士的吼声中停了下来。

    “草民器坊张铁生,参见卢千户。”似乎是出了军营的缘故,军士对工匠的管理宽松了许多。在许明勾着脖子东张西望时,从侧方出来一个身着粗麻衣马甲的精壮汉子。汉子先是打量了一下排好队伍的“工匠”,随即半跪下来对领头的军士行了一礼。

    “张坊主多礼了。”卢千户淡淡的应了一声,将张铁生扶起来后虚指工匠们说道:“你要的工匠到了,莫忘记你在何将军和侯爷面前应下来的差事”

    “这……”张铁生一脸难色,犹豫了半饷还是说了出来:“卢千户,容小人多嘴一句,看他们的面相肤色,怕不是大半没干过打铁这行当。”

    卢千户的脸色瞬间冷了下来,道:“张坊主说的什么话,这些匠户可都是侯府王管事千挑万选出来的。”

    “这些人没干过铁匠,当个学徒学两个月,打些菜刀农具还可以将就几分,盔甲战刀就是强人所难了。”

    “那就叫你手底下的匠户打盔甲,让他们打农具。”

    “卢千户,误了侯爷的差事我可担待不起。”

    “误了将军的差事你就担待的起?”

    “烦请将军通融一下,过了冬若是少了农具误了春耕这罪责谁也担待不起。”

    “你去请那北方那蛮子通融通融。”

    张铁生默然无语,西边的陕甘回乱他是知道的。征西将军柳玄战平叛不力,东南又遭了水灾,朝廷无奈之下将屯在北边的军备和粮草拨了一大半给柳玄战,这也是天下间路人皆知的事情。粮草还好说,一百多年前大萌夺回辽宁省过后向着东北占了不少地方,其中不乏产粮地,百多年的经营下,自给自足过后支援下其他省问题倒也不大。但是,辽宁省的军备着实是个大问题——辽宁不缺铁和煤,缺的是人,尤其是手艺人。

    “诸位当中可有干过铁匠的?”犹豫了一会,张铁生决定还是直接点,说道:“以前干过铁匠的,去我的右手边”

    张铁生说完,难民的队伍就动了起来,最后两三百人的队伍有近半去了他的右手边。

    “铁牛,带他们去乙区,叫刘师傅给他们找点活干。”张铁生旁的一个壮小伙听了话,对匠户们招呼了一声,领着他们去了乙区。

    “会种田的出来。”话音一落,余下的百多人大多去了张铁生右手边,留在原地的不足三十人。张铁生瞥了一眼没站出来的二十余人,转身对右边的人说道:“我不知道你们怎么从王管事那里混过来的,铁匠不是个好混的行当,你们想要反悔现在出城回去还来得及。”

    人群当中一片寂然,有胆子瞒着官府混进工匠队伍的,不是胆大包天之徒,就是难民中实在活不下去的,此时此刻自然不会退却。

    张铁生等了片刻见众人都没反应,继续说道:“既然大家决定吃铁匠这碗饭,我张某人断然不会拒绝。铁匠不是个好活计,但有把子力气混碗饭吃不难,旁边那几位,可有混这碗饭吃的力气?”

    听到张铁生的话,许明下意识的想了想自己的身板——身高大概一米七五左右,比张铁生还要高半个头,发型是古装剧里大侠那种背披发,要不是衣服太破配着他那张国字脸还是蛮帅的。至于说肌肉,不存在的,虽然前身是一个铁匠学徒,但貌似没有学多久就被迫流亡了。这也是许明知道自己是个铁匠学徒却始终没有站出来的原因,他没继承记忆,对于打铁自然一窍不通,种田的话,许明表示穿越前的小时候可能见过……想到这,许明就是一阵淡淡的忧伤,打铁不会,种田太累,识文断字的话……

    “诸位可会识文断字?数算也行。”在许明淡淡的忧伤时,又有十来个人去了会种田的那一边。张铁生看着剩下那些人的小胳膊小腿,心里一阵苦笑,长时间做工的人手上必定长茧,这群细皮嫩肉的一看就是富贵人家的子弟。

    剩下的十余人目光交织片刻,随后一个汉子站了出来。汉子先是对着张铁生弯腰作辑,然后说到:“小人王群,陕西人士,天启十七年中的童生,余下都是小人的师兄弟。”

    “既然是童生,何不去官府衙门求个职位。”卢千户说道,他在一旁吹了半天冷风,心中多有不快。而且这批工匠是他送过来的,工匠有问题他也得承担一些连带责任,自然语气严厉了许多。

    “卢千户恕罪,小人去年一时糊涂犯了事,连累着师兄弟都没了功名。”

    “没了功名?莫不是被流放过来的?把你们的路引拿来”

    “这……”王群一脸为难:“早些时候王管家已经查过的。”

    “我再查一次不行?”

    “卢千户何必跟一些没了功名的苦命人较真。”张铁生见卢千户要迁怒王群于心不忍,犹豫再三还是决定收下这群童生,说道:“王群,还不带着你的师兄弟过去?”

    “谢张坊主。”听到张铁生的话,王群大喜,带着师兄弟对着张铁生做了个长辑。许明这时愁问到他头上怎么蒙混过关,看到这个机会照样学样跟着王群一起作辑,混进了铁匠的队伍。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打造大萌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打造大萌》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打造大萌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打造大萌》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