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 正骨支架,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重生之新明朝的奋斗十七 正骨支架,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年十七,朱审杰和表哥离开双堡村。

    补习班就交给爷爷管理,每天上午学习三个小时就行,朱审杰画好了进度,过由朱审英检查审核。

    朱审杰和表哥带着行李离开,开学前朱审杰和表哥先住在实验室里。实验室里有一张床,是平日朱审杰累了休息用的,现在两个人挤挤更暖和。

    租乘的马车,走在县城冷清的马路上,过年人都变懒了,街上都没有什么人,地上还残留着爆竹燃放后的碎皮,一些小孩子还在找未燃的爆竹,就是前几天下过雪,还留在角落。

    朱审杰的实验室,是租的是一个小院中的一间,大门虚掩着,两人搬动行李先放到房间,年前就不再烧火的房间有些湿冷,地面落了一层的灰。

    放好行李,先引燃蜂窝煤炉,还要等上一个小时温度才能起来,朱审杰带着表哥,去见房东,拜个年打个招呼,以后表哥在这也方便。

    房东是一对唐姓的老夫妇,自己住这个院子,知道朱审杰是县中得学生,才租房子给他。

    儿子们都已经单过,这里离县城的主城区毕竟还有一段距离,工作生活都不方便,成家后陆续搬走。

    这算是城郊区,各家的地都不多,主要靠种菜供应县城,老夫妇自己也有不到一亩的园子。

    朱审杰和表哥拿着点心就去见房东,敲击北屋没有人应,大门是开着的,家里没有人?

    朱审杰喊了一声“唐爷爷在家吗?”

    西厢房内却传来声音,“审杰回来了”

    “是的,唐奶奶你在家”

    “进来吧”

    拉开门,里面还有一个门帘,掀开门帘一股湿热之气,扑面而来。

    脚下是土地田陇,身前是梯形的木架,上面种满了菜苗。

    这是一个暖房,菜农用它育苗,再没有塑料大棚之前,为了可以使蔬菜早一点上市,可以卖个好价格。菜农要在刚过元旦(初一)就准备播种,到现在,正好已经发芽,长出这一寸的小苗。

    等天气再暖和后,才会移植到田地里。

    暖房后墙是火墙,烧火提升温度,前面四扇狭小的窗户,用窗纸糊着。加上相对密封的环境,闷热的叫人待不住。朱审杰去年租房子时,张家富告诉他,这家是菜农,还真不知道这个年代菜农种菜的辛苦。

    唐奶奶在屋内浇水,朱审杰在狭小空间里微微一拜道:“唐奶奶,过年好”

    唐奶奶放下水桶,从架子中走出来,“审杰也过年好”

    “这是我表哥,要在这里住下”

    表哥也向唐奶奶拜年道:“唐奶奶过年好”

    “你也过年好”

    “你租的房,他要住就住下吧”,话是这样,但人做事不能这样。

    “我带了些点心,我就放在门口”,唐奶奶手上还有土,也不方便拿东西。

    “来就来,还带什么东西”

    “唐奶奶你忙吧,我走了”

    回到房间,打扫卫生折腾到中午,正要热一热从家里带来的糕,中午先简单吃一点,下午去县医院找黄大夫,安排表哥跟手术学习的事。

    “审杰在屋呢?”是房东唐爷爷。

    “在哪”

    原来上午他去街坊邻居喝酒,现在才回来,见到朱审杰送的糕点,过来回个礼。

    应付完这个半醉的老头,再填饱肚子,朱审杰就带着表哥去县医院。

    这个时间,公共马车也很少,大家都过年,两个人就用脚走过去,就当饭后消食。

    黄大夫不在医院,科室里只有一个大夫值班,朱审杰已经跟科里的大夫混熟,听大夫介绍,现在病人也不多,这两天还没有手术的病人。

    作为县里唯一可以做手术的医院,病人的数量还是不多,还是有许多病人,得病后不会来医院,有些会硬扛,有些就找个村医,抓两副药吃一吃,剩下的就是听天由命。这在二十一世纪村里都常见,现在更是正常,何况现在还在过年。

    黄大夫家离医院不远,他也没有外出,过年也是难得的休息时间,他又与朱审杰约好这几天见面,在家等着。

    客套的拜过年,黄家婶子上过茶水,还好好看了朱审杰,这可是县里有名的小神童,还被请上了京师开会,自家男人能跟他合作,前途无量。

    朱审杰把表哥介绍给黄大夫,以后生产销售都有他来管理。

    黄大夫其实的是没有心思在销售上,他只是想在医学会刊上发表文章,进而获得学术上的成就,对朱审杰找什么来干活,也不在意。

    这样事情就好谈,没有利益之争,也许黄大夫看不到医疗器械的发展潜力。

    黄大夫一点股份也不想要,他没有想法,还是朱审杰硬分给他二成,毕竟黄大夫在设计使用上也出了力。

    既然都于张学维来管理,黄大夫也要把定制骨伤支架的生产地告诉他,张记铁号。

    现在这个正骨支架,在县城也就这家铁器铺可以打制。

    四个螺栓,两个卡扣固定在关节,这个年代没有不锈钢,不能在骨骼上穿刺固定,只能在外面卡住关节固定。

    这种器械,在后世也根本不用找铁匠铺,进一点机器设备,就是电焊切割打磨机,有一点动手能力,从五金市场找来合适材料,用上两天就能生产。

    可这个年代,可没有标准件,也没有机电设备,也只能找铁匠铺来生产。

    这个张记铁号就在县中的南面,黄大夫一说地点,朱审杰怎么感觉就是自己定音叉的铁匠铺?

    这家在县城有名的好手艺,医院的不少活都是他们干的。

    说好明天开始,张学维先去医院观摩手术,这个骨伤支架黄大夫给县医院也定制了五个,这也算是第一笔生意。

    黄大夫要留朱审杰他们吃晚饭,可吃了晚饭再回去就有些太晚了,这顿饭就不吃了。

    回去还好赶上一辆公共马车,只是到城西,学校未开学,还没有到县中的马车,要是单独租一辆就太贵了。

    朱审杰和表哥又走着绕道去张记铁号看一看,还真是朱审杰定音叉的铁匠铺。

    更没有想到,铁号现在还开着门,做着生意。

    既然到了,就看看,黄大夫定制的五个正骨支架,生产的如何?

    铺面里还是朱审杰上次见到的小伙计,靠着柜台,打着午后盹。

    朱审杰报复性的排了一下柜台,

    小伙计惊醒后,就来了一句,“师傅我没有睡觉”

    笑死人了。

    小伙计看来人不是师傅而是顾客,这才有些不高兴的道:“你们要什么?”

    “黄大夫定制了五个铁架子,我来看看好没好。”

    “他定制的铁架子,你来看什么?”

    “我付钱行不行?”

    “啊,怎么跟人说话呐?”

    “师傅,不是他们定制的。”

    “叔”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重生之新明朝的奋斗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重生之新明朝的奋斗》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重生之新明朝的奋斗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重生之新明朝的奋斗》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