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 一统江山 四海升平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重生三国之法正186 一统江山 四海升平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186一统江山四海升平

    初夏草木迎艳阳,晨露未干闪光芒;

    麦苗抽穗老农乐,稻子田中快快长。

    风和日丽原野美,万类自由雁翱翔;

    欣欣向荣佳木秀,潺潺清溪自流淌。

    浩浩长江东逝去,巍巍青山似金刚;

    洞庭湖上轻舟过,鄱阳湖畔藏兵王。

    十万大军奔建邺,万马齐喑追吴将;

    一代明主孙仲谋,缴印归汉顺天望。

    诸葛亮镇守许昌,组织将兵员、粮草源源不断供给给各路大军,有条不紊,循序渐进。这段时间诸葛亮几乎从早忙到晚,没有丝毫休息的时间。法正特意安排刘晔、杨仪二人帮诸葛亮分担一些任务,刘晔睿智能干,杨仪快速练达,其中刘晔完全可以独当一面。法正还希望这个好丞相尽量多活几年,多为百姓干些事,要不然诸葛亮一个人忙活,估计得累掉半条命。

    十路大军第一阶段的行动都已展开,按照法正在许昌军事会议上的决策稳步进行。话说陆逊早在年前就得到线报,蜀汉各地调集大量人马,估计次年春天会发动对东吴的大举进攻。此时吕蒙已经因病去世,陆逊将情况汇报给了孙权,孙权命陆逊为大都督,总督各路兵马,抵御蜀汉的入侵。

    经过多年的发展,东吴一共有六十多万大军,面对此等严峻的情况,陆逊将兵力做了如下部署,武陵、零陵、贵阳方面部署了一共二万士卒,如蜀汉大军入侵,严令坚守城池,不许出城交战。长沙由智勇兼备的孙韶领兵二万驻守,同样要求孙韶只许固守,不许主动出击。

    陆逊在柴桑诸军五万,陆口港驻军一万,陆口港由朱据把守,九江港驻军五千,由全琮把守。以上二人都暂归属徐盛,柴桑的一切军务交给徐盛掌管,要求徐盛必须尽全力把守好柴桑,如无十成的把握则万不可倾巢出动,切勿轻敌,柴桑是东吴西面的屏障。

    从以上的部署可以看出,陆逊在西面明显采取了固守的姿态,西面是长江两岸,东吴只需要固守,谁也逾越不了。

    陆逊派老将吕岱为主将,步骘为军师,领兵八万驻守江夏。陆逊要求吕岱不得擅自出战,要以逸待劳,尽量多消耗蜀汉士气。

    北面,陆逊命名将朱桓领三万精兵驻守汝南,陆逊料定汝南是吴蜀必争之地,要求朱桓必须万分小心,谨慎把守。汝南的得失关乎全盘的胜败。濮阳由朱然领二万士卒镇守;济南由吕范领二万大军镇守;北海由张承领一万士卒镇守;下邳由孙桓为主将,阚泽为军师领五万士卒镇守。陆逊要求以上各部不得擅自出战,要固守城池,要以逸待劳,尽量多消耗蜀汉士气。

    陆逊自己领十五万大军驻扎寿春,陆凯及薛综帮助打理物资调度事宜。陆逊身边还有周泰、凌统、丁奉、潘璋、马忠、留赞、宋谦、李异、谢旌、谭雄、太史亨等武将。庐江是长江南北的总调度站。有诸葛瑾、吾璨镇守,负责全军的兵员、物资调配。其余兵力驻守在建业、吴郡、会稽等地,负责防卫。

    从以上可以看出,陆逊决定以江夏、汝南、一带迟滞蜀汉的进攻。以徐州引诱蜀汉进攻,最终靠固守城池先消耗蜀汉整个战线上的锐气,最终由寿春的精锐可以任意选择一个方向作为突破口侧向打垮蜀汉大军。最终形成,一线固守,先耗着蜀汉大军。待蜀汉大军士气全无,再猛攻。最终就是守西面,攻北面。一役将蜀汉在中原的力量全部打垮。

    陆逊的战略思想还是非常厉害的,这种战略思想很显然是从战国四大名将之一李牧、东汉光武帝刘秀这二人的战略思想中演化而来的。匈奴的开国单于,冒顿单于也擅长这招。

    总的说来,这种战略思想就是:先示弱,固守,麻痹对手,且让对手疲惫,待时机一到就秋风扫落叶般的迅猛进攻。

    法正懂得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别说战国四大名将的战略,就算是孙武、吴起、韩信、李靖这些人的战略思想和方法也都深有研究。甚至是成吉思汗的骑兵战略和战法、汉尼拔的围歼战间接战略新月阵斜切战术,马其顿的长矛阵,苏沃诺夫观察快速猛攻战略,欧洲第一名将拿破仑的战法,亚历山大的战法,凯撒的战法等等。就连李舜臣、上杉谦信、武田信玄、织田信长、明智光秀、德川家康、东乡平八郎、山下奉文、隆美尔、曼施坦因、古德里安、麦克阿瑟、朱可夫、尼米茨等等也都有研究。

    多以陆逊的战略思维,早在法正的预想之内。战争的胜败,在于了解实际情况,在于算计,胜败在交战前已经决定了。

    再回头看看法正之前十路大军是如何计划的,就一目了然了。

    首先,法正让司马懿横向吸引强敌,转而击其腹背,青州徐州都在司马懿的兵锋之下。除非陆逊亲自出马,否则东吴无人能抵挡司马懿的进攻步伐。破解了陆逊在青州、徐州虚弱的情况下想固守的想法。

    在汝南方向,法正也明白汝南是重镇,且有名将朱桓镇守,法正派赵云去偷袭,若偷袭不成功,则让军事能力非常厉害的陈泰用五千兵马拖住汝南。赵云可以放开手进行下一阶段。也就是说法正要求汝南,最好拿下,即使拿不下来,也别再汝南这里耗着。这就与陆逊的预想完全错开了。

    陆逊让徐盛镇守柴桑,这一招确实难缠,黄权和王平领五万大军去攻柴桑,肯定是悬了。徐盛守柴桑,别说黄权,就是法正自己亲自领十万大军,也未必能攻下。所以柴桑不得不攻,又不能选最厉害的人去攻,即使最厉害的人去攻打,也未必能攻打下来。虽然法正告诉黄权的是模仿成吉思汗征服欧洲时的清剿外围战略,可是有可能根本就无法登陆。除非成吉思汗在世,可以完成这一高超战法。所以,此项没有更好的选择,只有派黄权或者李严这样的人。

    再说镇守中央的,法正推荐的是诸葛亮,诸葛亮镇守中央,正兵无敌。陆逊向搞后手反击,恐怕很难讨得便宜。就像玩游戏,每个英雄有两三个小招配一个大招,小招都是打打闹闹,大招是最厉害的。等蜀汉人马疲惫,陆逊择机迅猛风卷残云的大反击,这就像陆逊的大招。有诸葛亮在,陆逊的大招在诸葛亮面前不好使,从这个角度说,诸葛亮无疑是对全盘最大的贡献。

    最后说,陆逊万万没想到的两条,陆逊在西面、西北、北面与蜀汉对峙的主要方向部署了将近五十万大军,东吴大本营的、建邺、吴郡、会计一共只有十几万人,且只有孙权和一些文官镇守。陆逊没想到法正敢于率领十万大军绕过柴桑直取建邺,也更没想到法正派邓艾偷袭吴郡,也不会想到还有一支军队从海路到会稽。

    直扑东吴大本营,后路全然不顾,这种行军打仗方式不符合常理。然而,法正懂几千年的各家军事理论,孙子兵法中有擒贼擒王战术,成吉思汗攻破金国大军,努尔哈赤以六万人马击败明朝二十万大军,李靖解释李世民为什么亲征高丽失败,上杉谦信猛攻武田军团中军,拿破仑的兵分两翼侧路直取敌方中军,卫青遭遇单于大军直取单于中军,美国的各种斩首战略等等,这些都充分说明,攻其腹心是一种非常不错的战法。

    话休繁琐,言归正传。

    蜀汉的十路兵马都已按期行动,所有计划都是法正主持制定的,诸葛亮负责掌控全局。

    第一路大军,大司徒司马懿领兵五万,抵达濮阳就立即猛攻濮阳,濮阳支撑不住,派人突围求救,陆逊眼见濮阳支撑不住,又不想派兵救援,因为陆逊心里明白,派兵正中蜀汉下怀。可濮阳岌岌可危,陆逊便派周泰领着小沛的一万人马去救援,临走前,陆逊嘱托周泰,千万小心对方骑兵。昼伏夜行到濮阳城外,扎好营垒,与司马懿对峙即可,若司马懿攻城甚急,则救援,若不急,则固守营盘。陆逊命吕范也分兵一万由得力人带领救援濮阳,交待的做法和周泰一样。两路兵马启程以后,司马懿早得到线报。司马懿也不等其抵达濮阳,直接帅主力深夜出发,偃旗息鼓直奔济南,留下三千士卒撑着帅旗守着营盘。

    司马懿在半路上遇见济南派来的援军,这一万援军由吕范的儿子吕据率领。司马懿指挥大军不到半个时辰便将吕据击败。吕据领着几名亲兵想逃回济南,却被司马懿早先派的早就埋伏在济南城外的百十名轻骑兵给拿下,导致吕范都不知晓前方兵败的消息。司马懿领兵火速到济南,吕范还不知道儿子吕据兵败的事,没有充分准备。司马懿猛攻济南,半天时间就攻破了济南城。

    司马懿占据济南,优待俘虏,尽数遣散,逃回的士卒都言司马懿恩义。司马懿留司马师领五千兵马驻守济南,自己领着大军攻打北海,张承不是司马懿的对手,不到半个月,司马懿用离间计,策反了北海城的一名守卫,内外呼应,偷袭了一处城门,张承无奈领兵败逃下邳。司马懿占据济南、北海,兵锋直指下邳。

    司马懿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仅损失几千兵力,超额完成一路军的任务。

    第二路大军,是前将军关羽挂帅。司马懿离开濮阳以后,关羽迫不及待出兵攻打周泰。马超、马岱兄弟二人为先锋领骑兵八千凌晨猛攻周泰的营垒,周泰建了坚固的营垒,周泰的士卒都衣不解带,以弓箭射杀,偷袭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导致马超和马岱的骑兵损失一小半,也没打垮周泰。关羽领大军冲杀也没起到太大作用。后来马岱说,末将走的时候法太尉曾跟我说,别硬攻固守营垒的士卒,要等起离开营垒才能攻打。

    于是关羽自己领兵猛攻濮阳,周泰见濮阳危急,便领兵救援。此时远处的马超、马岱领骑兵杀来。周泰的吴兵被冲散了,关羽指挥大军两面包抄,歼灭吴军。周泰连砍十多名蜀汉骑兵也无法挽回局势。周泰身披数十创伤,掩护着几百轻骑撤走。关羽留马岱领五千士卒缠住濮阳的朱然,自己领大军与马超直奔小沛。周泰领着小沛的三千士卒,抵挡了半个多月,士卒死伤殆尽,关羽损失了五六千士卒。陆逊派凌统领五百轻骑乘夜救出周泰。关羽于是兵临寿春城下,陆逊严令禁止出战。任由关羽在城外骂战。

    第三路大军,是徐庶挂帅,姜维为先锋,领兵十万,由宛城出发,过新野,直逼江夏。徐庶按照计划,派六支精兵先行,由姜维总督六支精兵,昼伏夜行绕开江夏城,火速穿插到江夏后面。姜维在两处隘口,留两支队伍阻截庐江、寿春方向的援军。剩下四支精兵埋伏在姜维指定的山谷里,待机而动。

    徐庶领大军离江夏五十里安营扎寨,徐庶料定吕岱不会轻易出战,便组织大军攻打夏口。原来,吕岱在夏口布置了一万兵马与江夏形成犄角之势。徐庶指挥大军攻打夏口,夏口形势危急。吕岱命步骘把守江夏城,自己领三万精兵出城攻打徐庶大军的后背。

    徐庶领大军佯败退进山林,吕岱领兵追杀,却被姜维所领的四路精兵穿插包抄,徐庶领大军反击,吕岱全军覆灭,四面皆是蜀汉人马,吕岱仰天长叹,横剑自刎。

    徐庶顺利攻占夏口,兵临江夏城下,吕岱败亡,江夏军心不稳,步骘告诉士兵坚守城池,很快有援军到来,击败蜀汉人马。;陆逊派的援军都被姜维提前埋伏好的兵马抵挡回去了,无法抵达江夏。步骘左等援军不到,右等援军不来,徐庶指挥大军攻城,江夏军心浮动。不少士卒私下议论投降,步骘无奈,开城投降。

    江夏被攻占,庐江直接暴露在徐庶的兵锋之下,陆逊意识到形势危急,命周泰镇守寿春,坚守勿出。陆逊自己亲自领兵三万直逼江夏。

    第四路大军,由赵云挂帅,傅彤为先锋,蒋济为随军军师,领三万精兵,偷袭汝南。结果朱桓早有防备,赵云偷袭未能得手,傅彤攀上城墙,却被魏军刀斧手围住,身披数创,眼见傅彤要成为刀下亡魂。赵云急中生智,将绳索捆在十人弩上,迅速用力将巨箭射中城墙剁,傅彤眼见有救,飞身抓住绳索,顺绳索溜下来,才保住一命。

    朱桓命一部精兵出击,试探蜀汉人马的虚实,被赵云击退。朱桓自己依旧坚守不出。无奈赵云只能进入下一阶段偷袭庐江的作战,赵云分五千精兵给陈泰,由陈泰领着一万精兵与朱桓周旋。

    第五路军,法正自己挂帅,率数百艘大船,撑着赵字的帅旗,共领兵十万,从江陵出发座大船顺流而下。经过柴桑早有探报告知徐盛,徐盛大惊失色。江陵守将是李严,蜀汉大将赵字唯有赵云。这里面必有蹊跷。

    徐盛不敢耽搁,立即组织水军在江上拦截。命东吴大船在前面阻挡,中间组织放火船欲烧蜀汉的大船,侧面放箭。原来法正早有准备,法正命更大坚固的艨艟在前面借着水流从上向下的力道,冲开东吴拦截其南下的船只。徐盛的火船靠近法正的船队时,早被士卒用长竹竿给撑开了,靠近不了。有两条小火船贴上了蜀汉的战船,可蜀汉的战船根本烧不着。原来法正在造船的时候就考虑到了防火的问题。船体周围都用薄石板给覆盖了,而这些薄石板用铁钉固定在船体上。这些船的帆都藏起来了,火根本奈何不了。放箭到时对穿上的士卒有些威胁,但船上的蜀汉士卒也会放箭,双方都有死伤。徐盛一眼火攻不奏效,拦截又拦截不住,立即明白此中必有高人。

    徐盛命洛统暂代柴桑军务,坚守勿出。自己领三万水军继续追打蜀汉大军。徐盛明白,这十万大军必定是去偷袭建邺,事关东吴生死存亡,不得不奋力救国。

    法正向下行了两个多时辰,徐盛依然紧追不舍,水战毕竟蜀汉大军没有徐盛的水军厉害,大军的后军被徐盛吃掉了两三只船,损失了好几千人。法正没法摆脱徐盛的追击。

    法正命陈到、关兴二人各领十几艘小船靠向两侧岸边慢行,命张苞、关索各领几艘大船待中路打起以后,绕道徐盛的背后猛攻。法正交待各位,若徐盛猛攻中路,则正好中计,被四面包抄。若徐盛只攻其中一路,则被攻的那一路要佯败快速顺流往下跑,另一路则尾随徐盛,形成关门打狗的效应,中路则对其实行侧击。

    法正的这招水战策略充分利用了流水个大船小船配合的因素,十分毒辣。除非徐盛放弃攻击,否则无论他怎么打,他的兵力明显劣势的情况下,必败无疑。

    徐盛见蜀汉大军在江上摆出散开两翼的姿态,心里赞同道:蜀汉军中竟然有精通水军战法的人,可惜这种中路抵挡,两翼包抄的战法,我早已知晓,只要猛击一路即可化解。

    南面水急,徐盛指挥三万水军,猛击南面的那一路蜀汉人马。南面蜀汉大军见徐盛攻势凶猛,抵挡不住,飞也似的顺流逃奔。徐盛继续猛攻,因为追的太急,不到半个时辰,竟然发现后面被蜀汉一路大军跟上,蜀汉主力大军此时正好在其侧面。自己陷入了三面被围的境地。蜀汉大军三面猛攻,箭矢横飞。徐盛的三万大军大多暴露在蜀汉的大船之下,死伤惨重。徐盛领着残兵要向下要冲出重围,可惜前面早被之前佯败的陈到的大船挡住了去路。

    徐盛无奈,领着几百残兵弃了船,从岸上跑了,徐盛想的是得抓紧时间回建邺报信。法正想派人去追杀,可是已经来不及了。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徐盛精通水战,却没料到法正比他还厉害。

    话说徐盛舍生忘死,日夜不停,单骑跑回建邺告诉孙权,蜀汉有近十万大军很快逼近建邺的消息,让吴王早做准备。孙权听罢,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顿时脑袋都懵了。孙权紧急召集张昭、顾雍等人商议。于是立即派人去吴军及会稽调兵增援建邺,命诸葛恪为主将,陈表为副将领兵三万,在芜湖渡口抵挡蜀汉大军。要求诸葛恪必须固守,将蜀汉大军挡在芜湖,等陆逊派军前后夹击蜀汉大军。孙权自己领五万大军镇守建邺。

    法正抵达芜湖以后,见芜湖旗帜招展,写着诸葛二字,防守甚严。法正知晓东吴已有防备,主将应该是诸葛瑾或者诸葛恪。于是派陈到、关兴试探性的进攻了几次,都无法靠近。

    法正吩咐张飞、关索如此如此,张飞二三十艘船顺流而下了,关索则领着船向上去了。这一切都被诸葛恪看在眼里。陈表不知蜀汉分兵是为何故,诸葛恪笑道,他们攻不下我的营地,就派人分两路从远处登陆,绕道我身后发动进攻。告诉士兵们,做好准备,今晚痛击从身后来的敌军。

    法正将大军分为二十四个小队,每个小队正面进攻办个时辰,其余时间研讨战法和休息。诸葛恪将主要兵力放在后面防备偷袭,正面却承受着巨大的压力。面对法正的车轮战,毫无办法。连续三四日下来,蜀汉人马得到充分休息,士气高昂,可诸葛恪这边士卒一直未能合眼。诸葛恪无奈将布置在后面的士卒撤回前面防守。

    法正组织的正面进攻更加猛烈,一两队去攻城,安排四五队在船上吆喝,其余的队休息。虽然损失了好几千兵力,但在法正的合理安排和鼓舞下,整个军队士气高昂。第五个晚上,张飞、关索二人领着几千精兵从后面偷袭了诸葛恪的大寨,法正在正面迅猛进攻。

    诸葛恪令全军不得后退一步,后退者斩。吴军疲惫不堪,无法应对蜀汉的进攻,尤其与张飞面对的士卒,被张飞、关索杀的纷纷后退。陈表迎战张飞,不到三回合,被张飞斩于马下。诸葛恪连斩数名后退的吴军士卒,也阻止不了全军溃败。只好关闭内寨角楼的大门,坚守内寨的角楼。

    吴军偏将对诸葛恪说,士卒数日未合眼,疲惫不堪,连站起来的精力都没有,更别说作战。诸葛恪下去查看,果然如偏将所言。吴军士卒精力耗尽,根本无法作战。

    此时诸葛恪芜湖大寨外寨全部被法正攻占,将诸葛恪团团包围在内寨角楼里。诸葛恪拒不投降,法正命人在角楼四面堆满柴草,点燃柴草,逼迫其投降。诸葛恪领兵与身边的几百士卒商议好,一起冲杀出去。

    可没想到,本来约好的一起杀出去,可是一出去,吴军士卒就纷纷跪地投降了,诸葛恪羞愤至极,连杀两人后,横剑自刎。

    法正命人将诸葛恪、陈表的尸体用马车送还建邺,整个建邺城人心浮动。孙权得知蜀汉大军只用了五六天的时间就将诸葛恪、陈表击败,三万大军投降过半,孙权大为震惊。

    法正率大军抵达建邺城外十里安营扎寨,送去通牒,要求孙权立即投降,还可封妻荫子。如今蜀汉十万大军兵临城下,攻取建邺只在数日之内。劝孙权早识时务,早日归汉。如果不听良言,负隅顽抗,那么大军踏破建邺之日,就是孙家灭族之时。

    孙权接到书信以后,肺都气炸了,没想到父兄的基业就要毁在自己手里。孙权命五万大军把守建邺各处城门,犒赏士卒,决定坚决抵抗。

    张飞急着打头阵,法正却不允许,法正告诉张飞,此时建邺最为紧张,此时攻打,建邺的士卒必定百分百的精力。而此时我军却远道而来,奔波劳累,再加上途中作战,需要稍微休整一下。

    法正命士卒这些日只管好生休息,好生操演。三日过后,法正料定建邺的东吴士卒必定松懈一些了,便组织大军攻打建邺。

    论军事战法,孙权哪里是法正的对手,一日入夜,法正命张飞领大军猛攻建邺的一处城门,一直猛攻了一个多时辰,那处城门不断告急,孙权无奈就调集兵马增援那处。可此时法正却悄悄命陈到领着特种兵,偷袭了另一处建邺防守稍弱的一处城门,轻松得手。法正在外面指挥大军从得手的这处城门顺利攻入建邺外城。

    孙权只好收集人马把守内城,建邺内城也是石头的,非常坚固。法正指挥大军将内城围得水泄不通,断了内城的粮食供给。然而还未过三日,法正就接到邓艾的汇报,邓艾不到半日就攻下了吴郡。

    次日凌晨,孙权的次子孙虑从吴郡赶来建邺,而建邺外城都被蜀汉大军占领。孙虑求见法正,法正让其进入内城与孙权会面。孙虑将吴郡也丢失的情况告诉了孙权,孙权顿时气得昏了过去。

    等孙权醒来,周围文武围着孙权,君臣一起相拥而泣。如今陆逊远在千里之外,蜀汉大军的主将是法正,从江陵到建邺,一路摧枯拉朽。目前已经占领东吴大半,攻破内城更不在话下。

    纵使孙吴在世,也无力回天。天命在汉,天意不可违。孙权在张昭、孙登的劝说下,愿意缴印出降。

    法正接受了孙权的投降,传檄东吴大都督陆逊及各路将领,原地投降,由蜀汉诸葛亮派人接管。

    接到孙权印信的手书以后,陆逊万万没想到建邺这么快被偷袭了,可是事实摆在眼前,只能认。只能陆逊领大军在寿春投降,其余东吴各地将领都先后投降。诸葛亮派人井井有条的接管,全部平稳对接。

    其他几路人马中主要是王伉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魏延面对敌方的固守只供下武陵一处,黄权还在陆口与东吴对垒的时候,法正那边就已经打完了,而此时,夏侯尚还在海上,还未到会稽。

    法正安顿好建邺、吴郡、会稽,具体安排是陈到驻守建邺,郭攸之辅佐,邓艾驻守吴郡,夏侯尚驻守会稽。自己领五万大军,带着孙权及其家眷,以及东吴降臣,昼夜兼程回洛阳复命。

    洛阳城外,汉主刘备亲自在城外十里迎接,为法正接风洗尘。张飞这回把法正简直捧到天上去了,在刘备身边一个劲的说法正智谋高,说自己勇猛无敌。

    汉主刘备封孙权为归命侯,张昭、陆逊等文武众将皆有封赏。

    汉主刘备要给法正升官为大将军,法正却独自进宫找汉主刘备饮酒。酒至半酣,法正说目前天下一统,目标已经完成了,只想学东汉邓禹,整修家风,教育子弟,流传千古。这样名与位都久远,为后世称颂,汉主刘备欣然同意。封法正依然为翼侯,永远是大汉的辅翼。

    天下统一,全国的政务都由诸葛亮掌管,各住只留紧要之地精兵把守,近百万士卒被遣散返乡务农。

    匈奴屡犯边界,次年,刘备命法正领兵出征。法正用铁木真的轻骑兵战法,三战三胜消灭了匈奴主力大军,匈奴投降,诸葛亮派汉人与匈奴通婚,杂居,将匈奴纳入华夏版图。入冬,倭奴寇犯沿海,法正授记姜维,姜维领三万精兵,乘海船抵达倭奴国,一战消灭了五万倭奴国主力大军,倭奴国的年轻女人被押解到汉朝都许配给底层士卒,倭奴国被纳入大汉版图,汉主刘备命钟繇世代镇守倭奴国。吐蕃连年入侵三辅,诸葛亮派邓艾奇袭吐蕃,吐蕃降服,被纳入华夏版图。

    法正建议汉主刘备遣使至琼崖、台湾,晓谕天恩,琼岛、台湾二岛纳入华夏版图。西域小国纷争,纷纷遣使汉朝希望再派一位班超一样的人去主持秩序,汉主刘备派邓芝出使西域,邓芝顺势劝各小国归属汉朝,永无纷争。西域被纳入华夏版图。

    诸葛亮全面治理国家,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雠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

    诸葛亮治国,时人赞叹: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极,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至于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也。

    至此,法正终于辅佐刘备完成了一统江山,诸葛亮辅佐刘备完成了四海升平的伟业。国富民强,大汉成为世界最发达的国家,长安成为全球经贸中心。

    公元232年夏,万国使节来朝。公元323年冬,皇帝刘备封禅泰山。

    -----本书完-----

    2017年7月作者:兰陵晓神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重生三国之法正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重生三国之法正》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重生三国之法正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重生三国之法正》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