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路演PK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若叫眼底无离恨50、路演PK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路演活动成就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批人,首当其冲的是副社长,从前有不少报社的职工,只知道他是副社长,而那天以后,他们知道了副社长的名字叫巴特尔。

    人们也记住了刘岚,但对于刘岚自己来说,刘岚认为这次的路演实际上是自己的谢幕。那天,她缓缓走到台中央,虽然慢,但不失气度,她虽然不再青春,没有纤纤大长腿,但她略显丰腴的身躯里,都是一个记者生涯的精华。

    她讲道,作为一名在边疆地区生活的新闻工作者,应该了解新疆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她说某年,她去一个叫巴里坤的小地方采访,在一个哈萨克族聚居的乡村附近发现了一座奇怪的坟。

    因为哈萨克墓基本上是多边形的,墓顶上有一个圆顶,再上面有一个月牙儿,它表示*****。非常奇怪的是在这么一群墓的中间有一个特别大的汉族坟,她就觉得很奇怪,急忙喊师傅停车,自己下车,走上前去仔细观看,确实是汉族坟,这不合哈萨克族的风俗习惯。

    作为一个汉族外来人口,死后是如何葬到哈萨克族的墓葬群来的?这背后有怎样的故事呢?

    原来,这个坟里埋着一个汉族医生,这是哈萨克牧民自己要求把他埋在墓中间的。为什么呢?这个医生叫杨忠贤,这名汉族医生一家在哈萨克族地区工作了37年,全部时间给哈萨克族人治病,看病,后来杨医生仙逝了。当地的哈萨克牧民给予了这位汉族医生主崇高的礼遇。

    当地的哈萨克牧民说:“杨大夫生前为我们治病,死了也要让他为我们守平安。”所以他们破例接受了汉族医生,并且给他建造了一座大坟。

    生为牧民驱病痛,死为草原守平安。杨忠贤用生命书写壮丽人生,值得报社宣传、挖掘。

    刘岚说世间自古民族无数,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上,对于民族无非是一句话,不是你打过来,就是我打过去。但愿战争离我们远去,但愿民族团结、社会和谐成为最美的生活画卷!

    刘岚的倡议得到了那天观众的肯定,只有在这片土地上生活过的人们,才明白民族团结有着多么重要的意义。

    刘岚说那个杨忠贤的故事肯定不是单一的,背后肯定还有许多故事。他守护了哈萨克牧民,草原也成就了他。那肯定是一个系列的故事儿啊?

    大家听完这个故事,那个来出席路演的领导向身旁的老社长说了自己的看法。他对刘岚做出了肯定:看,还是刘岚有眼光,不是普通的有眼光,而是新闻眼。刘岚就是能从普通的生活中发现闪光的东西。

    “是是是是是”,老社长急忙连声应喝。老社长当然明白,就算是报社改革,能倚重的人也没几个,那么多年,吃公家饭,混日子惯了,养成了无所事事,倒闲话的毛病,哪里是能说改就改的。刘岚当然是可以依靠的人,也是必须依靠的人。虽然刘岚也不再年轻,因此,对于刘岚,领导的艺术不是管理,而是信任、倚重、给刘岚提供一个轻松的环境。

    领导提出来,对于刘岚提出的这个素材,他要亲自抓,并提出来,要去巴里坤看看。

    社长说,会后就安排,会后就安排。

    领导说:你看看,巴里坤出了这么大一个人物,自己居然不知道,现在知道了这么感人的事迹,还不去第一线看看,那就太官僚了,太官僚了!关键是要把英雄的后人安排好,一定要安排好。让他的后代到城里来,让他的子孙到城里来,过好日子。

    “领导,我替杨医生谢谢你,杨医生在那边心也安了。”

    领导这边热着劲儿呢?可是有几个爱说风凉话儿的妇女观众不干了。

    “又是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除了这些,你们还会干些什么?报纸都要市场化了,现在哪儿有人喜欢看这个呀?”

    “就是,就这样,报纸还想办好?做梦!”

    “你们就不能盼着点儿报社好吗?报社跨了,对你们有什么好,给你们发百分之三十的工资,让你们回家,你们就舒服了”,穿着西装革履的库万厉言正色地训斥这些人。库万是写不了文章了,但是教育人的本事还是有的。

    这些人停止了议论,他们害怕库万回头喝了酒,满楼道儿追她们跑。在她们的眼里,库万可真的是什么都做得出来呢?

    路演最后一个出场的是戴琳,她的穿着让人意外,在到现场的时候,她决定临时做了服装的调整,换了一身鲜红的西装。原来订的是一套粉色的,但她突然改变了想法,她想穿一身红的,大红的。

    当然,也有说风凉话的,说戴琳这个临时工,把赛场当结婚典礼来了。不管你做些什么事儿,总是有流言蜚语会在你的身边产生的。

    对于戴琳提出换衣服副社长巴特尔觉得特奇怪,他怕时间来不及。

    这时,吕慕楚突然从身后出来,走到戴琳和副社长二人之间,伸手接过了这个粉色的职业装,对他们说:“一切为了路演的成功,我去办,一定让你不留任何遗憾!”

    吕慕楚小心地拿着这套衣服,转身走了。戴琳奇怪,这个无所事事的邻居,居然也出现在路演现场。

    戴琳是这次路演的主角之一,因此,她不能分配太多的精力用来想这些问题,她得全力以赴地备战,她也不怎么关心除了自己路演内容以外的事情。

    与其说吕慕楚没有让戴琳失望,不如说他没有让自己失望。在戴琳就要上场的时候,吕慕楚真的换到了同款的大红套装。虽然他不明白戴琳为什么一定要换大红色的。

    吕慕楚只掐指盘算,盘算自己办这件事儿需要多长时间,为了确保不误事儿,吕慕楚跟巴特尔约定,把戴琳调整为出场时间调整为最后一个,压轴出场。然后吕慕楚骑上摩托车风驰电掣地飞了。

    戴琳也是突发奇想,她突然觉得这一天,会成为自己一生一个重要的日子。她细细想想自己这些年来,几乎没有重视过自己的穿着打扮,糊里糊涂地就走过自己最美好的年纪,实在不对。戴琳是记者,她明白这一天对自己、对报社都是重要的一天,必定会载入历史的一天,她突然想穿红色的外套,虽然这样的颜色并不是单位的标配。戴琳的心里突然涌现出了强烈的仪式感,她一定要穿大红的,中国红,结婚的新娘红,她打算来一次重生,打算以后重新活。她希望这个中国红能给自己带来运气,对于吕慕楚这个人,能帮自己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找到这件衣服,她很吃惊,从心底里感激,原来成天在小区里游手好闲的他,竟然是自己的及时雨。

    从吕慕楚手上接过这套衣服准备去换的时候,四目相对的那个瞬间,戴琳的眼眶湿润了,她觉得吕慕楚并不是那么讨厌。

    最后一名选手,戴琳上场了。

    身着一套火红职业装,如同一团火焰走上了路演的场地,伴随着追光,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有几年了,戴琳没有怎么穿过高跟鞋,可是今天,她穿了。高跟鞋虽然不利于脚的健康,却能给女人们带来无比的自信。高跟鞋能够提升女人臂部的高度,让原来的二分之一处升高为黄金分割点,因此更能符合人们的视觉美感。此外,穿了高跟鞋,身体似会向前倾的,为了保持自己的端正、平衡,女人们就得向后挺,因此,身材会显得更加突兀、挺拔。

    本来戴琳是个美女,只是她自己一直以来没有利用自己的这个优势。

    刘岚也是个美女,但那应该是她青春的时候。自古美人如名将,不叫人间现白头。刘岚的婚姻失败后,刘岚便一心扑在事业上,成为了新闻界耀眼的明星,那时她褪下了最漂亮的衣裳,只穿一条牛仔裤,英伦风格的上衣外套,外加旅游鞋、登山鞋,她一直奔跑在新疆的战线上,没有给自己歇息的时间,她剪去了自己青春的头发,从那以后一直留得是敬一丹的头型,整洁、干练是刘岚的标签。

    现在,新人来了,穿着一身火红的职业装,竟然是吕慕楚从昆仑电影制片厂找来的道具服装,那是演电影的服装,为了美女演员能更好地展示自己的三围,特地增加了掐腰处理。而那一天,戴琳做了精心的准备,她穿了一件瘦身内衣,把自己稍显赘肉的小腹也做了瘦型。

    戴琳用最优雅的步履走到舞台的中央,在那圆而明亮的追光中,向所有的观众做了一个飞吻,她一改平日的装扮,艳惊全场,成为中心。赢得了四座的欢呼……

    女书记悄悄在前排的桌子上问市上的领导:“这样的动作合不合适,如果领导觉得不妥,回头我给她说一声,这是我们单位新聘的记者,年轻人有朝气,但也有时候欠稳重。”女书记着重强调了新聘的三个字。

    领导目不转睛地看着戴琳,那气场不是新闻记者,而像影视明星柳岩,“没事儿,挺好,我们的记者形象也不应当固定为某种样式,应当紧跟时代!”

    有了欢呼和掌声,戴琳便有了自信。她走到话筒前: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各位朋友,大家好!

    我叫戴琳,在新闻战线上,我是新人,但是我爱报社、我爱新闻、我爱大家。报社、新闻给了我人生的自信和方向,在我最无助的时候接纳了我,帮助了我,感谢大家。是你们带给了我别样的人生,让我原来灰暗的青春重新燃起火红的希望!因此,谢谢大家!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若叫眼底无离恨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若叫眼底无离恨》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若叫眼底无离恨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若叫眼底无离恨》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