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再多的设想也只能是设想而已,赵显目前能够做出的改动,也就只能是在下一次科考中新添术算和兵法两门,而且这两门只能算是“辅科”,并不能动摇文试在科考中的主导地位,目前的打算是增添一个打分制度,从前的书经策论等等加在一起八十分,术算和兵法各占十分。 X 23 U OM
确定下来改制的内容之后,赵显又给政事堂和礼部递了手书,确定了术算和兵法的考试内容,术算暂且只考《算经十书》,兵法的范畴就要大的多了,这个年代的读书人,有不少也会熟读各代兵法,譬如说苏定边传下来的《定边韬略》还有前朝历代大家传下来的兵书,至于《孙子兵法》这类名著,就算是谢康这种文人也可以倒背如流,自然也要算在考试内容之中。
至于术算和兵法的考官,第一届术算的考官,就由肃王府出题审题,赵显那些女学生们有不少都在钻研数学,数学水平已经超出了这个世界不少,给这些举人当一个考官还是毫无问题的,至于兵法那边,就让兵部接手,实在不行,也可以让淮安侯王霜去当一届兵法主考官。
现在是隆武六年,按时间下一次的科考应该是隆武八年,两年的时间足够那些举子去研究术算以及兵法了,时间虽然有些赶,但是因为主体仍是文试,大体是不妨碍下一次科考取士的。
方案敲定下来之后,由谢康的政事堂出面起草,小皇帝加印布告天下,皇榜布告出去之后,各地地方的反应都相对激烈,不过临安城反倒很是平静,毕竟那位肃王殿下手上的文人鲜血未干,这个时候没有人赶去触肃王府的眉头。
这注定了是出力不讨好的事情,其实赵显大可以不必这般辛苦,以他现在的手段本事,想要安安稳稳的在启国过一辈子,乃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他也不必征西楚,征北齐,只要躲在临安城里,就可以快快活活的过完这一生。
但是他在这个世界有了儿子,有了女儿,也就有了牵挂,现在赵显不遗余力所做的一切,大多都是在给赵家的后人铺路,同时也是在给启国铺一条强国之路。
考试内容决定了那些读书人的学习方向,十几数十年之后,科考之中术算,兵法甚至杂学的比重会越来越高,届时那些读书人就不得不去学这些东西,启国的文臣武将,乃至于各地地方官的综合水平,就会因此上一个新的台阶。
至于新办新式学校之类的,那都是以后的事情了。
办完这一切之后,赵显在肃王府冷眼观望了一段时间,见临安城里没有什么大风波之后,就让赵炳开始处理那些诏狱里头的文官,这些人赵显也不准备杀了,不过死罪可免,活罪是怎么也逃不脱的,该坐牢坐牢,该流放流放,让赵炳跟三法司自己商议,该怎么来怎么来。
宗卫府放人之后,也就意味着赵显跟那些文官的对峙暂时告一段落,这场争斗毫无疑问是肃王府一方大获全胜,那些文官在赵显手底下,几乎毫无反抗之力就一败涂地。
毕竟掌握了暴力机关,就掌握了道理。
这一天,谢康在肃王府里根赵显商议了许久科考改制的内容之后,才踱步离开了肃王府,赵显亲自把他送到了肃王府大门口,临别之际,两鬓已经斑白的谢康仿佛突然想起了什么,对着赵显拱了拱手:“王爷,臣还有一件事情要说。”
赵显笑了笑:“也没有什么外人,表叔有事直说就是了。”
谢康犹豫了片刻,低眉道:“王爷,家兄这几年替王爷经略江淮,也算是劳心劳力,不过他年纪毕竟大了,最近多次给老臣写信,说生了重病,近来还给政事堂上了告病的奏书,老臣的意思是,能不能让家兄暂离经略使一职,回江南来养一养病?”
听到这里,赵显微微皱眉。
谢家的那位家主谢建,在江淮做了五年的经略使,这五年来江淮那边的确经营的红红火火,编户齐民很是顺利,而且产粮也已经到达了整个启国的两成到三成左右,可以说是硕果累累,不过江淮那边的绝大多数事务,都是由副手严分谊去亲力亲为,老实说跟谢建其实没有太大关系。
听谢康这个口气,是想给他哥在临安城里求个官。
以谢建目前的“政绩”来看,如果他进了临安城,少说也要给他一个六部尚书的位置才是,但是山阴谢氏在朝堂的势力已经足够庞大,赵显并不想让谢建再挤进朝堂里来。
因此,肃王殿下脸上露出了一个关切的表情,沉声道:“大表叔没事罢?”
谢康低头道:“无甚大碍,想来是离家久了,恳请王爷准许他回山阴休养一段时日,等身子大好了,再出门替王爷做事不迟。”
赵显沉吟了片刻,轻声道:“大表叔离了江淮,那这江淮经略使的位置……”
“便由严分谊顶上吧。”
谢康微微一笑,毫不避讳的说道:“反正这几年,严分谊的能耐王爷也看在了眼里,以他的才能做这个经略使是绰绰有余的,而且他在江淮奔忙了五年,就是熬资历也该熬到了。”
赵显闭目沉思了片刻,随即微微摇头:“大表叔回山阴养病自然没什么问题,不过这个经略使的位置还是让大表叔挂着,那个严分谊有才无德,还是要好生打磨一段时间才是,骤然给他登了高位,以后怕是不好拿捏。”
赵显这句话,就断了谢建进临安为官的可能。
谢康对赵显躬身拱手:“王爷吩咐,老臣知道了,老臣回政事堂便准许了家中告病的奏书。”
赵显也对着谢康拱了拱手:“谢家一家都在为大启奔忙,是赵宗显有愧于谢家,以后山河平定了,大启绝不会亏待谢家,到时候表叔这一支和大表叔那一支,至少也会有一个能传家的爵位。”
谢康闻言,脸上露出了满意的表情,躬身道:“谢过王爷,老臣这便告退了。”
能传家的爵位,也就是说不是终身爵,而是世袭的,以谢康现在的地位,怎么也要封他一个伯爷才是。
启国封爵向来吝啬,当年成康朝一朝整整十六年,非但没有新的侯爵诞生,反而还弄没了一个司空候府,如今赵显能够做出这种承诺,已经可以说是相当大方了。
而赵显之所以这么大方,是因为谢家的确帮了他不少,就拿现在的改科考来说,谢康这个仕林大儒的名声,因为科考改制,已经被各地文人给骂臭了。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确定下来改制的内容之后,赵显又给政事堂和礼部递了手书,确定了术算和兵法的考试内容,术算暂且只考《算经十书》,兵法的范畴就要大的多了,这个年代的读书人,有不少也会熟读各代兵法,譬如说苏定边传下来的《定边韬略》还有前朝历代大家传下来的兵书,至于《孙子兵法》这类名著,就算是谢康这种文人也可以倒背如流,自然也要算在考试内容之中。
至于术算和兵法的考官,第一届术算的考官,就由肃王府出题审题,赵显那些女学生们有不少都在钻研数学,数学水平已经超出了这个世界不少,给这些举人当一个考官还是毫无问题的,至于兵法那边,就让兵部接手,实在不行,也可以让淮安侯王霜去当一届兵法主考官。
现在是隆武六年,按时间下一次的科考应该是隆武八年,两年的时间足够那些举子去研究术算以及兵法了,时间虽然有些赶,但是因为主体仍是文试,大体是不妨碍下一次科考取士的。
方案敲定下来之后,由谢康的政事堂出面起草,小皇帝加印布告天下,皇榜布告出去之后,各地地方的反应都相对激烈,不过临安城反倒很是平静,毕竟那位肃王殿下手上的文人鲜血未干,这个时候没有人赶去触肃王府的眉头。
这注定了是出力不讨好的事情,其实赵显大可以不必这般辛苦,以他现在的手段本事,想要安安稳稳的在启国过一辈子,乃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他也不必征西楚,征北齐,只要躲在临安城里,就可以快快活活的过完这一生。
但是他在这个世界有了儿子,有了女儿,也就有了牵挂,现在赵显不遗余力所做的一切,大多都是在给赵家的后人铺路,同时也是在给启国铺一条强国之路。
考试内容决定了那些读书人的学习方向,十几数十年之后,科考之中术算,兵法甚至杂学的比重会越来越高,届时那些读书人就不得不去学这些东西,启国的文臣武将,乃至于各地地方官的综合水平,就会因此上一个新的台阶。
至于新办新式学校之类的,那都是以后的事情了。
办完这一切之后,赵显在肃王府冷眼观望了一段时间,见临安城里没有什么大风波之后,就让赵炳开始处理那些诏狱里头的文官,这些人赵显也不准备杀了,不过死罪可免,活罪是怎么也逃不脱的,该坐牢坐牢,该流放流放,让赵炳跟三法司自己商议,该怎么来怎么来。
宗卫府放人之后,也就意味着赵显跟那些文官的对峙暂时告一段落,这场争斗毫无疑问是肃王府一方大获全胜,那些文官在赵显手底下,几乎毫无反抗之力就一败涂地。
毕竟掌握了暴力机关,就掌握了道理。
这一天,谢康在肃王府里根赵显商议了许久科考改制的内容之后,才踱步离开了肃王府,赵显亲自把他送到了肃王府大门口,临别之际,两鬓已经斑白的谢康仿佛突然想起了什么,对着赵显拱了拱手:“王爷,臣还有一件事情要说。”
赵显笑了笑:“也没有什么外人,表叔有事直说就是了。”
谢康犹豫了片刻,低眉道:“王爷,家兄这几年替王爷经略江淮,也算是劳心劳力,不过他年纪毕竟大了,最近多次给老臣写信,说生了重病,近来还给政事堂上了告病的奏书,老臣的意思是,能不能让家兄暂离经略使一职,回江南来养一养病?”
听到这里,赵显微微皱眉。
谢家的那位家主谢建,在江淮做了五年的经略使,这五年来江淮那边的确经营的红红火火,编户齐民很是顺利,而且产粮也已经到达了整个启国的两成到三成左右,可以说是硕果累累,不过江淮那边的绝大多数事务,都是由副手严分谊去亲力亲为,老实说跟谢建其实没有太大关系。
听谢康这个口气,是想给他哥在临安城里求个官。
以谢建目前的“政绩”来看,如果他进了临安城,少说也要给他一个六部尚书的位置才是,但是山阴谢氏在朝堂的势力已经足够庞大,赵显并不想让谢建再挤进朝堂里来。
因此,肃王殿下脸上露出了一个关切的表情,沉声道:“大表叔没事罢?”
谢康低头道:“无甚大碍,想来是离家久了,恳请王爷准许他回山阴休养一段时日,等身子大好了,再出门替王爷做事不迟。”
赵显沉吟了片刻,轻声道:“大表叔离了江淮,那这江淮经略使的位置……”
“便由严分谊顶上吧。”
谢康微微一笑,毫不避讳的说道:“反正这几年,严分谊的能耐王爷也看在了眼里,以他的才能做这个经略使是绰绰有余的,而且他在江淮奔忙了五年,就是熬资历也该熬到了。”
赵显闭目沉思了片刻,随即微微摇头:“大表叔回山阴养病自然没什么问题,不过这个经略使的位置还是让大表叔挂着,那个严分谊有才无德,还是要好生打磨一段时间才是,骤然给他登了高位,以后怕是不好拿捏。”
赵显这句话,就断了谢建进临安为官的可能。
谢康对赵显躬身拱手:“王爷吩咐,老臣知道了,老臣回政事堂便准许了家中告病的奏书。”
赵显也对着谢康拱了拱手:“谢家一家都在为大启奔忙,是赵宗显有愧于谢家,以后山河平定了,大启绝不会亏待谢家,到时候表叔这一支和大表叔那一支,至少也会有一个能传家的爵位。”
谢康闻言,脸上露出了满意的表情,躬身道:“谢过王爷,老臣这便告退了。”
能传家的爵位,也就是说不是终身爵,而是世袭的,以谢康现在的地位,怎么也要封他一个伯爷才是。
启国封爵向来吝啬,当年成康朝一朝整整十六年,非但没有新的侯爵诞生,反而还弄没了一个司空候府,如今赵显能够做出这种承诺,已经可以说是相当大方了。
而赵显之所以这么大方,是因为谢家的确帮了他不少,就拿现在的改科考来说,谢康这个仕林大儒的名声,因为科考改制,已经被各地文人给骂臭了。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