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新的打算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季汉风云录第十章 新的打算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次日,出于小心谨慎的考虑,王翊送走了金尚。

    袁军的援兵没来,王翊也不打算就这样挥兵攻打西曲阳,那样损失太大了。他先是令人打造更多的精良的攻城器械,比如高大的可以轻易将士兵送到城头的巢车,防护十分完善威力巨大的撞城锤,还有配备了完备的行走装置并能抓住城墙的云梯。

    这些攻城装备当然很费时间和人力,但既然王翊想的是围城打援,那么这点时间和人工,也不是耗费不起。

    现在王翊军中有两个半月的粮食,身后粮道畅通,每天都有三四万斛粮食运到,有这些粮食打底,王翊勉强消耗得起。唯一让王翊很不开心的是,连日的春雨让步兵的弓弩受潮,威力大大下降,这无疑减弱了刘备军的一个优势。

    王翊琢磨着要把已经被淘汰的单体木长弓搬出来接着用,这种长弓和现在汉军普遍使用的双曲复合弓相比,虽然弓体较长,携带不便,对拉力的转化效率也不高,使用起来比较费劲,但是受天气变化的影响比较小,制造成本低,生产周期短。在太平年月,一切生产都有秩序,武器装备的制造也可以从容不迫,但方今乱世,要以更低的成本生产更多的武器,武装更多的军队,长弓就又派上用场了。

    制造长弓最好、最经典的木材是紫杉木,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红豆杉。紫杉木长弓是英格兰长弓手打败法国骑士的经典武器,用紫杉木制造长弓,就像用柚木制造战舰甲板一样,是兵器史上的两大情怀。

    很遗憾,刘备的的控制区内并没有大规模的紫杉木,这种紫杉木生长在陕、甘、云、湘等地,是一种亚热带植物,刘备的控制区内说不定一棵也找不出来。即便找到了,数量太少,也没有太大用处,数量较多,又不便于转运。即使人工种植,偏偏紫杉木生长期极长,长得极慢,王翊就是等上二十年,也不见得能用上足够多的紫杉木。

    不过不要紧,没有紫杉木,还有桑木、柘木、榛木、橡木、榆木、枫木,都是可用的替代材料。

    王翊立刻找来随军的工匠,向他们请教木长弓的事情。

    在王翊的努力之下,工匠的待遇有了很大的改善,所以这些工匠们一见到王翊,就要行礼跪谢。王翊连忙制止他们,他并不习惯别人对他行这么重的礼。

    王翊拿出一张受潮的步弓,问道:“连日以来,阴雨绵绵,我军弓弩大多受潮,难以使用。诸位可有办法应对?”

    众工匠商议了一阵,推举出一个年老的匠人,道:“弓弩受潮,乃是因湿气透入弓身,弓身皆木、角、竹之类以胶粘合而成,故而受潮便劲力松弛,不能使用。我等商议,只有一个办法可以解决,那就是制弓之时,用桐油涂抹,则可以防潮。”

    在这个年代,桐油还很少作为一种防潮剂被使用,更多地是作为中药被运用,故而这个办法知道的人比较少。

    王翊听完,摇头道:“北方无油桐树,看来需要大量桐油,只能派人去南方采买了。”

    年长匠人道:“桐油可入药,故而药店之中或许能买到少许桐油,可以先尝试一二。”

    王翊点头允许,道:“我会请简从事尽快将桐油运来。除此之外,还有何法?”

    年长匠人道:“还有一个办法,只是也不能立刻便见效。那便是换弓,将现有的步弓都换成旧式长弓。旧式长弓虽不好用,但威力尚可,且制作简便,即便受潮,也仍可使用。只是骑弓和弩都难以使用木弓身,所以还需依赖桐油解决。”

    王翊点了点头,这与自己的想法倒是不谋而合。想了想,道:“你且先写下制作长弓所需材料,我使人备办。然后回去试用桐油防潮的办法。”

    老匠人口述,王翊执笔,片刻写就,无非是几种木质坚硬的木材,加上制作弓弦用的材料。

    众匠人告退,王翊立刻写了一份文书,让简雍采购径圆三寸至四寸、长一丈以上光滑少节的桑木、柘木、榆木等坚韧、细密的木材。如果是晾干且没有开裂的,则送到前线来,如果还没有干,则送到龙亢晾干储存。

    无论是制作长弓,还是给现有的弓弩作防潮改进,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事情,所以王翊安排好这些之后,就暂时将之放到了一边,转而考虑目前的战事。

    直到目前为止,袁术并没有从寿春出兵的迹象,而阴陵的守军除了加强防备之外,也没有动兵,事出反常,非常可疑。在袁术不大可能对西曲阳置之不理的情况下,他动得越迟,动静可能就会越大。而而且王翊派出的斥候并没有找到据说已经回兵的孙策所部的踪迹,也让王翊隐隐不安。

    他想了想,叫人请来诸葛亮,问道:“现有的情报显示,寿春、阴陵二地的守军有四万人,加上芍陂就粮的军队,约在六万人上下、孔明觉得,这个消息准确吗?”

    诸葛亮想了想,道:“袁术原本有兵九万左右,钟离被斩杀俘获者六千人上下,被围者万余人,加上孙策带走万人左右,西曲阳被围五千人,所余当在六万人上下。所以亮以为,这个消息应该相差不多。”

    王翊见诸葛亮欲言又止,笑道:“孔明有什么话,但说无妨。”

    诸葛亮于是道:“我听说袁术少年时有轻侠之气,至少也是中人的才能。匹夫临难,尚且奋身一搏,何况是袁术这样的轻侠之徒呢?袁术有六万士兵可以动用,即使只出动一半,加上孙策所部,也有四万多人,固然袁术军的战力不如我军,可是我军也有一半新卒,恐怕不会比袁军好太多。还是希望刺史小心行事,毕竟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王翊悚然而惊,现在是在打仗,打仗就要死人,可若是因为自己的疏忽大意、骄傲自满而导致那么多人白白死去,就真的太可怕了。

    他仔细想了想,这几天连日降雨,弓弩威力大减,兵种协同失去了一大利器,战力大减,确实不利于作战,便道:“孔明之言甚是,可是若是放弃这次和袁军决战的机会,不是太可惜了吗?”

    诸葛亮笑了笑,道:“刺史可以与袁术交战,然后诈败退兵。西曲阳北面一带河谷滩地,芦苇茂密,树木极多,利于设伏,刺史若诈败伏击之,不难破敌。反之,若是以劣势的兵力,在坚城之下、平地之上和敌军交战,则是大大的不利。”

    王翊想了想,道:“孔明此计,倒也可行,且待我先派人侦查城北河滩,然后再与诸将商议。若此计奏效,计孔明一大功。”

    “不过……”王翊稍作沉吟,道:“宪和好饮酒,我担心他误事,孔明明天便回龙亢坐镇,与宪和一同为我督粮,如何?”

    诸葛亮知道王翊怕他在战场上出现不测,心中颇为感动,于是应道:“遵命。”

    事不宜迟,王翊让赵云带兵去诸葛亮所说的城北一带侦查地形,然后回报。他走到后寨,看了看已经制作到一半的攻城器械,想要让他们停工,但想了想,还是没有下令。若是自己撤退的时候,把这些东西和辎重一块留下来,那么更能显得自己撤退的慌乱,袁术才更容易上当。而且说不定等自己用伏兵击败袁术,还能回来夺回这些器械和辎重。

    到傍晚时分,赵云才带着部下回来,向王翊报告侦查的结果:“城北河上一望十几里,直到淮水边上,大道两旁,一边皆是芦苇,一边多有茂林、深草,足以伏兵数万人。”

    王翊听完大喜,道:“子龙辛苦了,此番伏击,定要大破袁军。嗯,子龙便与我一同用晚饭,顺便请关、张二位将军和其余诸将过来,商议设伏的具体细节。”

    赵云笑了笑,道:“如此多谢刺史啦。”

    王翊笑道:“子龙何必客气!”

    片刻用过饭,军议开始。

    王翊开场道:“我与孔明商议,连日以来,阴雨不断,弓弩俱废。若贼以大众来援,我军与之战于旷野,纵然获胜,不免于损伤。故而孔明建议,若敌军援军过多,则伪败后退,利用城北之地形伏击贼军,以求破贼。我已经派子龙去看过地形,请子龙为诸君讲一讲。”

    赵云详细描述了自己对城北大路侦查的情况,并阐述了自己对伏兵的设想。赵云口才颇佳,说得详尽明白,又简单易懂。

    众将一番议论,以关羽为首,都赞同此计。

    王翊道:“既然如此,若用伏兵之计,则由关将军全权负责伏兵的布置,张、赵二将军负责配合,如何?”

    关羽、张飞、赵云俱都领命。

    王翊又道:“若是诈败,我军人数过少,恐敌军不信,不如关张二将军各调五千人,参与诈败。”

    关张想了想,皆曰:“可。”

    这还只是个最粗略的作战构想,有待完善,反正袁术还没来,有的是时间。

    临结束,魏延问道:“谁负责诈败?”

    王翊笑了笑,道:“具体指挥当然是由我负责,至于前锋交战,便交给魏司马。”

    魏延还没来得及高兴,王翊便道:“魏司马谨记,这次是诈败作战,只许败不许胜。你若是贪功求胜,坏我大计,我必定撤你的职。”

    众人皆笑。

    魏延只好灰溜溜答应了。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季汉风云录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季汉风云录》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季汉风云录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季汉风云录》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