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南巡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季汉风云录第二十九章 南巡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六月十五日,鲁肃从谯县赶到郯城,刘备于是召集众人议事。

    “诸君,四日之前,子弼从淮南发来战报,寿春之战,我军击斩袁术以下,包括将军纪灵、长史杨弘以及桥蕤、李丰、乐就、梁纲、陈兰、韩胤等数千人,生俘雷绪、阎象及袁术二女等万余人,仅有袁术之子袁耀侥幸得以逃脱,不知所踪。至此,九江各县,已经初步平定。”刘备在会议上通报了淮南战局的概要,与会的除了郯令陈群、豫州刺史鲁肃、治中张昭、琅琊长史张纮、别驾糜竺等几位大吏之外,还有簿曹孙乾、功曹程秉、兵曹掾陈端和秦松等州府属吏,虽然名位并不显赫,但职责却十分重要。

    众人闻言,纷纷大喜,齐声道:“我等谨为王中郎贺,为明公贺,为朝廷贺!”

    刘备抬手向下压了压,示意众人安静下来,道:“此乃子弼和前方将士之功也,不过我等也与有荣焉。只是袁术虽然伏诛,九江平定,但袁术旧将孙策得到出身庐江大族的周瑜辅佐,又纠合孙文台旧将、宗族、亲戚,拥兵万余人,举兵自立,抗拒大军。孙策先是击败刘正礼,占据历阳一带。在被元龙联合刘正礼困住之后,又出乎意料地甩开元龙,率兵南下,欲渡大江而东。子弼数次上书,陈述孙策之患,建议选一员大将,率精兵三万渡江,穷追孙策,借此机会,用一到两年的时间,夺取江东,彻底解除我军的后顾之忧。此举关乎我军大计,我本想等子弼归来,再作商议,但子弼以为事不宜迟,夜长梦多,让我等决策。故备请诸君前来,诸君以为子弼的方略是否可行?”

    众人目光闪动,神情不一。王翊的上书透露了两个个要点,一是孙策是长远之患,不可以不考虑;二是自己身体不好,又不精通军事,不适合领兵,希望刘备另派得力大将统率渡江作战的军队。

    鲁肃是在场众人之中对战略最为精通的人,当先道:“以肃愚见,子弼攻取江东的建议,从大略上来说,有三利、两不利。”

    众人把目光投向鲁肃,刘备道:“子敬可细言之。”

    鲁肃面无得色,沉着道:“江东虽然地广民稀,但也有人口百万,粮食丰足,我军若能取得江东,可以凭此自强,此其利一也;淮南与江东隔江相望,淮南是徐豫之脊梁,若得江东,如子弼所言,后顾无忧,是其利二也;刘景升据荆襄七郡,兵多粮足,其心难测,若得江东,则与荆州共长江之险,拊荆襄之翼,刘表必不敢轻举妄动,此其利三也。”

    众人纷纷点头,鲁肃总结得还是很到位的。

    刘备追问道:“然则子敬言,取江东还有三不利,又作何解?”

    鲁肃从容道:“江东旧为吴越之地,本朝以来,山越根深蒂固,日渐壮大,众至百万,州郡安抚不当,加之王化未及,山越屡叛,我军取得江东,若处置不当,山越必定为乱,此其不利一也;我军兵多将少,大敌在北,江东之重,不能当豫州之一郡,我军纵然得江东,大军必须北还,而刘表仗上游之便,一旦进犯,我军防守不易,一旦有变,则徐豫又不得安,是其不利二也。不过有三利而二不利,却足以让我们定下收取江东的决心了。”

    与大多数人固有的印象不同,刘表并非只知道饮酒会客、读书注经的书生。在原本的历史上,他曾插手益州的归属问题,也曾任命过赖恭为交州刺史,更曾数度北征曹操,只是因为曹操的手段太过高明,很好地发挥了荆南对刘表的牵制作用,加之刘表本人才略不足,才没有什么大的成就。刘表本人最大的问题,不是什么“胸无大志”,而是不会用人,但这并不影响刘表是个有威胁的人物这一事实。

    张昭既不赞同,又不反对,而是陈述道:“子敬所言,乃取得江东之后的得失。然而以我军目下形势,取江东虽然不难,但与此同时,必然影响到我们在西面和北面的战略。按征南所言,平定江东需三万精兵,两年之久。而我军向来不在当地征粮,故而粮食辎重皆须从徐州、豫州输转,加之淮南农耕尚未恢复,亦须赈济,更不能有所补益,两相合计,耗用钱粮巨亿,恐怕府库将为之枯竭。一旦西、北有事,不加赋税则无力出兵,加赋税则百姓受损,横竖不利。又曹操已收复各县,在陈留,进围雍丘,在山阳,正在集结兵力,准备攻击吕布,吕布一败,北面再无屏障。青州方向,袁谭数败田楷,进迫北海,孔文举一败,徐州便直接与袁绍接壤。明公请恕昭直言,自征淮以来,我们北面形势,不但没有好转,反而不断恶化,对此征南不能说毫无责任。而朱骠骑自从西屯雒阳,数次要求明公率军西进勤王,丝毫不顾我军前后受敌之局势。一旦我军以精兵渡江,西北有变,退兵则前功尽弃,不退兵则徐豫受困,面对袁曹合力,四州之力,我们仅有徐豫二州,还有支持渡江之兵,殊为不易。这些要点,还请明公慎重考虑一下。”

    孙乾眉头一皱,道:“子布先生所言,乾大都以为在理,唯独子布先生将我军目下大局之不利归咎于王征南,乾实不敢赞同。征南筹谋划策,平西征南,若非征南运作,我等恐无此等气象。我军目下之不利,乃是因为袁、曹之强,纵然我军一开始便定下先北后南的方略,难道子布先生便真的有办法用豫州和徐州抗衡袁曹吗?兼弱攻昧才是争雄之道,子布先生若想摧折霸主的锋芒,何妨效仿魏惠王、宋康王!?”

    陈群看不下去了,于是出言道:“此时当以筹策为重,岂是争论是非之时?以群之浅见,后方不宁,前方也难以安心用兵。征南建议先平江南,是考虑到长远之患,加上江东诸郡不相属,机会难得。征南一向谨慎,他上书说平定江东需要三万精兵,耗时两年,必定是出于料敌从宽而得出的估测,未必准确。何况我们并不一定要一鼓作气平定江东,可以选一员大将,率兵两万渡江,辅以善治民事的文官,先在江东取得立足之地,一面蚕食,一面治理,安抚当地的百姓,宽待山越,笼络大姓。孙策兵不过万余,我军派兵在江东,只需要牢牢牵制孙策发展,而联合江东的其他势力,限制孙策的扩张,这样也能达到目的。这样我们既能较好地应对孙策这个大患,又能保留在北面和西面用兵的余裕,虽然尚且算不得有利,但也有回旋的余地。一段时间之后,江东的驻军可以自给,不须徐豫供给辎重。那时局势势必又有变化。我们再根据时局调整方略,岂不比现在在这里争论要好上许多?”

    陈群说完,众人眼前俱是一亮。他说得没错,孙策是个大隐患,但也要有时间和空间发展才行。用不多的军队,在江东扎下一颗钉子,这样的话,既能阻挡孙策扩张,又不至于限制自己行动的自由度,如果情况实在不对,也可以抽身而退,损失自然也会小上许多。

    刘备想了想,道:“长文之策甚善,不过尚容商议。今日之议后,诸君可各将心中策略写出,送来与我看看。此外,我仍觉得应当与子弼商议此事,毕竟长文也说过,子弼他们在前线,对孙策的了解和对江东的认知,都比我们更为清晰而直观。”

    张纮道:“既然明公念兹在兹,不如出巡淮南。淮南吏民在袁术部下数年,民不知所归,吏不知所属。明公车骑南行,宣扬朝廷的恩信,抚劝惶恐的吏民,考察郡县官吏的才能,纮认为,这些都是很有必要的事情。眼下秋收之前,我军不可能向北方用兵,袁绍和曹操也几乎没有可能攻击我们,这是最好的机会。”

    刘备拍掌道:“子纲之言善,诸君以为如何?”

    众皆称是。

    刘备又问道:“既然如此,诸位以为渡江之军,谁为主帅为宜?”

    陈群道:“或是陈国相,或是关将军,其余众人或难以胜任,或资历尚浅,不能服众。”

    鲁肃道:“现在关将军和陈国相皆在淮南,明公既然南巡,可以去和他二位谈谈,听听他们的意见。”

    刘备点头道:“子敬所言不差。既是如此,备出巡淮南期间,便请子布、子纲二位先生暂时负责府中诸事,子仲回彭城,子敬回豫州坐镇,长文随我南下。待我离开郯城之后,子布先生即行文淮南各县。”

    众皆遵命。

    须臾,众人皆各自离去。刘备想了想,对长文道:“袁曹二人皆非易与之辈。我想,与其坐等他们平定青兖,不如让国让、文嚮、宣高各自与张邈、吕布、孔融接洽,主动援助他们,如有必要,直接出兵为形势,以分袁、曹之兵。长文觉得如何?”

    陈群略作思忖,道:“还是等明公巡视淮南回来再行此事为妥。”

    刘备点头。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季汉风云录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季汉风云录》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季汉风云录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季汉风云录》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