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文明的“熵”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季汉风云录第八章 文明的“熵”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八月九日,汉帝御驾至渑池。

    熵增是一个在各种学科当中被广泛使用的概念,在热力学中,熵增是指封闭系统中总能量不变,能量不可用部分的比重增加的过程。如果将宇宙看做一个封闭系统,那么如果熵增一直持续下去,宇宙就将走到尽头。。

    按照王翊对文明和社会发展的理解,“熵理论”一样可以用来解释文明的发展和毁灭。当然文明的系统并非是封闭的,更非是静态的,有时候增减并非看上去那么简单。

    假设一个文明是封闭的系统,那么这个系统中的能量就是财富、土地、资源、人口、上升渠道等等可供普通人使用的部分。而不幸的是,人类的各个文明,始终在重复着社会学上的“熵增”现象,也就是这些文明系统内的资源在这些文明系统不发生大变动的情况下,会因为各种原因持续向文明社会中的少数人手中聚集,成为不能被普通人——或者大部分人——所使用的“熵”量。当熵增到了极致,就是文明的崩溃或者毁灭,至少也会发生朝代的灭亡。

    与“熵增”相对的,自然也就存在“熵减”的现象。在文明社会之中,“熵减”的发生,无非由于以下几个原因——战争导致的人口减少、技术进步或制度改革促进的生产力提高、疆域扩大带来的资源总量增加、革命导致的统治阶级变动。以上四种现象,都会导致文明内部可用资源的比重增加,也就是“熵减”的发生,在这种情况下,这个文明的主体政权往往又能维持好长一段时间。

    文明社会是由复数个兼具感性和理性的个体组成的系统,当这个系统中的熵增达到一定阶段,其中的个体就会出于理性或者非理性的原因启动“熵减”的过程,有的时候,他们自己或许都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所作所为有多大的意义。

    而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早期阶段,人们尚未掌握主动探索科技的能力,亦无此普遍意识,更无丰富的政治改革的经验,也无有效将新的领土在短时间之内完成开发的技术手段,所以除了日积月累而发生的文明阶段的根本转变——譬如石器时代向青铜时代、青铜时代向铁器时代的大变革——“熵减”主要来自残酷的战争。战争让耗用大量资源的人口部分消失,让原本控制资源的阶级大量减少,自然就造成了“熵减”。

    不过,单纯地人口减少并不只是带来“熵减”,毕竟自然界的资源再丰富,不经过人的劳动进行开采和加工,就无法成为人类文明可以使用的资源。人口的减少,在一定的程度上是“熵减”,但一旦人口过度减少,影响了基本的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那就是“熵增”了。

    当然,文明和社会的发展、变动是个极为复杂的过程,并不仅仅受到自身资源因素的影响,故而“熵理论”不可能解释所有文明的兴衰,但即便如此,也堪堪可作为统治者的借鉴。

    对应到具体的地域和时间,古代中国无疑是个非常典型的例子。远的不说,秦朝刑法峻急,聚敛极重,加上六国余党未清,所以短短十四年便覆亡。之后秦末大乱,不但秦朝的贵族被打倒,倒秦最卖力的六国旧贵族也先后倒下,社会资源有了一次大规模的再分配,所以前汉得以延续二百年。而随着前汉军功贵族、外戚、勋贵的聚敛,社会资源的“熵增”达到一定阶段,文明系统再次启动了“熵减”的程序,这就是前汉之末的战乱。

    天命之子世祖光武皇帝在世家大族的帮助之下,以席卷之势平定天下,自然减少了短期内的战乱,但同时又伴随着其他问题——这次的“熵减”过程比较短暂,社会资源的再分配和释放没有完成,所以尽管东汉在礼乐教化上倾尽全力,国祚还是不如前汉。

    桓灵之际,华夏文明的“熵增”又一次到了文明本身无法承受的阶段,所以新一轮的“熵减”再次启动了,而且由于东汉末年,华夏文明的主体地域正处于气候转冷的阶段,游牧民族纷纷南迁,华夏文明的固有地域被压缩,生产力受到影响,这一轮“熵减”无疑进行得很不顺利。

    如果按照原本的历史轨迹,这一轮“熵减”要等到三十年之后,才基本能够缓和,九十年之后,才能大体结束。按照这一规律,西晋只要不自己作死,大一统王朝国祚绵延百年简直是轻轻松松的事,可惜司马氏太会作死,加上曹魏和司马氏都是一边做减法,一边变本加厉地做加法,自己把自己玩死了。

    如果历史的轨迹没有发生变化,汉末之乱将会再过三十年才能基本结束——这是一个文明抛去历史的累赘不断前行所不得不经历的过程。

    就算王翊想方设法地结束了战乱,如果不在其他地方进行变革,那么新的统一王朝至多也就是又一个东汉——或许与同一时期的其他文明相比已经足够伟大,但是在王翊的认知里,这样的伟大还配不上这个古老民族所应得的地位。

    虽然王翊早有辞官归隐之心,但一旦走马中原,遍观山河壮阔,这种心思顿时又烟消云散。

    王翊相信,按照简雍对刘协的描述,如果刘备全心全意辅佐刘协,刘协也与刘备推诚相信,加上自己的殚精竭虑,重新一统天下不是不可能。但就算做到了那一步,又能如何?

    要进行一场改变整个文明走向的改革,不掌握政权是不可能的。可是在刘协的统治之下,即便刘备可以成为权臣,王翊这个刘备的嫡系还能接刘备的班?即便刘协死了王翊就有机会,可王翊再怎么能活,能活得过小他十岁的刘协?就算王翊养生有道,刘协死后,新的皇帝就是好对付的主?即使是刘备与王翊之相知相信,尚不能做到言听计从,刘协和刘协之后的新帝?

    这些,都是王翊需要考虑的问题,渐渐地,他的心中开始有了一个不甚清晰的路线。

    自己夺取天下称帝是不可能的,正统可能需要几代人的时间来确立,王翊没有那个时间。只有当一个如诸葛亮那样的权臣,才是王翊眼下可行的唯一的出路。

    王翊以超时迈世的见识,有足够的可能推动史无前例的“熵减”,绝不会依赖战争这种残酷的手段。一旦这个愿景得以实现,世界的历史将彻底改写。

    “子弼在想些什么?”刘备忽然笑问道。

    王翊陡然醒转,道:“连日疾行,有些困倦,适才走神,还请明公勿怪。”要是让刘备知道,王翊在捉摸着做刘备的继承人的权臣,不知刘备会作何感想。

    刘备笑了笑,道:“子弼哪里话?本来如此疾行,十分辛苦,不应让子弼受此劳顿,只是子弼一向智谋过人,见识长远,此次觐见陛下,不能没有子弼,所以才让子弼劳苦。说起来,倒是备应该感到歉疚,哪里是子弼的过错呢?”

    王翊道:“我听说此次陛下东迁,百官、宫人多数失散,图书、典籍、仪器尽数丢失。估计多半已经落入李傕和郭汜之手。这些都是陛下决不能舍弃的,所以我想陛下一定会下令讨伐李傕和郭汜,明公觉得如何?”

    刘备道:“自董卓以来,臣下狼子野心,犯上作乱,没有比李傕、郭汜等人更严重的。如果陛下下诏征讨李、郭,那么我们自然应该奉诏,否则何以震慑不臣之人?如果陛下下诏,我宁可退出兖州,也会出兵讨伐逆贼。只是李傕、郭汜必然会把百官当做人质,以求陛下赦免他们的罪责,这却是我们需要权衡的。”对于李傕、郭汜而言,他们手中掌握的人质可以说是唯一的救命稻草了,他们只是目光短浅,并不是傻,自然会牢牢抓住。

    实际上,刘协不要这批官员,也可以征召足够的官僚组成新的朝廷,但是这样无疑会令那些对刘协寄予厚望的人失望——刘协今天能不顾这些臣下的性命,那明天是不是也会为了王室的颜面舍弃另一些无辜之人呢?

    所以无论如何,刘协都必须要妥善处理这件事情。最好的结果,自然就是击败李郭,然后一番神操作救回百官,但那样的难度不言而喻。当然,难以做到,并不代表着不能做到,这其间分别,全看临时应变如何。

    “陛下有诏,令征东将军刘备及随从吏员入见!”刘备和王翊正在商议之间,一个小黄门出来宣谕。

    刘备遥遥一拜,道:“臣奉命。”说是随员,其实也就是王翊、朱尚二人而已,其余人员,都在后军未至。

    虽是方脱大难,仪礼一时难以完备,但数百羽林持斧钺、枪戟、旗帜等仪仗兵器摆列开来的时候,气派程度还是超出了王翊的预想。难怪那么多人一门心思想称王称帝,不说帝王富有一国,单是这仪仗之弘大,就足以令人向往了。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季汉风云录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季汉风云录》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季汉风云录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季汉风云录》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