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公心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季汉风云录第十章 公心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从朱儁的军营出来,刘备和王翊令侍从牵了马,也不乘马,就这般步行往自己的军营走去。

    刘备的心情看上去非常好,他笑着道;“子弼看到了没有?今上虽然年幼,但终归是有英主之姿的,值得我尽全力辅佐,为大汉中兴竭尽全力,所以子弼就不要再有其他的心思了。我知道子弼是为我,更是为天下人考虑,但子弼这样做,纲纪废弛,就真的好过我的选择吗?子弼智慧过人,可以好好想想。”

    话已至此,王翊道:“在下遵命。”

    刘备摆了摆手,道:“子弼不必这么拘谨,我刚才说的话虽然严肃,但子弼非是寻常人,也应该知道我的意思了。我看得出,子弼对大汉是有感情的,所以还希望子弼和备一同努力,上报国家,下安黎庶,建立功业。”

    王翊勉强笑了笑,道:“这是自然。”他口中这样说,但心中却念念未去。他是对大汉有感情不假,也对这个一起奋斗了三年的集团有很深的情谊,但他真的不在乎大汉的帝系怎样变动——甚至于在他的理想中,皇帝就该是个橡皮图章,只要在法理上有正统性就行了。而法理,是个很玄妙的东西,尤其在东方文明体系中。

    他迟疑了片刻,还是忍不住说出来,道:“陛下想要营建雒阳,这也不算错,但以雒阳为都城,雒阳的产出却根本不足以供养朝廷。徐豫既需要输送物资供给朝廷,还要耗费巨量的钱粮、物资经营雒阳,消耗极大。仅算转运耗费,颍川不过一二成,徐州却能达到四五成,这是非常不划算的事情。明公为什么不进言,让陛下暂时迁到谯县或者彭城去?那里在徐豫的心腹之地,钱粮丰饶远胜现在的雒阳,没有转运之苦。然后再请陛下任命一位能吏治理河南,这样徐豫虽然依旧需要为经营雒阳转运物资,但只需要转运经营雒阳需要的那部分,这样消耗就小得多。几年之后,雒阳经济恢复,若陛下有意,再迁回雒阳。岂不两全其美?”

    刘备的神情变得有些严肃,他平静道:“我大汉不是逐水草而居的夷狄,从来不会轻易迁动天子的驻跸之地,都城所在,就是国本所在,就是天威所在。天子就应该高坐不动,居中国以临万邦。子弼以为,王室衰微如此,还有多少威望可以消耗在迁都这件事上?”

    王翊道:“这一点,确实是在下有些欠考虑。可是经营雒阳,供给朝廷两项,转运靡费,以巨亿计。雒阳既为帝都,人口必然大增,钱粮谷帛,却不能自给。如此下来,徐、豫二州财政的盈余大部分都要耗费在这两项支出上,何时才能用兵平定兖州、河北?”

    东汉极盛之时,河南尹户口百万,除此之外,还有相当数量的流动人口是军队、官吏和其附属,包括家属、子弟、师生、亲朋,加上求学、求官、行商的各色人等。可以预见,一旦天子还都的消息传遍天下,又会有大量的人口向雒阳涌来,这是王翊身为长史所不能不考虑的。

    刘备道:“纵然可以减少耗费,迁都之事也断不可行。既然我们无法向兖州用兵,放弃攻打兖州。我打算向陛下进言,派人去兖州令曹、吕二人停战。然后分别征曹、吕二人入朝为官。等到平定了关中和兖州,就请陛下下诏攻击袁绍。曹操不是一般人,我相信等他见到今上的英锐,考虑到他不利的形势,他会愿意和我们一起匡扶汉室的,至于过往旧怨,看在国家份上,相忍为国,就让他随风去好了。”

    他倒是一片公心、襟怀磊落,仁民爱物,倒好像王翊是唯恐天下不乱的好战分子。

    但是王翊也不怎么在乎,短时间之内,他不打算搞政治路线上的事情了,他需要一段时间,看清楚刘备的真实的想法。

    次日,刘协诏诸臣还雒阳。渑池到雒阳二百九十里,刘协的车驾走了五天,方到雒阳。走到函谷关下的时候,刘协遇到了张飞率领的步军,刘协召见张飞,善加勉励。张飞与刘备相见,分外欢喜。

    西行时走得急,王翊虽然知道雒阳破败,但也没有注意看到底破败成什么样子。东汉的雒阳不大,北靠邙山,南临洛水,南北长九里,东西宽六里,故此又称九六城。在这面积十来平方千米的城内,主要布置着皇家的南北二宫和公卿府邸,以及武库、太仓等重要设施,至于居民,则主要居住在城外。

    当初董卓迁都长安,迁动百姓数十万,然后焚烧宫室、民居,只留下一片废墟。其后雒阳又有数百家居民居住,但不过是一个亭的规模,雒阳依旧是废墟遍地。尽管朱儁驻军在此,也仅能修缮城墙,清理城内的残垣断壁,对城外则无能为力。

    朱儁在城内南北二宫的原址上,花了几个月的时间,用雒阳宫室残存下来的石头瓦片,采伐附近山中的木材,东平西凑盖起了几座小宫,比起此前北宫的繁盛奢华,南宫的庄严浩大,差了不知几千万里。

    刘协甚是体谅朱儁的难处,丝毫没有责怪的意思。他在朱儁的向导之下游览了这些宫室,十分高兴,问道:“这些宫殿可有取名?”

    朱儁道:“浅屋矮舍,本不必命名,若是陛下有意,可请陛下赐名。”

    刘协笑道:“不论怎么说,这都是朱公一番心血,依朕看,在明光殿原址上建起来的,仍叫明光殿,尚书台可以在明光殿办事,就近居住;与明光殿相近的就叫宣室殿,朕住在那里,方便就近和诸卿商议国事。崇德殿原址上修建的,改叫永兴殿,作为朝会之所。至于北宫,就不修了,后续可以围绕这几座小宫修建官署,作为诸府办公的地点。诸卿以为如何?”

    诸官众将皆称善。

    接着,刘协又令伏德所部宿卫宫城,朱儁部驻扎南城,控制诸门,其余诸将,皆驻扎城外,刘备领兵屯洛水浮桥两岸,董承所部屯平乐观,杨奉部屯上林苑。伏德虽然带伤,但伤势不重,担负警卫工作,并无太大问题。

    这一番安排倒也中规中矩,从各部驻扎的地点,便能看出刘协对各部的信任程度都是很高的。这次朝廷东迁,除了遭到李傕和郭汜阻挠之外,便是杨定乘机搞事情,即便如此,随行护驾的各部作战还是很拼命的,也因此赢得了刘协的信任。

    “既然如此,诸卿且先退下,朕要和征东将军单独叙话。”眼看走到宣室殿,刘协开口道。

    诸臣虽不解其意,但既然皇帝如此说了,便也纷纷离开。王翊和张飞等几人互相丢了几个眼色,也各自告退。

    刘备上前,推开漆色犹新的殿门,殿内陈设极是简单,除了一些坐具和必不可少的办公所用的笔墨、书案、书柜之外,也没有别的东西,连装饰的帷幕,都是细麻布为主,间或点缀着几块颜色朴素的织锦。

    刘协挥了挥袍袖,昂然而入,在当中坐下,向左手边最近位置一指,道:“将军请坐。”

    刘备谢过,然后坐了。此时殿内空无一人,倒也很适合君臣密谈。

    “刘卿是边地人?”

    “回禀陛下,臣是幽州涿郡人,也算是边地。”

    “哦……”刘协点了点头,赞叹道:“我听说刘卿是汉室宗亲,英勇而善用兵,又曾师从故尚书卢子干先生,真可谓是兼资文武,国之栋梁啊。”

    刘备逊谢道:“臣不过是宗室远支,一介凡才,陛下谬赞。”

    刘协摇头,道:“都是高祖子孙,刘卿的功绩众目所见,何必过谦?刘卿也知道,如今时局艰难,朝廷风雨飘摇。我身边实在没有得力之人,杨卿学问见识自是极好的,但他不通军事。如今皇甫将军病重,恐怕不能痊愈,而大将军也和我说起,说自己年事已高,精力不如从前,希望我能找一个人协助他,以后可以接任大将军的职位。我便让大将军举荐一人,大将军举荐刘卿,所以我想请刘卿留在朝中辅政。”

    虽说刘备在此之前就已经下定了决心,但此时还是不免迟疑了一瞬间。

    刘协敏锐地觉察到了刘备的犹豫,问道:“刘卿不愿意在朝辅政?”

    刘备道:“能为汉家社稷尽心尽力,是臣平生所愿。但臣德薄才疏,人望不足,诚恐有负陛下厚望。”

    刘协笑了笑,道:“既然刘卿愿意,那便好办。刘卿的德才,朕从不怀疑,名望不过是玄虚之物,早晚便有。如此,朕与大将军稍作商议,便发布任命。”他唯恐刘备反悔,要尽快把这事定下来。他不担心刘备控制雒阳,毕竟现在雒阳八关之内,忠于他的力量要大于忠于刘备的力量,而以后,只要不让刘备的军队控制雒阳,也比在长安的时候好上无数倍,然后再征召忠臣入朝,便足以维持朝政的稳定。

    刘备拜谢道:“陛下不弃,臣当效死力。”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季汉风云录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季汉风云录》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季汉风云录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季汉风云录》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