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远略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季汉风云录第三十五章 远略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下朝之后,属于刘备一系的官员都聚集到刘备的前将军府议事。

    “明公不会觉得仅仅凭借一纸诏书,就能把曹操从兖州调到雒阳吧?”鲁肃道。

    “当然不会。”刘备笑了笑,道:“年初的时候,陛下调曹操入朝,担任司隶校尉,授予他假节之权,他尚且推辞,这次征他入朝,担任闲职,他怎么可能愿意?他一定会上书自辩,绝不会奉诏入朝。”

    鲁肃想了想,道:“既然曹操多半会上书自辩,那尚书台这边,该怎么办?”

    刘备:“不用管,直接呈递陛下就好,他再怎么辩,事实摆在那里,何况口舌之利终究无用,不必担心。”

    汉帝东归之后,朝廷的政治体制变得很有意思。

    西汉承接秦制,中央置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为三公,丞相权柄犹重,是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东汉为了避免三公专权,置尚书台以掌机要,选用年轻官吏为尚书郎、尚书,负责处理日常政事,三公虽仍然开府,其实权力已经大大削弱。而到了后来,皇帝又不放心尚书台,于是重用外戚、宦官,以制衡尚书台为代表的外朝。

    而刘辨、刘协相继即位之后,经过数次宫廷政变,宦官势力几乎被一网打尽。由于权臣秉政,皇帝根本没有机会培养宦官作为心腹。所以现在朝廷的三公权力虽有所上升,可事实上的中心,却是在尚书台。

    鲁肃为尚书仆射,守尚书令,某种程度上,权力在百官之中为最大。

    刘备:“目前朝廷已经恢复了察举和征辟,不过因为政令未能统一的原因,尚且只能在徐、豫、青、扬和司隶五州实行,其余各州,若存若亡。子敬可将郎官之中可用者外放到青州、关中、河东等地为县令、长,杰出者可为郡丞。等到把曹操从兖州赶走,还要调任兖州的官吏,恢复朝廷对兖州的控制——不要怕激起曹操和他旧部的不满,更不用怕他们起兵叛变。”

    鲁肃略一思忖,就想明白了刘备的意思。曹操早就赶跑过朝廷任命的兖州刺史金尚,皇帝的诏令在曹操眼中有几斤几两,大家都有数。鲁肃想了想,道:“既然如此,明公不如在此之外,更上书陛下,就说因为海内大乱,郡县残破,官吏被杀、逃亡者不可胜计,所以诸县令、长往往空缺。建议陛下昭告天下,令每县选二人,到雒阳参加考试,根据考试的结果任命为佐吏、郎官,然后出为令、长,以加强朝廷对地方的控制。”

    众人听了,皆抚掌称善。

    眼下各大势力之中,论控制的人口之多、郡县之广,没有超过刘备的,就连袁绍也有所不如,而袁绍肯定不愿意把自己治下的人才放到雒阳来当官,所以这个建议,其实对刘备最为有利,刘表其次。

    王翊在徐州、豫州大兴学校,教授的知识,除了经史之外,更有算学、格物、工学等诸多实用学科,虽然尚未培养出人才,但反响已经很好。刘备打算,等到扬州、关中的局面进一步稳定,就把这些学制推广到关中、司隶和扬州。

    虽然这无异于砸学阀门的饭碗,刘备依然觉得有此必要,也势在必行——乱世之中,学阀们的影响力比平世大为减小,若是现在不做,以后去做,必定阻力更大。

    而且等到这些知识深入人心,形成了稳定的学派,那个时候,就不必刘备、王翊费心扶持了,他们自己就能和经史学家们打得有来有回。

    荀攸:“不久之前,孙策和周瑜已经率兵过江,家属已经先行送来雒阳。孙策所部将按照明公的命令,暂时到沛地驻扎。明公要如何用此二人?”

    刘晔:“孙策善战有英名,周瑜才学过人,据说江淮之间无不知其名。而且此二人份属君臣,恩若兄弟,若不分而治之,恐怕终难为用。”

    刘备微微点头,道:“若非子弼有先见之明,孙策此时多半已经成了气候,若其阻长江而守,要平定江东,必定殊为不易。诸位认为当如何用此二人?”

    刘晔:“明公此前曾召周瑜为司马,不如仍调他到将军府上做事。至于孙策,王使君在徐州不是一直抱怨无人可用吗?就把孙策派给他。”

    鲁肃道:“子弼曾来信,与我细说孙策部下情况,称孙策部下颇有良将能吏,如程普、黄盖、韩当、朱治、吕范等,皆是一时之杰,或骁勇善战,或足智多谋,决不可让这些长久在孙策部下领兵,应该分调各地,等数年之后,其心安定,方可使用。”

    这办法与后世蒋某人对付军阀的所谓“出洋考察”几无二致,可见古人今人,智慧其实是相通的。

    刘备:“此法颇为不义,我不能用,孙策既然已经归附,则他不负我,我必对他推诚相信,无多猜忌。”

    众人皆道:“明公高义。”

    其实在这个年代,用人不拆散小集团是很正常的,像王翊这样处处小心,防人如防火,反而不正常。

    其实刘备想到的是自己和关羽、张飞的情谊,推而及人,一时不忍。到这些人跟随孙策,基本都是在孙策最为困顿不得志的时候,就可见他们意志之坚定,金石虽坚,未必能比。刘备对这样的人自然是十分敬佩的,他也想到,若是执意把这些人拆分使用,多半会适得其反。

    刘备笑了笑,道:“此人之常情而已,何足为贵?就把周瑜调到雒阳来,让他父子团聚;赐孙策家三百金,缎、绢五百匹,雒阳置田宅;加孙策为讨虏将军,部将由尚书台拟定职衔,所部留在徐州,归子弼调用,等兖州之事解决之后,再作打算。另外,周异在雒阳令职上已经数年,虽无大功,但也算得上称职,可以考虑迁为二千石太守或九卿丞,比如御史中丞就很不错。这件事,尚书台可以谋划一下,安排既定,便可以交付朝议通过。”

    这便是要拉拢周瑜的意思了。

    荀攸道:“恰才明公建议说过,曹操一定不会离开兖州来雒阳,又说起要把曹操赶出兖州,不知可有成算?”

    刘备:“公达如此问我,必定是心中已有算计,不妨说出来,大家一同参详。”

    荀攸道:“此次曹操违诏击吕布,乃是难得的机会。陛下派董承前往兖州调查,必是有意偏袒曹操——具体的办法,很可能是拖延时间。曹操志大心高,不奉朝命久矣,这次一定要趁着这个机会,一举解决他。明公宜先调张将军、陈元龙所辖的部分兵力到雒阳附近,约可得二三万,再令徐州和豫州预先准备好辎重;王使君在前线则与曹操议和,拖延时间,将兵力回撤,固守已经夺下的几城。等到准备完成,则大举进攻,那个时候,青州驻军的休整也可完成,然后分进合击,一举平定河济。”

    张飞在河东,已经有步骑二万余,陈登率军二万余人过江,现在河东、江东暂时无事,而以河东、江东本地的产出,要养活这么多驻军颇为困难,故而便可抽调部分兵力到其他的战略方向,既能减轻补给压力,又可最大程度地集中兵力使用,是一举两得的事情。

    众人皆以荀攸之策为善,刘备于是令前将军府属吏策划具体调兵事项。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季汉风云录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季汉风云录》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季汉风云录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季汉风云录》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