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上雒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季汉风云录第四十一章 上雒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雒阳,刘备收到王翊关于山阳之战的书信,召集府中几个核心吏员,商议此事。

    “子弼为了阻遏曹操攻击陈留,从而截断雒阳与豫州、徐州的联系,因此出兵兖州,与曹操交战于山阳,斩杀、俘获曹军精锐一万五千余人,不过自身伤亡也达到二万余人,现在子弼已经留下少量士兵,防守所下兖州诸城,主力还兵彭城。这是子弼的奏书,各位可以传看。”刘备把王翊的书信先递给长史张昭,张昭看完,又递给鲁肃。

    在众人传阅书信的时候,刘备道:“此前曹操分兵为二部,自率大部,约有二万,曹仁率偏师,也有万余。此次斩杀、俘获曹军一万五千余人,算上被打散的、失踪的,受伤逃走的,估计也不下两万,可以说,曹军精锐,一战尽墨。所以子弼虽然自认为他对此战有重要责任,但出于不可坐待曹操恢复实力的打算,仍然建议我在明年早春时节,分道进兵兖州,以解决此大患。今日请诸位会集,主要便是为了议论此事。”

    鲁肃开口道:“方今刘璋、刘表皆自守之人,他顾不暇,将来与明公争天下者,只可能是袁绍。先是,曹操为袁绍爪牙,其后稍强,则有自立之势。如今曹操屡被攻击,兵少粮尽,复又衰弱,以在下度之,曹操势必会再度完全倒向袁绍。兖州在河南、河北之间,若不能及早平定,将来袁绍能通过兖州袭扰我方,我方却不能跨过兖州去攻击袁绍,于我大不利。所以从长远考虑,必须趁此良机,一举攻灭曹操。”

    刘晔道:“鲁尚书所言极是。袁、刘相争,则曹操重于天下,曹操所向者强,所背者若。既不向我,则必先图之。听说袁绍在讨公孙瓒失利之后,复集数万之众,再围易京,公孙瓒不能用贤能之人,又对将领们很不信任。一将被困求救,瓒以为若救之,则人莫肯死战,是以不救。由此将吏离心,只在旦夕。冬寒之时,袁绍围而不攻,一旦春暖,瓒必为袁绍所灭。乌桓守绍恩义,绍灭瓒之后,北顾无忧,必将南下,此深可虑也。”

    荀攸:“袁氏树恩四世,门生故吏遍及天下。袁绍少年知名,海内人望。如今各州郡县守令,与袁绍往来者甚多。若得一举摧迫曹操,而绍不能救,则袁绍必失天下之望。”

    刘备叹息了一阵公孙瓒之事,颔首道:“看来诸位都认为,乘胜平兖乃是上策。嗯……明日朝会,我会向陛下提出此议,并请召回董承。”

    鲁肃道:“陛下岂会答应?”

    张昭终于开口:“曹操数次抗拒诏命,就算陛下还想保曹操,群臣也不会同意陛下的乱命的。陛下终究年少,虽然有英敏之姿,聪慧仁智,但还是有些意气用事。”

    一直没听到张昭说话,刘备都以为他睡着了。此时张昭忽然冒出一句对皇帝有批评之意的话,众人都有些诧异,但想了想,觉得张昭所言,大致上是不错的。

    既然攻兖决议已定,刘备也就没有多在这件事上停留,继续道:“除了这件事,子弼以此战不利,自请去职削爵,诸位觉得该如何答复子弼?”

    鲁肃:“按照常例,这一战最起码也是功过相抵,怎么能治罪呢?”

    刘备道:“我也是如此想的。还有,子弼在战况危急之时,为了鼓舞将士拼死作战,答应给每个士兵分田二十亩,赏钱五千。眼下豫州、徐州无好地可以赐给士兵,诸位有无良策?”

    鲁肃道:“我在豫州时间很长,对豫州的情况略有所知。豫州本来是地狭人稠之地,经过黄巾之乱,流亡他方的百姓很多,其后又累经战乱。自从明公平定豫州,数年之间,逃亡外州的百姓纷纷返回,在沛国等地,已经出现了人多地少的问题。所以,如果就地分配土地,应该是不够的。”

    “然则如之奈何?”

    鲁肃:“自从明公平定关中,布告州郡,鼓励逃难在外的关中人返回故乡,但据州郡回报,应者并不算多。关中是都畿之地,水利完备,沃野千里,良田甚多。明公不如把这这些没有土地而又愿意迁离豫州的士兵迁到关中。既兑现了承诺,又可以加快关中的恢复,更能震慑凉州诸将,是一举三得之计。明公以为如何?”

    刘备道:“那些不愿意离开的呢?”

    鲁肃:“豫州各地官府主持的屯田已经陆续停止,但这些土地还在掌握在官府手中,用来放牧牛马在下认为这很不合算。现在可以陆续复垦这些土地,分给山阳之战立功的士兵。”

    刘备点头赞道:“子敬此法甚妙,可行文豫州,让宪和派人查访,看此法能否尽快施行。”

    记室领命。

    “至于每个士兵的五千钱,就令豫州和徐州各出一半。此外,阵亡将士的抚恤更应该尽快发放,鸿豫,这些事情你要格外用心监督,多派些干吏明察暗访,决不能让奸猾之人有机可乘。”

    郗虑郑重领命。

    刘备提笔,写了几封短信,交给记室的书吏,让他们用快马送出,道:“子弼在信中说,有事要当面与诸公议论。想想上次与子弼相见,还是南巡淮南的时候,如今转瞬便过了一年,云长、益德也各居一方,很是想念。”

    刘晔:“这是明公富贵不忘故交。”

    刘备笑了笑,道:“此人之常情耳。”他又转而看向诸葛瑾,道:“子瑜如今倒是不用我担心,不知孔明游学,到了何处?”

    诸葛瑾答道:“从颍川司马德操、襄阳庞德公就学,与襄阳人庞统等人为友。”

    “大善!”刘备抚掌道:“我早就听说过司马德操和庞德公两位先生的贤名,数次邀请他们到太学担任博士,可惜二位高士都婉拒了。孔明能与这样的贤人为师,可喜可贺。”

    至于庞统,此时尚未有显名,刘备不知其人其事,也就没有多加留意。

    ……

    王翊接到刘备的书信,将事务暂时交接给糜竺,便启程前往雒阳。他战伤未愈,只好乘安车登程,一日只行得六七十里。王翊心中虽然着急,但担心骑马赶路落下病根,也只好慢慢前行。

    刘备已经任命陈群为徐州刺史,在陈群到任之前,自然是糜竺暂摄刺史职权。

    紧赶慢赶二十天,王翊总算赶到雒阳,刘备亲自过洛水浮桥迎接。时当十二月,雒阳也漫天飞雪。

    “才一年多不见,子弼却已经隐约有白发,可见东方事多,子弼劳苦啊。”

    这是刘备见到王翊的第一句话。

    王翊没想到刘备第一句话,不问兖州战事,不问徐州政事,而是问自己的劳苦,又想到自己在兖州之战,差点丢掉性命,不由得鼻子一酸,道:“昼夜难安,辗转反侧,是以如此。”

    刘备拍了拍王翊肩膀,道:“子弼的辛苦,我是知道的,这次请子弼到雒阳来,就是想给子弼放几天假,好好歇歇,免得累坏了。走吧,城外寒冷,我们进城再说。”

    在刘备府中,王翊与刘备围着暖炉坐定,道:“翊此次主动要求来雒阳,是有要事想与明公商议。”

    刘备笑了笑,道:“如果是与山阳之战有关的事情,就不必说了,那不是子弼的错,就算换了别人,也未必能做得比子弼更好。”

    王翊:“既然明公这么说,在下也就不矫情了。我想辞去军职,不再领兵。”

    “我不是说过了吗?如果是因为兖州之事,大可不必。再说,我军之中,有领兵资历的人当中,子弼的战绩是最好的。如果子弼不领兵,那实在是可惜啊。”自王翊在刘备手下以来,不仅亲自率军平定了淮南,还划策平江东、青州,可以说刘备阵营之中,功勋超过王翊的,大约只有刘备本人,这点刘备很是清楚,所以自然舍不得。

    王翊笑了笑,道:“不瞒明公,其实我并不懂如何打仗。”

    刘备仿佛听到了什么好笑的事情,道:“如果子弼都不会打仗,那我们大家,还有谁会呢?”

    王翊:“在下所以能战无不胜,其实是因为每次作战,我军的人数、装备、补给、士气皆优于敌军,而敌方主将大都比我更不通军事,加上我一向运气更好,所以才能一直赢下来。可是此次与曹操交手,曹操善于用兵,遇上曹操的百战精锐,我便无计可施。在下实在不适合领兵,所以,还请明公将此任交予他人。”

    王翊总结过,因为大汉内地承平日久,所以州郡的太守、刺史们大都是军事菜鸟,黄巾之乱规模虽然遍及八州,其实论组织严密程度,远远不及官军,而到了初平年间,很多当年经历过黄巾之乱的州郡高官都已经离任。正是因为大家都不会打仗,所以习惯于练精兵、屯辎重、结硬寨、打呆仗的王翊往往能大占便宜。而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军阀混战之中,像曹操这样的天才自然就锻炼出了卓越的用兵能力,这就不是王翊所能对抗的了。

    刘备若有所思。

    王翊道:“我不想再领兵,并非畏惧了战场劳苦,而是从大局考虑。”说着,王翊拿过一份自己带来的地图,到:“若破袁绍,一统天下,指日可待,混一华戎,亦非难事。故而天下事,在重海之外!”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季汉风云录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季汉风云录》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季汉风云录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季汉风云录》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