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七十二章 称王动向,改革制度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隋末之大乱世召唤第两百七十二章 称王动向,改革制度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数日后,荆州江陵传出一则惊天的消息。

    那就是高麒悍然宣布出自己的真实身份,那就是齐国皇室后裔。

    如今作为前朝皇室,正式选择自立!

    一时间,只说天下民众纷纷议论纷纷不已。

    他们竟都没想到,年纪轻轻,用兵战无不胜的英雄高麒居然是皇室后裔。

    只不过,民间的议论并未影响到如今的高麒。

    …………

    只说,现今的高麒正在召集麾下众将进行最后的摊牌,站位,以及表明立场!

    只说,府中众将,率先表态的便是张辽、张士贵,以及秦琼、尉迟恭,苏烈等将。

    其中张辽、张士贵本就是下层军士,拥有如今的职位,本就是高麒所提拔。

    他们选择支持高麒,也无可厚非!

    至于尉迟恭,早在当初雁门投靠高麒时,便已经发誓身死相随!

    而秦琼,直接便在高麒的一席话之下,便表明了立场。

    要知道,秦琼父亲曾经便是北齐大将,故而秦琼选择继承父业,并未有任何毛病。

    至于苏烈则是真正的为自身考虑,他便属于谁能让他展现自己,名扬天下。

    苏定方便会效忠于谁,这便是苏烈的准则。

    随后,以薛仁贵、赵云为首的众将却还在楞在原地,显然内心还有犹豫。

    毕竟,这也是以他们前世的本性有关,那就是忠于国家。

    而此时,高麒却先看向郭嘉、刘伯温等智囊团。

    出乎高麒意料之外,众智囊团居然全部选择效忠于自己。

    这不由让高麒愣神片刻,久久不能忘怀!

    其实,这也不过是在情理之中。

    毕竟,像郭嘉、刘伯温等人,本就是看重高麒的潜力,才会出山辅助。

    又岂会拒绝高麒的招揽呢?

    最终,花费大半时间,以赵云、薛仁贵为首的犹豫派才在高麒大义凛然的话语中,选择继续留下来。

    紧接着,高麒率先站出询问道:“不知诸位以为,本将当如何自立?”

    闻言,下方众将纷纷闭口无言,开始思索着对策。

    良久,刘伯温站出缓缓提议着:“将军,温有一九字箴言告知!”

    “哦?”

    “伯温请说?”

    闻言,高麒顿时来了兴趣,向其相问道。

    随即,刘伯温缓缓道:“先称王,攻江东,取巴蜀!”

    瞬息之间,刘伯温此九字箴言便映在了高麒脑海里。

    “先称王,攻江东,取巴蜀?”

    一时间,高麒默默在头脑里念叨着九字箴言。

    好半响,高麒才迅息反应过来。

    刘伯温的这九字不就是所提出的未来战略计划么?

    先称王,便是使高麒恢复前朝王爵,以此作为政治优势,招贤纳士、安抚民心!

    而攻江东便是从荆州、湘州以上游之势南下,一举夺取江东之地。

    随后在逆流而上,取下巴蜀之地。

    只要此举一旦实现,高麒便能一跃雄踞江南半壁,称霸南方。

    随后,积蓄实力、暗修甲兵,只等中原有变,便趁机组织大军北伐。

    到时,又何愁这天下不定呢?

    …………

    不得不说,刘伯温的九字箴言虽然简短,但无疑战略目标十分明确。

    这无疑在黑暗之中为高麒点上了一盏明灯。

    一切进皆商议完毕之后,接下来的时间里,江陵可谓是热闹非凡!

    因为,高麒已经昭告天下,即将称王,恢复前朝。

    虽然荆州之地并不属于北齐故地,但自从高麒镇守荆州以来。

    对外坚决出兵惩治境内各地欺压良善的盗匪。

    对内改善民生,全力支持栆祗培养新型农作物,将众多民众的生活进皆改变。

    比如江南之地,退守豫章东部的陈友谅所部,也展开新的动作。

    只不过,此次陈友谅并未将兵锋指向荆州的高麒。

    由于连续败给荆州军,陈友谅已经在对战高麒时产生了些许阴影。

    故而,陈友谅此次悍然出兵,率先占据了九江、蕲春等郡。

    在闻听高麒已经兵不血刃夺取江夏全境后。

    闻讯,陈友谅不敢怠慢,立即命张必先为主将、丁朗普为副,率领三万兵马驻军蕲春与江夏边境。

    柴桑,此城作为三国时期东吴的重要屯兵之所。

    如今重新被陈友谅所部起用,张必先驻军便驻扎在柴桑,与江夏夏口城隔江沿岸对峙。

    随后,陈友谅继续亲领大军,以张定边等将为主,向丹阳郡杀去。

    兵锋直指江南古都,曾经的南陈都城-金陵!

    如今陈友谅还隶属于太平军归属,却大举出击,攻城略地!

    可太平军主力却按兵不动,继续驻守岭南,意图不明!

    一时,荆州上下不由都疑惑不已,纷纷猜想太平军究竟是有何阴谋。

    只是,由于岭南地处偏远,情报不明,荆州上下也并不知太平军内部的打算。

    最终,高麒也只得下令,命驻守交州门户-野马关的黄忠、高翔二将,小心提防太平军的动向。

    谨防太平军主力暗中运动,趁机对其展开突袭!

    …………

    不仅如此,此时亳州一带同样是战火并起,相互厮杀起来。

    只说,盘踞在海陵一带的凤鸣王李子通瞬息出兵,以麾下朱元璋为大将。

    其武云召、武天锡为先锋,向割据在淮西一地的杜伏威、辅公佑发起进攻。

    一时间,由于李子通麾下猛将如云,再加上其朱元璋统兵能力。

    兵将相对弱小的杜伏威、辅公佑又如何能敌?

    一时,朱元璋率军攻击以来,几乎是一路连战连胜,打的杜辅二人丢盔弃甲。

    数之不尽地领地遭受沦陷,插上了李子通大军的战旗。

    最终,迫于李子通的实力太过强盛,杜伏威、辅公佑二人不由屏弃前嫌,互相结盟。

    共同进退,应对其李子通大军的攻击。

    随着二人结盟,合兵一处,最终终于在历阳城挡住了朱元璋所部的疯狂攻势。

    不过,由于朱元璋麾下战将众多,又有武云召、武天锡二将为其羽翼。

    历阳局势相对杜伏威、辅公佑也越发不利起来。

    …………

    紧接着,中原地区由于高麒进行搅局,现如今局势已经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隋末之大乱世召唤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隋末之大乱世召唤》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隋末之大乱世召唤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隋末之大乱世召唤》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