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三章 李靖入瓮(二)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隋末之大乱世召唤第四百二十三章 李靖入瓮(二)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俗话说:乱世之中,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此话乃是千古不变的真理,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就有无休止的争斗。

    无他,只因为两个字,那便是“利益”,利益能够驱使其一切,让其陷入疯狂之中!

    特别是在天下大乱,群雄逐鹿的斗争中,其远交近攻、互相攻伐,抢夺地盘,以此成王霸之业,此乃常事。

    …………

    在突厥入关,想攻占河套地区,从而以此为跳板,逐渐蚕食中原,夺取天下,建立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伟业!

    在此阶段,齐与隋的关系也颇为密切,配合也极度紧密,可谁又知晓,突厥才领军退去几日,两军便貌似神离,离心离德!

    由此可见,在利益冲突面前,几乎无人能够避免。

    就算是高麒来自后世,他深知与隋军闹翻,其实乃是弊大于利,可是依旧如此!

    这难道是高麒不懂战略么,不懂兵法韬略,不知联盟的好处么?

    其实,这些都不是最主要的,最为关键的还是利益从属关系,高麒之所以会算计隋军,其主要目的便是为了能够将军神李靖收入囊中。

    李靖,便是此次高麒与之翻脸的导火索,由于自身能力,已经超出高麒的渴望,故而希望能够用尽一切收入麾下。

    为此,高麒不惜得罪隋军,也要收降李靖,不过,这也可以看出,高麒对于李靖的器重的决心。

    …………

    德静镇,隋军大营

    由于连日来,随着丁延平的警备之心大起,大幅度下令军中诸军提高警惕,必须和衣而睡,随时准备征战,其目的便是防备齐军。

    不过,军中军士听说乃是防备与他们一起抗胡的齐军健儿后,便纷纷满腹怨言,很明显隋军士卒,并不愿意防备齐军。

    毕竟,此次如若没有齐军得倾力相助,很难想象,单凭隋军的实力,很难能够守住朔方不失!

    朔方乃是河套中心屏障,朔方一旦失守,那也将伴随着河套地区必定沦为胡寇的统治地,届时当地民众必定生活在水深火热的生活当中。

    这些隋军士卒皆乃勇猛善战之士,对于如此倾力支持的友军不拱手言谢、把酒言欢,反而却当着敌人一般警惕。

    故此,正是想到这些,隋军士卒才不解为何在击败胡寇之后,不班师回朝,反而在此地监视友军!

    底层军卒本就是粗鲁之士,又如何会考虑更深的层次,再加上主将丁延平也并未透露任何的风声。

    所以,此时隋军大营中表面上看似风平浪静,实则其已经谣言四起、军心尽失。

    不过,这一切丁延平却并不知晓,因为带头制造混乱的正是早就潜入隋军中的暗影成员。

    以暗影的隐藏技术,以及其伪装厮杀能力、再加上能够借势宣传,其做的极为隐蔽,虽然此时隋军中已经炸开了锅,可丁延平对于这一切却毫不知情!

    不得不说,这的确算是一大悲哀,毕竟作为主将,连自家营地里的情况都不完全了解,又如何能够统筹全军,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

    此时,隋军军士不由开始暗暗思念着李靖,毕竟李靖虽然初上位,但他却用自身出色的统筹能力,带领隋军儿郎击败胡人,取得最后的胜利。

    纵所周知,军中已武为尊,只有强者才能受到全军爱戴。

    像如今的丁延平,却只是在毫无取证的情况下,对其进行乱发号施令,久而久之,可想而知,丁延平早年的威望必定子虚乌有!

    …………

    湖城,军校场

    此时此刻,唐军北军将士几乎皆全副武装、整齐的集结在校场之上,接受其检验。

    好一番的动员仪式正式结束,唐军才开始在平阳公主的亲自督促下,爆发出空前的战力,随后依照军令开始开拔。

    良久,众唐军士卒趾高气扬,盛气伶俐的行走在官道之上,向朔方郡攻击而上!

    至于其攻击目标,当然便是如今其隋军主力还驻扎在的德静镇方向。

    其实,这正是高麒遣蔡邕前往湖城面见平阳公主的真正用意,以此联合唐军,趁机将丁延平击杀。

    毕竟,由于隋军中安插着暗影成员,故而高麒对于隋军军营所发生的一切变故,皆了如指掌!

    所以,高麒经过一番考虑,才决定借用李唐之力,以此配合一齐算计隋军。

    只不过,齐军此次却被勒索很多,可是为了能够收服李靖,受再多的白眼,高麒也毫不畏惧。

    毕竟,区区勒索之事,又如何能够与李靖相比?

    李靖可是真正的帅才,而且其政治、智谋同样出众,有如此人物投靠,统一天下的时日必定缩短。

    当然,高麒的计划还远不至此,自从得知隋军大营的变故后,另一想法便在其脑海里诞生。

    收服隋军,这四字听起来多么的高大上,其难度倍增!

    不过,当了解如今隋军皆是兵无战心,无心恋战,对于隋王朝也不在拼命效忠。

    故此,此时高麒便延伸出新的方案,收服隋军为己用!

    须知,这支隋军可是靠山王杨林麾下亲自统领的精锐,其战力可想而知!

    要是能够将其收服,齐军实力必定又上一层楼,军力大增!

    随着平阳公主誓师下令出战过后,唐军便踏上了征途。

    …………

    “报,将军,隋军已经抵达此处,准备先行攻击胡宁城。”

    “不知我军可否出击,将其击溃?”

    闻言,那主将装束的乃是一身甲胄,其五官端正,相貌堂堂。

    此人正是刚刚出世的战国时代武安君白起。

    细细观之,却能够发现发现,白起身间以及其脸色上,却并未展露出其强悍的杀机。

    毕竟,白起在攻伐六国时,乃是充当秦国主力的存在,深受秦国君主嬴驷的重要性。

    至于为何白起全身却并未透露出杀气,这一幕却令众人丝毫不解。

    不过,这一切应该也是能够解释而出的!

    须知,当初的白起也是从小兵阶段,成长到其大帅之才的,也是通过不断的杀戮,沾染血腥。

    俗话说的说:“只有通过不断的历练,才能最终取得好的进展。”

    对于白起来说,在史上其乃是已经通过杀戮,获取军功的唯一途径。

    所以这一世出生的乃是年轻白起,还并没有通过杀戮,进行磨练,故而其并没有沾满献血。

    自然而然的,白起如今自然便没有透露出杀神的浓厚气息。

    此次,白起接到高麒秘密任务,领军前往胡宁城,进行布防,以此歼灭隋军。

    胡宁城,乃是李唐军队进攻朔方的第一道防线,届时丁延平听说唐军进犯过后,必定大惊失色!

    随后,必定会亲自领军前去征讨,至于白起的任务便是,带领身穿便装的齐军军卒前往胡宁城,进行伏击!

    在丁延平大败于唐军撤退的路途中,便由白起出马,亲自终结丁延平,然后在收降隋军,以此扩充自身实力。

    其实,高麒之所以能够断定丁延平必败,其原因相当简单。

    其一,丁延平的表现主要乃是勇武方面,其统军方面,还是远远逊色的。

    须知,如今李唐的统帅可是平阳公主以及战国时期的四大名将之一李牧。

    再加上隋军已经拥有厌战情绪、军心士气低落。

    总总原因结合在一起,又如何会是唐军的对手?

    至于派遣白起作为此次指挥,高麒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其一,白起乃是新近投靠之人,在军中并无任何威望,只是依照其自身能力,高麒日后必定是要将其外放,任命为镇守一方大将的。

    并州,太原北地,湖城

    此城乃是太原郡晋阳北上的交通咽喉要道,其地理位置不言而喻!

    随着平阳公主领宗室将领李牧接替齐王李元吉的主帅之位,抵达北地后。

    由于平阳公主抵达北地之时,正是齐军袭破凉国国都九原之时,经过总总的战略情况分析,平阳公主不由与麾下诸将进行商议,最终制定下北进的策略。

    之所以唐军会改变策略,不继续待在楼烦关,静观其变,这正是平阳公主的聪明之处。

    须知,胡寇入关肆掠中原大地,要是唐军还一如既往,执意与隋军为敌的话,那日后唐军便永无插手北疆的机会。

    民心丧失,就算其实力在如何强盛,终究免不了败亡一途!

    故而,以平阳公主的能力,又岂会看不出与隋军对阵的弊端,如何会继续执行李元吉那蠢货的策略?

    不过,平阳公主在如何恼怒李元吉,也不会当面职责出来,毕竟,在如何,那也是自己的亲人,在外人面前,其面子还是不可丧失的!

    湖城,乃是通往五原、朔方,前往河套地区最近的城池。

    平阳公主领唐军固守湖城,观望其间战局,也未尝没有出兵击突厥的念头。

    不过,最终的结果却让其意想不到,强大的突厥居然在齐隋联军的联手之下被击败,仓促而逃!

    故此,在震惊的同时,平阳公主不由也开始思索其余对策。

    果然,平阳公主能够以女流之辈,以一己之力助家族攻取关陇,成就帝业,果真不是好易与相处之辈!

    只说,就在平阳公主的计划准备开始实施时,一位贵客的到来,却令湖城军府蓬荜生辉!

    因为,此次前来的不是别人,正是齐军的使者,并且使者不是其他人,正是蔡文姬的生父,大史学、经学家蔡邕。

    高麒之所以以蔡邕为使,出使唐军,面见平阳公主,也是有根本目的的。

    其一,肯定是因为蔡邕声名在外,由其提出想法,料想唐军必定不会拂其颜面!

    毕竟,在天下之中,无论是盛世还是乱世,一个国家对于人才的渴望皆不能用言语表达。

    何况,蔡邕已经盛名在外,就算是表面尊敬,平阳公主也要做到礼数极为恭敬。

    …………

    喝过茶水,简单交谈一番后,太平公主便正色,缓缓道:“蔡邕先生,不知此次你前来可否是有其要事?”

    闻言,蔡邕呵笑道:“当然!”

    “此次老夫便是专程为齐王前来面见公主的,愿公主万福!”

    “面见我?”

    “不知可否有要事?”

    闻言,平阳公主其脸色之间也不由露出疑虑,猜不透蔡邕此言何意!

    按理说,如今李唐与齐国之间的外交关系并不友善,其间也不过在冬季之时才为了巴蜀,发生惨烈的争斗、激战。

    故此,平阳公主实在是想不通,高麒究竟打的是何算盘,居然主动遣使面见己方。

    旋即,太平公主故作漫不经心之状,拖道:“蔡先生,你既然为齐国的说客,便说明其来意吧,不要在藏着噎着呢?”

    一时间,平阳公主率先露出威风凛凛之词,向蔡邕追问着。

    很明显,平阳公主深谙政治博弈之道,十分明确在谈判过程中,要想获取足够的利益,便必定要牢牢将主动权控制在掌中。

    不得不说,平阳公主其才思敏捷,反应力颇为惊人,幸亏其是女儿身,要是其也是男儿身。

    恐怕,如今李唐将会有两个李世民那样的人物!

    此时,由于蔡邕乃是一位史学、经学,以及书法家,其平常皆是闭门造学,全心全意研究经学,其对于政治的见解也不过是出自于在官场上的摸爬滚打,从而理解出来的。

    故此,论政治,蔡邕又岂是从小便出身在大家族之中,娇生惯养,读过无穷无尽的书籍可比的?

    唯一能够比拟的,恐怕蔡邕也就年龄了,依据其如今的年龄,恐怕都能当平阳公主的父亲。

    不过,虽然在政治的博弈中,蔡邕处于绝对的下风,可是其毕竟老道,并不急躁,反而耐性十足!

    良久,蔡邕才缓缓答道:“公主,料想你父让你接替李元吉前来北地,并不只是看风景那么简单吧?”

    “如若老夫所料不错,公主必定是领军固守北地,镇守唐军的北部,拱卫其王权,对吧?”

    随着蔡邕此番话出口,平阳公主竟无言以对,不知如何解释。

    其实,蔡邕说得极为不错,平阳公主抵达北地,其目的便是接受李渊指令,镇守太原,拱卫唐朝北部,避免遭受其威胁,以至于国内政权不稳的现象发生。

    见状,其下阶处宗族大将李牧不由站出,讽刺道:“蔡先生,你乃是一届经学家出生,不在家好好研究经学,为何担起齐军的说客?”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隋末之大乱世召唤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隋末之大乱世召唤》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隋末之大乱世召唤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隋末之大乱世召唤》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