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生平只说飘渺事 再话当年人教时(一)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修真奥义第八十五章 生平只说飘渺事 再话当年人教时(一)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首先恭喜《修真奥义》上架,这离不开诸位书友的支持,在此,量子弦的思考敬谢了!因为大章字数太多,考虑到订阅问题,所以改成小章,原本计划一章一万多字,现在改为一章分三小章,每小章三四千字,希望各位书友继续支持。下面先献上一章主要是论道谈佛的东西,做个铺垫,以后再说到大家就都明白了。因为是一些佛道的东西,所以没有全部翻译,夹杂有古语,相信大家或许有些习惯了。——————

    听到吴量和这八位自称是云中八友的对话,其他人都‘摸’不着头脑,这时,木青道人飞身过来,到云中八友面前立身稽首,口称:“木青子拜见各位真人。”

    “你心中有疑问,无妨,但且问来。”左戊子微笑着答道。

    “敢问真人,道常无为否?”木青道人不敢坐下谈,立身问道。

    雷‘波’子这时却神‘色’变得严肃,说道:“道为天地所秘,鬼神所忌,非可立谈。若非斋戒,不得妄听。”

    “无妨,天道可泄而不泄,是为闭天道;妄说则泄,泄而不传,是炫天道;此人有道缘,可说,可说。”广通子也没看雷‘波’子,只是看着木青道人,平静的说道。

    成机子捋了一下胡须,示意让木青道人坐下,然后缓缓说道:“道有体有用,有进有退,有逆有顺,有急有缓,有止有足,有始有终,有先有后,有‘交’袜,有层次,有变化,有等等大作大用,安得无为?”

    “弟子入道多年,阅尽丹经,参访多人,毫无一知。望真人慈悲,稍开茅塞。”木青道人盘膝而坐,面‘色’恭谨。见云中八友没有拒绝,便问道:“什么是道?”

    “道者,先天生物之祖气;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持之不得,包罗天地,生育万物,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在儒则名曰:太极,在道则名曰:金丹,在释则名曰:圆觉;本无名字,强名曰:道;拟之则非,议之则失;无形无象,不‘色’不空,不有有无;若着‘色’空有无之象,则非道矣!”晋元子说道。

    似乎不懂,木青道人面‘色’尽思虑之形,良久,又问:“道既无形无象,是浑然一气,那为什么《易》上面说:‘一‘阴’一阳之谓道’?”左戊子立即答道:“一‘阴’一阳之谓道,是就道之用而言;无形无象,是就道之体而言。太极未分之时,道包‘阴’阳。太极既分以后,‘阴’阳生道。若无‘阴’阳,道气不见。惟‘阴’阳迭运其中,道气长存,历万动而不坏。在先天则为道,在后天则为‘阴’阳。道者,‘阴’阳之根本。‘阴’阳者,道之发挥。所谓太极分‘阴’阳,‘阴’阳合而成太极,一而二,二而一也。”

    “太极分‘阴’阳,是即两个‘阴’阳矣!那么为什么古人又说两重天地、四个‘阴’阳?”这时穆云飞也听得玄奇,不禁飞了过来,盘膝而坐,问道。云中八友一看,良久,也没说什么。木青道人和穆云飞相视一眼,不知是什么原因,却是不敢多言。又过了一会,只听李木子说道:“也罢,天数如此,今日且说与你们听。所谓两重天地,先天后天也。四个‘阴’阳、先天后天‘阴’阳也。先天‘阴’阳以气言,后天‘阴’阳以质言。先天‘阴’阳,太极中所含之‘阴’阳;后天‘阴’阳,太极中生出之‘阴’阳。金丹大道,取其气而不取其质,于后天返先天,故曰:‘先天大道。’”

    听到这话,莫问天也感兴趣了,因为这里怎么说到先天后天的事呢?觉得奇怪,也飞身过来,问道:“先天后天,‘阴’阳各有分界,那么为什么又说:后天中返先天?”

    “先天一破,生出后天‘阴’阳;而后天‘阴’阳一动一静,其中又生先天。至人于此后天中,采取所生一点先天之气,逆而运之,返本还元,复全太极之体,故曰:‘还丹。’”却是田由子回话。

    说到这里,三人隐隐觉得这似乎说得有点玄了,不过觉得所谓金丹者,与这还丹应该是一脉相承,但仍不觉要理。

    “诸位真人,小僧慧空有礼了。”这时,飞身过来的却是坐得比较近的少林方丈——慧空禅师,他并没有向其他掌‘门’那样亲自去督战,而是让达摩院首座慧明禅师主持,自己则坐在上方观战,刚才听闻这云中八友说什么道在佛中名圆觉,觉得奇怪。虽然自古以来,佛道相争,自己也是参阅佛经多年,也闻佛中有道,但是此道似乎并非仅仅为圆觉,为何如今这云中八友却说道在佛中,名为圆觉?又听了一下,似乎又和武道有联系了,于是,疑‘惑’更多,便飞身过来,求解疑‘惑’。

    “释家八万四千法‘门’,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然而道非大道,且流说分呈,你心中疑‘惑’,我等尽知。”南和子微笑着看了慧空禅师一眼,不等慧空禅师开口,便说道。

    “千江有水千江月,一月普现一月水,道法自然,一切自道中生。”广通子也说道。

    “修行之人,不执著,用真心。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田由子见慧空禅师似有理会,便开口开释道。

    “真人之言,深的佛理。只是,我佛曾说,道即通往涅槃(菩提)之路,为求涅槃果之所依。因此,道乃意谓达成佛教终极目的之修行法则。《大智度论卷八十四》又说,有人天、声闻、圆觉、菩萨等四种道,人、天以十善、布施为道,而求世间之福乐;二乘以三十七道品为道,而求涅槃;菩萨以三十七道品、六‘波’罗蜜为道,而求佛果。此外,‘惑’、业、苦,称为三道;‘惑’为业之通路(通入、能通),业为苦之通路,苦为‘惑’之通路,三者如轮,循环不止(轮转)。再者,所谓三恶道、五道、六道等,即是依善恶业通入天、人、地狱等果,而产生个别之果报(道别)、循环(轮转)。又因为要互相区别,于是菩提被称为道者,乃特称菩提为果道,而称此道为因道。又有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卷九所载之十一种道,不知做和解释?我不知道其中有何分别,还请真人开释。”慧空禅师理出头绪,连忙一字一顿,睁眼看着云中八友,缓缓说道。

    听闻此言,云中八友突然大笑,唱到:“大道无废,慈有仁义;智慧‘欲’出,华有大伪。六亲补合,尚有孝慈;国家晖烂,尚有忠臣。天下事大,莫于朝邦;天下事小,莫于身家。圣人保朝,持邦为身;百姓护国,执乡为家。”歌中之意,尽是同一道理,即是大道不在,各道则生;大道之下,万道衍生。

    “有物‘混’成,玄道而生;独立不改,周行不殆。释家之道,唯有证菩提,其余岂是大道?吾名圆觉,实乃强曰其名。汝乃释家之人,当知菩提为何物。”晋元子笑着答道。

    “谢真人指点。”慧空禅师双手合十,似乎已经悟了一般。

    “今日释家如此,实乃天数,当年释迦牟尼尊者圆寂,证那菩提之时,早已知今日释家之事,然尔等却是依旧不明其理,真是可惜可叹啊。”南和子感慨的说道。

    “还请真人指点。”慧空禅师也是很惆怅,佛教如今日益没落,少林威名也不复当年,虽说自己应当四大皆空,然而甚为方丈,却又不能不管。

    “亦如法无高下之说,大小、显密、禅净、教宗都是佛陀宣化,大家根据各自的根器、因缘和福德修不同的法‘门’。然而,方今释家内部互相诽谤,诽谤其他法‘门’(谤法)便是诽谤三宝之一,不仅不能往生西方净土,下三恶道如‘射’箭!互为大乘,已无菩提心。故而,‘要使佛法兴,只有僧赞僧’,不仅要僧赞僧,所有四众弟子,居士和出家僧众都要互相赞叹,佛法才有希望!”南和子缓缓的点着头,慢慢的说道。

    “多谢真人!”突闻此语,慧空禅师只觉犹如那暮鼓晨钟狮子吼一般,仿佛那菩提果似乎离自己也不远了;心中也像是放下了巨石一般,突然觉得自己变得轻松多了。

    如此之后,洪有道和散望生也加入了问道的行列,而把比武之事全都‘交’给这些掌‘门’自己去处理了。与此同时,吴量则盘膝坐在一旁,听着这些人在说道,其中偶的玄妙,也是深感大道玄玄。

    大约过了一个小时,云中八友才突然闭口不谈,等了许久,也不见说话,问道的人也明白了,便各自行了一个礼数,飞回自己的座位,但却无心思再看比武,而是在感悟着刚刚获得的大道‘精’义。

    见时间也不多,很快就要过去一个上午了,吴量这才问道:“道友。我有疑问,‘欲’请道友开释。”

    “真君不必客气。”坐在阿妮塔旁边的李木子含笑答道。

    “古之得道者,均能白日飞升,霞举而登仙,为何今日我已是真仙之体,尚不能位列仙班?”吴量决定还是有机会就问一问吧,或许他们就是太上老君所说的人也说不定。

    “真君且看我等,与真君有何异?”李木子手挥拂尘,示意吴量观看。

    吴量闻言,看了其他七人,见他们都示意让自己观看。便不再客气,识神立刻主掌本尊,通天彻地的能力立即施展开来。顿时,吴量只觉自己犹如遇到了多年未见的伙伴一般,神识散发出一种源自心底的愉悦之情,而后认真一看,不由得震惊不已,只见那云中八友的眼中也是‘射’出了同样的通天彻地之光,隐隐也是充满了愉悦之情。于是,吴量便明白了。

    收回识神,吴量说道:“原来诸位道友也是修炼识神之人,这么说来,诸位也是——”

    “不错,我们同样也是未曾位列仙班,住世已不知多少岁月,历经人界几度沧桑,几度轮回。”李木子平静的回答。

    “可知缘由?”吴量问道。

    “真君可知上古有几教?”李木子反问一句。

    “阐教,截教,人教。”吴量回答。

    “可知三教教主?”李木子又问。

    “阐教元始天尊,截教通天教主,人教老子。”吴量答道。

    “如今又如何?”李木子再问。

    “截教不存,阐教掌天,人教——”吴量说到这里,却是不知该如何说了。

    “呵呵,人教如何?人教不存久已!”李木子笑着说道。

    “圣人老子已经另立道教,为道教之主。我人教却是不知何处。”成机子感叹的说道。

    “此话怎讲?”吴量连忙问道。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修真奥义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修真奥义》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修真奥义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修真奥义》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