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夜宿常家营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我们的洪流第一百零三章 夜宿常家营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丝丝的细雨中,一支队伍在黑漆漆的夜色里深一脚浅一脚的进入了滁州以东的常家营。

    在这个不大的小村子里,这支队伍就急忙的寻找着宿营之处。

    于是,废弃的祠堂,村民的家中,都成了暂避风雨的好地方。由于从滁州一路行来,还没有吃饭,所以就在祠堂里支起了几口大锅,也顾不得夜色深沉,人困马乏,急忙的造饭充饥。

    这支队伍正是赵烈文所带领的人马,他们自打过江就一路着西北行进,由1000多人的两营队伍,滚雪球一样的变成了近5000人的大队。

    可是,就这么一路摸索着逡巡在淮北一带,赵烈文一直就没有打听到曾国荃吉字营的准确消息。

    而这一段日子里,对于赵烈文这个依靠文笔出气,不喜欢接触俗世的读书人来说,简直是苦不堪言,狼狈不堪了。

    与长毛的队伍打了一仗后,这支队伍的士气大振,这样呢,兵表面上似乎就好带了些。

    可是,5000人的队伍每天就要吃粮食,就要管束,要给他们制定特殊的规矩,这些,都使得赵烈文焦头烂额,暗暗的叫苦不迭。

    但是,曾国藩当初以这么重要的事情托付与他,让他一定寻到曾国荃,说服他带兵从速返回江南地区。他赵惠甫既然已经应承了曾大人,就算此事千难万难,他也一定要找到曾老九,最起码的,也应该把曾大帅的意思全本的说给他听,不如此,如何对得起安庆的曾大帅?如何有颜面返回安庆讲话呢?

    这些日子里,他几乎夜里就不能真正入睡,要提放着长毛的袭击,捻子的窜扰,以至于事事过问,片刻不得安生。

    直到这个时候,他才明白,曾国藩以一个文臣起兵,到了现在这步田地,真是多么的不容易啊!

    就在他们驻扎在颍州附近的时候,终于,他派出去的人打探到曾国荃的消息,而且知道,这位曾九帅不晓得为何竟然有兴趣,去会同小小的确山县知县王观瀛去攻打一只伏牛山中的队伍,当时就听说是苗沛霖的练勇。

    当终于知道了曾国荃的消息后,赵烈文激动地好似进山探宝的农夫,总算看到露出在沙石之外的金帛一角,他赶忙就修书一封,着人立即送到曾国荃的驻兵之处。

    赵烈文在信中谆谆的写道,江宁城的事情,怎么说也是过去了,而且,你毕竟还围困这长毛的老巢达2年之久,没有功劳尚且还有苦劳的。长毛倾城而出,涌过长江北岸的时候,你也会同长江水师做了截击,可是,谁会晓得洋鬼子白齐文这个反覆无常的东西会带着洋人的炮舰来给长毛助战的呢?所以,事情一直到这里的时候,你都没有大错。

    话题到了这里,赵烈文就把话锋一转,说可是,你不应该不和曾大人商量就擅自移营过江,尾随长毛而动,这样,你以督抚的身份带领上万的兵勇,,也不发文招呼江北一带的朱棠,就直接进入他的所辖之境内,那么,你在这一路上,是不是要筹粮甚至筹款,?不然你怎么使你吉字营的兵勇活下去?可是,你现在所有的上述举措,无论人家朱棠是否向朝廷上折子参你,你都是犯了擅自移师、非所辖地取食的大错了!

    正因为如此,曾大人就反复酌量,已经上呈朝廷,替你说明情形,但是呢,你现如今仍然音信全无,这就是大错而特错了。

    到了现在,曾大人就托付与我,特地带着数营人马,前来与你会合,再会江南之地。

    而且,此事既然由你而起,就必须你亲自把它板正回来。

    江宁城现在已经沦陷白齐文之手,尤为值得忧虑的是,长毛的大股前些日子又从淮北一带流窜回来,现在估计已经到了长江北岸,十之**是要与白齐文取得联络,以其求得南北呼应,再次扰乱江南,为今之计,必要九帅决计南归,立即拔营,亲率吉字营官佐大队,迅即到达江北一线,与本部会齐,斯时当与曾大人再做远谋,共图大举!

    信发出后,没到3天,送信的就回来了,说信已经送到了吉字营中,还说吉字营内一切都极其稳妥,也看到了陆品先等人。

    又过了2日,赵烈文就接到了曾国荃的回书。

    这位曾九帅说已经拔营启程,要赵烈文先行向两浦一带进发,两军之间,要错开行军的时日,不然,大队共进,就如同蝗虫过境,地方上是负担不来的。

    赵烈文见信大喜,赶紧就吩咐曹子明,去安排兵勇,即日启程。

    就这样,潮湿的夜色里,赵烈文的心情却是相当的舒坦,他心里暗暗的盘算着时间,据他估计,他与曾国荃的吉字营应该就是相差一天的路程,等明天天一亮,自己呢,也还是要派出侦稽人等,先在两浦一带看看,因为据他的测算,这一带一定已经被淮北流窜过来的长毛人马给占据了,要真是这样的话,那么,就不能擅自行动的,一定的先稳住,争取通过江上,派人与安庆的曾大人联络上,看能否与安庆那边一起行动,不然的话,还真是不能觊觎这长江北岸的核心之处的。

    这时候,破草门被人轻轻地推开,曹子明双手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饭食走了上来。

    这段日子里,这曹子明深得赵烈文的赏识,因为赵烈文惊奇的发现,这曹子明不但对于军旅行兵宿营这一套及其熟悉,而且呢,他还对于这淮北一带的民俗乡风非常在行,就是在怎么艰难的时候,只要曹子明出来办事,就没有过不去的关口。

    就这样,曹子明就成了赵烈文的左膀右背,更实际点说,就是靠着曹子明办事了。

    看着曹子明端到眼前的饭食,赵烈文还是一惊,因为,显见的,这不是一碗饭或粥,这是一碗鸡汤啊!

    赵烈文咽了咽口水,看着曹子明,就质问他,这深更半夜,如何用百姓的鸡来给自己**汤呢?这如何使得吗?

    曹子明就一笑,赶紧解释说,大人有所不知啊,这鸡呢,是咱们刚从这家百姓这里买的呀,大人你想,他家什么样的鸡能值1两银子啊?

    赵烈文就惊讶的问他,竟然用一两银子买了一只鸡?

    曹子明就说,不但是一两银子卖的,而且呀,这只鸡大部分肉都给那家百姓留下啦,咱就等于一两银子炖了这碗鸡汤,如此说来,大人你说咱们可有欺压百姓的嫌疑没有呢?

    赵烈文一听也笑了,就说不必给他专门去弄这鸡汤的。

    曹子明却说,知道赵大人这些日子里随军劳碌,而且,越接近这长江一带,就越加的潮湿气重,像今晚这样,大人端坐在马上,看着安逸,实际上呢,已经就隐隐的受了湿气的侵袭,而腹中有空,没有底气,这样下去,就会得病,所以,现在喝一碗鸡汤,补一补中脘的虚实,就一定可以收到很大的功效的。

    赵烈文一听这话,也笑了,就说,你这曹子明,还真有你的,莫非你也是岐黄世家?你还懂得药理之学?

    曹子明赶紧摆手,说自己就是这些年来离家日久,也是属于自悟的。

    赵烈文手托着碗,轻轻的喝了一口鸡汤,顿时觉得一丝暖意油然涌上心头,筷子一起,碗里竟然还有2只鸡腿儿,赵烈文就笑着问曹子明,说炖鸡汤没听说过必须要用鸡腿的吗?

    曹子明就说,如果要是连鸡腿都留给人家,那咱们岂不是太吃亏了吗?

    一句话,逗得赵烈文哈哈大笑。

    啜饮着鸡汤,赵烈文就问曹子明,对于这淮北一带的事情晓得不?

    曹子明就说也略知一二。赵烈文就问他,知不知道翁同书到底与苗沛霖是一种什么关系呢?

    曹子明就说,按照当时的官位呢,袁甲三是督办大臣,而翁同书是协办大臣。

    实际上,最初所有要对苗沛霖施行安抚的想法最主要的执行者还是袁甲三。

    而当时苗沛霖因为7人被杀的是围困寿州,翁同书得知徐力壮擅杀苗景开七人的消息,觉得事态严重,立即致书袁甲三商量解决办法。袁甲三只委派凤庐道方宇和秉公处理。方宇和尚未来到寿州,苗沛霖已经兵临城下。城中文武官员立即乱作一团,齐集抚衙请求翁同书支持大局。翁同书以已经卸任,不便号令,动身在即,行期将至,再三推辞;寿州绅民吁请再四,情词恳切。翁同书无可奈何,遂借州印发号施令。即日亲率兵勇及城中绅民登陴守城。苗沛霖的部下练勇素惮翁同书的威名,见翁同书在城上从容镇定,人人惊疑。寿春镇总兵傅崇武,见城下苗沛霖人马声势浩大,心惊胆战,竟然半夜里带领亲信出城西逃。苗沛霖人马虽众,但攻城重武器并不多;寿州城内兵马虽少,但城上有杀伤力较强的大炮,那次差点把陈玉成炸死的事为苗沛霖所亲见,所以他心存忌惮,只是采取长围久困的战略,攻城并不猛烈。苗沛霖围城之后,城内人心惶惶,众官吏围着翁同书团团转,不知如何是好。翁同书深知自己一身系全城之安危,显示出少有的镇定。他一方面再次奏请朝廷,派兵攻剿苗沛霖,一方面致书钦差大臣袁甲三和署抚贾臻火速派兵来援。

    袁甲三驻节的临淮和贾臻驻节的颍州,距寿州都不算远。翁同书算着迟则半月,快则十天,救兵就可到来,寿州就可转危为安,他就可以离此是非之地。他这样安慰别人,也安慰着自己,日夜盼望着援兵的到来。

    可这救兵还没到,城就破了!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我们的洪流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我们的洪流》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我们的洪流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我们的洪流》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