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由来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石猴不坐禅本书的由来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记得四五岁的时候,一次跟父亲上后山砍柴,天晚,突降大雨。随父亲于慌乱之中避雨于山上一石洞中,刚入,但见墙壁石崖上到处涂满了诸般神佛,形态各异,心中畏惧,悄随父身后,向前走,与父隐于一内室之中,伸手不见五指,暗暗祈祷雨过天晴。

    忽狂风灌洞,呜呜作响。电闪雷鸣之际,偶然瞥见室内的一个角落有一个石桌,上面好像有一本残破的书在风的吹动下,页码凌乱地随意翻动着。

    好奇大于恐惧,挣开父亲紧紧抱着的双手,我借着瞬息万变的雷电,忘却了害怕,几乎是跑着来到了石桌旁,站在跟我差不多高的石桌旁,我伸出了手……

    电闪雷鸣,大雨滂沱,仿佛在无尽的风雨声中,我听见父亲在背后大声的喊着什么,但那声音与外面的风雨搅合在了一起,最终我也没有分辨出父亲究竟说了什么,抑或他根本就什么也没有说,只不过是我的错觉而已。

    直到今天,我也不知道当时父亲到底说没说话,到底说了什么,就是现在每每问起,父亲也总是躲避不谈,那句我可能永远都没有机会再听到的话,成为了我心中永远的一个谜。那句似乎分明带着惊慌、恐惧略含关爱的模糊的吆喝,在我幼小的心灵深处牢牢地盘踞了下来,这么多年以来,从来不曾离开过。而那本书,确是已经被我牢牢地抓在了手中,尽管当时的我,还不曾认识上面的字。[www.Kanshu.com]

    八岁时,我第一次拿出了那本藏了三四年的书,破损微黄的封面上面,孤零零凄凉着三个大字:悟空泪。那是我第一次读那本书,里面大部分的字还不认识,但我已经知道那本书的后半部分没有了,最后的几页是半页、少半页、少少半页。突然就有了去后山找寻那书的结局的冲动。但是后山还在,那夜的那个石洞却再也找不到了,那神秘消失的石洞跟父亲的那句话一样,成为了我心中永远的谜。

    十八岁时,残书再读,已经可以体味《悟空泪》了,可惜却读不到结局。背着父亲,我再次来到了当年的后山之上,来到了那夜的位置,眼前却杂草丛生,怪石嶙峋,哪里有半点洞的影子,突然就觉得恍如隔世般模糊,那个雨夜仿佛只是儿时的一个梦,而父亲的那句话,也渐渐变得梦语般模糊了起来。可那本书的存在却在倔强地告诉我,那不是梦,绝对不是梦。我想,也许有些洞,有些东西,只在某些时间,对某些人开放吧?

    二十八岁,古卷重温,一只猴子降生在了内心深处,开始在脑海中摸爬滚打,牙牙学语,蹒跚学步,开始夜夜在睡梦中彷徨呐喊,似有千般隐忍,万般愁绪盘根错节纠结其中,汹涌澎湃,翻江倒海。那狂躁的挣脱的欲望,那狂热的呼之欲出的激情,似乎非要狂出一个出口,好让那千般隐忍,万般愁绪,寻得一个出路,尽情释放,肆意流淌,洪荒蛮野,一泻千里,方才痛快淋漓,酣畅无比。

    是夜,斯雨如旧。

    打开窗,冷风,夜雨,古卷,残烛。

    铺开纸,拿起笔。

    窗外,夜雨呢喃;室内,冷风阅卷。

    烛光摇曳,笔如神助:

    我要让这猴,再不在我一个人的心中摸爬滚打;

    我要让这猴,再不在我一个人的梦中呐喊彷徨;

    我要让这猴,走进千千万万个人的心中,去蔓延滋长;

    我要让这猴,闯入万万千千个人的梦中,去坚定理想!

    于心中,斩妖除魔;于梦中,圆我残卷。

    以灭这世上,千千万万个妖魔;

    以绝这人间,万万千千个噩梦。

    佛说:心中有佛,你即是佛。

    猴说:心中有猴,你即是猴。

    我说:众佛皆说,不如我说。

    此猴所说,听我细说。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石猴不坐禅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石猴不坐禅》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石猴不坐禅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石猴不坐禅》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