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话别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穿越之纵横诸天第二十二章 话别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时光如梭,转瞬三月。

    逸辰正在自家院里打沙袋,沙袋包是专门定做的,以坚韧的皮革制成,一般的布袋可经不起他的折腾。

    “嘭嘭嘭……”

    拳风霍霍,一下一下地猛烈击打着沙袋,出拳的速度并不快,却很有节奏感,显是犹有余力。

    汗水不断从身上甩下,却只有痛快淋漓的酣畅,每一拳击出,都能听到嗡鸣的音啸,这声响不止是破风声,还有一阵阵从身体内传出的脆响,仿佛筋骨在咆哮。

    这般声势,自然不是样子货,拳头每一次落下,沙袋高高扬起的同时,皮制包袋上亦会显出一道清晰且难以恢复的拳印,随着时间推移,旧的拳印逐渐被新的拳印覆盖。

    再往旁边看,沙袋中间偏下的部分,有着显明的凹陷,就好似被生生刮走了一层,其间遍布着大量深深浅浅的印痕,彰示这沙袋曾饱受蹂躏,若非皮革厚实,早报销了。

    一百多斤重的大沙袋,宛如水中浮萍,被轰得摆来荡去,拴着沙袋的铁链被拉得哗哗作响,好像下一刻,沙袋就会挣断铁链飞出去。

    约莫一柱香后,逸辰已是满头大汗,似乎觉得打够了,深吸一口气,五指张开又慢慢攥紧,就在手掌的一张一合间,足底、腿骨、盆胯、脊椎、臂膀,浑身都在抖动,发出一阵噼里啪啦的炸响。

    随后,拳头猛地挥出,打在沙袋上,发出“嘭”的一声爆响,沙袋受力处骤然深陷,向外膨胀,坚韧的皮制包袋被撑得圆鼓鼓的,最终在一阵“嗤啦”声中破裂开来,沙粒簌簌落下。

    “好!”

    喝彩声响起,却是在一旁站立良久的严振东:

    “逸先生的劲力越发惊人了,少说得有七八百斤了吧,俺是自叹不如哇!”

    三个月来,严振东一直在这里当武师,诚如逸辰所言,武馆不是寻常营生,不是挂上招牌就能万事大吉;而且佛山排外,其它地方就不会吗?

    回老家?回家是不可能回家的,只有赖在广州,才能维持得了生活这样子。佛山到山东迢迢数千里,清末不比现代,既没有高效的代步工具,又正值兵荒马乱,回家二字说时容易做时难。

    反正手里有钱,心中不慌,他尽可以慢慢筹划,享受这里华衣美食的待遇;逸辰则是需要这个陪练,是以从不吝惜花销,也算各取所需。

    逸辰缓缓收功,对严振东的夸赞不置一词,而是叹道:

    “梢节领劲,筋骨齐鸣,终是有些眉目了,可难以收放自如,想要真正将全身劲力集中于一点,瞬间爆发出来,还远得很啊!至于如何步入暗劲,就更是茫无头绪了。”

    好听的话听过就罢了,不谈内家拳境界,只论身体素质,他也不可能及得上严振东这个外功高手。

    严振东道:

    “瞧这话说得,学武哪有一蹴而就的,想要有所成就,怎少得了经年累月的苦练。逸先生能在短短几个月内精进至此,已经让人汗颜了。”

    确实,学武本就不能急于求成,一套拳法都足够穷尽一生去钻研。况且,就算真有速成之法,逸辰也是不敢练的,因为速成往往等同于缺陷,只要想想东方姐姐的《葵花宝典》,整个人立马就老实了。

    心念既定,转而问道:

    “严师傅可知,晚辈今日为何打破这沙袋?”

    “莫非,逸先生要走?”

    严振东心中一突,逸辰为造这个沙袋也是花了些心思的,每日都会打上个把时辰来练习发劲。

    逸辰点头:

    “不错!严师傅在这里住得可舒坦?相识一场,这院子就当是赠别礼吧!”

    ……

    宝芝林

    逸辰到时,黄飞鸿正捧着一本书研读:

    “逸辰,来得正好,我正有问题想请教呢!”

    自上次谈话之后,黄飞鸿对逸辰的态度变得格外亲近,想想也是,毕竟两人也算是一条战线的“同志”了嘛!

    逸辰看了一眼黄飞鸿手中的书,书名《四洲志》,这是他推荐的。在国术和医术上,他需要黄飞鸿的指导,投桃报李,他则陪着黄飞鸿看书,助其了解时局发展、各国历史等等。

    原本黄飞鸿对读书是没多少兴趣的,现在却有些手不释卷的味道,更重要的是,已然逐步“开眼看世界”了,至于以后还会有怎样的转变,无法预知,可只要其救国之志不移,格局当然是越高越好。

    不光是黄飞鸿,逸辰同样自感书到用时方恨少,不提救国兴邦之策,他压根没这抱负,主要是连黄飞鸿的提问,也越来越难以支吾,肚子里那点存货早就掏得差不多了,如今还能引以为豪的,大概仅剩思维模式了。

    “黄师傅,我是来道别的。”

    黄飞鸿愕然:

    “你要走?这么突然,有急事吗?”

    逸辰摇了摇头,无牵无挂,能有何事?

    “那何不多留些时日?”

    乍闻分别在即,黄飞鸿有些不舍,逸辰的出现,使自己增广了见闻、拓宽了眼界,而且两人志趣相投,尽管相识不到半年,却是相交莫逆。

    逸辰叹了口气:

    “早走晚走,都是要走的。”

    他没多少朋友,黄飞鸿算是吧,而且称得上良师益友,可惜,终归是两个世界的人,他在这里停留的时间只剩半年。

    黄飞鸿当然听不出弦外之音,更猜不到这个“走”是指回另一个世界,没有问逸辰为什么离开,只是道:

    “还回来吗?”

    “不出意外的话,半年之内必来拜会!”

    不过,再会之日,就是永别之时了,逸辰心中不无感伤。

    黄飞鸿露出了一丝笑容,半年并不算久:

    “何时起行?我送送你吧!”

    “还是不了,我不喜欢送别的场面。今日造访,还另有一事相托,望黄师傅不辞劳苦。”

    “尽管说,刀山火海,在所不辞!”

    黄飞鸿神情郑重,他自感欠了逸辰许多人情,一直发愁没机会还上。

    逸辰哈哈一笑:

    “没这么夸张,此事与黑旗军有关,刘永福将军在安南大挫法兰西,如今战事告一段落,清廷很快就会招回刘将军,再勒令黑旗军裁军。”

    黄飞鸿并无意外,这些他都听逸辰提过:

    “你是觉得黑旗军应该留在安南发展?”

    “不!班师是必然的,关键在于怎么班。之前送水师南下,我已托他们带信给刘将军,在安南的根基不可尽弃。待刘将军归来,烦请叮嘱他不可相信清廷,反而要处处小心防备,更不可裁军,他手中握有的兵力越强盛,清廷就会越忌惮,他才越有话语权;若是迫不得己,便将兵员藏起来,或藏于民,或藏于野。至于军饷问题,我在佛山郊外埋藏了三十万两黄金。”

    “三十万两黄金?”

    黄飞鸿吃了一惊,这绝对是个天文数字,他知道逸辰有钱,却没想到竟豪气至斯。

    听起来很多,其实也就一吨出头,逸辰手中还有两百多个“三十万两”。

    “没错!这些黄金分别藏在三处,此事绝不可让第三人知道。”

    说着,逸辰将画有藏金方位的图纸递了过去,详加说明后,叮咛道:

    “黄金不要一次取完,刘将军归来时,可先取十万两,剩下的,等到紧要关头,再取出应急;切记,不论发生何事,这些黄金只能用作军费;。”

    他怕有什么天灾人祸,黄飞鸿忍不住将黄金拿出来救急。原本是不必多此一举的,按照历史资料所载,再过几个月刘永福就会班师回国,那时他还停留在这个位面,可就怕外出期间发生意外,所以才请黄飞鸿代为交付。

    他也想过,待在佛山等刘永福归来,亲手交托储物间里的全部黄金和军火,可细想之下,还是觉得不妥。这些东西是把双刃剑,用好了固然能收获奇效,用差了却少不得腥风血雨。何况,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全给刘永福未必是好事,倒不如将这些东西撒出去。

    再者,要是刘永福没有如期归来,岂不是白等。如今,国术三劲,明劲他已经入门了,剩下的基本是水磨工夫,需要一点点地磨,急不来,旁人也帮不了,与其蹉跎在此,不如出去走走看看,背药囊、仗青锋,悬壶济世、铲奸除恶,过一把大侠瘾。

    最后,逸辰叮嘱了一些反清、安邦的注意事项,做好了回不来的准备。

    虽然总把反清挂在嘴边,但满清立国二百余年,哪是说推翻就能推翻的。

    而且,列强一方面在掠夺华夏,可另一方面也是满清的保护伞。现在的主流思潮仍是抗洋,在此时的唐人看来,驱洋比反清重要,也比反清容易,纵然是曾加入天地会的刘永福,也一样在联清抗洋,失败也就是必然的了。

    满清不倒,哪里赶得走洋人,逸辰可不会忘记,京城是那个时绌举盈的老女人在掌权,那是个“结华夏之物力,取列强之欢心”的老贱人。

    总之,反清和抗洋之间,短期内仍是个无解的死命题,没有血的教训难以打破。或许,现实就是这么残酷,对此,他唯有抱以最真挚的祝福。

    不破不立,华夏需要这一场场洗礼,浴火重生。这条必由之路,生活在这里的唐人躲不过。

    逸辰虽能逃避,但做不到袖手旁观。抗大旗是不能也不敢的,也只能略尽绵力,做些推波助澜的事情,这也是他此次出行的目的之一。

    若然能及早明确覆清这一先决条件,十多年后的那一场农民起义,或许会改易“扶清灭洋”的口号,成为唐人改变现状的一次良机。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穿越之纵横诸天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穿越之纵横诸天》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穿越之纵横诸天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穿越之纵横诸天》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