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余晖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孤唐明月第四十五章 余晖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一轮冬日高悬在大唐帝国的首都——长安城的上空。

    苍白的日光下,落雪满地,人影匆匆。

    李渊颤颤巍巍地迈着无力的步伐在宫女的扶持下,一路向宫中走去。

    偌大的太极宫内,到处可见的太监和宫女忙忙碌碌,往来穿梭。

    他们不时向李渊投来敬畏而惊恐的一瞥,随即赶紧低下头匆匆忙忙走过。

    途经空旷的武德殿时,李渊驻足而立,他下意识的抬起头来看向殿内,眼神有些恍惚。

    一如当年,他神情木然地坐在御榻,静静的等待着李世民的到来。

    曾经的一幕幕映入眼帘,一身血甲的李世民意气风发的昂首站在他的面前,父子猛然间尴尬地四目相对,彼此的眼中充满着太多难以言表的东西。

    哎……

    人老了就是喜欢回忆,都过去了十年了,人都早已成为了枯骨,再执着于往事,又有何用?

    李渊能够感觉得到自己的时日不多,或许明天,又或许几个月后,黄泉地府中父子再度相见。

    人之将死,其言善,其心哀,对于往事的回忆,李渊多多少少,也看清了,看淡了。

    在当时那种父子兄弟刀兵相见并且已酿成惨祸的情况下,谁都是个受害者。

    权利斗争的游戏规则就是这么残忍,赢了同时也输了,在这样的规则之内,并不存在操棋手,每个人都是一颗身不由己的棋子。

    皇帝,有时候也不过是世家权力决逐后互相妥协的产物,每个人都无法改变自身角色固有的规定性。

    在特定的条件圈定的樊笼中,每个人都只能最大限度地适应并利用规则,却绝对无力改变规则。

    如当初武德九年发生的事,是昆明之变而非玄武门之变,如果那场皇权争夺的胜出者是大儿子李建成而非次子李世民。

    那么李建成杀掉李世民后,会不会也像他的侄子们挥起屠刀呢?

    答案无疑是肯定的。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更何李建成胜利后焉知李元吉又会不会与他再度相争?

    突然间李渊眼前再度闪过一幅画面,闪着寒芒的唐刀,不由分说地向着细嫩幼小的脖颈猛然砍下,清澈稚嫩的眼神中写满了无尽的恐惧和迷茫。

    刀锋闪过,十道鲜艳的血光飞溅,一如一朵朵含苞欲放的花儿。

    出人意料的从春天的枝头黯然凋谢,零落成泥。

    李渊的心头激流涌荡,情绪激奋下,猛然咳出鲜血。

    苍老的手艰难地捂住干瘪的嘴唇,强行压抑着一阵紧似一阵的咳嗽声。

    不知不觉泪已溢满两行,李渊再次紧紧的闭上自己的眼睛。

    那惨绝人寰的一幕幕执着的浮现在眼前,一声声凄厉的惨叫,透过历史的尘埃毫不留情的钻入他的耳中,落在他那早已不堪重负,垂老的心上。

    白发人送黑发人,人间至痛,莫过于此。

    巨大的失落和反差之感,让李渊觉得他又回到了那一天,匆从云端坠落,让他无力承担。

    如果,如果当初他没有一次又一次地对李世民说此战回来后,我就封你为太子……

    如果,如果当初他狠下心来强行压制兄弟间的矛盾,不给双方那么大的权力……

    如果,如果……可惜没有那么多如果……

    李渊晃了晃脑袋,定了定神,太极宫内似乎还有纠结不散的冤魂,在徘徊和飘荡……

    当初他还住在这里的时后,满身鲜血的子孙们,带着一副可怕的幽冥之状,如梦而来……

    让他辗转反侧,夜夜难眠……

    既然如此,那就让朕再来与你们见上最后一面,来到朕的身边,一吐你们最深的怨恨和不甘,倾诉你们无尽的伤痛和凄惶,让朕聆听朕当初到底犯了多大的错误……

    最后,希望你们的灵魂能从此安息……

    “朕已经老了……”

    李渊喘着粗气,哀伤的声音在宫内飘荡……

    他移步走向武德殿内,摸索着他所熟悉的器物,殿内的摆设已有大变,那他最喜欢的那张御榻还在……

    “活不了多久了,不需要太久……”

    “朕,就会过去与你们相伴……”

    “等朕百年之后,希望上苍垂怜,能够让我们的灵魂永远团聚在一个快乐安宁的地方……”

    “团聚在一个没有纷争,没有阴谋,没有杀戮,没有死亡的地方……”

    “希望你们来生不要再生在帝王家……”

    李渊在御榻上缓缓坐下,惜忆当年,父子齐心,提兵长安,是何等的意气风发……

    现在,大唐在他最爱也是最恨的儿子手中,变得更加繁荣昌盛,四方来贺……

    即便是自己现在死去,想必能瞑目吧……

    “你们不要怨二郎,我这几年看的很清,他不自在,这也是他自应有的报应……”

    “背礼违义,天地不容;兄弟相残,人神共怒……”

    “流血的不仅仅是你们,也是他啊……”

    “呵呵,早晚有一天,他会后悔的,会愧疚的……”

    “他自己颠覆的东西,想要求后辈遵守……难啊!”

    “呵呵……”

    李渊目光幽幽,突然间再度潸然泪下……

    他能预料的到,武德九年遗留下来的那道阴影,一直横至在李世民一脉的心头。

    李世民对子女教育的“爱敬君亲”,“孝义之则”越是推崇和强调,就越发表明玄武门的阴影与他纠缠的越深……

    李世民越是造福社稷苍生,就越是说明他的隐痛,他的负罪感越是沉重……

    他,不自在!

    李渊很庆幸,在他有生之年,还能够看到大唐如今的辉煌……

    急促的脚步声传来,惊醒了还沉浸在反思中的李渊。

    “禀报陛……,太上皇!

    边疆传来消息大唐大破吐谷浑!

    圣上和太子正在赶来途中……”

    李渊笑了,他笑的像个孩子,单纯没有一丝杂念……

    释然而又轻松,先前的那些不甘心,早已再次消散……

    有子如此,亦复何求?

    青终归是出于蓝,胜于蓝也应该的。

    只是他还有些遗憾,今天的盛世本该有更多人看到的,儿子们,孙子们,女儿,以及当初追随他的老臣刘文静……

    自己最敬爱的妻子窦氏,如果她还活着,也许一切都不会发生吧,想到这里他的眼角最后淌下一丝泪水,“好,好,好!”

    “呼……若是朕死后,园陵制度,务从俭约!”

    “太上皇您万寿无疆,怎么会……?”

    “哈,这世上谁人不死?

    唯有死亡最是公平……”

    …………

    作家话五百字不够,挪到这了:

    写完这章,心情沉重。以后这种沉重的话题不会再出现,以后文风会转向轻松,不再这么……阴暗。

    实际上史书上对李渊的评价并不恰当,细细推敲起来,恰恰相反他被严重低估了,是他建立了大唐,为贞观盛世奠定坚实基础。

    不可否认,他也有很多缺点,但并不像后世家,戏剧家定义的胸无大志,沉湎酒色的庸才。

    当然李二改史也是很大一步分因素,古代人们对明君的过分追求,和吹捧导致如此,古人对皇帝的过错包容性很强,只要能安居乐业,国家打胜仗便是明君。

    记得当初高中历史老师说过,能当皇帝的都是变态(智障也算是吧),历史是强大,公平的,有人认为就因为史书被篡改就不去信他,相反去笃信野史,过了。

    找史料时,发现网上对李二黑的很多,对杨广之流的也有洗白,观点太多,且有理有据分不清是非。

    但是我认为,即便是正史也有可信的一面,难道大部分史家都无节操,正史不比野史更正规细致?难道仅凭民间野史的一面之词就去全盘否定?谬矣!有些激动了,咳,言正传,历史不容亵渎,所以我尊重它,直到目前为止都是依据史料去推演,改编。

    然而作者君在重视史料的同时也被其框架约束,写的不痛快,所以我想说——粉碎吧历史!

    因为穿越的因素,历史已然改变!以后剧情会更大胆的,毕竟隔壁李承乾还能通过地府传消息,╮(╯▽╰)╭

    嗯,从明天起五更,对没错,就是五更!

    ps:好后悔高中没好好学,没能进历史和汉语言专业……

    物流管理为什要学高数!说好的文课呢!

    ┻━┻︵╰(‵□′)╯︵┻━┻

    (本章完)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孤唐明月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孤唐明月》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孤唐明月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孤唐明月》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