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没有收藏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孤唐明月第五十七章 没有收藏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李承乾与大唐元老们的商讨出乎意料的顺利,大唐未来几个月的发展就这样在两仪殿内敲定。

    当长孙皇后携李承乾的老舅长孙无忌入宫时,李承乾与房玄龄一众迎面撞见。

    双方简单地互相寒喧后,房玄龄与一众官员心照不喧地离开。

    长孙皇后简单地对李承乾吩咐了几句后,轻移莲步,留下舅甥俩私谈。

    长孙无忌冲着李承乾点头示意,伸手在李承乾肩上拍了拍,稍微安慰了下李承乾。

    “高明,有关陛下昏迷一事,你不必担心,陛下吉人自有天相,他一定会痊愈的。

    而且你还有舅舅我在,有什么事不懂,舅舅我会帮你的。”

    李承乾微微弯腰,拱手表示感激,同时打蛇顺杆而上道:“乾儿在先行谢过舅舅。”

    “来,咱俩现在不谈国事,边走边聊。”

    长孙无忌捋须而笑,舅甥间的关系一时间融洽了不少,一年未见的生疏顿时被冲淡,李承乾上前一步紧跟在长孙无忌身后。

    他稍稍落半个身位,伸手邀长孙无忌先行,长孙无忌眯了眯眼,捋着胡须的右手用力一捏,眼角的几缕皱纹顿起,绽若菊花。

    显然李承乾的恭敬还是让他颇为受用,移步换景间俩人已是转入花园。

    落在后方的数十名太监与宫女渐渐止步,远远地缀在一边听候命令。

    由于长孙无忌身材矮胖,李承乾不得不一直微微躬身与他交谈,很快俩人便走入临池的一座亭台,长孙无忌面对着池面负手而立,东风微拂,吹皱了一池春水。

    李承乾悄悄挺直了腰板,一直躬身行走,他也很累。

    “我记得当年陛下当年在你这个年纪时,已是入了军伍。

    前朝大业十一年时,炀帝被突厥人包围在雁门关,陛下年仅17岁就追随屯卫将军云定兴前去营救。(注1)

    由于敌众我寡,当时陛下献计“必赍旗鼓以设疑兵”,结果部队才到崞县,突厥军队就闻风而逃。”

    “后来第二年,太上皇他出任晋阳留守,当时陛下和你现在一样,都是十八。

    陛下随太上皇来到山西太原,一直活跃在抗击东突厥的第一线。

    在太上皇和陛下他们父子俩的镇守下,东突厥一直很难突破防线入侵中原,确保了中原百姓的安定。

    至于陛下于隋末率军与诸王征伐,平陇右,定河东,灭王世充那些都已经是后来的事了,你那时虽小但都知晓我也就不多说了。”

    说到这长孙无忌看着李承乾笑道:“高明,说到这。你今年也才十八,便已是平定了吐谷浑。

    吐谷浑虽不如突厥强国,然多年侵犯大唐边境,实为疥癣之病。

    此役大破之,论你的功劳,倒是比陛下当年还要出色。”

    “呵呵,舅舅过誉了。”

    李承乾看着那微微漾起的湖面,嘴角微扬,努力受到肯定,谁都会开心,更何况肯定他的,不是一般的人。

    “哈哈,这些都是事实,高明你莫要谦虚,百姓自然知道你这个太子是如何模样。”

    “所以,高明你不必忧心。我听观音婢说自从你回来后,就一直处在担忧之中,这你大可放心。”

    “因为你,无疑是一名出色的储君,所以——”

    “即便陛下有个万一,我相信你也一定能够胜任的。”

    说到这长孙无忌黯然一叹道:“这些年来,屈突通,杜克明逝去,秦叔宝抱病在身,李药师年已六十四,旧人一个个逝去,新人若马周,薛礼,李义府,刘洎竟相出现。”

    “太上皇已崩,我倒是未曾想道陛下亦是暴病昏于军中,数年来陛下英姿不减当年,却是突然生起病来,如山倒。”

    “人君当持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你切不可再像前年那样,凭意气用事。

    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以后像冲锋陷阵这种事情,自有良臣猛将替你效命。

    我知道你一直以来想效仿陛下,但是你不是陛下,陛下当年所遭遇的也不是你将面对的。

    作为君王,高明,你以后莫要将自己陷于危险之中。”

    听到这,李承乾稍稍别过头去,伸手撑在身前亭台的栏杆上,心中对此颇不以为然。

    长孙无忌身倚在亭柱上,静静地看着李承乾,他在等李承乾的答复。

    “不和亲,不纳贡,不割地,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之气节。

    复汉——“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之辉煌。

    此皆我所想!”

    面对着长孙无忌探寻的目光,李承乾终于说出了自穿越以来无时无刻不在激励着他的信念。

    语速虽缓却难阻心中之热血,语调虽沉却难抑精神之激昂,语气虽轻却难掩李承乾渴望之坚决。

    当长孙无忌听得李承乾此言后,心潮澎湃,只觉得一股热冲上头颅,脊椎发麻,震颤很快背部就被打湿了一片。

    清凉的春风拂过,从未听过此言被深深震憾到的长孙无忌很快清醒了过来,细细品味斟酌一番后他却是大笑出声。

    “高明何故有此天真之语耶?”

    “昔日越王败于夫差,行仆役之事数年,卧薪尝胆,终得三千越甲吞并吴国。

    又有汉高祖被围白登,向单于妃子求救保住了性命,然后该和亲,送礼,忍辱负重,等待时机。

    至汉武帝立刻反击,封狼居胥,通西域,打出了“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名声;

    而大唐草创之际,被突厥欺压侵扰,太上皇示弱称臣(注2),和谈交好大唐终得发展之机,缓过气来就反攻,传至陛下手中,便是直接灭了突厥,终成霸业。

    戎狄之盛之嚣张气焰,至今已消,现观长安境内,突厥贵族子女,不下数十万家,称臣纳贡此事又是如何?”

    “高明,解决问题并不只能用最高的代价,一味以气节为重,既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又不懂得变通,事倍功半,还苦了百姓!”

    “以后你莫要再出此言,若是被二郎听到,你可少不了一顿揍。”

    说到这长孙无忌挪动脚步走到李承乾的面前,悠悠说道:“高明,你还记得元年的王道与霸道之辩吗?”

    注1·《隋书》中并无此事记载,《旧唐书》太宗本纪中录有此事,《资治通鉴》虽引用雁门关之围事但对李世民力救杨广并未谈及。

    注2.李渊并称臣于服东突厥,便有此事亦是伪称,突厥势大,隋末诸王为了得到东突厥支持几乎都曾称臣过。(史料明天贴)

    明天早上还有一更补昨天的。

    (本章完)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孤唐明月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孤唐明月》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孤唐明月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孤唐明月》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