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千年往事(2)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美人幸第114章 千年往事(2)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据星目瞪口呆。太子不是在京城吗?思绪刚想折返到那日城门口的“剑下美人”事件,被朝王推波助澜地来了一句:“大夫,继续说下去。”

    “啊。”大夫显然也被突如其来的不速之客拽了神,才反应过来,“这,依据这伤口的大小和痕迹来看啊,应该是剑伤。伤口不深,应该是用剑之人留了一手。”

    熊续惺觉得自己胸口偏左的地方,深半寸处疼了一下,好像第一次感受到心疼的感觉,疼得默默骂了句:“留了又何止一手呢。”

    “我希望你是来治病的,不是来断案的!”朝王听了他一番高谈阔论毫不满意,愤懑地说,“我只想让你医好她!”

    医好她,这确实是朝王的心声,只不过缘由不是男女之情,而是纷幽烟的利用价值。这一次,朝王真的被这枕边女子嗔目结舌,她看似弱不禁风,却险些翻云覆雨,至自己于死地。

    很多时候,床不过是张长方形的棋盘,因为在下的不一定就是你征服的人,还可能是别人的棋子。只不过,这些隐身的棋子不会太过黑白分明,更多的时候,他们一副模棱两可之态,取悦你,服从你,却在一朝一夕下出让你惨败的关键一步。

    朝王医她,只不过是想通过她一举铲除所有的细作。不然三千佳丽,一女何以大动干戈?

    大夫惊慌道:“伤口若在腿上手上则必无大碍,很不巧的是这位姑娘的伤口恰好在胸口,若包扎太深则必压抑心脏跳动,有可能因此呼吸困难而亡;若不进行包扎则血流不止,最后会失血过多而亡。加之姑娘身子本就弱如扶病,老夫也只能量力而行,能不能活只能听天由命啊!”

    纷幽烟被子的一角已经像被放在红颜料里浸泡过似的,恰好是胸口的那块地方,让人看了觉得刺眼。

    朝王不容置辩地命令:“我不管你用什么方法都要救活她,不然你的下场会比她更痛苦——你的爱妻、爱子,都将离你而去,满门抄斩,一个不留。”

    让人为自己竭尽全力,用他挚爱要挟,有力却残忍。但这个世界上的奇迹,许多都是为了所爱、所思、所念才爆发出未曾有的能量,演绎出一幕幕动人心魄的不可能。

    朝王对这是心知肚明的,在他眼里,为了好的结局可以用尽冷漠的手段。

    熊续惺若有所思。他回忆大夫说过的话语,嘴角轻扬,露出盛满两杯月光的酒窝,随着时间的双手,悄悄倾泻,换成了一杯淡淡晨光。

    大夫对纷幽烟称姑娘,而纷幽烟可是堂堂贵妃,在宫中人尽皆知,按理应唤一声娘娘或纷贵妃,怎么也不该称呼姑娘。

    显然这位大夫不是京城的,而是番域人,不然绝不会目不识人。

    番域自古贫瘠,不设私塾,未有夫子,没德高望重的大夫不说,物资匮乏,交通受阻,没有良药谈何治病呢?

    于是,熊续惺想起了一个人,也不作别便匆匆出去了。

    天已泛白,给人一种空旷的感觉,月亮还在苍穹一方残留,像一把的镰刀,却淡得若隐若现。

    “这位女子是纷幽烟,在一次偷偷出城时被狩猎而归的太子抓获了,发现是赤蛮国安在朝国的细作,失手伤了。”朝王和四位将军走到帐外,他从衣服夹层里掏出一块赤蛮国的城门令牌,在四位将军面前把弄,轻描淡写地说,“你们有什么看法?”

    据星说:“依大王的意思,纷贵妃是太子带过来的?”

    纷幽烟出现在番域,已经令据星咂舌攒眉,内心有无数个问号想通过耳朵听到答案,而耳朵虽然长得像问号,听到的却永远不是内心的疑惑。

    介于不方便插嘴,每次好奇漫溯而上的话硬生生憋回去,对他而言,就像喉咙被灌了沙,想说不能说,难受极了。

    朝王发问,对他来无疑是问号拉成感叹号的惊喜。

    朝王说:“没错,太子说从她口中可以探出什么,只是太子下手太重了。”

    “探出什么”是好听的讲法,正确来说是“逼出什么”。四位将军对朝王的性格再清楚不过,“逼”说成“探”,虚伪与狡猾谁都看得出。

    据星想继续开口,被据日的膝盖一顶,噤了口。

    据日说:“一个女子想来翻不起什么风雨,奇怪的是番域之战,她在京城如何得知?如果那日去赤蛮国的目的不是透露番域之战的军情,那么就是告密宫廷之事?如此想来就很奇怪了。”

    朝王点了点头,示意说下去。

    “末将认为,有两种可能,一是我们军中有人与纷贵妃勾结,那人熟知军情,告知于纷贵妃,再由纷贵妃带给赤蛮国。”据日有条不紊地说,“二是此行是为了宫廷之事……”

    据星插嘴道:“宫廷之事?朝中琐事不是交给朴溪宰相了吗?再说了,难道赤蛮国打仗还没赢,就不要脸地想霸占朝廷后……啦?”

    据星本来想说“后宫”二字,感觉不妙,忙把漫溯而上的“宫”字化作一把口水吞了下去。

    朝王眼睛眯成一条线,眼角的皱纹挤在一起,阳光下,仿佛暴露了所有岁月的风霜。

    沉默数秒,朝王说:“你的意思是?”

    这话自然是问据日,不过朝王的眼睛始终平视前方,不看向人,眼中有的是青山绿水,蓝天白云,还有满地菊花。

    不过岁月无情的抹布已经将他的眼珠越擦拭越模糊,越模糊越擦拭,一切看来,都是黯然失色的,或者说,心境已经让风景逝去那份美好了。

    如果是一个诗人,看到此景,会用尽诗意,吟咏出一首优美的记游诗;如果是一个画师,看到此景,会用尽笔墨,勾勒出一副壮美的山水画。

    但是,他是王,是军队的统帅,那打出来的江山由谁来守护,那岁月的河流淌过血泪浸染的土地,那悠悠浮云下的刀光剑影,那天空笼罩的蓝色忧伤,那菊花散落了一座城的故事……

    “那个位置。”据日静静地说,脸上冷漠如冰,被放在晨光下暴晒,所有的面部表情都在朝王的眼里无限放大,终于还是融化成潭水有一丝的波动。

    他说完伸出左手的食指,慢慢指向正前方的天空,脸上闪过一种天边朦胧在晨雾里的山丘般神秘,却又不如山丘的遥远渺茫,近在眼前的真实,并着斑驳树影交错的明与暗,眼中的担忧与揣测也若隐若现。

    朝王凝视据日的手指举起放下,仿佛望见自己权倾天下,却从巅峰跌落,居高临下的王位被取而代之。他不免心里一惊,百般思绪如风似手,牵起纠缠的发丝,万顷平波入眼,难平心潮汹涌澎湃。

    那寸寸白发似乎在主人忆起京城,忆起朝野纷争,忆起未推的新政,忆起未了的心事,忆起那里的人,忆起那里的事后,又白了几寸。

    原来,是身旁的桂花树应景地飘落白色的桂花,落在头发上,肩上,背上,他却浑然不知。

    四位将军已经离开,去前朝王下令严查各自士兵的身份,自己却驻足原地,盘腿坐下,在山林上俯视平地战场。他想起据日的两种推测,他既不希望是前者,因为番域之战至关重要,不容有失,却也害怕是后者,因为他不想看到儿子们手足相残。

    他想努力编织出第三个理由,就像单调天空编制了蓝色的衣服,天空下小枝碎叶编制了桂树上的鸟巢,鸟巢里还在蛋壳里酣睡的云雀编制了美梦。

    可惜,或许是戴护甲的双手太笨拙,没有身后营帐里“睡美人”的芊芊玉指,编织的都是不成立的臆想。

    只待她醒,大白真相,然后再也不用醒来。朝王想起被一个女子掀起一个多事之秋,立起身,攥紧双拳,甩在桂花树上。

    人让花一拳凋零,花让人一朝白头。

    京城。

    “人闲桂花落——”一位老头子一边捋长长的白胡须,一边摇头晃脑地背诗,双手搭在后腰上,在亭子中慢悠悠地踱来踱去,俨然一副教书先生样。

    三个女孩围坐亭子下的花岗岩圆形石桌,每人面前摊开一本楷书的唐诗,一张张白色纸页前是一个个粉嫩脸蛋,置在一起别有一番可爱,她们摇头晃脑地齐声念:“人——闲——桂——花——落——”

    她们摇头晃脑的样子就像亭子外随风摇曳的杨柳,一会儿往左,一会儿往右,好生可爱。只不过那柳树,已经被四季这位粉刷匠,镀上了一层黄色,离远看金灿灿的,仿佛孩子们脸上金灿灿的笑容。

    但若说是岁月的枯黄,又怎配和垂髫至年相提并论?就如同,杨柳代表了时光老去,而那三个女孩代表了大好年华。

    自己不也是那枯黄的杨柳吗?不也是只能随风而逝,任凭岁月支配自己的生老病死吗?又有谁看懂自己在风中飘摇一生的辉煌?那可不是表面的黄澄澄能攘括的!

    老头子激动地想着,亭外杨柳似乎撩拨了久久没有人触碰的心弦,心随之共舞在风中,起起落落,摇摇晃晃。

    “夜静春山空——”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时——鸣——春——涧——中——”

    一个青年男子沿园中的石铺小路走来,素白的衣服在绿草地上飘过,仿佛给绿草地开了一簇簇雪白的花,一边凋零,一边绽放。

    他说:“先生好兴致,教起孩童念书来了。”

    老头子随着声音缓缓转过头去,脸上浮现出笑容,把皱纹又显得深刻了几分,说到:“咳,原来是太子啊,拜见太子殿下。”

    熊续惺忙上前扶起他弯下的腰,说:“朴先生,您这就见外了。再说了,您可是当朝宰相,我可受不了这礼啊。”

    朴先生就是他面前的老头子,姓朴,名溪,朝国宰相。

    “哈哈哈。”朴溪笑着朝石桌前的三个女孩挥了挥手,“你们今天都先回去吧。”

    孩子们蹦蹦跳跳地地跑走了。

    一个丫鬟端庄地走来,两手搭在腹前,双膝微屈,对熊续惺柔声说道:“太子殿下,去厅堂说话吧。”

    丫鬟微微后退一步,让出过来时的石铺小路,伸出搭在腹前的右手,示意这边请。

    路有青苔,左长桂树,右生梨树,间有百种奇花异草,芬芳扑鼻。只是桂花正落,梨花已过花季,不然那满园白色在上,红花绿草点缀在下,岂不美哉?

    可惜,桂花永远不可能与梨花同开同落,命运就喜欢捉弄般配的事物,把一个扔在春天,一个丢在秋天,看他们开出同色的花,孤独地渲染两个季节的苍白。

    熊续惺心思有些被景色感染了,要是平日,他大可好生欣赏一番满园秋景,甚至看到所有的花卸下妆容,所有的草枯萎身子,所有的青苔蔓上自己的双脚。

    熊续惺往日是悠闲的,因为父王熊赴经常东征西讨,管教他的只有面前的朴溪先生罢了。说是先生,其实早就是忘年之交了。

    只是最近他已经被纷幽烟绷紧了一向放松的心弦,袖间藏的令牌、那双如冰的眼神、那红色的血、那倒在怀中的温度……

    熊续惺匆匆随丫鬟去往厅堂。

    一路的嗒嗒脚步声,在瑟瑟的秋风中,与簌簌的树叶摩擦声唤作了一首抒情之诗:

    我期待每次王的宴请

    那觥筹交错的场景

    陪衬你的身影

    我不爱浓醇好酒

    令人醉后如杨柳

    只想借醉酒好看你一眼

    看你一脸

    浓妆艳抹

    香肩半裹

    却不为我

    ……

    你的窈窕

    让谁的情思难了

    奈何星辰太小

    焚香太短

    你身体太软

    你在王的怀中喘

    你在王的胸前躺

    往往

    那时烛光明晃晃

    殿外风清月朗

    ……

    终于我心灰意冷

    说喉中有鲠

    不能再等

    我站起

    再见王的宫殿里

    你娇羞不已

    待碧空如洗

    你还能再给王跳支舞

    你还能再给王把琴抚

    你还能再诉苦

    ……

    路过的日冕

    又过了几点

    时间快跑

    到你宫门前紫花树老

    落下的紫

    我来的此

    曾经的花蕾

    诉说你的美

    你的仪舆歇在门口

    和落红一并说非我所有

    ……

    “清袖堂”三个颜体大字映入熊续惺眼帘,匾额下面是一幅对联:“一轮明月四壁清风”。对联挂在左右两侧,期间是一副山水画,画上的云鹤直入云霄,逼真而奇幻,整个厅堂给人的第一眼就是淡雅脱俗,大有魏晋诗人陶渊明笔下“世外桃源”的意境。

    朴溪捋了捋胡须,和蔼地说:“太子殿下,许久不见了,今日怎有空来拜访老夫啊?”

    “先生虽身为宰相,近来在宫廷之中却不曾遇见。”熊续惺说,“今学生恰有一事相求,只好亲自来您府上了。”

    “哎,老夫身子越来越差,就像这朝王赐的洞庭碧螺春,泡出来的香茗越来越淡,再过段日子恐怕消失殆尽了。”

    朴溪语罢抿了口茶,放回茶盘,咳嗽了两声,站身后的贴身丫鬟赶忙上前拍打他如弓似的背脊,被他摆手作停。

    “那学生下次来再给先生带最上等的茶叶,常言‘喝茶养身’,您的身体也会好起来的。”

    “哈哈哈,茶是苦的,嘴可是甜的。”

    “我韶年便从师于先生,一学便是十余载韶华,先生待我恩重如山,我却无以为报。”

    “对了,太子殿下所说的一事相求,是何事呢?”朴溪自嘲,“看我真是老糊涂了,重要的事不过问,净扯些无关痛痒的。”

    熊续惺有条不紊地把早已在心里酝酿过的说法娓娓道来:“有一个重要的人在番域身负重伤,生命危在旦夕,那里不仅药物匮乏,条件简陋,还没有像模像样的大夫,对伤者束手无策。放眼整个朝国,就属先生的爱子朴若兰公子的医术高明,号称朝国第一大夫,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学生听闻大凡有才者,性格多傲,不屑常人,故此番亲自前来想让令子随我去往番域一趟。”

    “此等小事包在老夫身上。”朴溪答应道,“只是犬子何足太子殿下谬赞啊。”

    朴溪眉开眼笑,脸色从一块土豆变成了一个红番薯,显然熊续惺一番对其儿子的高度认可让他引以为豪,赶忙对丫鬟喊:“快去把兰儿请来厅堂!”

    丫鬟“喏”了一身匆匆出去,熊续惺看着背影知道事成了,却又隐隐担心起来,纷幽烟撑得住吗?

    “多谢先生了!”熊续惺回过神笑道,“待令子到来,立刻启程。”

    “来人啊!”朴溪下令,“先备好马车!”

    门口的男仆刚欲赶去备马车,只见熊续惺往门口跨了两步,大喊:“不用马车,来两匹府里最好的马!”

    熊续惺回身对朴溪笑道:“先生,下次到来,我给您带您这一辈子都没品过的好茶!”

    朴溪本还在感慨熊续惺变化之大,以往做事漫不经心的太子,如今行事却认真负责,不容一丝耽搁,甚至连乘马车的时间都嫌长。

    听他这么一说,朴溪便按捺不住好奇,笑问:“哦?朝国还有什么茶是老夫的嘴巴没有尝过的?怕是没有了吧?”

    朴溪摊开双手,分别朝左右舒展,仰起白发苍苍的头,向着厅堂外渐渐被暮色笼罩的广阔蓝天比拟了一个空间,似乎在告诉熊续惺自己的年岁没有白活,见多识广,不会有杖朝之年未曾品过的茶了。

    “先生此言差矣,朝国的茶茗先生自然是尝遍了,番域的茶。”熊续惺得意地说,“可是您八十年可望不可得的。”

    此话不假,因为赤蛮国和朝国的恩怨已逾百年,大大小小的战役不下千场,无数生生死死。

    两国人不仅彼此充满怨恨,而且赤蛮国国法还规定了禁止与朝国人往来,连城门都上百年不给朝国敞开,更别提物资往来了。

    朴溪笑道:“那老夫静候朝王与太子殿下凯旋归来了。”

    朴溪嘴上这么说,心里却知道,番域一战获胜谈何容易,胜负难料不说,就算能赢也是伤亡惨重。

    朴溪抿了口茶,将茶杯放在茶盘上打转。茶,又名“愁草”,温庭筠《西陵道士茶歌》有言:“乳窦溅溅通石脉,滤尘愁草春光色。”

    朴溪端详面前气宇轩昂的熊续惺,不禁想起句诗:“少年不识愁滋味。”

    他们来到宰相府外,天空黯淡如一条污浊的河流,风云在此间流淌出将要下雨的样子,飞鸟不喜水,所以一只也看不见。

    朴溪把朴若兰唤到身前,贴着他耳畔嘱咐了两声,便让他骑上马。

    朴若兰在马上点了点头,摆了摆手说:“父亲大可放心,一切交与儿子便可。”

    朴若兰是朴溪的第七个儿子,其余的六个都已经相继战死沙场。

    朴溪的七个儿子,六个是习武之人,为朝国的江山立下汗马功劳,却也献出了生命。当一个父亲,接连面对一个个骨肉离自己而去,便再也不会有让他们征战沙场的铁石心肠。

    用朴溪的话来说,“六块碑文就像六把刀一样插在我心头,还是我亲自教他们的刀法,把我心伤得支离破碎。”

    朴溪花甲之年,他有了第七个儿子朴若兰。朴溪果断让他弃武从医,一个世世代代习武的家族就在他这一代彻底改变。

    说来也巧,朴若兰从小在医药上展露出过人的天赋,药草、药典过目不忘,如今成为了朝国第一大夫。

    但朴若兰虽然擅长治病救人,经常妙手回春,却对此没有热忱,只有王室的人请他看病才愿意一展身手。

    这也是熊续惺千里迢迢从番域赶赴京城亲自登门的原因。

    不一会儿,夜色深沉得连两匹白马也变成了黑马,熊续惺和朴若兰只能借着惨淡的月光和在云雾里隐隐约约的星星知晓大概的方向。

    一路不止的风声和鞭挞声,成为了夜晚的主旋律。

    朴若兰一边策马扬鞭,一边朝领先自己多米的熊续惺喊道:“殿下,我只听说过墨子为了止战的理想而十天十夜到往郢都,怎从未听说过还有人为了救个漠不相关的人千里迢迢从京城连夜赶赴番域啊?”

    “漠不相关?”熊续惺娴熟地拉紧马缰绳回应,只听见“吁”的一声,白马便停下了飞奔的马蹄,缓步徐行。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美人幸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美人幸》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美人幸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美人幸》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