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漠北鞑子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红楼贾大爷第十八章 漠北鞑子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南安王府里,镇国将军和世子爷是同父异母的亲兄弟,兄弟之间一直斗得厉害。南安郡王有一个王妃和一个次妃,王妃是世子爷的母亲,次妃是镇国将军的母亲。

    贾珠心想,如果世子爷和镇国将军之间的嫌隙只是流言,那么究竟是谁想要害自己呢?次妃身居高位,郡君又还是个小姑娘,都不可能有加害之心,难道是镇国夫人?

    “公子,我们准备出城门了,出了城门,前面就到江边渡口了。”临安的话打断了贾珠的遐想。

    贾珠掀开窗帘往外看,只见一座高耸的城门映入眼帘,城门上面写着“驿步门”三个大字。

    都说长沙城有九个城门。此时此刻,贾珠的脑海中浮现出一个图景,长沙城的九座城门环绕着七公里的城墙,仿佛九个巨人守护着这座城池。

    西临湘江四座城门为德润门、驿步门、潮宗门、通货门。东向两座城门是小吴门和浏阳门,南向一座城门是黄道门,北向两座为湘春门和新开门。

    驿步门外就是渡口,马车缓缓停下,车前的帘子被撩了起来,贾珠钻出车舆,在临安的牵引下走下了马车,眼前的视野顿时浑然开朗。

    这个渡口比想象中大很多,江两岸和江面上有着数十艘大大小小的舟船,汹涌的人潮靠着这些渡船来往于湘江两岸,无论下山进城,或是出城上山,都得通过渡船过河。

    “公子,我们登船吧。”临安邀请贾珠登船。

    于是,在临安的随从下,贾珠来到了河东的渡口。只见渡口上立有一个牌坊,上面写着“文津”两个字。“文津”两个字让贾珠思绪万千,好像想起了什么,可是究竟是什么呢,贾珠又一时半会儿抓不住头绪。

    贾珠正纠结于“文津”两个字,然而还没来不及细想,只听见临安匆忙问道:

    “公子,我去包下一艘船吧,这样不用和其他闲杂人同船,安全些!”

    “俗话说大隐隐于市,包下一艘船岂不是更加暴露了身份,还是和大伙儿一同渡河吧,这样反而还更安全些!”

    贾珠说着,踏上了一艘渡船,船上已经载着不少乘客,正准备开船渡往河西了。只见渡船脱离缰绳,离开此岸,朝彼岸缓缓划去。

    渡船已经到了河西,就要靠岸了。贾珠这才发现,眼前又一座牌坊赫然映入眼帘,上面写着“道岸”两个字。

    渡口设立牌楼,想必是作为地标引导江中渡船,并供候船人驻足休息。刚才河东渡口的牌坊写着“文津”,这边河西渡口的牌坊写着“道岸”。

    想来这就是闻名一时的朱张渡了。渡口在湘江两岸各有一牌坊,东岸为“文津”,西岸为“道岸”。朱张渡是为了纪念宋代两位理学大师朱熹和张栻,他们在“朱张会讲”时经常在此渡口乘船往来,众多学子求学问道也多经过这个渡口,遂成一时之盛。

    来不及多想,渡船靠岸,贾珠走下渡船,离开了“道岸”渡口,寻找起岳麓书院的方向。就在此时,临安手指前方,喊道:“公子,你看前方,是岳麓书院的牌楼!”

    贾珠看向临安手指的方向,果然那里有个石质的牌楼,上面铭刻有“岳麓书院”四个大字,顿时心动不已。

    然而,贾珠却发现一个眼见为实的问题,刚才在渡船上似乎并没有学子的身影,他看到的只有进山砍柴的山野村夫,或是到麓山寺烧香拜佛的善男信女。

    贾珠不由得产生一个迟来的疑问,为何学子却不见了呢?

    带着这个疑问,他沿着牌楼后面的岳麓书院坊,向书院的方向越走越近。一路上,临安和陌生的路人打打闹闹,俨然把这次的外出当成了游山玩水的机会。

    没有人能够体会贾珠此时此刻的心情,他仔细勘察着坊间的每一栋建筑、每一株花木,然而,他失望了。

    当贾珠站在岳麓书院的院门阶梯下,他并没有感受到灿烂辉煌的光芒,而仅仅只是一座冷冷清清的破落书院。

    “公子,这里好像没有什么人呢,我去叫门!”

    临安走上阶梯,挥起拳头,用力敲了几下院门。

    咚咚咚!咚咚咚!

    门后,急切的脚步声传来,院门开了一个小缝,一位年老者出现在了门缝里。

    “你们是谁呀?现在不是祭祀的时间,你们来做什么?”老头不客气地说道。

    临安一听这老头的语气,心里十分不爽地回道:“怎么就不能来了?我们想来,管你什么时间呢!”

    贾珠见不得临安如此无礼,正急忙走上前,只听见那位老者又问:“你们,你们是哪家的公子?”

    “说出来你可别哆嗦,珠公子是来自神京都中的荣国公府,也是我们南安王府的贵客,还不开大门迎接!”临安脱口而出,贾珠没来得及制止。

    “临安,你退下,还是让我来说吧!”贾珠亲自向老者恭敬地问道:“这位老先生,我可以进去看看吗?”

    “你当真是从神京都中来的?”老者的表情显然不太相信。

    “没错,学生贾珠,家父是荣国公府的贾政,学生是奉国子监李祭酒之命来的。”

    老者虽然半信半疑,但还是打开了书院的大门,略显敷衍地迎接道:“公子有请,请赎老朽手脚不便,不能以礼拜迎!”

    “老先生不必多礼,是学生冒昧打扰了,还请见谅!”贾珠学着拱手以礼道。

    在老先生的指引下,贾珠迈进岳麓书院的大门,来到了礼殿的讲堂前。眼前,恢宏的建筑和冷清的气息形成鲜明的对比,让贾珠不禁心生疑窦:

    按理说,在这里应该看得到大师讲学、学子满堂的景象才对呀,为何连个人影都没有呢?

    贾珠不由得问道:“请问老先生,书院的山长一般什么时候开堂讲学?”

    山长是历代对书院讲学者的称谓,或许是因为刚开始书院都是建在名山之中吧!

    老先生听到贾珠这么一问,无奈地摇了摇头,转而又挥了挥手,笑道:“早就没有什么山长了。自从前任山长走后,这几年来就没有人被聘为山长。”

    “请恕学生无知,那前任山长他去哪里了?”贾珠一时大意,问了一个极其幼稚无礼的问题。

    “放肆!孰人教你如此无礼!哼,你这后生还真是无知可笑呢!”老先生顿时怒发冲冠,气得径直转过身去,不想多看贾珠一眼。

    贾珠这才突然明白,老先生的意思是前任山长已经不在人世了,顿时悔之晚矣!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红楼贾大爷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红楼贾大爷》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红楼贾大爷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红楼贾大爷》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