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激愤难平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津门女记者第65章 激愤难平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纪冰之以连退数步,默然表达着自己暂时不愿卷入声势浩大的运动中去。她望了贾尽忠一直地使眼色,可由收获的回应来看,二人之于此事似乎存在着分歧。

    厉凤竹忙站出来阻拦:“各位同学,爱国很好但以奋发读书的劲头来表达你们的爱国心才更恰当。今天并不是礼拜,你们应该回到课堂上。”

    一旁的纪冰之请贾尽忠借一步说话,大概是想商议着请他这位老师出面规劝学生。

    却有人高声问道:“我们备受凌辱的祖国,还有一片安宁地供我们读书吗?”

    接着,众学生齐齐发问:“哪儿还有一片安宁地可供我们读书?”

    在场的记者毫不吝惜胶卷,时不时还竖起了大拇指,给予学生无声的支持。

    此种场面,学生们的情绪恐怕非一人可以平息。

    站在中央的厉凤竹晃了会儿神,眼前这班孩子的脸庞为何会如此熟悉?

    当年入侵者占领S城只用了区区一个晚上,许多学生于睡梦中,被天边那如同白昼的火光惊醒。看着那接力一般被焚毁的各大学校图书馆,衣冠不整的师生们提了水桶、举了棉被,光着脚丫子义无反顾向火场冲过去时,才从推着一板车幸存文献逆向而来的管理员口中得知,那不是失火而是打仗!

    那几天几夜之中,到处都是嚷嚷着要就地投军的学生,无论男女。那是厉凤竹第一次被迫长时间地离开家人至亲,且在日后才知道将来再没有完整的团聚了。她和其他三位老师,带着女子学校整个本科部的学生躲在一所教堂中,而她的丈夫同样被一班人数庞大的学生需要着。至于教职工的家属,由几所学校凑拢的十名教员做代表,负责统一照管。她知道战火无情、枪炮无眼,谁也无法预计下一个遭遇不测的会是谁。她强迫着自己不去想这些,默默地在心中自我安慰,如果她能舍身为他人的孩子,那么自也有人会舍身护住她的孩子。每隔十分钟,她便会惊慌起来数一遍人数。

    挨到第三天,负责寻找失踪学生的男教员们垂头丧气地拉着板车回来。粗麻布下露出几对布满泥垢与血痕的脚丫,僵硬的手臂直挺挺地垂下来。她们是在大街上被找回来的,没有衣物蔽体,甚至已不是完整的尸首。教员拿出了外界的报纸,明明白白写着“北大营收缴枪械存于库房,对日兵挑衅不得抵抗”。

    厉凤竹脑中一片空白,这无疑是一份“死亡通知书”,收信人则是全体沈城百姓。不多久,又变成了整个D三省。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当时的学生高呼“天下兴亡,匹妇有责”,她们筹划着要冲出城去,告诉关内的救兵,沈城无辜的百姓,正被暴虐的侵略者肆意蹂躏践踏。厉凤竹当然不愿没有任何武装的学生白白出去送死,她死死地挡在她们身前,心中自有万千感慨,却说不出一个字来。

    那种无助感,像极了眼下。如果只是被外人欺侮,她可以喊出“卧薪尝胆”四个字。但当她意识到,在那些操控实权的大人物眼中,派系之争优先于领土主权,一己之私远高于百姓安危,她便失语了。总该给学生一个有希望的有前途的环境,才能说服他们默默奋斗是对的。

    晃眼的工夫,学生队伍紧紧簇拥着纪冰之站在中央。记者对此自然有些摩拳擦掌,有爬树的、有爬电线杆的,还有坐在围墙上的。自高处向下摄下的像,一定蔚为壮观。

    贾尽忠则从中调和:“纪律师,学生是好意呀!您兜头一盆冷水浇下来,灭的可是爱国的热情啊!我也知道您对素昧平生的孩子们抱有一点儿顾虑,这样吧,咱们给您壮壮声势,就护送您走到前边的路口,让暗地里的小人知道知道,您有这么多爱国学生做后盾,好给他们取一个震慑作用。”然后望了几名学生领袖道,“我看,就这么定了吧!送一程,咱就回学校补课去。”

    这时候厉凤竹再想挤上前去帮忙,早已是不能够的了。

    只见陈燕平一阵风地刮过来,将相机往她手里一塞,转身往办公楼门边的石狮子上蹿了去,晃晃悠悠蹲着身子高声说道:“同学们,我不单是记者,还是一名学生。所以,请你们听我说一句吧!”

    也许是因为学生的身份容易取得信任,也许是因为兼职记者的身份受到尊重,鼎沸的人声此时渐渐弱了下去。

    “我兼职的最初目的是为了赚学费。后来的一段时间内,我陷入了很深的苦恼,我觉得我既然已然有晋升主笔的潜力了,那么以笔报国就该是我的主业了,我何必再辛辛苦苦地筹学费,通宵达旦地两头兼顾呢?学业实在耗费我太多金钱、精力,一时间又难以拿出力量来振兴中华。于是,我真的就对学生身份渐渐怠慢起来。可当我在工作中遇见经济学家时,他们说我们的生产力太落后;当我遇见律师时,他们也说我们的法治水平太落后;当我遇见农学家时,他们仍然在感慨我们曾引以为傲的农业实在是落后太多太多了。这些专家学者都告诉我,要追上发达国家恐怕得以百年计。百年呐!各行各业都是如此艰难,可军国主义者绝不愿让我们再有下一个百年。这些见闻让我很苦恼,我不知道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

    厉凤竹和旁人以同样惊讶的眼神抬头望着,这位年轻的同事在许多时候都是沉默的,甚至在面对政局时,难免流露出几分稚气。可正是这位仅为兼职身份的年轻同事,与厉凤竹形成一种既合同也牵制的微妙关系。看来今日是个意外的收获,也许能在一定程度解一解她心头的困惑,这个学生兵除了国文不错、又很听主编的话之外,究竟有多大的眼界呢?

    陈燕平大约认为此时应该高高地站起来,以表达心志,但狮子头的圆面让他不得不继续保持一种摇摇摆摆的滑稽姿态:“最后我的导师告诉我,我们生在这个时代,我们无从选择也责无旁贷。我们应该要有这样的觉悟,每个人都要做好准备吃双份的苦,进而创造出三倍的价值。这需要我们这些学生把一天掰成两天用,一年学完两年的课,我们的祖国就有望迅速地强盛起来。到那时,可供我们读书的安宁地不就有了吗?听了这番话,我心里终于有了决定,我不希望我除了会写会说而外,再没有别的能耐。我希望有一天当祖国需要人才的时候,无论是哪一种学科,我都能站出来说我愿意,并且是我可以!但这一切的前提都是‘我会’。同学们,这个‘我’应该是包括你们在内的四万万人呐!”

    与他的破音形成强烈对比的,是一片鸦雀无声。

    学生们面面相觑,只有此起彼伏的快门声一下追着一下地响着。

    厉凤竹不由暗暗点头,嘴角微微抬起。转瞬,眼中又凝起一股困惑。陈燕平一定会是他老师的骄傲,学生那么多,每天重复着学习这一件事,却鲜少有人能在踏入社会前就弄明白为什么而学的问题。但有些想法是会随着境况起波动的,津门的学子面对的是逆境,侵略者的野心虽昭然若揭却还没到破城的一日。可当年厉凤竹的学生面对的是绝境,外有豺狼内无援兵。如果很不幸,津门也有那样的一日,真不知那时的陈燕平心底还能不能留住这微弱的火苗。

    一阵热烈的掌声送入耳鼓,将她飘散得过于遥远的注意力给拉了回来。仿佛有人在耳畔艳羡地说着:“贵社的确是人才济济呀!”

    厉凤竹笑着用力点点头,重重鼓了三下掌,想把学生的注意力尽可地分散开,给纪冰之腾出一个悄然退场的时机:“对对对,奔走呼号是演说家的事,抵抗侵略是军人的事,唤起大众是文人的事。我们每个人都各司其职,我们……”

    一名高个的男生从贾尽忠身后跳起来,带了十足的怒容打断她:“可我们的军人为什么不在前线?!我想上军校,可我学成以后,到哪儿投军去?”

    气氛又一次急转直下,回到僵持的冰点。

    原本已经慢慢挪到人群外的纪冰之,脚步被打乱,退出去三步,却又倒回来两步,很是踌躇。最终还是拔高音量回应着学生的问题:“在!怎么不在?义Y军难道就不是我们的人了吗?陈同学说的对,‘我’代表的是四万万人。既然抵抗侵略是每个国民共同的事业,那么东北的义Y军就是一支代表人民、代表国家的正规jun!你可以堂堂正正地……”

    厉凤竹见她没能走成,心里响起了隆隆的击鼓声。耽误的时间太久了,久到恐怕这里的许多人已经忘了这是法院的地盘,不可胡来的。今日的松懈是反常的,但这份反常可不是为了腾出空间、时间来发表抗日宣讲。无论民意如何,抗日始终是一项危险的地下事业。

    而远处若有似无的号令声,似乎是在呼应她不详的预感。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津门女记者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津门女记者》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津门女记者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津门女记者》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