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 爱心菜 ③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保姆升迁记40 爱心菜 ③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当小女儿潘亮亮接到老爸来电时,第一反应,老爸又有任务了。

    她下班刚回家,老爸在电话上要她快来拿菜。

    丈夫丁卯问:“是谁请你吃晚饭去?”

    “想你的好事吧!”她白了他一眼,说,“是老爸分给咱的大白菜,要我开车去拿。”

    “这么远去拿几棵白菜,路上正逢下班高峰,来回没有两小时你是回不来的。你告诉爸咱不要,留他二老吃吧。”

    “那可不行?这菜是分摊给咱的,不能不要。也不能不吃。”潘亮亮解释道。

    “你说的啥意思,不能不要,不能不吃?”

    “老爸说了。大白菜是六妮批发多了,卖不出去,怕烂在家里,分给咱们拿回来吃。他说了,都得要,不能不要!”

    丁卯“哎”了一声,感叹道:

    “这老人家呀,用心何其良苦。他想的全是别人。为了这点菜,把儿女们也扯上了。”

    潘亮亮说:“咱这老爸呀长了一颗菩萨心。一辈子就是善,善,善。你敬他一尺,他敬你一丈。有求必应,从来不算计吃亏得便宜的。 ”

    丁卯笑着说:“是呀,这老爷子心善,心慈,心软。找我做了几件事,都是为了几个有困难的人。我看与老妈也不无关系呢。”

    “是啊,你真说对了。有句俗语叫‘夫唱妇随’‘一唱一和’。我妈更是这样的人。从我记事起,邻居大叔大婶都叫她‘活雷锋’。”

    “那是怎么回事?”

    “你听我说呀。

    那还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时候,我家山区的亲戚经常来送一些五谷杂粮改善生活。有时候也送一些城市人见不到的(农村生产队时也很少见到)像穇子面、豌豆面、荞麦面和大麦面等。

    因为我妈也是从农村出来的,跟我姥姥学会了把这些五谷杂粮面掺和在一起发酵后,上锅蒸发糕。这样不但变换了花样,还省下白面,过年过节改善一下生活。”

    胡亮亮喝口水润润嗓子,“我妈用这些五谷杂粮粉蒸出了六面发糕(荞麦面、地瓜面、穇子面,大麦面、小麦面和少量豌豆面)。一天蒸了满满两大锅(用的是8印铁锅)。”

    “小杂粮发糕,那可是上等养生佳品啊!”丁卯插话说。

    “你知道我妈为啥蒸这么多发糕?”

    “是卖吧?”

    “不。是送人。”

    “送亲戚,送朋友?”

    “都不是。你听我说。”胡亮亮继续往下说,

    “那正好是个夏天,我妈也不嫌热。蒸好发糕,用刀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的。等到晚上人多风凉的时候,我妈和我爸把切好的发糕用笸箩箱抬出来,一块块分给左邻右舍,大人,小孩每人一块品尝。大家边吃边说,这可是多味发糕。咬半口,嚼满口,吃起来有滋有味。看起来黑乎乎的,吃起来又香又甜,软硬适中。

    那个时候,人们还不像现在这么重视保健养生,小杂粮在城镇刚刚兴起。后来,我妈蒸发糕的事很快传出去了,有人拿着钱直接找上门要买六面发糕。我妈没办法,把剩下一点面,又蒸了一些。挨家逐户送给那些没吃到发糕的邻居。”

    “世上还有这等好人。要不是你亲口说,我还真不相信哩。”

    “是啊!从此以后,左邻右舍便叫我妈是“活雷锋”。

    “活雷锋”的称号在社会上也就叫开了。直到现在,有人看见我妈的面,远远指着说,“你看‘活雷锋’来了。不叫她的名字,叫她‘活雷锋’。

    ‘活雷锋’是六十年代的时兴叫法。再早些时候人们就叫她“杨三勤溜”,顾名思义,你想想丁卯会是啥意思。”丁卯一阵笑:

    “这雅名好啊,第一次听说呢。”

    “其实,要说我妈的事,那可是一箩筐,说也说不完。”

    潘亮亮开着车,一路走,一路停。走了近一个小时才回到娘家。

    两个姐姐早等急了,以为小妹不来了。

    看到小女儿亮亮回来了,潘老爷子说:“你终于来了。我以为你打退堂鼓了呢。”

    “爸,你吩咐的事我能不听?就是跑两个小时,我也要来呀!”

    老爸抿嘴笑了。“亮亮就是听话,爸叫你做的事从不打折扣。”

    亮亮说:“别表扬了爸爸。爱心菜在哪儿,给我吧。”

    “你就别叫爱心菜’了。爱谁呢?这名字不好听。就叫它帮忙菜吧。”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三个女儿拍手大笑。

    杨妈妈忍不住也笑了。

    她说:“不过 ,叫爱心菜也对。别把意思弄反了。帮人就是爱心,好心和善心。”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保姆升迁记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保姆升迁记》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保姆升迁记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保姆升迁记》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