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七章 设神机营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穿越大宋重拾旧山河第一百七十七章 设神机营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屈平说得有理有据,也知道皇上肯定不会拒绝,便说:“臣遵旨。臣已经有了方案,从京畿路原班人马挑选一千人成立神机营,负责大炮的使用、运输和保养。动用神机营,必要经过皇上同意。”

    赵构首肯,又道:“为什么几年过去了,还只有十二门大炮?”

    这也是屈平心头大难题啊!

    屈平说:“皇上,就算是这十二门,都还不是最尖端的。任何东西都是有使用寿命的,而以我们目前的锻造技术,我们还无法铸造出能经得起发射五十发炮弹的炮膛。五十发,已经是目前的极限。所以到了使用次数,必须废弃,不然就会炸膛,伤及自身。为此我们已经有百余名将士光荣牺牲了。”

    赵构听了大为震惊,每一名将士的性命可都是国家的一块砖呀!

    他说:“必须加大研发投入,提高锻造技术。多锻造些大炮备着嘛,为何只有十二门?”

    屈平解释说:“十二门是常规配备,大炮储备还有近一百门,可是锻造再多也没有用,只能当摆设。因为我们的火药炸弹的原材料挖掘生产还不足以支撑过多的消耗,另一方面,炸弹的更高级研发和日常训练都要消耗,积攒了这么些年,目前也就五百来发炮弹。”

    赵构在心里默默计算,炸塌一堵五米厚的城墙,得要多少发炸弹,还必要打到一处,那么轰下一座城池,都有些经不起挥霍。不过灭掉金国,应该可以计算着用吧。赵构在心里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赵构问:“火药中哪种原料最紧张?”

    “硝石,因为它的占比大。”

    “那就发动各州以及民间搜寻,可与奖励。神宗皇帝时,工部就已经开始生产火蒺藜、火箭、霹雳炮,应该有很多存量才是。”

    “皇上,那种火器,对于现在的大炮来说,就等于过节时的烟火,小巫见大巫。”

    赵构说:“朕让工部专门成立火器司,专门为神机营服务,再把以前的,爱卿看不上的火器,把火药都给你拿去。你看够不够?”

    屈平喜道:“谢皇上,多多益善!”

    赵构说:“大炮攻城掠地,适合大范围长距离攻击,若是近身,就少了许多灵活性。有没有一款适合近身灵活使用的火器?”

    屈平说:“臣正让鲁忌着手研制一款火枪,只需一人一枪,有效射程可达十五丈,那威力可比弓箭强多了。”

    “请鲁爱卿日夜勤勉,研制成功,臣重重有赏!”赵构激动道。

    屈平说:“皇上,科技改变命运,时世造就英雄。天下,很快都是皇上的了!”

    赵构道:“朕的天下,就是天下人的天下!蒙古部七月攻下克烈部,现在宛然是草原雄霸。东临金国,南抵西夏。眼下一定要对蒙古部多加重视,以免养虎为患。答应的兵甲给到了吗?”

    “回皇上,一万兵甲已经如实交付给了他们,现在他们是如虎添翼了!”

    “一定要注意,别让他膨胀了。”赵构又担心道。

    这当家人真不好作,即怕人吃不饱,又怕人吃得撑了。

    屈平说:“据金国内部传来消息,金国打算窜通蒙古部,要跟他们结成联盟。”

    赵构说:“他们这是想虎口夺食。金国和蒙古大大小小打过几仗,这个盟恐怕不那么好结吧?何况蒙古部与我大宋的关系已经天下昭然,金国这胆子也太大了吧?”

    屈平分析说:“拉拢蒙古部是金国上上之选,如果联盟不成,他们还有第二步棋,学咱们大宋扶持蒙古部的对立势力,联合乃蛮等部,采取远交近攻的方式,夹击蒙古部。”

    赵构点头道:“所以这也是我们的优势,在强敌的包夹中,蒙古部才能体会到咱们大宋这棵树下好乘凉。”

    “皇上英明。”屈平道。

    希望暴风雨更猛烈些,好让蒙古部心连心靠拢大宋这棵大树。

    屈平离开皇宫,因时间刚好赶上朱淑真快放学,便叫驾车的阿刚和护卫武智深顺路接朱淑真放学。马车离了宫门,在专用道上一路畅通无阻而去。

    武智深说:“大人,您很少去国子监接小淑真的,不怕到时候引起民众喧哗吗?”

    “没事,这才显得本国公亲民嘛。也好久没去国子监,随便看看他们教学环境和质量如何。”屈平说,反正是顺路。

    这么多年过去,十岁多的朱淑真,宛然成了屈平家人的一份子。

    武智深感叹道:“得亏朱淑真母女俩当年遇见菩萨心肠的老爷夫人,要不然现在不知沦落何地呢!”

    “时也命也,这是他们的福缘,对我来说也是行善积德。”

    “阿弥陀佛。”作

    说话间,马车便到了国子监门口。国子监管理严格,门卫森严,闲杂人等根本进不去。阿刚去跟门卫说明了马车上的是哪位大人物,门卫照例地登记过,便打开门,恭请国公的马车进入。

    “哎!凭什么这个马车可以进去,我不能进?”有人在大门外叫道。

    三四个门外赶紧跑出去赶那个不知礼数的人,生怕惊扰了国公大人:“不是请你走,怎么还在这里捣乱?”

    领头的门卫亦步亦趋跟在屈平的马车外面,急着道:“大人您慢走。”

    “门外吵闹的是何人呐?”屈平问。

    门卫长连忙解释道:“一个衣冠不整的山里人,不知礼数,非要进来找咱们国子监管事。”

    门外争吵那人耳根灵敏,听见门卫长跟马车里的人说话,高声道:“在下虽是山人,却并非衣冠不整,衣虽旧,却整齐,冠虽不时,却正如天日。君子当正衣冠,而后方行天下!”

    屈平听得这人还有点意思,便让阿刚停下马车,带着武智深一起下了车。

    门卫长吓得冷汗直流,以为粗怒了国公大人,慌忙道:“大人,小人这就去将他赶走。”

    屈平抬手制止门卫长,说:“不用,学府门前,应该文雅礼貌,不可妄起争执。万事礼当先,和谐社会嘛。”

    屈平往大门走去,向门外那山人道,“你好,请问阁下是何方高人,来此何事?说不定,我可以带你进去。”

    那人心想,这位大人年纪轻轻,看着倒是来头不小,看来要进去或许只有指望他了。

    他说:“在下生活虽然贫苦,心灵却十分富裕饱满。这些门人看在下衣冠难登大雅,便以貌取人,不给在下进入,真是岂有此理!”

    “阁下为何一定要进去?”屈平看他也不像是要来念书求学的,看着山人渔樵打扮,说话又有几分书卷气,难道他还想来应聘求职。

    “在下李侗,剑州人氏,师承罗从彦、杨时。二位先生自感触摸天命,感叹一生所学传授局限,特遣李某下山进京入国子监,以授技业!”那个自称李侗的山人自豪地说。

    屈平心说我也不认识你说的这两位师傅,剑州远在福建,我连他们二人的名字都没听过啊,是我太狭隘了,还是你师傅真的很一般?

    屈平悄悄问武智深:“你听说这两人名字吗?”

    武智深摇摇脑袋:“贫僧只知道阿弥陀佛……”

    “算我没问。”

    武智深突然一拍脑袋,“啊!杨时,贫僧好像听鲁忌提起过,他当过工部侍郎,后来告老还乡,皇上还封了他一个什么龙图阁学士,赐了紫金鱼袋。”

    工部侍郎啊,自己竟然不知道,看来自己那段时间在朝时间太少了。自己读书少,也不知道这个时代有哪些有大学问的人,哎,吃了没文化的亏啊!有时间一定要大补起来。

    屈平假装跟杨时很熟,说道:“原来是这两位大人的学生,失敬失敬。”

    李侗看出来屈平对自己的两位老师不是很熟悉的样子,真不知对方是从那个山里出来的,还一下混成了个来头不小的大人。

    李侗自豪地说:“家师杨先生,四十而程门立雪,师从陈颐、陈颢二位先贤。”

    李侗心道,我都将二位陈老的名字说出,你这个文盲不会还不知道吧!?

    陈颢陈颐兄弟二人年少时,便求学于《爱莲说》的作者周敦颐先生,周先生乃“北宋五子”之一,贯晓易经,乃儒家理学的开山鼻祖。二程学成之后,融汇自身学识,总结出一套“穷经致用”的理学,因其常于洛阳讲学,所以他们的学说又被成为“洛学”。

    北宋的二程学说经过不断发展,特别是福建派的弘扬,到了南宋朱熹,更是登堂入室,甚至身列孔庙,可见学界地位之高。宋明理学,或程朱理学,总体来说他们几个是宋代理学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关于“程门立雪”,这个成语屈平还是知道的。

    说的是两个人为了拜入一位姓程的大咖门下,不惜站立雪中,最终获得了师傅的肯定,说的就是一个尊师重道的故事。陈颐、陈颢这名字听着不会写,但是有印象,历史课上说过,陈颐、陈颢和周敦颐等人是宋理学的奠基人。

    不过对于宋理学,后人学识肤浅之人,便会对理学先驱横加指责。事实上,那套穿小鞋、狭隘的妇德学说,都是更后来的傻子搞出来的。

    这样看来,这位李侗先生确实是有来头的。

    屈平这回真的如梦方醒,笑道:“哦!原来如此!我知道了,失敬失敬,真是有眼不识泰山。来来来,我带你一起进去!”

    李侗看了看一旁默认的门卫长,这个自称“我”、看不出官品架子的年轻人,应该是个后生吧,他自己能进入,难道还能带我进去?

    武智深见李侗愣在原地,说:“先生,跟我家大人走吧,难道你改变主意了?”

    “没有没有。”李侗小心翼翼问屈平,“敢问大人……”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穿越大宋重拾旧山河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穿越大宋重拾旧山河》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穿越大宋重拾旧山河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穿越大宋重拾旧山河》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