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4章 矛头所指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战枭在唐第544章 矛头所指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第544章 矛头所指

    幽州节度使薛楚‘玉’的日子不好过,自上任来在边戎方面毫无建树,对契丹人束手无策。眼下,由朝廷策划并寄予厚望的一场联合作战又砸在他手上。

    窗外的暴雨在下,屋内薛楚‘玉’的手在抖。他手上拿着的是营州都督赵含章从榆关发回来的八百里加急军情战报。

    战报两天前已到达,其中的噩耗仿如一记重锤狠狠地擂在他的脑‘门’,让他‘胸’口一闷两眼昏黑,当场吐血后倒。

    惨败或许惊动了上苍,倾盘大雨悲悯而下,更增添了薛楚‘玉’心中的焦虑愁绪。

    逝者已矣,为打翻的‘肉’羹悲叹没有任何意义,亡羊补牢保住榆关才是重中之重,否则,完蛋的不仅是他的仕途,还有他的小命。

    可恨的是,老天不帮忙,初秋罕见的暴雨冲毁了道路桥梁,河水迅涨,集结幽州城外的数千士兵无法前往增援。

    已经两天没有收到榆关的消息,薛楚‘玉’心急如焚。他给朝廷发去的战报中,将失败的责任都推卸到回纥联军的爽约和奚族人的叛变上,并且信誓旦旦保证守住榆关,人在关在。可眼前恶劣的气候等于是将他推入了绝望的胡同里,等待铡刀的落下。

    不行,不能坐以待毙,连累家人!要死也得死在路上!

    薛楚‘玉’下定决心,准备亲自出马。

    是病怏怏的边令城将他堵在了衙‘门’里。

    之前盼星星,盼月亮的盟军大总管终于到了!却只有聊聊数人,还病了!

    你也败了?!

    薛楚‘玉’口中的“也”字让边令城心惊‘肉’跳,顾不得病情马上追问缘由。

    互相沟通的结果是,两人都惊掉了下巴。

    沉默,两人陷入了可怕的沉默当中。

    战败了,他们都不会有好果子吃。

    薛楚‘玉’打破了僵局,建议共同奔赴榆关前线,将功赎罪。

    “不!”边令城怕死,区区数千兵还不够契丹人塞牙缝,但是心虚不能让薛楚‘玉’看出来,他找到了一个冠冕堂皇的藉口:“小心中了契丹人调虎离山之计!”

    薛楚‘玉’一愣,觉得有理,丢失幽州的责任他更负不起。

    “都是他们的责任,他们的过错,你我立刻联名修书一封向圣上阐明经过。”

    一份指责回纥人与李怀唐不和而导致唐军战败的快报被冒雨发往长安……

    对于大唐而言,开元二十一年不是个好年份,雨水太多,不受河道约束,泛滥成灾。

    此时的长安同样受到连绵秋雨的袭扰,关陇地区水患严重,大部份地区绝收。

    关于各地的灾情报告如雪‘花’般飞到李隆基的案前。

    君忧臣更忧。李隆基书房里站着数名神‘色’凝重的内阁重臣,就赈灾和暂时迁都洛阳等事商量。

    开元年间,李隆基数次迁都洛阳办公,之前可以说是出于兴致,现在则是被迫。水灾导致了京城的粮食价格暴涨,半天一价,为了减轻京城的负担,李隆基只好选择东迁。

    迁都对于长安的民众是好事,少了数万人就食,长安的粮食压力相应减轻。大臣们对此没有异议。

    作为京兆尹,裴耀卿没有资格参加内阁例会,但是他曾经历任河南转运使,运粮赈灾方面是个专家,李隆基特意将他招来询问。

    裴耀卿侃侃而言,认为为赈灾之事没有捷径不能取巧,只能从长计议,疏通河槽之道,加强江淮粮食的转运力度。

    李隆基深以为然,恨不早听其计。

    “陛下,”热议之际,一风度翩翩者谋定而后言。

    李隆基望去,认得是新入内阁暂为较检中书‘侍’郎的张九龄。开元中,大唐内阁成员的变化很大,除了中书令萧嵩外,其余的都换了人,韩休替代了年初病逝的裴光庭为相,此外,还有新面孔如黄‘门’‘侍’郎李林甫等。

    只听张九龄道:“漕运是百年大计,不可荒废。臣建议在黄河河道沿途开建大型粮仓,分级转运。”

    “张‘侍’郎所言甚合朕意,裴卿家可记下了,以后关陇的稳定就有赖于卿家了。”

    李隆基言下之意竟是准备重用裴耀卿。

    站在众内阁成员最末的是黄‘门’‘侍’郎李林甫,见裴耀卿凭聊聊数语得宠,不禁又羡又妒。他是靠惠妃娘娘的恩惠以及投机取巧上位的,害人能力有余,而拙于治国方略,今天的议题与他的智慧无缘。

    但是,既然到会,他肯定不甘心只做听众,他在等待时机抛出大议题,以取媚武家和宁王爷。

    迁都与赈灾之事暂告一段落。会议似乎要散去,这时,一直保持沉默的李林甫出招了:“陛下,臣有奏。”

    “何事?”李隆基看向他。

    “臣入宫前,遇见瀚海回纥部的使者,他托臣向陛下伸冤!”

    李林甫双手捧着一束羊皮书,毕恭毕敬高举过顶。

    高力士接过羊皮,递到疑‘惑’不解的李隆基手上。

    随着羊皮的展开,众人看见李隆基的脸‘色’渐渐‘阴’云密布,眼看风雨‘欲’来。

    “啪!”

    众人心惊‘肉’跳,李隆基竟然罕见地拍案而起,毫不掩饰他的愤怒。

    羊皮递到了萧嵩手上,只匆匆扫过一眼,同样‘露’出怒意。

    “回纥宁远内讧,幽州军必危矣!”萧嵩惊呼。

    “中书令,这不是内讧。”李林甫冷声提醒,“李怀唐匪‘性’难改,勾结突厥毗伽可汗袭击我们的瀚海大军,还横扫了天山脚下回纥诸部,以致于回纥联军无法南下支援幽州军。”

    羊皮在众要员手中传阅,引起一片哗然。

    张九龄很冷静,提出了自己的见解:“陛下,这只是回纥人的一家之词。我们切莫急做判断,至于谁对谁错,听了边大总管之言再作结论亦未迟。”

    话音刚落,‘门’外金吾卫值日将官在‘门’外急匆匆禀告。

    赶巧了,幽州八百里加急战报到!

    如果将中书‘门’下两省要员组成的内阁比喻成湖面,回纥人的羊皮只是一个小石头,而薛楚‘玉’的急报相当于一块巨石,一砸,掀起滔天巨‘浪’。

    奚族人阵前倒戈,郭英杰万骑‘精’锐陷入重围,危在旦夕!榆关告急!

    大唐的权力中枢震惊了,愤怒了。

    背叛,背叛,又见胡族的背叛!

    奚族人养不熟,‘花’钱换来的友谊如镜中‘花’水中月。去年,为了笼络奚族人壮大自己的实力,李隆基赏赐了二十万匹绢给他们,结果换来的是耻辱。

    直‘性’子的韩休愤慨道:“臣以为幽州节度使薛楚‘玉’无能误国。请陛下册封信安王李祎为幽州行军大总管,挥军夷平契丹与奚人!”

    对!

    许多大臣持同样的意见,纷纷附和。信安王李祎功绩彪炳,去年对契丹一战,大破契丹人,挽回赵含章战败的不利局面,镇慑了奚人。

    大臣们的‘激’昂倒让李隆基冷静了,他习惯地看向萧嵩。

    萧嵩已有主意,道:“信安王年事已高,抱病在家多时,恐难以胜任。臣推荐陇佑节度使、鄯州都督张守硅。”

    前几年张守硅临危受命,接任瓜州刺史之职,摆出空城计击退吐蕃人,之后一发不可收拾,在河西与陇佑任职期间,屡屡让吐蕃人饮恨而退,战绩无可挑剔。他不但在军事上有建树,治理方面同样出‘色’,辖下井然有序,民生安定,是难得的文武全才。

    萧嵩在军事上见解独到,选将高明。听说是张守硅,大臣们都称善。

    当众人的注意力被幽州新任节度使的人选吸引之时,李林甫再次跳出,将矛头直指李怀唐。

    “臣以为,都山之败,论罪魁祸首李怀唐首当其冲,此獠勾结突厥人在先,残骸瀚海回纥部在后,直接导致北面回纥联军的土崩瓦解,造成郭英杰部陷入敌围孤军奋战。故而,臣请圣上下令扣押大唐境内的宁远商队,封锁葛禄山口,禁止与宁远通商,以示惩罚!”

    还是张九龄首先反对:“不可,兹事体大,切莫鲁莽。据臣所知,李怀唐向来尊我大唐,识得大局,岂会不惜不远万里之遥只为回纥人的牛羊财富?况且他们与东突厥人从无瓜葛,短短时间内何以能勾结一块?总之,回纥人所责颇为蹊跷,疑点不少,有待详查。”

    李林甫肃声道:“张‘侍’郎所言在理,我也希望如此,但是事实不以人的意志为 ,回纥各部主力南下之时受到围攻以及其后方部民被大肆屠戮确实发生了,物证,有宁远铁骑的遗留的兵器马匹,人证,有突厥俘虏的供词,不得不信。”

    “人证物证?”李隆基皱起眉头。

    李林甫释疑:“回纥人告状不得其‘门’,误打误撞遇到了臣,故而所知甚详。人证物证俱在宫‘门’外等候。”

    萧嵩终于发话了:“陛下,此事不着急,等边大总管的汇报,再让当事人当场对质,真相必定水落石出。”

    “嗯,”李隆基点点头,道:“依卿所言,回纥部与宁远部的纠纷就由萧卿家督办。”

    会议散了,李林甫一点都不担心,时间对他相当有利,罗织罪名栽赃嫁祸他最在行,只要‘精’心运作,李怀唐不死也得掉层皮。武家对他的诸多恩惠尚未报答,他‘欲’以此为先。请记住的网址,如果您喜欢月下嗷狼写的《战枭在唐》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战枭在唐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战枭在唐》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战枭在唐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战枭在唐》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