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源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先前的风气活力源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三阳开泰,具体指的是立春这一天。泰是安定平和的大境界,《易》第十一卦是

    “泰卦”,象为阴上阳下,辞为

    “小往大来”,寓意挣脱束缚和困境,呈现盎然生机的面貌。

    “突破‘器’的僵化,达到生的活跃”。按旧历的计算方法,一阳从一年的冬至那天开始,阳气由地心向地面升发,《易经》里是这么讲的:“冬至之日,阳气初九,为天地心。万物所始,吉凶之先,故曰‘见天地心’。”后人还有相应诗句:“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

    “今日交冬至,已报一阳生。”二阳在小寒与大寒之间,处在中途半端阶段。

    到了立春,每年二月四日前后,阳气历经约一个半月的缓缓行程,终于突破地表,重新覆盖大地。

    我们中国地大物博,以前的旧历有六种,黄帝历、颛顼历、夏历、殷历、周历、鲁历,用得多的是夏、殷、周三历。

    这三种历法最大的区别在岁首的设置。周历以冬至所在的月(即今天的农历十一月)为一年的开始,以一阳初动纪元。

    殷历的正月是今天农历的腊月。腊是祭名,这一个月里,有太多的天地神明要供祭。

    夏历的岁首即是我们今天农历的正月。读古书的时候,涉及月份,用今天的习惯经常会遇到不可解之处,其中的原因不是古今气候变化大,而是著作者依据的历法有异,典型的是《诗经》,如《七月》那首民谣,是夏历和周历并用的;《正月》那首诗,依据的是颛顼历,正月不是今天的正月,是四月。

    秦国乃至秦朝做了三件了不起的文化工作。一是统一度量衡,

    “车同轨”。再是统一文字的书写,

    “书同文”。三是统一历法。秦朝立国颁行《颛顼历》,每年的岁首是冬至前的一个月,即农历十月。

    一年之首也不叫正月,叫端月。汉初仍袭秦制,到汉武帝时候,颁行《太初历》,把岁首确定为农历一月。

    我们现行的历法是经由多个朝代逐步完善而成的。这三件工作的了不起之处在于树立了国家标准,泱泱大国,没有自己的标准是真正可怕的。

    我们现如今国运昌达,经济上是世界老二了,但这个排名标准是人家的,不止于此,金融、环境、教育乃至文学,太多的行业标准都在听命于人,这真是值得思量再思量的事。

    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初衷是

    “行同伦”,这件事他干得极差劲。不仅专政,而且专制。《礼记》里讲的

    “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大秦把两件事办好了,一件事弄砸了。再说了,

    “行同伦”,不是统一人们的思想意识,而是人们的行为要因循一个大的标准。

    意识那种东西能统一么?纸纵然包住水火也包不长久。今年春节七天假,兵马俑内外一如既往游人如织,门票收入极为可观,始皇帝给陕西后人预留了一个厚实的活期存折呢。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先前的风气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先前的风气》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先前的风气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先前的风气》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