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的故事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先前的风气小的故事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小故事里该怎么去藏大道理?《庄子》这本书好,故事和典故一个接一个,言简意赅,不枝不蔓。

    点到即止,余味无穷。

    “朝三暮四”是其中的一个。说一个

    “狙公”养猴子,主食是一种干果,叫

    “芋”。原来的定量是早晨四个,晚上三个。这一天,狙公要改革,给猴子宣布:“从明天起,早晨吃三个,晚上吃四个。”猴子们全体反对,绝食,静坐。

    狙公说:“好,尊重你们的意愿,还按老办法,朝四暮三。”猴子们大悦,集体欢呼。

    这个小故事,是立体的,可以从多个角度去看。经济学家可能会说,无论朝三暮四,还是朝四暮三,干果的总量没有变化,但投入的方式不同,结果则截然相反。

    在社会学家看来,有些事情强调不变比强调变会更好。民权专家会举起双手,这是民主赢得的胜利。

    改革人士也会从中深思,改革并不都是一路朝前走的事情。纪晓岚也讲过一件和读书有关的具体事。

    清朝刑讯逼供很厉害,医疗技术又落后,案犯死于破伤风的很多。但有一位

    “公安局局长”很了不起,殴打犯人手段狠,破案率很高,犯人却无一例致死。

    两手抓,两手都硬。秘诀只有一个,这位局长好读杂书,积累了一些治疗肉伤骨伤的方子。

    最常用的一个方子是:“荆芥、黄蜡、鱼鳔(炒至黄色)各五钱,艾叶三片,入无灰酒一碗,重汤煮一炷香,热饮之,汗出立愈。唯百日以内,不得食鸡肉。”

    “无灰酒”,估计是高度数的烧酒,再讲点卫生。

    “食鸡肉”,在牢狱内,此条款可免写。文章见高低不在长或短。跑马拉松得金牌,跑一百米也得金牌。

    文章写长了,书写厚了,是吃苦耐劳的模范,让人敬重。但如果一个很长的故事,没有更大些的指向,仅仅沉溺于事,可能于此事有所补,但不会有大的响动。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先前的风气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先前的风气》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先前的风气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先前的风气》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