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头看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先前的风气回头看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写历史题材的文章是回头看。

    回头看,要有历史观。历史观,就是以什么样的眼光和立场看待前朝的人和事。

    前朝差不多都是被推翻的,这是我们中国历史上下朝代之间的基本关系。朝代更替,轻松着说,叫翻开了崭新的一页,但翻动这一页的手指头一点也不轻松,是撕破了脸,大骂大砍大杀,都是枪杆子里边出政权,老百姓都要经历数不尽的血雨腥风。我们的历史是断代史,被割裂为二十五个自然段落。有一个比喻说中国历史是一条长河,还要补充一句,这条长河上有二十四座截流大坝。这些段落是被政治的手术刀切割开的,进行段落连接的是文化传统。政治与文化,在这种节骨眼上就是这么分工合作的。

    用今天的眼光看,重视朝代之间衔接和传承的皇帝,都是明君。元朝在这一点上没有做好,他们比较忽视和亡宋的衔接,更忽视中国文化的血脉传统。元朝初年,地方官有半数以上甚至不懂汉语,开会像开国际会议,要带翻译。团结以及振奋民心的工作主要通过各种歌舞戏曲集会,这一点也帮了中国文学史的忙,元曲成为元代文学的制高点。歌舞戏曲成为文化主航道的朝代,是浪漫型的,但从根子上说,执政的人不太熟悉中国历史。清朝也是少数民族掌握国家大政,是由满族和蒙古族联合经营的。他们汲取教训,高度重视文化的传承与融合,具体做的事情有许多,其中之一是整理出版了三种了不起的大书:《康熙字典》《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这三种书,用今天的**话说,都叫重点文化工程。

    回头看,是为了更好地向前走,因此清醒是至关重要的。没有正向感而寻求反向,会从现实的泥淖滑入历史的漩涡。

    立场,是观察者从什么角度去看问题。有一个真实的例子,是平凹主编和我闲聊时说到的。在贵州某处的一个小山村,一户人家的儿子考取了重点大学,又念完了博士,留在北京工作。儿子很孝顺,常接父母去住,但每一回都要反复做工作。村里人问老汉:“北京不好吗?”回答说:“好是好,就是太偏僻,去一回要走好几天的路。”

    写历史散文,盲人摸象和坐井观天会失之偏颇。“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那一种,又过于伤流年。戏说,或信口开河地说,作为娱乐可以,当正经文学事去干,也不太妥当。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先前的风气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先前的风气》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先前的风气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先前的风气》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