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村腾飞 第四十七章  重创齐家(二)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大明小人物小村腾飞 第四十七章  重创齐家(二)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等张顺离开后,梁文盛接着说道:“下面我宣布本官的几项决定,第一,户房司吏齐玉家因帐目作假、贪污银两、盗卖仓库粮食,撤职查办,现已收押候审。户房司史一职由季九德担任。”

    “第二,待张大人致仕奏书朝庭批复核准后,同知一职暂由吏目庄文宣兼理。待本官奏请朝庭批准后,再正式由吏部任命。”

    “第三,从今天开始从社仓借粮一万石救济灾民。众位官吏都要兢兢业业,勤政爱民,不可再敷衍塞责,应付了事,更不许与不良商家大户沆瀣一气,坑民害民。否则只要被本官发现,官参吏免!严惩不贷!”

    “是,谨遵堂尊命!兢兢业业,勤政爱民!”众官吏高声唱道。

    这时,长随梁文惠站出来高声唱道:“有事早奏,无事退堂”

    众官吏像大赦出狱的罪犯一样,呼拉拉全部走光。堂上只剩下庄文宣与季九德。

    等堂上众多官吏离开后,两人同时行礼下拜,齐声说道:“多谢大人提拔,下官(属下)必将誓死报效大人。”

    “两位无须多礼,你们两人大胆检举揭发贪脏枉法之徒,为铲除他们立下功劳,自当奖赏提拔。”

    “这是下官(属下)该做之事,不劳大人夸奖。”两人又齐声回答。

    “季司吏,后年就是大造之年,你现在就要开始准备黄册的编制,这次大造要如实编制黄册,将本州境内人口摸排清楚。还有夏粮征缴也要开始准备了,下面的粮长,发现弄虚作假,随意隐瞒的你要整理好证据,本官要上报户部请求罢免。”

    “是,属下一定尽力。”季九德小心答道。

    写到这里,要交待一下大明朝与百姓密切相关的黄册和鱼鳞册。

    为了有效管理户口,掌握劳动力,保证明朝政府赋役的征收,大明朝在开国之初,就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人口普查,并在普查的基础上编制了全国户口的总清册——黄册。

    当时,朝庭要求地方各府州县都要编制黄册,在城镇中编为坊,在城郊编为厢,在乡村则编为里,每110户为一里。

    一里中的110户,按丁粮的多少为序编为一册,册中注明各户的姓名、籍贯、丁口、年龄、田地产业等。其中,里中有孤寡之人不能应役,就附在110户之后,名为畸零。

    黄册一式两份,一份留本里存底,一份上缴至州县。州县汇总各里之册,制成本州县总册,也是一式两份,一份留于本州县,一份上缴到府。

    这样,各级政府如法复制,府缴至布政司,各布政司最终汇缴到朝廷里的户部,因为布政司呈报给户部的册必须用黄纸做封面,所以称之为“黄册”。

    黄册即是明朝政府征派赋役的重要依据,有了它,明朝便熟悉了全国的人口总数,掌握了土地的占有情况,凭借黄册,便可向黄册名册中的老百姓强征劳役、摊派赋税。

    为了防止由于人口、地权的变化所引起的赋役负担变化,朱元璋还规定每10年就调查一次户口,并重新更制一次黄册,叫做“大造”。

    鱼鳞图册,又是一种与黄册制度有直接关系的册籍。

    为了确切掌握土地占有状况,洪武二十年,朱元璋派国子监的学生到全国各地丈量土地,以交赋粮一万石的区域为一区,把这一区里的所有耕地编为一册。

    在册中画上各田地的方圆形状,编上号码,写明四至、面积和田主姓名,并注明土地的性质、等级。

    这样,翻开册籍,只见土地图形重重叠叠,状如鱼鳞,所以叫做鱼鳞图册。鱼鳞图册即是全国土地的总清册。

    黄册以明朝的户口为主,鱼鳞图册以土地为纲,两册互相印证,互为补充。这两册起着一经一纬的作用,如同一张经纬编织成的一张大网,把老百姓的人口和土地全部网罗其中。

    明朝初期,这两册制度在开国皇帝朱元璋严格调查的基础上制定下来,也确实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地方上主管册务的官吏就开始贪污舞弊,豪强地主也隐瞒户口及土地。

    据史料记载,洪武二十四年,黄册上登记的全国土地总面积为8804623顷,而到了弘治十五年,黄册上的土地总面积只剩下了4292310顷,土地面积居然能缩水一半多。

    人口的隐漏程度和土地一样严重,洪武二十六年,全国人口已经达到6054万之多,而到了弘治四年,黄册上登记的人口反而减少至5328万人。

    经过了百年的和平岁月,休养生息,而且还增加了一些边远地区的黄册,总人口数不增反减,可想而知黄册上人口的脱漏之多。

    梁文盛上任之初,离大造之年还有一年多时间,就嘱咐属下开始准备,可见他对黄册编制之重视。其实他如何能不重视,这是他执政的基础,他要在这里至少执政三年,才可能得到升迁机会。

    季九德离开后,梁文盛对庄文宣说道:“文宣,咱们到内堂说话。”所谓内堂,就是三堂,因为这是知州大人和家眷生活的地方,所以又叫内堂。

    庄文宣从排衙开始到现在,一直都处在兴奋当中。他在吏目位子上,已经呆了十年之久,一直没有升迁。而梁大人上任第二天就直接让他兼理同知,如果吏部批准,那就正式升任同知。这一下子就连升五级,完全是超常规。

    其实,梁文盛之所以敢这样雷厉风行,大刀宽斧,完全是因为他有一个大靠山,吏部尚书王恕。朝庭有人好做官,也好升官。地方官只要有靠山,京里有人赏识,替他说话,只要在地方做出政绩,那升迁就如同坐了火箭一般。此时王恕早已致仕,吏部由王恕的好友屠滽主政,自然对他也会照顾有加。梁文盛不傻,趁他的大靠山主持吏部,他岂能不拼命的表现,得到进一步的升迁?

    两人来到内堂,杂役上茶离去后,梁文盛问:“关于齐家一案,文宣可能建言?”

    庄文宣想了一会说道:“大人,下官以为,齐家还有一人犯要拘传候审,那就是教唆打砸周记粮店的齐玉旺。”

    “嗯,齐玉旺虽说不并无大罪,但在城中横行霸道,欺压百姓,可以给他一个惩治。”梁文盛说道:“现在先派人去传证人,再拘齐玉旺不迟。”

    安排完衙役拘传相关人证之后,梁文盛又着问庄文宣:“那齐玉家及其父如何审理判决?”

    “据我所知,齐家并无大的背景,只有一个齐玉家在衙门当差,之所发迹,因为这几年杨大人不理政务,财政大权旁落户房司吏之手,而齐家又大胆心黑所致。”

    “好,本官明白了。既然如此,根据审理结果,依我《大明律》判决即可。”

    “大人,也要考虑一下杨大人那边。杨大人是官宦世家,根基深厚,如果大人上任之初,就掀起大案,杨大人肯定不满,对于大人来说并无益处。所以此案还是低调处理好些,要是给齐家网开一面,留下齐玉家一命,不抄家,只罚银。这样处理既对百姓一个交待,也不得罪了杨大人,如此最好。”

    正在谈话间,衙役来报:“大人,证人尉贵祥与刘韦氏已经传到。”

    “带他们去二堂等候。”

    由于这不是正式升堂,所以不需要在大堂问案,在二堂问讯,并不是正式审讯,不像在大堂那样,有种仪式感。

    其实,古代问案,并不像在电视里演得一样,大老爷升堂问案,要先传人犯,后传证人,然后打板子,这一套流程。

    而是要在私底下做许多工作,尤其是证人证言,更要事前做好工作,然后再升堂。其实升堂只是一个仪式,好多事情在升堂前已经确定好了。

    梁文盛与庄文宣匆匆结束谈话,带了书吏,便又来到了二堂。

    在二堂等候的两位证人,看到两个身穿绿袍的大老爷进来,立即跪下磕头。

    梁文盛让他们两人起身,赐坐,但那两人哪里敢坐,只是站上等候大老爷问询。

    梁文盛问:“尉贵祥,周记粮店被砸当天,你可在你家酒楼见过齐玉旺和一高瘦男子密会?”

    “回禀大人,见过。齐玉旺当天上午不到午时就去了酒楼,要了一个包厢,一个人坐在里面喝酒,还让两个家丁把守,不让伙计靠近。有个高瘦男子两次到过包厢,第一次是在周记出事前不久,另一次是在周记出事后不久。”

    “那你可知道他们两人在包厢内说了些什么?”

    “有两个家丁在包厢门口把守,不曾听到。”

    “这些证言,你可敢在大堂上作证?”

    “这……”尉贵祥犹豫了。

    “你不用害怕,齐家案子甚大,齐司吏因贪腐已被收押,证据确凿。”

    “既然如此,小人愿意作证。”

    “好。你先下去吧。”

    等尉贵祥走后,梁文盛又问刘韦氏:“刘韦氏,周记出事时,你正在店里买米,可曾看见什么?”

    “民妇当时看到街坊吴二狗买米后,将粮袋与后面一人调换,然后他就开始大嚷。当时我还说他了,但他不承认自己是吴二狗,还要打我,我就吓得走了。然后,里面就出事了。”

    “那吴二狗平时做什么营生?”

    “他是齐家的家丁,平时就跟着齐家三少爷在街上混。”

    “这些话你可敢在大堂上说?”

    “大人,齐家倒了,我们百姓无不欢庆,民妇不怕齐家报复。但怕那些痞子来我家滋扰。”

    梁文盛想了想,说道:“如果我准许你家搬离此处,给你丈夫找一个工坊做工,你可愿意?”

    “民妇谢大人关爱体谅,民妇愿意作证。”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大明小人物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大明小人物》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大明小人物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明小人物》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