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果先因后论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惑问命运第90章 果先因后论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一头至少三百斤重的大野猪,被烤得金黄油亮,山中没有高档调味品,但就这卖相就已经很馋人了。

    胳膊粗细的木棒子贯穿野猪首尾,被小可一只手随意平举着。

    应文三人对这样的神力并不吃惊,神仙嘛,哪怕是跟班的也不是常人可比的。

    没有什么‘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的老套台词,应能、应贤分别拿出匕首,两人配合,一人划开野猪背部,一人取出一截扁脊肉递给应文,之后两人在野猪腿部割下二三斤肉自己享用。

    按应文三人的想法,他们自己一次最多吃个二三斤,这个三百斤的大野猪足够一百人大吃一顿了。

    可他们万万没想到韩生威一顿就吃了一整头猪,这大大超出了他们的认知,他们加起来也吃不了十斤,不知道韩生威的肚子怎么就能装得下这三百斤烤肉,也没见他肚子有多大啊,怪不得供奉神仙时都要摆上猪牛羊三畜呢,神仙也太能吃了。

    小可见韩生威吃完,问道:“要不我再去烤一个……”。

    应文三人一听,心里更是惊讶,天啊,还要再吃一整头吗?

    韩生威摆摆手:“不用,又来客人了……”。

    小可:“五十里外,二十九匹马,二十五个人。”。

    “今天很奇怪,还是家乡人。”,韩生威如是说道。

    “我去看看”。

    “不用,就在这里等着,能见则见,不能见就不见。”,韩生威吩咐道。

    听到韩生威与小可的对话,应文三人面面相嘘,五十里之外的几匹马几个人,在这里就能知道得一清二楚,神仙就是不一样啊。

    经过刚才的谈话,几人已看开,即便是朱棣的人追来也没什么,再说还有神仙在场呢。

    这三人哪里会知道,韩生威的粗略感知最远可以达到万里范围,精细感知也在千里之外,这二十五人与应文三人一样,都是时空穿越者,是突然就出现在五十里之外的大山里的。

    韩生威注意到应文三人面面相嘘,说道:“不是朱棣的追兵,来人都是陕北口音,其中也有个皇上。”

    应文三人不解,陕西只是个省,除过巡抚,最大也就是个总督了,怎么会有个说陕北话的皇上呢?却也不敢问。

    在韩生威的神识感知中,这批人好像是在探路,语言交流都与行军路线有关,虽然韩生威也有些好奇,但还是不屑于以神识窥探别人样貌,那样做与偷窥无异,最多感知一下对方谈话,从谈话内容中分析对方身份。

    让韩生威确定对方身份的是一句话,有人以鼻音很重的陕北方言说:皇上,这九宫山怎么跟地图大相径庭,根本就对不上号啊。

    就是这句话,韩生威改变了之前的见或不见都无所谓的想法,让小可把那批人领到这里来……

    五十里密林山路,用了小半天时间,就这还是因为那些马匹见了小可都乖的出奇的原因,否则这五十里崎岖山道走一整天都有可能。

    与之前分析的一样,来人的确是明末农民起义军首领闯王李自成,但并非民间传说的独眼龙,右眼下方倒是有个伤疤,常年征战沙场,有伤有残也正常。

    韩生威自己都感觉好笑,他觉得这颗星球应该叫收容星,因为包括他在内,来这里的都是彻彻底底的失败到家的人,竟然还有两个曾经的皇上……

    介绍彼此认识是必然的,当李自成知道面前这个年轻和尚就是建文帝时,他有些心虚。

    他曾经是银川驿卒,是大明王朝的臣民,同时又是反叛者,而建文帝是正统的大明皇帝,加上他本来就无建国之志,最大的愿望是裂土而王,只是后来被逼地称帝了而已。

    不知出于哪种心理,李自成给应文深深鞠了一躬,也许是对曾经的大明王朝的一种歉意吧。

    应文肯定对李自成没什么概念,尽管他也知道了这个大顺皇帝是反了大明后才称帝的,但他并没什么恨意,自己的皇位不是也被人篡夺了么?

    与韩生威交流之后他已放下执念,加上李自成也比自己强不到哪儿去,也是个逃亡的皇帝,所以他并未将李自成当敌人看待。

    两个逃亡的皇帝一番简短交流之后,李自成已然知道这里是仙界,再也无法回去了。

    李自成对韩生威深深一揖:“烦请仙长为小皇释疑。”。

    韩生威:“你有什么疑惑之处?”。

    “有关命运之说,也是小皇心结所在。”。

    韩生威:“我问你答,不明之处你问我答。”

    “请仙长明示。”。

    韩生威:“一家人,几个兄弟为了家事打闹,身为非官家之外人,你如何作法?”。

    李自成:“这是人家家事,外人不好插手。”。

    “家中父母被外人欺负,你们兄弟几人如何作法?”。

    李自成:“纵是明知不敌,我等也会誓死保护长辈周全。”。

    “父母明显有错在先,家中其他兄弟起而闹意见,作为家中兄弟之一,你如何作法?”。

    李自成:“尽管兄弟占理,但我不可能帮兄弟发难于父母;但父母明显有错在先,我也不愿助父母讨伐兄弟……”。

    韩生威点点头,继续问道:“两个家族在生意上存在着你死我活的竞争关系,但谁也无法直接单独吞并对方,如果你是其中一家,你如何作法?”。

    李自成思索了一阵,说道:“用仙长所问第一句,使其家中兄弟不睦,常滋事打闹……再用仙长第三问,使其父母与儿孙不睦,使其家族意疲志衰……久而久之,其于家族生意就无心经营了……”。

    韩生威:“《孙子•谋攻篇》的名句是什么?”。

    “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韩生威:“如果把我所问的家或家族换作是国或国与国之间呢?”。

    李自成:“那仙长第一问就成了一个国家发生内乱,别的国家只会袖手旁观看热闹。”

    韩生威点点头:“继续说下去”。

    李自成:“仙长第二问,如果外敌侵入,国内诸省总督、巡抚、总兵等都会奋起卫国,誓死抗争;仙长第三问,如果国君昏庸,导致起义或是反叛,其他省份不会轻易插手,而是作壁上观;”;

    “仙长第四问,如果一国想要吞并另一国,可以想办法使其内乱,由于并非外敌入侵,只是国内之事,未参与生乱的省份只会作壁上观,久而久之,耗尽了人力、物力、财力、国力,整个国家意疲志衰……”……

    李自成愣住了,说着说着说不下去了……

    “你们内乱是‘不知彼而知己’;你们对阵清兵是‘不知彼,不知己’;而清兵入侵则是‘知彼知己’。”,

    韩生威没理会李自成的反应,继续道:“在你身后不足百年,清朝的雍正皇帝说过这样一句话‘赶出明之主人者,流贼李自成也;我朝驱逐流寇,应天顺人而得天下!’,你觉得他说得有道理吗?”。

    李自成沉默不语,不停叹息着,看样子他的心结也已解开。

    人的心结说难解也难解,说放下也容易,就像建文帝,一句‘命运早已天注定,我辈何需苦追求’,说放下就放下了。

    李自成的反应韩生威看在眼里,于是说道:“这就是命运,让人不知不觉就卷入其中,到头来却只是一场空。汉欲驱逐匈奴,秦必横扫六国;唐欲雄起东方,隋必统一华夏;明欲示强海外,元必先行灭宋;清欲巩固疆域,大西大顺并立……”

    说着说着,韩生威也不说了,整个人定住了,这是生发顿悟的入定状态。

    小可见韩生威顿悟,大手一挥,所有人连同二十九匹马就被带出山洞之外。

    由于一天之内连续开导这两位逃亡的皇帝,让韩生威对命运也有了新的认识,尤其在最后说给李自成的朝代更迭之事,直接引发韩生威顿悟。

    因果、因果,并不是有因才有果,而是因为后面的结果早已被确定,并且无论如何也无法更改,所以才会出现前面所必有的‘因’……

    这样的话,岂不产生一个新的结论:果先因后论。

    顿悟持续的时间并不固定,有时候非常短暂,最短可以是刹那间的顿悟,别看时间短,对心智乃至境界的影响可不小,有时会直接突破因心结卡顿而导致的境界瓶颈。

    韩生威就是如此,顿悟状态也就持续了几分钟,丹田正中心的黑点因顿悟而加快了旋转速度,周身穴道的点位在黑点的牵引之下也同时加快了旋转速度……

    不知不觉间,韩生威再度突破,由真仙之境突破至大仙之境。

    随着韩生威的突破,山洞之外的天空极速聚集起厚重的雷云,被小可带至洞外马匹全部瘫痪在地,一众人等哪见过这样的雷云啊,一种无法名状的威压使得众人瑟瑟发抖,就连小可也在微微颤抖。

    韩生威走出山洞,微笑着飞升至半空,这样的雷云比之在宜居星时的雷云差不了多少,感觉还不如那次的有气势,有过一次渡劫经历,韩生威显得风轻云淡……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惑问命运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惑问命运》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惑问命运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惑问命运》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