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之卷:错料一帆超十程 第51章 心传医学祖岐黄——黄庚(上)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朕真不是穿越者九一之卷:错料一帆超十程 第51章 心传医学祖岐黄——黄庚(上)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其实赵祯说出那番话之后就已经有些后悔了。

    毕竟楚昭好歹也是官宦家的女儿,怎么可能轻易到宫里去当宫女呢?

    因此他反应过来之后,立刻又摆了摆手说:“这好像不太合适,不如就先算了吧。”

    然而他话说的轻巧,落在王曾的眼里,却全然不是那回事。

    就在他心室反转,作出反应的那一瞬间,王曾已经认定他是有心让楚昭进攻的,只不过在说出此言之后,发现楚昭面露惊疑之色,因此疑心是否是自己太过唐突了,所以才把刚才的那番话收了回去。

    但这其实没什么打紧的。

    至少对于老王曾来说是这样的。

    皇帝赵祯与楚昭也,可以算得上是郎才女貌。谁说这不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呢?

    甚至,早在那自崇政殿比试的时候,他就已经有了类似的感觉。

    因此王曾突然撞着胆子说。

    “陛下不要急着收回成命,说不定楚姑娘是愿意的呢?”

    楚昭大惊,他正慌忙摆起手来准备解释一下,不过赵祯却抢先一步说道:“唉,我其实不是那个意思,只是刚才想着罗崇勋这个人可能有些不太靠谱,因此便想让楚家姐姐进宫帮我一把。当然让姐姐去做确实是不合适的。”

    听赵祯这样解释楚昭慌乱的手,才终于放了回去。

    王曾也恍然大悟的尴尬一笑,他刚想向楚姑娘道个歉,不过脑海当中却灵光一闪,呼的裂开嘴笑了起来。

    赵祯有些不解的看向她,却听他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玩笑道:“不做宫女更好,可以做娘娘嘛。”

    楚昭的脸当时就拉了下来,而且竟然还伴有难以掩饰的红晕。

    倒是赵祯哈哈一笑,直接转过脸去,不理这个说荤话的老家伙。

    王曾自顾自的笑着,欣赏着两个少年的身影,感慨万千的瞥了一眼窗外的星空,仿佛还没回到那个年轻的岁月一般。

    但人总不能一直活在十七岁,反而是有人一直在17岁的岁月里埋下以后感伤的种子。

    今天对于张小娘子来说,毫无疑问是非常重要的一天。

    因为即将年满十七岁的她,背着抚养她长大的叔叔,去参加了中立学堂举办的招生考试。

    虽然不知道中立学堂的招生考试,为什么要按照年龄分为三组进行,但张小娘子也在庆幸,分开进行的结果之一,就是让她们这一批最后考试的人,有了足够的时间去学习中立七书。

    中立七书是白永安的作品,不过因为书名的缘故,很多人都把它当做是石中立的作品。

    以石中立意的诙谐幽默,说上一句“人们一直在踩着圆球生活”,那也不会被人当成是妖言惑众,反而只会被人视为戏谑之言。

    当然,即便是面对白永安,也没有人将他的说法称之为妖言惑众。

    对于这样一个一赐乐业人来说,如此罪名显的大宋有些没有容人之量。

    倒是石中立的所谓戏谑之言,反而给这些学子们带来了一些麻烦。

    前些天中立学堂刚刚成立的时候,不少人因为图个新鲜而购买了中立七书,其中的一些观点因为太过激进,自然引起了不少热议。

    地圆说当然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条,白永安介绍的七大洲与四大洋,也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

    但是因为朝廷很快将中立七书列为禁书,只允许在学堂范围内流传,因此街上的讨论很快就消弭了。

    不过,内容虽然不准讨论了,但评价还是流传很广的。

    甚至就连街边摆摊的小贩也道听途说了一些,今天张小娘子考试回来之后,几位摆摊为生的街坊邻居,还在那里说什么“石翰林的文章固然做得好,可这七本书写的,怎么看都有些误人子弟之嫌。”

    汴京人总是博文强记的,看里面的文章,他们也早就见多不怪了,因此还真有那么一些人敢于评说一二。

    当然,张小娘子是没有那般胆量的,对于这种有学问的人,他们普通百姓一般都是极为崇敬。

    倘若有一两个愿意收他为徒,尤其是那种医学上的贤达之辈,那么她恐怕是要热的睡不着觉了。

    她之所以报考中立学堂,便是存着这样的心思。只是他今天的考试发挥的不好,不知道能不能顺利的跨过录取线。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担忧,倒不是因为题目出的有多难,左右都是书上看来的东西,只要脑子不是坏掉了,大体都能够答得出来。

    但那些书上的内容其实有很多,都太过惊世骇俗,以至于理解起来的时候,总是伴随着匪夷所思的疑惑。

    像什么原子论、血液循环学说,星云假说,都是发前人之所未发,一般人乍一接触,肯定会有些晕眩的感觉。

    当然,倘若是其他穿越者知道这一情况,那么一定会立刻意识到,石中立对于这样一部著作的重要意义。

    因为只有他,才能把可能引起学者们激烈争论的东西,用一声声欢笑给直接绕过去。

    其实,关于中立七书原作者的谣言之所以会出现,极有可能和这一逻辑有关,当然演进的历程可能少了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有人在背后推波助澜。

    其实这个问题赵祯早就已经思考过。

    他觉得或许有人并不喜欢白永安说真话,尤其是在得知了怀王堂的存在之后,就越发有着类似的感受了。

    既然不想白永安说真话。那么干脆将这部作品说成是石中立做的,以石中立的诙谐幽默,去降低人们对这本书的盲目崇信,应该是有着很明显的效果。

    这样做的一个巨大好处,就是重要的秘密只掌握在皇家在那个少数人手中。

    如此,他们才能攫取到最大的利益。

    当然,皇帝赵祯的眼界,还没有意识到敝帚自珍的恶劣后果是什么?

    更何况,有些秘密,还真就不方便宣之于口。

    当然,张小娘子是不需要有这些顾虑的。

    她又不是皇帝,而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学生而已。

    皇帝在今晚过得并不开心,对于他来说,今天接触的信息量未免有些太大了。

    还有他和楚昭的那个小小乌龙,也让他觉得心里多了块石头。

    好在楚昭没有怪罪他的意思,乌龙过后他们两个就各自离开,分别回到了自己的下榻之处。

    第二天的清晨来的格外早,但是赵祯可能是因为疲惫的缘故而选择了赖床。

    但张小娘子确实要早起,为叔叔打点一下营生的。

    而汴京城的千万子民,也和他们两个一样,在新的一天踏入了不同的生活当中。

    刘从德也是其中之一。

    自从上次到宫中向太后讨要花销,却因为赵祯筹建学堂而让他失望而归之后,这个家伙就一直在留意中立学堂的事情。

    甚至他还想派人打入学堂内部,了解更多的情况。

    不过他们有选择让仆人家的孩子去报考这所学堂,而是从玉津园里的太监们入手,希望能够收买赵祯的身边人,毕竟,皇帝并非每一天都栽在学堂里,但太监们确实总要跟随在皇帝身边。

    所以收买太监才是一件比较实惠的买卖。

    不过收买随身太监的问题之一,就是传递消息的时候比较迟缓,因为他们深受皇帝信任,很多时候都是离不开身的。

    比如昨天的事情,刘从德就是到了晚上之后才得知的。

    不过,收买随身太监的好处之一就是,很多事情的细节要比别人知道的全面。

    比如,皇帝在昨天遇到了一个叫做种世衡的低品小官,此人在皇帝面前提到了一连串奇怪的词汇,比如电脑、电视和穿越。

    这让刘从德百思不得其解。

    但到了下午,这位叫做种世衡的小官,却因为那些词汇而被一个神秘的组织给带走了。

    据说就连宫里的大太监罗崇勋,也不敢在那个神秘组织面前叫嚣。

    这就让更让刘从德感到惊奇了。

    虽然他年纪不大,但也知道罗崇勋并不是一个素质多么高的台点,想让他老实下来,除非拥有比他更强的手腕,否则断无可能。

    看来那个神秘的组织远非一般人可比。

    不过这神秘的组织终究和赵祯没有什么关系。

    至少刘从德不这么认为。

    而他想要的让赵祯吃,别让她在太后那里,成为太后急于消灭的对手。

    这样一来,他才能获得太后更多的宠爱,也就能获得更多的好处。

    但区区一个种世衡,还不能让赵祯付出什么代价?

    虽然他不懂得电脑、电视是什么,但听上去像是谶纬之学一类的虚妄之词。

    所谓的谶纬之学,适合儒家以及寓言书都沾边的东西,经常被用来预测祸福,以及人生命运轨迹等等。

    而且最要紧的是,这种预测往往是打着天意的旗号进行。

    因此心怀鬼胎的造反者,也时常会用它创造谋反的借口。

    所以这门学问在皇家是颇受忌讳的。

    而忌讳最有忌讳的用法。

    如今掌权的太后是他刘从德的姑母。

    年纪小小的皇帝赵祯,一旦被确认听了这些虚妄之词,那就极有可能会被认为是另有所图。

    对,没错,就是心怀不满,另有所图。

    简而言之就是造反。

    而且还是遭他亲娘的反。

    一旦这一罪名坐实,像这种不忠不孝的逆子孽畜,又怎么可能还在皇位上继续做下去。

    当然,刘从德看过一些关于谶纬之学的书籍。他记得里面并没有电脑、电视之类的说法,因此并不确定是否能以此给赵祯致命一击。

    但他收买的那名贴身太监,可不止给他送来了这一条消息。

    他的那位表弟,竟然在昨天和一名来历不明的女子。在湟中的一座漏雨又漏风的偏房里,发生了云雨之事。

    虽然这对于皇帝来说,看上去没什么大不了的。

    但是刘从德却知道,太后和某些大臣,对于皇帝这方面的事情还是颇为在意的。

    因此刘从德完全可以以此为借口,让太后和大臣们严加约束皇帝的行动。

    那样虽然不会威胁到他的皇位,但至少可以让他吃上一个瘪。

    打着这样的主意,刘从德在今天早上就起程进了宫,他要去面见太后,并尝试着将自己的小算盘拨洒出去,看看能不能让那个皇帝表弟吃些苦头。

    进攻的路途一帆风顺,作为太后的侄子,他勉强也算是皇宫的常客。因此一路上都没有人阻拦他。

    见了太后,请过安之后,姑侄两个就在落座之后说起了昨天的事情。

    太后其实也很火大,不过他作为长辈还是不宜表现得太过情绪化。

    因此她先是听起了侄子的陈述。

    “姑母或许还不知道,昨天官家可是遇到了一个奇人,那是一个朝廷的低品小官儿叫做种世衡。这个家伙先是跟官家说了一通谶言谶语之类的玩意儿,而后又被一个神秘的组织给抓走了。”

    太后并不知道玉津园里发生的这件事,因此听了之后分外惊奇,甚至赶紧派人出去打听是不是有这回事。

    由于出生于市井之中,太后刘娥的知识水平并不高。不过对于那些知识阶层才会在乎的谶言谶语,她反而有着实际生活带来的那种朴素的唯物信条作为抵抗。

    但她信不信,并不是这件事的核心内容,关键是他的那位儿子,也就是当今大宋帝国的官家,会不会相信这些谶纬之学?

    如果他信,一旦这件事传扬出去,那么将来必然就有人在他面前主动挑拨,说上天对她迟迟不能亲政也早有不满,因此降下某类预言,暗示他应该主动下手,铲除她这个把持朝政的奸后母亲。

    如果是那样的话,那么母子之间必然会上演一番夺权大戏。

    自然流态后,有着十足的把握能够战胜小皇帝,但他仍然不愿意出现任何意外。

    毕竟她的对手是皇帝,是所有臣子们都会理所当然效忠的对象。

    因此,她必须要把这件事打听清楚才行。

    而且,由于可以预见的斗争形势将会变得极具恶化,所以他必须给面前的这个侄子嘱咐一番才行。

    因此他在派人出去打听消息之后,便转回身来,对刘从德说道:“你那个表弟确实是个不省心的,但你可要争气啊。咱们姑侄两个,在这赵家人的江山里,可谓是孤掌难鸣,所以你表弟的事情你还需要多加注意一些。”

    听闻此言,刘从德不禁大喜,看来太后已经对官家心生嫌弃。

    而且既然太后说要自己多留一些官家,那么就算自己收买太监的事被发现了,也可以把这事推到太后这边来,让她帮忙给自己支撑一下。

    最后一条就是:太后终究是姓刘的,而不姓赵,如果他像前朝的某位才人那样登基称帝,那么等她百年之后,坐上皇位的那个人,就不一定还是赵祯了……

    而他刘从德,是太后唯一的侄子……

    这其中的想象空间可就大了去了。

    不过他也知道现在,他离皇位还有很远很远。

    而且这是皇宫之中,守卫森严,耳目众多,要是自己的表情有什么欠妥之处,恐怕都会被人瞧出端倪来,所以他立刻收敛心神,对太后姑母说起了另外一件事。

    “其实昨天,官家确实是挺忙碌的。除了种世衡之外,他还见到了另外一个人。那是一名来历不明的女子,官家与他幽会在静渊庄之中,还在一间破屋里,发生了云雨之事,姑母你说这是成何体统啊?”

    太后不料刘从德竟然也知道了这件事。他其实正恨的牙根痒痒,就算刘从德不说,他也要将这事道破。

    倒不是因为这个年幼的侄子是多么贴心的人,而是因为那个小贱货,是当年他准备赐给侄子的,却不让被那个……

    不对呀。

    刘太后想到这里,突然发现了什么不妥之处。

    当年,王蔓藤虽然是被李娘娘截胡了,但是,自己之所以会起义,将王蔓藤赐给刘从德,那是因为刘从德向她哭求了好多次。

    可如今从刘从德的描述来看,她竟然称王蔓藤,是一个来历不明的女子,莫不是他将这个女子全然忘记了?

    不对,这是不可能的,以刘从德现在的年纪正是对女人最上心的时候,怎么可能会忘记呢?

    那么答案就只剩下一个,这傻孩子得到的情况是不尽不实的。

    于是他紧张的扭回脸去,略带脆弱的问道:“你难道不知道那个女子是谁吗?”

    “是谁?”

    刘从德没有想到太后竟然会这样问,不过太后既然这样问了,那就意味着太后也已经知道这件事情了。

    而且知道的比自己还多。

    这样说来太后8成是已经准备动手收拾一下小皇帝了。

    这对刘从德来说可是一件大好事。

    这是太后为什么又问起那个女子的身份呢?

    难道说这个女子的身份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

    这个女子的身份确实不一样。

    甚至太后在听到刘从德的反问之后,就已经气得咬牙切齿起来。

    之前他当着众多宫女和太监的面呵斥道:“我的傻儿子,你的手下是怎么打听消息的?你口中的那个来历不明的女子,就是你前两年爱得死去活来的王蔓藤啊。”

    噌的一声,刘从德直接跳了起来。

    他活泼俏丽,细腰丰(和谐)臀的蔓藤妹妹,竟然让表弟那个杂碎给……

    ……砸碎皇帝给

    睡了!

    刘从德只觉得一阵心如刀绞,恨不能把赵祯当场给活剐了。

    然而他这番做派又有什么用呢?他的那位蔓藤妹妹早就已经是别人的人了。

    其实他不知道的是在原本的历史上,他们姑侄两个是成功的将王蔓藤给抢走了的。

    但正如刚才刘太后所回忆的那样,因为李娘娘的存在,原本即将成功的计划,却最终功亏一篑。

    这让他对那个女人再一次的愤怒起来。

    而刘从德对赵祯的愤怒,甚至已经超过了他的太后姑母。

    他现在就想直接带人杀到玉津园去,把赵祯那个混蛋直接砍死,然后联络一帮自己认识的朝中大臣,将姑母送上武则天那样的位置去。

    是的,他刚才想到的人,当然就是曾经废掉儿子,自立称帝的一代女主。

    但这样的想法,就连他自己都知道只是一时冲动而已。

    玉津园好歹是皇家园林,手背虽然谈不上森严,但如今毕竟有了一所皇帝亲自督办的学堂,因此一般人想要在那里行凶,恐怕会当场遭到禁军和班直侍卫的围捕。

    这让他不得不冷静的下来。

    但冷静下来之后的他仍然有些不甘心。

    可不甘心又能怎么样,他一时半刻之间他又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只能坐在那里气得浑身发抖,双股战战。

    反倒是刘太后再看到这幅场景之后,心绪慢慢的从激动当中平复下来。

    刚才处于情绪原因,她竟然当着太监宫女们的面,将刘从德直接称为儿子。

    她看得出来,那些个太监宫女们都恨不得捂住自己的耳朵,或者干脆变成是一个聋子。

    因为他们都知道这个所谓的侄子,实际上是她前夫的儿子,而她一旦在这里喊出了儿子,就意味着她在嫁给先帝之后,还有可能与前夫有一腿。

    这等事,可是丢尽了皇家的颜面。

    试问又有谁愿意听到呢,难道他们不怕被灭口吗?

    不过,姑侄之间使用这种亲密的称呼,其实也算不上什么大问题。

    而且刘太后在皇宫之中,也不是第一次将刘从德称为儿子了。

    除了让这位皇帝表哥直接取代赵祯之外,太后对于刘从德的恩宠,早就已经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而且他刚才之所以能够平静下来,也是觉得这个侄子还是有几分血性的,说不得就能够派上什么用场,可以让他在未来的某些路上,多一个左膀右臂之类的帮手。

    不过现在最大的问题是,侄子的年纪还太小了,想要给他弄个官做都不容易。

    要是年龄大一些的话说不得,就可以让他到外面去领兵,到时候有兵权在手……

    那可以想象的事情,的确就更多了。

    不过现在,想要继续丰富自家这个想象的话,能做的事情也还是有一些的。

    皇帝既然任性妄为到天天出攻的地步,那么,朝野之中就不可能不产生议论。

    只要将它的某些荒唐是接发出来,让御史台的那些个官员们稍微忙活一下,估计就足够动摇赵祯的位置了。

    毕竟他只是一个十六岁的皇帝而已。说起来也就是个娃娃。

    不过,这样的攻击必须有足够的说服力。

    仅仅是种世衡和王蔓藤这两件事,恐怕都不能让任何一名御史,转动劝诫皇帝的心思。

    而且就算劝谏了,也不见得能够在朝野当中引起足够的反响。

    倘若不能在舆论上占据主动,那么对赵祯的优势就不存在了。

    因此,刘太后还得带给他的侄子交代一遍刚才的话。

    “你那个表弟实在是太不省心了,你得盯着他,把他身边的所有事情都摸个清楚。这样我们才能有足够的……”

    刘从德聆听着太后的教训。

    一开始的时候,他因为激动,甚至没有听清太后的任何一句谚语。

    但听到后来,他突然发现了一个无比锦绣的前程。

    看来,他要在皇帝表弟那里加大投入了,光是一个贴身太监还不够啊。

    那厮也不是个办事的料,竟然连王蔓藤的身份都没有打听出来。

    哼哼,这次,恐怕就要不一样了。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朕真不是穿越者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朕真不是穿越者》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朕真不是穿越者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朕真不是穿越者》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