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五丈原遇见诸葛亮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武侯后传第1章 五丈原遇见诸葛亮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穿越】

    渭河边,五丈原。蜀军大营一片沉寂,诸葛亮大军师的大帐亮着油灯,灯火忽明忽暗,摇摇欲坠。

    今夜渭河边寒风凌厉,大雨磅礴。

    官道上跑来了一匹白马,掠过司马懿魏军大营,向对面的蜀军大营疾驰而去。

    “截住他,一定是魏国奸细,”蜀国的明哨、暗哨都纷纷冲出营地,一阵箭雨,向这个白马上的夜行人射来。

    夜行人披着白袍,手持一面透明的盾牌,马不停蹄,一路狂奔。

    一只弓箭就射在了其胸前,明明看着射向了,但是弓箭却似乎在空气中遇到了阻力,居然折断,然后落下。

    另一只弓箭从背后射来,撞击到长袍上,却也纷纷弹开。

    在众弓箭手的惊讶之间,骑马人翻身下马,来到了蜀军大营门口。

    “蜀兵兄弟,烦请通告,我要见诸葛丞相!”

    “什么人,”守兵纷纷把长枪对准了这个距离营门仅有两米的年轻人。

    大雨渐歇,小雨绵绵,风声减小。

    “我要见诸葛丞相,”年轻人拿出一个大大的纸筒,大声喊道,声音穿过细雨,传到了大帐内。

    这个人在拿出一只纸筒,然后拧开,把纸筒举起来,对着天空。

    “嘭嘭嘭,”一朵绚丽的烟花,冲向蜀兵大营的上空,照亮了渭河的夜空,驱散了刚才还密布的乌云。

    蜀兵一阵忙乱,这是什么武器?难道是敌袭?

    对面魏军大营的士兵也看到了蜀军大营的上空,突然冒出的烟花,十分的壮丽。

    “我是来救诸葛丞相的!”夜行人大声喊道。

    “什么情况,”诸葛亮也被上空的亮光惊醒,还有那烟花的蜂鸣,精神为之一震。

    【一刻钟前】

    诸葛亮已经咳血,气息微弱,命不久也!

    “司马懿老匹夫,缩头乌龟,气煞我也,咳咳,”诸葛亮看了手中的快报,一口鲜血吐了出来。

    出师表之后,诸葛亮骑虎难下,他深知国家要强大,需要稳定的国家,大力发展经济,但有希望在有生之年,实现一统中国的大业,实现对刘备的承诺,但是无力回天。

    白天和司马懿斗智斗勇,今日魏军仍旧高挂免战牌,诸葛亮坐在轮椅上,亲自阵前叫阵。

    司马懿就到营门口,两人隔着阵地,互相指责一番,无论诸葛亮如何讽刺司马懿,骂他是缩头乌龟,司马懿还笑哈哈的说,“乌龟好哇,长寿!”

    军师诸葛亮晚间收到成都来的一封信,信是朝中秘史传出来的,据说军师不在这段时间,朝中皇帝刘婵不思朝政,听信宦官黄浩的谗言,今日又消减了几个大臣的职权。

    诸葛亮看罢,长叹一声,“扶不起来的阿斗哇!”

    “主簿进来”,诸葛亮对外面的杨仪说。

    “杨仪,我军中粮草还能支持几日?”

    杨仪迟疑了片刻,“回丞相,军中粮草仅可支持3日”。

    诸葛亮心中一冷,盘算道,司马小儿拒不出迎,朝中局势不稳,军粮已不足。

    “噗,”诸葛亮急火攻心,一口鲜血又吐在了刚来的信纸上。

    “丞相保重哇”,杨仪赶紧上前,扶住似要倒下的诸葛亮。

    诸葛亮双眼含泪,气喘吁吁,身体十分虚弱。

    “扶我去榻上休息以下”,诸葛亮说,“我生病的事情必须全军封闭,不得让魏人知道”

    “是,丞相!”

    传来军中的军医,军医为诸葛亮把了把脉,然后退出了大营。

    杨仪来到账外,把军医拉到了一旁,“医生,丞相的病情怎么样了”

    “恐时日不多了”

    “不得外传”杨仪沉声道。

    “报长史大人,”传令兵上前来,“营门外有一姓氏诸葛少年,请求觐见丞相大人!”

    【历史背景】公园231年(曹魏太和五年,蜀汉建兴九年),蜀汉的第四次北伐,蜀军粮尽退军。

    撤退时,魏方车骑将军张郃被射伤,其后伤重病死。

    为确保将来作战中的军粮供应,诸葛亮在斜谷建立了邸阁,又发明了流马。这样,诸葛亮一方面在预定战场可以储备相当数量的粮食,又有了“木牛”、“流马”这些先进的运输工具,为其尔后作战,提供了较为可靠的供应保障。

    蜀汉3年之内无战事,诸葛亮经过养士训卒三年备战,北伐曹魏的条件日渐成熟,遂遣使入吴,与东吴商定共同攻魏。

    北原之战:

    234年(青龙二年、蜀汉建兴十二年)二月,诸葛亮率领十万大军从斜谷出兵攻魏,并派遣使节前往吴国相约同时大举出兵。

    诸葛亮到达县,大军驻扎在渭水的南面。

    司马懿率领军队渡过渭水,背水立营抵御诸葛亮,对将领们说:“诸葛亮如果从武功出兵,依山而往东,确实可怕;如果向西前往五丈原,将领们就没事了。”

    诸葛亮果然驻扎在五丈原。

    【相持百日】

    仲达败孔明:

    正当司马懿与诸葛亮相持之际,魏明帝曹叡御驾亲征,在合肥新城击破吴军。

    曹叡说:“孙权已经退走,诸葛亮必然破胆,大军足以制胜,我没有忧虑了。”

    于是进军到寿春,检录各将领的功劳,封官授爵赏赐嘉奖各有不同。

    到了同年的八月二十九日,司马懿已经和诸葛亮相持了一百多天,诸葛亮多次挑战,司马懿就是不出兵。

    诸葛亮就把妇女使用的头巾、发饰和衣服送给司马懿,司马懿恼羞成怒,上表请求出战。

    曹叡派遣卫尉辛毗执持符节为军师来节制司马懿的行动。

    于是,司马懿军队遂不出战。

    护军姜维对诸葛亮说:“辛毗持符节来到,贼军不会再出战了。”

    诸葛亮说:“司马懿本来就无心作战,他是怕了我了,我也无可奈何?”

    【改写诸葛病逝的历史】

    诸葛亮派遣使节到司马懿军中,司马懿向使者询问诸葛亮的睡眠、饮食和办事多少,不打听军事情况。

    使者答道:“诸葛公早起晚睡,凡是二十杖以 上的责罚,都亲自披阅;所吃的饭食不到几升。”

    司马懿告诉人说:“诸葛孔明进食少而事务烦,他还能活多久呢!”

    诸葛亮病重,刘禅派遣尚书仆射李福前来问候,同时询问国家大事。

    李福来到,诸葛亮谈话完毕,辞别而去,几天之后又回来。

    诸葛亮说:“我知道您返回来的意图,近来虽然整天谈话,有些事还没有交待,又来听取决定了。你所要问的事蒋琬适合。”

    李福道歉说:“日前确实不曾询问,如您面年这后,谁可以担负重任,所以就又返回。再请问蒋琬之后,谁可承担重任?”

    诸葛亮说:“费可以继任。“又问费祎之后怎么样?诸葛亮没有回答。

    历史上,当月,诸葛亮在军中去世,长史杨仪整顿军队而退。

    【回到故事】:

    杨仪低垂着双手,悄然回到大帐。

    “主簿近前来,”诸葛亮吩咐杨仪上前。

    “而今姜维不在身边,亮唯有把一些话嘱托给你了!”诸葛亮靠在枕头上,脸色那黄。

    “丞相请吩咐,”杨仪跪在床前,望着诸葛亮。

    “我交代三件事情,”诸葛亮轻声的说。

    “第一件事情,我若有意外,小心军中魏延有变,如若生变,可杀之,尽快返回蜀中”。

    魏延本就是降将,多年来,虽然有本事,但是能够降住他的人就是不多,诸葛亮一死,料想此人必反。

    “其二,退回蜀中,坚守边关,10年内不得出征,修养生息,发生民生,富强国力!”

    多年的征战,蜀国早已国库空虚,民不聊生,虽有天府之国的美名,然名不副实。

    “其三,劝皇帝,整顿超纲,广纳人才,蜀中后继无人那!”

    杨仪一一记下,服伺诸葛亮喝完药,诸葛亮才缓缓躺下,慢慢睡去。

    “报主簿,营门外有一少年求见丞相!”传令兵上前。

    “什么人,”杨仪问道。

    传令兵说,“此人自称是诸葛丞相本家后生,是前来投亲的!”

    听说是丞相的亲戚,杨仪自然不好怠慢,“不是诸葛瞻吧?”

    既然是诸葛本家的,杨仪只有一见了,“把他带到我的帐内”。

    很快,一名年轻的小伙子带到了杨仪的大帐中。

    小伙子18、9岁,穿着不伦不类,一件带扣子的“西服”——这个朝代没有的,牛仔,短发。

    杨仪像看着外星一样的大量了一下,“小伙子,你叫什么名字?从哪里来?”

    小伙子说,“我叫诸葛晨,来自丞相家的诸葛瞻书童!”

    “那么你来军中可是家中有事?”

    “正是,我是带了丞相儿子的书信来的!”

    “丞相已经休息了,有什么事情明天再来说吧,”杨仪就要吩咐士兵带诸葛晨下去休息。

    “主簿大人是吧,在下有紧急的家事需要当面向丞相大人通告”,诸葛晨思量道,今天无论如何要见到诸葛亮,如果拖延了时间,诸葛亮一旦死了,而自己不能走到历史的前台,自己来到这个乱世的作用就要大打折扣了,这个时候就是要诸葛亮这个大boss来力挺自己的时候,错过了可是好几年才能站起来哦。

    “是这样哦,”杨仪在营中来回的踱步,拿不定主意。

    “主簿大人请尽快带我去见我家大人,”诸葛晨想到,这是时候了,必须要打到杨仪的心里去。

    “我这儿有家母带来的一剂良药,可以缓解丞相的病机”,诸葛晨盘算着,诸葛亮已经病人膏肓了,得尽快见到他。

    杨仪一听有治病的良方,立马下了决定,“那么你稍后,我去向丞相大人禀报一番!”

    杨仪来到诸葛亮的大营,诸葛亮虽然躺在床上,可是由于病疼,确是没有入睡,诸葛亮也睡不着,心里还在想着自己如何安排后面的事情。

    “丞相大人,外面有您的家中来人,急着要见你”,“你看见吗,还是等天明?”

    “不用等了,叫他进来吧”,诸葛亮勉强靠在床榻上。

    杨仪将诸葛晨邻进了大帐。

    诸葛晨进的帐内,见诸葛亮的脸色,已经病的不清了,按照历史的发展,诸葛亮就在这两日就可以气血攻心,抱病而亡。

    杨仪大大方方的走到创前,向诸葛亮拱了手,算是行礼了。

    “小伙子,你是?”房间灯光不强,诸葛亮眼睛也有些模糊了,“上前来吧!”

    “禀告丞相,我是诸葛晨,是诸葛瞻的书童,也是你的远房侄子”

    诸葛晨来的时候早就想好了措辞,就想到了诸葛亮老家也有姓名诸葛的吧,这样说也沾点亲戚。

    诸葛亮也没有像太多,自己的远房亲戚来成都投靠自家,家里夫人安排一个书童,也是可以的。

    “家中可好?”

    “禀告丞相,”诸葛晨回答,“家里一切都好,只是主母和公子担心你的身体,特遣排小侄前来探望”。

    “我这里有主母和公子写的书信!”

    诸葛亮战抖着双手,接过书信

    信中写到:父亲大人,家里安好,父亲常年在外征战,身体不好,母亲及家人十分挂念,望父亲大人多保重身体,等等,然后重点。

    现向父亲大人举荐一人,就是眼前的诸葛晨,此人为家中远房亲戚,虽为儿子伴读书童,但是经老师及母亲考察,此人较强的才能,可堪大用,特送到父亲身边,助父亲大人大胜而回。

    家书后面,有诸葛家主母及诸葛瞻、诸葛瞻老师的评价。

    老师写的,“有军师少年的风采,学识超出当世常人之认知”!

    主母写的,“此子虽年少,然精通算数、天文地理,可助夫君大业”!

    诸葛瞻写的,“簇弟少年天才,瞻不如也!”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武侯后传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武侯后传》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武侯后传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武侯后传》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