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洛阳纸贵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武侯后传第23章 洛阳纸贵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诸葛晨等人住进了一家名叫“悦来客栈”的,这个时候的客栈可以住宿,楼下大堂可以吃饭。

    洛阳此时的繁华程度就远远胜于成都了,由于其特殊的地利位置,地处中原,交通发达,所以商业也是比较的发达。

    洛阳纸贵的故事:洛阳纸贵出自《晋书·文苑·左思传》:“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

    洛阳纸贵的意思,我国古代成语,原指洛阳之纸,一时求多于供,货缺而贵。后喻作品为世所重,风行一时,流传甚广,常用此语。

    “洛阳纸贵”,拿“纸”说事,其意义,却与“纸”无关。

    由于曹操酷爱文学,尤其善于写诗,抒发自己的壮志豪情,曹操、曹植、曹丕父子三人都很有文学才华,但是三人的诗词风格又有所不同。

    曹操诗慷慨悲壮,刚健雄放。他笔下的题材常与军事活动相联系,这与他的经历有密切关系。

    曹操的代表作是,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曹丕诗多写游子思妇,男女风情,风格婉约阴柔,悱恻缠绵,细腻委婉,情感凄凉哀怨。

    曹植前期的诗歌乐观开朗,昂扬豪迈,清刚健美。

    后期诗歌由于他的生活背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诗歌风格也变得隐曲深沉,情绪低落。

    “三曹”同为建安时期的诗人,具有共同的建安风骨特点,但由于三人的社会地位、经历不同,其风格表现为同中有异,异中有同。

    正因如此,“三曹”的文学形象才更加鲜明,更具魅力。

    而正是有了上层人物的喜爱文学,所以,魏国的诗词文风十分盛行,吟诗作词成为洛阳文人的一股风气,所以,洛阳的书写、文具销售也是十分畅销,因此,洛阳纸贵来说,还是有点道理的。

    毕竟市场的需求在哪里嘛!

    诸葛晨刚住进悦来客栈的时候,魏国的探子就已经盯上他们了。

    为了不打草惊蛇,诸葛晨等人住店后,大部分人都在酒店没有外出。

    诸葛晨只得带了赵牧和霍戈两人,乔装打扮一番,从后门悄悄的溜了出来。

    洛阳的东西大街全长1500米,宽八到十二米,分为东大街和西大街两部分。

    东大街西起兴华街,东至新街;西大街西起西门口街,东到兴华街。

    东西大街的路面全部用青石板铺就,是洛阳老字号店铺和风味特色店铺的集中地。

    诸葛晨等人走上东大街,看着眼前的商铺林立,人来人往,好不热闹。

    卖粮的粮铺和卖布匹的,是主要的,也有一些药材铺,一些食店。

    诸葛晨走进一家曹记粮铺,装作买量的客商。

    一个精干的小伙计赶紧上前,“请问大爷,你要买粮吗?”

    诸葛晨贴着一点小胡子,扎着方巾,显得成熟了许多,加之身上一身的绸缎,伙计一看,就是有钱的人家。

    “伙计,你们这粮食怎么卖?”

    “大爷,你是府上要的梁米吧(好米)”伙计笑呵呵的说,“这个要400钱一石!”

    诸葛晨说,“如果是没有去壳的谷子呢?”

    伙计说,“这个就要便宜很多了,谷只要220钱一石!”

    看来这个去壳的人工成本还是蛮高的,诸葛晨想到,这个时候的去壳工具还是比较原始,的确很耗费人工的,而我国在汉代就发明了水碓,但是这个水碓的使用普通人家是买不起的。

    因此,普通人家都是买来稻谷,拿回家中自己用手工舂(cho

    g)米的,这样可以大大节约成本,而粮铺就从中赚取了一定的人工费差价,把舂好的米直接卖给富裕的家庭。

    诸葛晨此次来到洛阳,就是打算要在这里经营一些店铺的,比如可以开一些粮店、布店,以来可以增加收入,更重要的是打听洛阳城里的消息更加方便。

    但是这个事情还不能够让魏国朝廷的人盯上了,否则得不偿失。

    诸葛晨出了粮店,对面有一家冯记布店,“咱们进去看看布店!”

    走进布店来,掌柜的看到一个衣着光鲜的青年人进来,旁边还跟着两个随从,自然不敢怠慢,亲自前来借贷。

    “掌柜的,你这店里客人不是很多哇?”诸葛晨拿起一匹布,摸一摸,手感还行。

    掌柜满脸赔笑,“客官,你这就笑话了,我这店都是熟客多,都是固定时间来的,所以你一般看不到!”

    诸葛晨知道老板打埋伏呢?一条街上,同样的店铺多了,生意自然有好有坏。

    “老板,你们店可以做成衣吗?”诸葛晨问道。

    “当然可以,公子你这是要自己做还是为家人做呢?”

    “当然都要做,你这店里的裁缝师傅呢?”

    掌柜的脸红了点,然后说,“师傅家里有点事情,你这边约好了,我们可以到府上去给你定做!”

    “哦,那就是说你这店里没有现成的裁缝师傅了!”

    掌柜的说,“不碍事,如果公子你现在就要做,我这就差人请师傅回来给您量体裁衣!”

    诸葛晨想了想,“可以,只是要快,我先做一身衣服,看看你们的款式怎么样吧?”

    掌柜的赶紧把诸葛晨请到里面,好茶伺候着,还有一叠精致的糕点,然后派遣小伙计去叫师傅了。

    诸葛晨一遍悠闲的喝着茶,一边和老板聊天。

    看着老板的殷切的样子,估计好久都没有看到这么大手笔的客人了。

    店铺里伙计也不多,现在看到的就是掌柜和一个伙计两人,估计生意也好不到哪里去。

    而匆匆忙忙赶来的裁缝,诸葛晨仔细打量,头发上还有一些布丝的痕迹,哪里是在家里忙其他的事情,分明是从成衣店搬来的救兵。

    诸葛晨自己选了一块上好的布料,自己做了一套长衫;然后选一匹中等的布料,为两人也做了一套衣服。

    诸葛晨的主要目的就是考察一下裁缝的手艺,以及款式怎么样?

    裁缝十分认真的为三人量好了衣长、袖子、肩膀等,这个时候的衣服大多在腰部系上一条腰带,所以腰部的剪裁倒是节省了很多功夫。

    “那么,师傅,”诸葛晨问道,“我这衣服什么时候可以取到呢?”

    师傅略作迟疑,“客官,如果你要的急的话,需要3天,如果不着急的话,5天可以取衣服!”

    掌柜的在一旁道,“加急的话,需要增加银两!”

    诸葛晨说道,“那么加急要多加多少银两呢?”

    掌柜的回答,“需要加100钱一件!”

    诸葛晨向老板付了定金,约好三天后回来取衣服。

    这样,诸葛晨心理大概就有数了,这个时候的缝制衣服大多都是手工,那么缝制一件衣服只要就要1-2天了。

    而遇到节日缝制衣服的高峰期,这些裁缝都忙不过来了。

    心理有了盘算,诸葛晨就好打算在洛阳开店的事情了。

    而在三国时期,大的商业都是以士族经营的,一般都是朝中大臣,家里经营一些垄断性的行业。

    而普通的老百姓,成为大商人的概率是很低的,你没有一定的背景,也没有资本实力来玩这些。

    要在洛阳经营好商业,就必须要找到合适的人才,最好是能够找到在朝中有一定威望的人。

    为了不惊动客栈里的探子,诸葛晨三人在西街找了一个客栈住了下来。

    这个客栈叫,“同福客栈!”

    同福客栈今日的人比较多,据说是魏国举行一年一度的诗词大会,从各地来的文人学子比较多。

    而这个时候的官员选拔,还没有比较完善的科考制度,大部分的士子、初级官员,都是需要有士族推荐,或者在大型的诗词歌会上,出类拔萃的人。

    普通人成为朝廷官员的机会太少了。

    因此,那些士族子弟、普通学生,都期望在一年一度的大会中,能够引起朝廷一些官员的关注,成为学生或者推荐给朝廷。

    诸葛晨也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中,蜀国的情况比这更糟糕,人才的储备更是艰难呀。

    这个时候的文盲率基本上是百分之九十,只有不到百分之十的人,可以接触到文字和学习。

    诸葛晨等人在楼梯间选了一个比较好视线的桌子坐下来,

    领桌有四个学子,看来是外地来的,其中两-三人穿着比较华丽,另外两人则衣服较为粗陋。

    “陈兄、苏兄!”其中一个衣着锦绣的公子对两人说,“你们不要客气,今日我曹某请客!”

    这两人略感羞涩,碍于一起来洛阳求仕途,同行这两人也算十分豪爽,不好推辞。

    四人具备,干了一个。

    “承蒙曹兄款待,这杯酒我们谢了!”

    曹公子大大方方的摆摆手,“不客气,你我几人今日到洛阳参加诗会,以诗会友,实属缘分!”

    诸葛晨看着这四人,也十分好奇,究竟今年的诗词大会有什么好看的呢?

    诸葛晨拿着一壶酒,来到这个桌前。

    “几位兄弟,兄弟我叫孔晨,碰巧也是来看诗词歌会的,可否一起喝一个!”

    曹公子十分高兴,“可以可以,孔兄同道中人,请过来坐就是了!”

    诸葛晨坐下来,对店伙计说,“伙计,拿两壶酒来!”

    伙计的小跑过来,帕子往左肩一搭,“客官,你有什么吩咐?”

    诸葛晨对四人说,“今日哥哥我有缘分遇见四位兄弟,今日哥哥我就做东了,谁也别给我抢哦!”

    四人一听有人主动买单,也就没有客气。

    “小儿哥,再来四个凉菜、四个热菜!两壶温酒!”

    “好勒,客官你稍后就来!”

    四人一听,有添了八个菜,都有些吃惊。

    曹公子两人倒也没有奇怪,估计是遇到有钱人公子了。

    而穿着稍显寒酸的陈公子、苏公子两人倒显得有些拘束。

    这也许就是穷人的自卑感在作怪罢了。

    “四位公子对于这次诗词歌会,可有什么把握?”

    曹公子用手微微遮住鼻子,小声的说,“我乃当朝将军曹爽的亲戚,这次来拜访一下将军,也好谋一个职务!”

    旁边那个锦衣公子说,“曹兄倒是没有什么问题,特定曹将军推荐,在朝廷有一官半职了!”

    诸葛晨问道,“那么公子你呢?公子贵姓!”

    “兄弟姓陆,好说好说!”陆公子说,“我倒是有知府大人的推荐,估计问题不大,某个小职务吧!”

    “那么陈兄、苏兄你二人呢?”

    陈、苏两公子有些不自信,苏公子道,“我们倒是么有这么肯定,只是过来碰碰运气罢了!”

    诸葛晨道,“想必二位公子定有过人之处了!”

    陈公子说,“不瞒孔先生说道,我们这等普通学子,没有官人、士族举荐,被人赏识的机会不大!”

    “如果你们有出众的文学才华呢?”

    两人不禁有些脸红,苏公子说,“兄弟我四书五经倒是读过,但是要做出令人瞩目一新的诗词,还是太难了!”

    两人皆有些垂头丧气。

    诸葛晨心中的主意慢慢有了!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武侯后传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武侯后传》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武侯后传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武侯后传》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