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91 杂家壮大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火影之我是老前辈1491 杂家壮大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因为竞争者少的缘故,杂家的名气在诸国中变得越来越大,与此同时,御景师徒俩还收了很多门人子弟,眼看着杂家就要一家独大的时候,慢慢的其他的学说也悄悄的冒了出来。

    就比如儒家,御景对孔丘的观感其实是很复杂的,不同于宋以后把这人给神化了,那时候的孔子,兼职就是道德的化身,都说人无完人,可在那时候的人们心里,孔子就是完人。

    事实上就连孔子,都从没说过自己就没有缺点,所以相比起后世那个孔圣人,如今真实的孔子反而挺可爱的。

    “九七零”如今孔子还没创立儒家,他的学说思想也只是刚刚兴起,顶多在鲁国那里有点名气,御景没必要去特别针对他,有那时间,还不如继续壮大杂家。

    此时不仅仅是御景,就连少正卯,都成了各国君王的座上宾,即便是有不少新的学说冲击,杂家仍然处于一家独大的状态,眼看着各国上至君王下至平民,都成功被杂家学说洗脑,御景更进一步,开始将杂家分化。

    在杂家学说之下,短短二十年之间,分成了画派,书派,格物派,派,士民派,礼法派等三十多个学派。

    这些学派基本都是御景和少正卯以及他的弟子们创立的,这些学派的核心思想都是依托御景的《杂说》《紫微数算》《景揽》《孝经》《弟子规》等书拓展而来的,这也造成了,杂家的分化不仅没有使杂家衰退,反倒是让杂家学说更加细化的呈现在了所有人面前。

    此时人们才发现,杂家学说竟然如此博大精深。

    而新出现的墨家、儒家等各家学说,更是发现,自家的核心思想,竟然有抄袭的嫌疑,毕竟很多东西人家杂家都说过了,如此一来孔丘、墨翟等人算是坐蜡了。

    承认自己抄袭吧,他们又不乐意,毕竟自己传播的东西,都是自己几十年积累出来的,根本就不是什么抄袭,可要是不承认,别人又会觉得他们说谎,如果人品被标记上有问题了,那他们这思想还传播个屁啊。

    就在他们坐卧不宁的时候,卫国朝歌那边却传来了杂家景子,要在朝歌开设学宫,邀天下饱学之士坐而论道,这下子孔丘他们算是松了口气,纷纷动身前往卫国,准备去镀一层金。

    至于说为啥卫国会同意御景创立朝歌学宫,这里边也跟御景的布局有关系,下凡来传播学说思想,自然不能没有一个耀眼的身份,比如御景,这家伙就给自己弄了个卫国王室子弟的身份,此时的卫王,正式他的侄子。

    自从御景的《孝经》传播开之后,人们自然越来越看重礼义廉耻,所以御景这个王叔的身份不仅尊贵,还被卫王拜为上卿,有了这些身份,他在卫国自然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朝歌学宫一开,天下学子纷纷应声而来,这一次各种知识思想的大碰撞,注定会让各家学说思想得到升华,御景这里也混了一个万家之师的称呼。

    此时御景在想统领杂家依然是不现实的了,索性便把杂家交给了少正卯,至于少正卯所创立的礼法派,则被他交给了自己的弟子曾参,也就是后世所说的曾子。

    不仅仅是曾子,孔子的弟子里有不少如今都在杂家之中,比如原宪,宰予,颜回,澹台灭明等等,这些人基本都是少正卯的弟子,可虽然师从一人,他们的思想却并不大一样. .....

    跟原本限制在儒家学说不同,杂家学说包含的内容甚多,他们也放开了思想的禁锢,就比如颜回,他就是杂家画派的代表人物,澹台灭明则喜好书法,只有曾子,算是尽得少正卯的真传,所以由他执掌礼法派也算是皆大欢喜。

    不过曾子注重的是礼不是法,反倒是御景的小弟子吴起,除了跟随御景学习兵法之外,也对发之一说有着极多的看法。

    等到他学成出仕之后,吴起一边完善兵派,一边则补充礼法派的思想,此时的礼法派也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是曾子那边的礼派,一边则是吴起的法派。

    甚至御景都没想到,等到了战国后期时,杂家学说已经成了整个华夏的主流,儒家和墨家等几个学说,最终也不得不加入了杂家,成了杂家名下的一个学派,谁1.8能想到,御景随手创立的学派,竟然同意了华夏的思想界。

    其实出现这局面也不难理解,等战国末期时,各国的朝堂上,基本都是杂家的门徒,这时候蹦跶出来几个其他学说的门人,自然是不受待见,长此以往,其他学说自然没有了生存的土壤。

    俗话说:打不过就加入,其他学说为了生存,自然就只能选择加入杂家这个大家庭,好在杂家本就有着兼容并蓄的传统,虽说这些学说变成了学派,但好歹能够传承下去,也算是对得起祖师爷了。。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火影之我是老前辈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火影之我是老前辈》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火影之我是老前辈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火影之我是老前辈》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