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周化三难张文萃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红岸风云第13章 周化三难张文萃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这一日,张文萃正在前面招呼客人,麻土豆踏着大步走进杂货铺。一进门就对着张文萃大声吆喝道:“给我来三支上好的狼毫毛笔。“闻听此言,张文萃一愣。心想:“就他,会写字么!毛笔握哪头可能都不知道。“但来的都是客,都得笑脸迎。张文萃上前一步强装笑容说:“这位哥,本店没有毛笔,你能不能屈尊,到别人家再去看看。“麻土豆双眼一瞪吼道:“没有给我上去!“

    老东家正好过来巡视店铺,看到了这一幕。他让张文萃去别家店铺进三支上好的狼毫毛笔。张文萃赶紧跑着去把毛笔取来。麻土豆连看都没有看一眼,付了钱转身走了出去。大约一顿饭的工夫,麻土豆气哼哼地走了回来,把笔啪地摔在柜台上,并对着张文萃喊道:“这什么破笔,没用就掉了头,是不是你给掉包了。“张文萃拿过来一看,果然三支毛笔有两支掉了头。“这不可能啊!拿回来时,我是检查过的。“张文萃辩解道。

    麻土豆张嘴就骂:“他妈的,我一看你就不像个好人,今天要不给我赔偿损失,我绝不饶你。“好在老东家看出那小子是故意找茬,给了双倍的价钱把这件事平息了。这件事发生后,毕竟影响了店铺的生意,老东家对张文萃的好感大不如从前。

    入秋后,二掌柜周化和老东家一商量决定趁着农民刚收完庄稼,手里有大量余粮之际,进些大黄米,等年前卖给做酒的作坊酿酒。周化知道老东家要出门一段时间,家里由他说的算,就故意推荐张文萃去收粮。

    民国及以上清、明、元、宋、唐,老百姓大多喝的都是自家酿的米酒,又称黄酒,多用粮食发酵而成,营养丰富,老少皆宜。一般度数也就十几度。所以才有杜甫《饮中八仙歌》中的名句: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还有《水浒传》中的武松一口气喝下十八碗酒,这些都说明那时的酒度数不高。试想一下,要是38度以上的白酒,这么喝不死也得残。

    酒的蒸馏技术是明代才成型的,饮用高度数的白酒是新中国后才开始推广开来的。

    张文萃领命后,带着伙计王国生就去采购大黄米。说起这个王国生也是个苦命人,从关里逃难到东北后,与家人走散,一个人流落到了齐齐哈尔。一次,张文萃去齐齐哈尔采购货物,发现了饿倒在路边的王国生,看到这个比自己还小的年轻人饿倒在路边。张文萃不禁想起了自己的经历。他将王国生扶到一家路边小店,要了两个玉米面馒头、两碗小米干饭,一盘白菜炒干豆腐,一盆倭瓜汤,两个人边聊边吃。在闲聊中得知,王国生家住山东,民国15年来到东北,比张文萃小两岁。正好当时杂货铺缺少人手,张文萃就向老东家建议,留下王国生当了个伙计。

    张文萃走遍了富拉尔基周边盛产大黄米的村庄,终于选定在赵家村采购一家价格低廉、质量上乘的。把定金交了后,张文萃立刻和王国生回去取余下的货款。张文萃、王国生赶回去后,把定下收购人家的事儿向二掌柜周化说了一遍。周化皮笑肉不笑地说:“那个村的质量不好,你不妨去靠山村走一趟,听说那里的大黄米质量不错。“张文萃连忙解释:“定金都交了,再改不就给店铺造成损失了么?“周化厉声说:“你说的算还是我说得算?要是买回来的质量不好,那不是损失更大。“说完这些,周化拍了拍张文萃的肩膀装作语重心长的样子说:“放心,定钱我出。年轻人,你经验少,我是怕你吃了别人的亏。“张文萃再想说什么时,周化已经背着手走进了里屋。

    张文萃带着王国生只好去靠山村。因为初夏遭了冰雹,入伏以来,靠山村一带降水较小,大黄米长得不好,质量也受到了影响。张文萃走了几家都不理想。可二掌柜周化就要买这的大黄米,这可怎么办?张文萃急得直跺脚。王国生抓起一把大小不一,质地不佳的大黄米说:“这买回去如何向老东家交代呀!“

    张文萃只好返回店铺请示二掌柜周化。周化怒目道:“要你们有什么用,去了这么长时间都没有把事情办好,老东家要是怪罪下来你们就得走人。你们不会再去别的村子看看。“这样左一次,右一趟,半个月的时间就没有了,大黄米一粒没买回来,却错过了最佳采购时间。这时周化转变了态度,允许张文萃去赵家村购买。张文萃和王国生进村一打听,普遍涨了价,再买回来也没有什么赚头。

    张文萃只好返回去向周化说明情况。只见周化把大金鱼眼一瞪训斥道:“这次收粮全都交给你操办,我只管付款,你左也不行,右也不行,老东家出门后,我什么事都得管,每天忙得没个喘口气的工夫,你们倒好,每天在外面游山玩水,花了不少的路费,还办不成事。“张文萃毕竟年轻气盛,忍不住回到:“这不都是你安排的么,我们都是按你的意思办的。“周化大怒,指着张文萃说:“这事是交给你办的,你没本事办成还倒打一耙。“周化恶狠狠地说:“你要是买不回来,就趁早滚蛋。“

    王国生赶紧将张文萃拉开,走出门外,对张文萃说:“胳膊拧不过大腿,哥哥你还是照办吧!“

    老东家吩咐购买20担大黄米,张文萃和王国生一合计,买的越多,可就赔得越多,所以就只买了10担,并从账房支出了钱款。

    老东家回来后很是不悦,但也没说什么。张文萃本想找老东家解释一下,但又怕别人说他告黑状,便压了下来。

    春节将至,老东家想进一批鞭炮、二踢脚,过年了家家都要放上几挂,听几个响,图个吉利。那时也没有烟花一类的,只有听响的。老东家就又把这项任务交给了张文萃,希望他能挣回点面子。说真的老东家真是个好人,对手下人好,有个好吃的都可伙计先来,一年四季,换季的衣服早早就给准备好,逢年过节必给红包,而且从来都是多给工钱,没有少给的时候。

    张文萃也正是看重了老东家这一点所以不计个人得失,死心塌地地跟着。

    张文萃这回多了个心眼,上哪家进货,走哪些条路线都一一进行了请示。不曾想,隔墙有耳,被周化听到了,他心里顿生一计。

    张文萃从齐齐哈尔市里进了一车鞭炮、二踢脚,刚进富拉尔基,几名警察背着枪走了过来。为首的拿着抢指着走在前面的张文萃说:“站住,有良民反映有人借着贩卖鞭炮之名私藏火药,阴谋对老百姓下手,破坏治安,所以按上头的命令,过往车辆必须全面检查。“张文萃掏出两块银元,递了上去,并对领头的人说:“这是一点小意思,老总行个方便。“为首的接过银元。张文萃以为是要放行,没想到,为首的警察挥了挥手对身后的人说:“该查还得查,给我搜。“几名警察上前一阵乱翻。鞭炮、二踢脚散落一地。二踢脚还好说,掉地下捡起来,不影响卖。鞭炮则不同,散落后根本就卖不了。看到此景,张文萃气得差点掉下眼泪。

    老东家本没有说什么,但二掌柜周化却不依不饶。他私下对着老东家说:“张文萃三番五次给店铺造成损失,如果不惩处一下岂不坏了规矩,以后如何服众,如何管理这一干人等。“老东家觉得有理,便安排张文萃去库房干些力气活。

    库房管事伙计汤显涛便让张文萃干些装车,卸货,扛麻袋的力气活。看着张文萃只是干活也不多言多语,像在生闷气,鲁浩然就开导张文萃说:“干什么活不是干,干点力气活,不用动脑筋,白天吃得香,晚上睡得好,长寿啊!要是干不过来,鲁叔有得是力气,我帮你。“

    没过两天,二掌柜周化假装到库房查看,又一次干起了挑拨离间的事。他阴阳怪气地对汤显涛说:“张文萃可是老东家身边的红人,你可不能慢待了他。要是累坏了,老东家肯定会生气的。“不说还好,这一说可把汤显涛气坏了,心想,好家伙,来到我这的都是会溜须的,我偏要给他们点颜色看看。第二天,正好来了一批急活,要把库里的粮食运走。这批粮食共有200袋,都是麻袋,每袋180斤重。

    张文萃当年正好20岁,从早上开始,一直干到中午,还没来得急喝口水,汤显涛又让他把刚到的桌椅搬到库中。在一旁站着的鲁浩然几次想要上前帮忙,都被汤显涛叫住了。鲁浩然心里想,这汤显涛嫉妒心怎么这么强,谁是新来的他就难为谁,是不是想卡点油啊!

    本文为(http://)首发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红岸风云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红岸风云》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红岸风云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红岸风云》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