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寻机暗助救国军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红岸风云第18章 寻机暗助救国军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张文萃将5000斤稻米已经收购完毕的事汇报给了韦广仁。此时,哈尔滨方面也派来了接收人员一行3人,为首那人50多岁名叫江林,是个惟利是图的家伙,在商会住得那两日,吃拿卡要无所不用其极,还要韦广仁陪着去找妓女。韦广仁只好让张文萃领着江林去富拉尔基城内的惟一一家妓院。

    在妓院内,张文萃交完钱后,一个人坐在大厅内等着,一名风尘女子吸引了他的注意。只见那名女子,身穿长裙,鬓发高高盘起,体态轻盈柔美;再看那张脸,生的是秀眉笑眼,嘴唇微微上扬。旁边站着的老妈子,看张文萃看得入神,就上前说:“这位公子,是不是相中了那位女子?”张文萃脸一红,连忙摆手说没有没有。老妈子叹了一口气说:“她叫秋艳,本名叫什么不知道,只知道她家男人是个军官,战死于沙场,所以沦落到这,不过她只卖艺,不卖身。在咱们这个小地方,会琴棋书画有什么用,也换不来钱,所以每月挣得那点钱只够混口饭吃。”这时,那名女子也注意到了张文萃,就礼貌地点了点头。张文萃连忙起身还礼,自我介绍了一番。就这样,两个人算是认识了。

    秋艳坐到张文萃的身边,给他倒上了一杯茶,问道:“听小兄弟的口音,你不是本地人。”张文萃就将自己如何到此,又是如何进的商会都说了一遍。张文萃没有成府,有什么就说什么。正要再聊下去,但听楼上房门一响,江林眯着大牛眼满意地走了出来,后面跟着的妓女整理着衣裳,也走了出来。自我感觉江林很满意的她就撒娇地说:“这位大爷,你刚才把我折腾得够呛,能不能给打个赏!”江林一听大怒,上前就是一个嘴巴,还骂道:“钱不是给了么,还要,臭婊子还想占大爷的便宜,信不信我打死你都没有人敢管。”说着又要动手,张文萃快步上前拦住,从怀中掏出些钱来,分成两份,一份给了那个妓女,一份给了秋艳。秋艳说什么也不要,张文萃便放在了桌上。然后,拉起江林离开。

    江林边走嘴里还骂个不停。张文萃心想:这个老嫖客,一边嫖着人家,一边又瞧不起人家,这人可真是的。

    摸透了江林的秉性,张文萃暗中给吴九准备了一笔钱,到时实在不行好贿赂江林。

    这一日一大早,见所需稻米已经备齐,江林便要上路。得到消息的张文萃,拿着蒙着黑布的鸟笼暗中跟着。其实鸟笼中装得既不是百灵,也不是八哥,而是两只信鸽。只等他们登船,就将信鸽放出,这样等在雅鲁河口附近村落的救国军将士就能准时收到消息,及时出手。

    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国东北后,收买船只,统一调度,对嫩江港口、航道,实行全面管制。

    来到江边码头,江林瞪着圆眼命令装船。吴九等人收买管理人员扮作船主挤在了前面。江林命令吴九等5人把船靠到码头边,装完稻米,江林一行3人登船。货船起锚扬帆顺江而下,一路江水荡漾,风光秀美。

    吴九等人哪有心思欣赏两岸山水,只等有人前来劫船,他们把白色的小旗插在船头,作为信号。

    尚未到雅鲁河口,但见两艘快船逆水而来。

    见此情景,吴九立即给其他人使眼色,故意放慢了船速。江林见船速放慢,忙问是怎么回事。吴九回道:“锚没挂住,落入江中,帆又出了毛病,只能慢行。江林把眼睛一瞪说:“那还不快修。“

    不等江林说完,对面的两艘快船已靠近货船。只见两艘快船绕过后,突然打舵,调转船头从两侧夹了上来,并抛出铁索将货船抓住。

    江林等3人刚想掏枪顽抗,就见二十几条黑洞洞的枪口对准了自己。两艘快船上的人个个都蒙着面也看不出是谁,为首的大声命令停船。

    吴九假装害怕大声求饶:“各位大爷千万别开枪,我们都上有小,下有老,一家全靠我们养活,只要留我们一条命,全听你们差遣。“其他4个人马上配合把船的速度放到了最慢,只是顺水漂移。

    为首的蒙面人用枪指着货船上的8个人说:“给我听好了,把船上值钱的东西都装到我们船上来,现在就装,快!谁不动手我毙了谁。“

    吴九几个人立即把米往两艘快船上装。江林一看斥责道:“这批粮食是上头征用的公粮,你们要是给弄丢了,就得包赔损失。吴九装作很无辜地说:“老爷你连定钱也没付,这和我们就没有关系了,你得找他们包赔损失。“说完指了指那些蒙面人。

    江林这个气呀,刚要发火,就见一个跳过来的蒙面人用枪指着江林骂道:“还不快点装,信不信我打断你的狗腿。“

    江林不敢再多嘴,只得跟着一起搬运稻米。还真是人多力量大,不一会儿,就把所有的稻米全部搬运个精光。

    那伙蒙面人还对船上的人挨个搜身,把江林身上收刮来的几幅字画和几样古玩,还有一些现金、枪支全都收走。

    吴九看两条船已经走远,就把货船停靠到岸边,将江林3人请了下去。江林大骂吴九不是东西,将他们扔在了荒郊野外,无疑于谋杀他们。吴九一听笑了,不屑地说:“你一分钱都没给我们,还连累我们挨了劫,没去官府告你就不错了,怎么还会让你白坐船,“说罢,就顺江而去。岸边只剩下江林3人,在那里无助地站立着。

    稻米丢了自然不是小事,日伪当局组织人员进行了调查,但吴九等人早已隐没山林。江林3人成了最大的嫌疑人,因为只有他知道什么时候发的船。经过一番拷问,最终没个什么结果,只好作罢。

    1936年夏季特别的热,7月的龙江大地好似蒸笼。

    一日,韦广仁手摇扇子走进商会,那些富商、老板们早就在那里等着了。康广仁开口说道:“自从本人当上商会会长以来,诸位都做了大量的工作,为商会殚精竭虑,为实业报国之理想捐款捐物,这几日正好闲来无事,不如择日大家聚一聚,也好推心置腹共商商会发展大计。因为诸位也是知道地,商会是个清水衙门,那就由本人安排大家吃顿饭,开酒馆的张行楚老板提供酒水如何?“

    张老板把嘴一撇回应道:“全凭会长做主,要多少,鄙人出多少。“可心里却没这么想,心里话:“我们这些商会会员什么好处都没有,就是往里投钱的命,你这会长也真是可以的了,节流的钱多少酒买不起,非得要我出,简直太抠了。“

    韦广仁家亲戚没有开饭店的,只好把饭菜安排在何振业开的川菜馆,毕竟女儿和他女儿是闺蜜嘛!这叫肥水不流外人田。

    当日,全城的富商、老板们齐聚在一起,五桌坐得满满的。众人一见,桌上摆的不过是些土豆丝、白菜片、萝卜汤一类的普通饭菜,终于理解了韦广仁所说的商会是清水衙门的深刻内涵。见菜上齐了,韦广仁忙催张行楚上酒。只见张行楚老板命人抬上一桶白酒,一股浓烈的酒香就飘满饭馆。韦广仁一看不是平时常喝的米酒,而是一桶白酒,就问这是什么酒。张行楚回答道:“老白干。这可是好酒啊!度数高,一杯就能让人醉,能减少饮酒的数量,达到勤俭节约的目的。“

    韦广仁也没多想举起酒杯说:“来来,诸位同仁大家共同举杯,为了让商会更好地服务大家,为了各位的实业发展前途无限,一起尝尝这老白干的滋味。“言毕,率先干了一口,好家伙,这个辣呀,一直冲上头顶。一旁的一位富商从不饮酒,就问张行楚这酒叫什么名字。张行楚在桌上蘸酒写上了三个大字:老白干。那位富商不禁脱口而出:“原来是老白干啊!“众人皆侧目。干原来在这是多音字,那位富商却念成了干活的干。

    随着张文萃与何可心交往日见频繁,两个的感情也是日益升温。张文萃20岁,何可心18岁,正值是情窦初开的年龄,除了真心实意地喜欢对方外,什么荣华富贵皆不是他们这个年龄段会考虑的问题。但张文萃始终不敢接受何可心对他的爱慕之情,因为他知道,自己是一个有家室的人。这让他十分苦闷。

    每年农历七月七日是汉族的传统节日七夕节,民间亦称乞巧日,是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这天,忙完公事的张文萃正一个人练习拳脚。韦佳慧领着一名女伴商新一起走了进来,韦佳慧将商新介绍给了张文萃,并说:“商新是教日语的老师,文萃哥可以学几句呀!现在很流行讲日语的。“张文萃一笑说:“商会有时和日本人打交道,有时还真需要学几句,好和他们据理力争。“

    本文为(http://)首发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红岸风云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红岸风云》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红岸风云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红岸风云》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