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费尽口舌方如愿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红岸风云第34章 费尽口舌方如愿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宁成子硬着头皮走过去说:“大爷,我和你说个事。”老头不置可否地抬头看了他一眼。宁成子接着说道:“我要说的就是反满抗日的事,日本人占我河山,扶持满洲国傀儡政权,欺压我国人民,实在是太可狠了,我们中国人应该团结起来,将他们赶出中国。”旁边屋里,一个村民走出来说:“你这是瞎子点灯白费蜡,那老杨头耳背,听不到。”宁成子不听则已一听差点没气过去,刚站起身来要走,就听那老杨头开口了:“谁说我耳背,我是不愿意和那些竟唠些不三不四话的人搭茬,不过小伙子,你说得对呀!我们中国人是应该团结起来,我们华夏先民是很有骨气的,当年曾发出过誓言,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只是近代的统治者无德,才造成了国弱民穷。”“这么高深的话都能说出来,看来大爷不是一般人呀!”宁成子一脸惊叹地说。

    “我是大清朝山东关内的秀才,当年家乡闹灾,民不聊生,都是为了口饭吃,才闯关东来到这的。小伙子,进屋喝口水。”老杨头客气地说。“谢谢大爷,我还真有点渴了。”宁成子边说边走进屋内,到水缸前,舀了一瓢水,咕嘟,咕嘟喝了下去。说了有一个多小时,宁成子确实有些口干舌燥。“请问咱们村谁负责维护治安?”宁成子打探着。“治安基本靠狗。”老杨头只顾编柳条筐,头也不抬地说。宁成子有点发蒙,就又问道:“这靠狗是个啥意思?”老杨头放下手中的柳条筐说:“咱们这个村穷,可也没有小偷小摸的事儿,如果一听狗叫,那准是有外人来了,所以说治安靠狗。”“那有没有人专门负责抓反满抗日的?”宁成子大有刨根问到底之势。“好像村长负责这事,不过他耳朵也背,谁愿意没事找事呀!”老杨头说。“那村长家在哪?”宁成子问。“前面那个大院套的、房子最好的就是。”老杨头用手一指。

    这一指不要紧,但见前面走来两个人,一个是本村有名的文化人那文龙,一个就是刚才那个旁边屋里的村民。那文龙也是个知识分子,气呼呼地走过来说:“谁在那宣传反满呢?本公子不服,要与你辩论一番。”宁成子一愣,心想:你有不服的权力,不过作为一个中国人就不应该跟在日本人的屁股后面。

    宁成子到底是个文化人,常言道君子动口不动手,辩论就辩论怕他何来。于是宁成子亮出自己的观点:满洲国是日本人通过武力占领,再扶持傀儡政权以迷惑世人的,违背了东北3000万同胞的意志,国际上国联也是不承认的,所以反满合情合理。那文龙则说道:“满洲国继承的是大清朝的国脉,大清朝是4万万中国人都认可的,既然大清朝是合法的,那满洲国也是合法的,满洲国将来还要一统天下,到时你都是满洲国的一员,所以你的反满根本站不住脚。”宁成子不服,反驳道:“大清朝已被民国所取代,当年清帝退位拥护民国,这是双方共同协商决定的,所以民国继承了大清朝的一切权利,包括欠的赔款。由民主共和取代独裁专制,这是4万万中国同胞共同的选择,这也是历史潮流。”“民国自成立以来,天下就四分五裂,百姓流离失所,内战不休,那帮人根本没有能力治理天下。”那文龙不屑地说。“那是大清朝专制统治留下的后遗症,民国开议会,给百姓选择的权力,这才有你发表观点的机会。要是在大清朝,你的这番言论就可以杀头了。”宁成子冷笑着说。“现在你的言论也可以杀头。不过,照你那么说,那满人治满也是我们的选择。”那文龙有些说不过,就强词夺理起来。“满人治满,地方自治这是国内百姓的权力,可现在是日本人在治满,这样的满洲还是国人的么?那个满洲国不过就是块遮羞布而已,真实的情况是满洲国是日本人的殖民地。”宁成子义正词严地说。“我不赞成你的观点,但我尊重你说话的权力。看样子,我读书少,说不过你,等我回家翻翻书,充实一下再和你辩论。”说完那文龙一个人灰溜溜地走了。

    老杨头撇着嘴说:“那小子让日本人的宣传给洗了脑,就以为日本人是来帮助咱们的,还梦想着将来建立什么王道东土,我看他不是读书少,是心眼少。”宁成子赞同地说:“要是真帮咱们,怎么不让咱们说他们的不是。”“还有一种可能,就是那小子心眼太多,谁有权势就向着谁,硬是把黑的说成白的,把白的说成黑的。说白了就是一条摇着尾巴的狗。”老杨头又补充道。“大爷还是你有见解,要是我们中国人都像你这样,小日本也打不进来。”说话间,宁成子抬头往远处看了一眼,正好看到吴九在远处向他使眼色,这时宁成子才想起来,到这来可不是宣传反满抗日的,是来引安得海出城好借机灭了他的。

    宣传快一上午了,也没有人去城里报信,宁成子觉得只能去村长家宣传了。他径直来到村长家,猛敲大门,一个中年汉子走了出来,宁成子一看正是在村头被他吓跑的人,只不过这会儿没有穿棉袄。开门后一看是他,那汉子就想把门推上,宁成子顺着门缝挤了进去。那汉子有些胆怯地说:“你怎么还找上门来,这里可是治安模范村,你要是胡来,我可报警了。”不听报警还好,一听报警两个字,宁成子开口道:“我就是来宣传反满抗日的,你要是不报警,我今天就不走了。”“你这……难道还要赖在我家不成。”那汉子心里暗暗叫苦,这回怕是遇上茬子了。宁成子与那汉子的争吵声,引来了几个村民,有个叫于得水的人,跟村长关系不错,就伸着脖子问:“胡村长,这是怎么了,这人是来寻仇的,还是来要债的?”原来村长姓胡。旁边一村民说道:“那小子是宣传反满抗日的,怎么宣传到了村长家里了。”跟过来的老杨头说道:“常言道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村长是咱们的头,自然先说服他,然后才能带领咱们一起反满抗日。”“原来你耳不背呀!不过,现在这年头可别瞎说,日本人有枪,咱们拿着锄头能斗得过他们?”于得水打断了老杨头的话。

    胡村长见村民们都围了过来,心想:这回可真是熊瞎子敲门,熊到家来了,没处退了,作为一村之长,平时自己可没怕过村里的任何人,这要是让村民看出来他怕了人家,以后这个村长就没法当了。想到这,胡村长抖擞精神,使出浑身力气用手抓住宁成子,对村民们喊道:“这小子胆敢到咱们治安模范村来,咱们大家搭把手,把他拿了报官。”村民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没有一个人动地方,正好不知谁家的婆娘喊了一声:“还不回家吃饭,卖什么呆?”众人一下子就散开了,就剩老杨头和于得水两个人站在那了。胡村长有些急了,大声吆喝道:“于得水,你还站在那干什么?还不去报官!”于得水苦笑着说:“村长对不起,我昨晚把脚脖子给崴了,实在是走不了道。”为了证实自己真的把脚脖子给崴了,于得水还一瘸一拐地走了两步。

    胡村长这个气呀!要是这帮人都跑了,他也能下来台,把宁成子请进屋,大不了招待一顿饭,说点软话,也就算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了。可偏偏就有这么两个人不走,还在那围观,这软话如何说出口。这时,屋里村长的老婆走了出来,看自家男人像抓小鸡似的抓着那个闯入院子的人,就大胆地走了出来。胡村长对着老婆吼道:“快去城里报警,就说有人在村里宣传反满抗日,被我抓住了。”那婆娘不敢不听,直奔城里跑去。这时,老杨头和于得水才反应过味来,都上前去试图拉开二人,老杨头还不住地说:“都是误会,可别太认真,村里能解决的,就别惊动官府的人了。”于得水也跟着说:“出外靠朋友,都是自家人进屋喝口水,吃个饭这事就算翻篇了。”

    宁成子假装没有力气就让胡村长这么抓着。不过此时的他心里也没底,这么闹,能把警察署署长安得海引出来么?胡村长也有些累了,他用眼睛狠狠地瞪着老杨头和于得水,心里不住地骂:你们这两人真不是东西,刚才不拦着,现在闹大了,你们才来解围,晚了知道不,以后我家要是被反满抗日的人报复,你们俩罪最大。

    刚吃过午饭的警察署署长安得海正在办公室里喝着茶水,一名警察进来报告说:“报告署长,有人来报案,说他们村有人在宣传反满抗日。”

    本文为(http://)首发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红岸风云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红岸风云》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红岸风云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红岸风云》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