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引蛇出洞诱敌来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红岸风云第33章 引蛇出洞诱敌来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张庆延不解其意,问道:“文萃哥,这两把枪是你的心爱之物,我怎么能要。”“我在城中,用它们的机会很少,你们在山里,用途可就大多了。你说的事我会想办法,但用枪肯定是最不明智的。枪声一响全城戒严,别说是人,就是一只鸟也飞不出去。”张庆延虽有一腔热血,一心要抗日报国,但阅历毕竟浅了点。

    送走了张庆延,张文萃一个人躺在炕上想:自己生在了这个时代,本想做个富家子弟,但日本人的入侵打乱了自己的生活。与马玉海、李饷等人的相识更是把自己推上了抗日卫国的前沿,现在要是收手,一来会让人家耻笑,二来也对不起马玉海大哥的在天之灵。但自己也是有家人的人,将来一旦失手那可就要连累家人的,连累自己年迈的母亲。想到这,张文萃觉得内心十分的苦闷。

    拿着双枪返回山中的张庆延,将张文萃的想法告诉了李饷。李饷坐地窨子里半天没有出声,他也想过,如果不打击一下汉奸势力的猖獗行为,那自己的存在又有什么意思呢?可一旦下手,最有可引来小鬼子的正规部队或是特战部队,想要在这温暖的地窨子里挨过这个冬天的想法可能就成了泡影。看着仅剩下的20多个弟兄,李饷感慨颇多,这些年,这些人跟着他,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没有吃过一顿饱饭,冬天冻坏手脚,夏天蚊虫叮咬,还要时刻提防日伪军的围剿,吃过的苦,受过的累是常人所不能想像的。

    黑龙江省的冬天,特别是在山里,气温时常降到零下40度,别说是露出手脚,就是出门上趟厕所的工夫也会冻掉耳朵。所以一到冬天,所有人都要穿上棉衣棉裤,戴上狗皮帽子,再围上围脖,带上棉手套,只露两眼睛,这才敢出门。像李饷他们这样的抗日志士,躲在大山里,每一个冬天都是一次生死考验。李饷的警卫员万小宝就是因为在警戒时,不小心被草爬子叮咬感染而死,年仅18岁。

    当年救国军全部撤出东北,只有李饷领着他们连坚持留了下来,为的就是有朝一日国民军打回来能做个向导。当时全连的人都被连长的行为所感动,没有人选择离去。

    走出地窨子,呼吸一下外面干爽的空气,李饷感觉精神了许多,地窨子里空气潮湿,夹杂着一股霉菌的味道,让人的嗓子很不舒服,思前想后,李饷还是决定一定要组织一次暗杀,以证实他们的存在。

    李饷决定派几个人去执行刺杀任务,手下吴九主动请战,吴九自从帮助劫了大米后,也加入了李饷的队伍,这次有机会去城里,自然主动请战。一是想看看张文萃,二是想亲手杀几个狗汉奸。人多目标大,吴九就带了手下的宁成子和高义共三个人来找张文萃。

    入城前先把枪藏在城外,然后粘上胡子,带上镜,按照定好的接头信号,吴九就在城门外的小茶馆等着。不多时,就听楼梯响,张文萃一身中山装走了上来,他来到指定好的单间推开门一看,三个长着胡子的人坐在里面,没一个认识的,张文萃觉得形势有些不对,转身就要走,就在这时,就听里面有人喊:“文萃是我,我是你大哥。”这个声音怎么这么熟悉。张文萃转过身去仔细观看,这才发现原来是吴九。

    张文萃热情地走过去说:“大哥,有些日子不见了,我还以为是张庆延约我,怎么会是你。”“怎么不想见到我?”吴九看着张文萃说。“不是,不是,只是没想到。”张文萃急忙解释。“文萃你最近的气色有些不大好,是不是生病了?”吴九觉得张文萃的脸色有些不对。张文萃叹了口气说:“前些日子,点被了些,被人家给揍了一顿,打到了心口窝,最近总觉得前胸不舒服。”“对了,听说大哥一直在山里,日子过得怎样?”张文萃问道。“别提了,天天饥寒交迫,别提多苦了,没有意志的人是绝对坚持不下来的。”吴九说。

    听到饥字,张文萃放下茶杯说:“也到了吃饭的时间了,就请几位就近到旁边的福源饭馆去尝尝本地的特色菜。”

    福源饭馆不大,只有两个单间,张文萃选了一处,4个人进去后,张文萃拿起菜单问吴九:“大哥你们想吃什么?”此时,肚里没有半点油水的吴九什么都想吃,但又不好意思开口,就说道:“随便,你请什么,我们就吃什么!”张文萃叫来伙计,点了个小鸡炖蘑菇,一个酱肘子,还要了个炒酸菜粉,一盘溜豆腐。给完小费。张文萃又问:“喝不喝酒?主食来点什么?”吴九、宁成子、高义3个人异口同声地说:“不喝酒,喝酒容易耽误正事,主食来点馒头、面条,还有包子。”“那就一样来点。”张文萃对伙计说。

    李饷治军很严,不允许手下人喝酒。相当一部分人喝了酒后,就容易惹是生非,还容易意识混乱,作为军人,头脑必须时刻保持清醒,这也是李饷等人能多次躲过日伪军围剿的原因。

    菜还没上来,馒头先上来了,吴九拿起一个放在口中就咬,嚼了几口后不住地说:“香,真香,有一年多没吃过馒头了,山里面苦呀!兄弟们真的是不容易呀!”宁成子在一旁提醒道:“大哥小声点,隔墙有耳。”菜还没上齐,3个人就先吃下了3个馒头。片刻,四个菜齐了。3个人有日子没吃过豆腐、酸菜了,都只顾往嘴里划拉。高义抬起头来利用喘气的机会说:“文萃老弟,千万别笑话我们,实不相瞒,日伪当局搞并村政策,不让我们有机会和老百姓接触,这一到冬天,我们有时只能扒树皮来充饥。”“怎么会呢!李饷大哥都和我说了,所以才特意安排你们的。”别看张文萃脸上始终挂着笑容,但心里真的很想哭。他现在特别后悔,李饷当初来时,自己怎么就没有想到请他吃顿饭呢!

    光看别人吃了,张文萃只夹了几口豆腐,来了一碗炸酱面。三碗炸酱面,9个馒头,4盘菜,3个人如风卷残云般地全都给打扫干净了。临走时,张文萃又要了30个白菜肉馅的包子,给他们拿着当晚饭。吴九说明来意后,张文萃在城外找了个小店,让吴九等人暂时住下,又忙着给他们办了几个假证,以方便他们出入城。

    这一晚,张文萃终于明白了李饷为什么要搞个定点除奸行动,那就是要证实抗日力量依然存在,民族精神依然长存,中国人的脊梁是压不弯的。同时,也是要告诉那些老百姓,日本人的统治是不会长久的。可先从谁下手呢?警察署署长安得海参与抓捕抗日志士和进步学生最积极,就先从他下手,来个敲山震虎。

    富拉尔基地方不大,警察署总共也没有多少人。别看安得海年龄不大,30多岁,但他是个有人生规划的人,之所以如此卖力,是因为有个舅舅在齐齐哈尔警察厅当差,只要自己再渡点金,就可以被提拔到省城去。

    怎么才能除掉安得海呢?在城里动手肯定是不行的,到时吴九他们根本没有办法脱身。而且这几日云层变厚,又没有风,看来要下大雪,如果不能在下雪前动手,一旦下了雪,地上就会留下脚印,也不好脱身,看来只能用引蛇出洞的办法了。张文萃与吴九再次会面,低声对吴九说:你要这么这么办,如果没人搭理你们,你们就这么办,这样才能除掉安得海。吴九听后有些犹豫,心里虽然打了个此计可行么的大问号,但还是照着去办了。

    吴九让宁成子假扮成进步学生。宁成子长得白白净净,年纪又小,又读过几年书,穿上学生装,手里拿着传单,还真像是个宣传反满抗日的。海雅村离富拉尔基最近,来回10里地,方便城里的安得海出来抓人,所以3个人就来到了海雅村。

    按照吴九的吩咐,宁成子看到村头有几个人正在那扯闲篇,就走过去大喊反满抗日!当他对着一个中年汉子说出反满抗日4个字后,那名中年汉子吓得一激灵,哎哟一声就走开了。宁成子也不管别人是什么反应,拿出传单就发,一名年龄稍大一点的村民就问:“小伙子,你这发的是什么呀?”“反满抗日的,大伯你看看,可以提高一下觉悟。”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和他搭腔的,宁成子高兴地说。“可我不认字呀!”年龄稍大一点的村民回答道。“大伯,你不认字?那你接过去干什么!别浪费了这张纸。”说完宁成子一把把传单又抢了回来。

    宁成子一进村,村里的男女老少都像躲瘟神似的,呼啦一下就散开了。就剩下一个老头还在那专注地编着柳条筐。

    本文为(http://)首发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红岸风云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红岸风云》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红岸风云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红岸风云》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