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逢凶化吉黄马褂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红岸风云第46章 逢凶化吉黄马褂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一队老百姓被迫在那等着,即使家中有火上房的急事也不让通过。老杨头悄悄地插在队伍里,不多时,就到了检查的哨卡前。钱有才看卖冰糖葫芦的老杨头刚卖了一会儿就要出城,和往日不一样,凭着他比狗还灵敏的嗅觉,觉得这老杨头有些不对劲,肯定是有事,就走过去盘查起来:“我说老头,这么早就往回赶,怎么不卖了?”老杨头翘着山羊胡子说:“老总!这天太冷,东西又不好卖,想早点收了回家暖和暖和。”苏志过来拉着老杨头就搜身,除了身上收出些零钱外,再没别的了。钱有才见没有搜出什么就说道:“老大爷,你的冰糖葫芦不是卖不出去么?那就卖给我们,说着上前就拔了一根,其他几个人也都拔了一根,就在那就着西北风吃了起来。这几个伪军也不怕把风吃到肚子里,到时跑肚拉稀。钱有才吃着吃着哎哟了一声,然后吐出颗牙来。原来早上熬糖时,因为急着入城,糖熬得嫩了些,这批冰糖葫芦有些粘牙。钱有才吐出牙后骂了一句:“这什么破冰糖葫芦,差点没让我把牙都吃进去,要是吃进去还不得咽着我!老杨头低声说:“最好咽死你!”钱有才听到老杨头在那嘟囔,觉得十有八九是在骂自己,就大声质问道:“你说什么?”老杨头改口道:“我说军爷你说得对!”

    钱有才围着冰糖葫芦架子转了一圈,总觉得哪没搜到,正要用手去翻架子上的稻草,忽听韩顺喊了一声:“抓到一个夹带袁大头出城的老太太。”袁大头就是银元,是货真价实的硬通货,在东北,一块袁大头当时相当于200元钱。钱有才就喜欢抓经济犯罪,有钱赚。这家伙强忍着笑容跑了过去。

    果然一个扎着红头巾,没有胡子,满脸褶子的老太太站在那。钱有才怒喝道:“老太太!你涉嫌走私银元,已经触犯了满洲国的法律,跟我们走一趟。”那个扎着红头巾的老太太把头巾一摘细着嗓子说:“你看清楚了再说,我是你大爷。”这么一说把钱有才给造愣了,仔细一看确实是个老头,但却没有胡子。原来这个老头是前清宫里的太监姓姚名熙,被赶出皇宫后,仗着当年捞到些钱,专门来北方旅游度假的。来到这后,正赶上天气降温,又没带狗皮帽子,怕冻掉耳朵,就到杂货铺买了条围巾。杂货铺的伙计听他说话细声细语的,以为是个老大娘,就推荐给他一条红围巾,没想到姚熙十分喜欢,就买了下来,围在头,围法也是女人的围法,又雇了辆马车出城。不巧出城时,身上钱带得多,就被这群伪军误当成了走私银元的女犯罪分子。

    这群伪军居然对自己如此无礼,姚熙气得掐着腰骂起来:“狗奴才,你知道我是什么人么?我是伺候过皇上的公公,你们如此无礼,看我不到皇上那告你们的御状。”钱有才等人听到皇上两个字哪敢再阻拦,因为他们知道宰相门前三品官,这在皇上身边的人那就得是二品大员,所以钱有才打了个立正,敬了个礼,嘴上忙说:“我们这也是依法办事。”姚熙大怒,过来就要扇钱有才的嘴巴子。钱有才反应快,脑子中灵光一现,认定这个人来头不小,可别是皇上派出来微服私访的,那可得罪不起。想到这,钱有才把手摆了个请的姿势,嘴上忙说:“大爷慢走,大爷慢走。”姚熙也不客气,扎上头巾气呼呼地就出了城。

    老杨头也想趁机跟出去,却被钱有才喊住。钱有才走过来说:“老头,还没有搜查完呢!你急什么?”老杨头慢条斯理地说:“首先,我也是你大爷,所以你也得放我出城。”“那可不一样,人家是皇上身边的人。你一个穷老百姓也想享受免检待遇,那是不可能的。”钱有才伸出一根手指头在脸前来回摇晃,意识是说不行。“怎么不一样,你看这是什么?”老杨头脱去外衣,又继续脱棉袄……站在旁边的吕奇对苏志说。“这老头不是要脱光了衣服表示抗议吧!”苏志听了吕奇的话仿佛明白了什么,说道:“我说怎么这年头有那么多人裸奔。”

    老杨头脱去棉袄,里面贴身的衬衣映着中午的太阳立时金光一闪。众人瞪大了眼睛,禁不住脱口而出:“黄马褂!”原来,老杨头贴身穿的衬衣居然是黄马褂!穿着黄马褂不是大内侍卫,也是皇上身边的红人,再不就是有功之臣。钱有才立即变了脸色,连忙拿起脱在地上的棉袄给老杨头披上,嘴里嘘寒问暖地说:“大爷天冷,别冻着。苏志!快给大爷倒杯热水来!”苏志立即进去端来了一杯热水。端起水杯,老杨头语重心长地讲起了家史:“想当年,我家先人曾带兵清剿过太平天国,有功于大清朝,所以做了大内侍卫,皇上又御赐黄马褂,世袭罔替……”大清朝与太平天国内战,双方为了笼络人心,大清朝就做了上万件黄马褂,只要有军功就赏赐,后来有些衙役身上都穿着黄马褂;太平天国则不断地封王,分封了3000多个王,结果辛亥革命一声枪响,从此海内再无王。

    听完老杨头的讲述,钱有才说:“你不但是我大爷,你其实是我亲大爷,以后大爷进出城门,只要是咱们兄弟当班,看到大爷的黄马褂一律免检。”身后的几个大爷也嚷着要出城,有的说是贵族亲戚,有的说是前朝的官员。送走亲大爷老杨头,钱有才摇头叹息地说:“今天这是掉大爷堆里去,怎么来了这么多大爷。”

    1936年的12月31日天特别的冷,北风肆虐,在室外,呼出的气都要冻成冰。这天早上,商新的母亲精神状态突然好了许多,喝了一碗粥,还看了会儿《圣经》,张文萃、韦佳慧、何可心等人都感觉有些意外。学校有课,商新早早地赶往学校上课,直到中午才回来。商新的母亲不住地咳嗽,突然一声,痰里居然带着血,血越来越多。何可心知道,这很有可能是肺里的结核或肺泡破裂了,所以才会流出血来,看来商新的母亲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到了。由于缺氧,商新的母亲意识模糊,已经感觉不到疼痛了,面部表情十分的安详。果然不出何可心预料,天刚黑下来,商新的母亲就因为呼吸困难离开了人世。临死时,她的手还紧紧地牵着女儿的手,不肯松开,生怕松开了就再也拉不到了,就再也不能与女儿相依为命。

    整理衣物时,在破棉被下,何可心发现了一封信,这是商新的母亲亲笔写下的,为了读懂《圣经》,这个病榻上的可怜女人居然学会了识字,写字。张文萃打开这封信,上面写道:新儿,我知道我们的母女之缘就要尽了,妈这一生本该是照顾你,却拖累了你,多想看到你结婚,多想看到你生儿育女,多想为你带孩子,多想和你在一起,可妈都做不到了,妈对不起你,我是一个不称职的母亲。爱你新儿,妈只能在天堂里守护着你。几十个字,字字揪心。商新看到后大哭起来,韦佳慧、何可心也跟着落泪。

    拿出装老衣服,韦佳慧、何可心帮忙穿上,可那牵着女儿手的胳膊却始终弯不过来。何可心提醒商新说:“你叨咕两句没准就能穿上。”商新哭着说:“妈!你这一辈子没穿过新衣服,这回从里到外,从上到下都是新的,一水也没洗过,妈你就弯弯胳膊穿上吧!”叨咕完,何可心又试了一次,果然,商新的母亲胳膊软了许多,一下子就穿上了这人生旅途中的惟一套新衣服。商新举目无亲,给母亲办理后事只能靠这些朋友了。韦佳慧把陈小东、林振、王国生都找来了,因为信了基督教,教友们也来了。按照汉人的习惯应该上香烧纸,请道士或和尚作法事,但信了基督教自然就没有了这一套仪式。

    当日,张文萃、陈小东、林振、王国生4个人守夜,韦佳慧、何可心各自回家,这两个女孩儿不知怎的,回家后都扑到自己母亲的怀里,把商新的母亲刚刚离世的事说了一遍。又像商量好的一样,韦佳慧的母亲和何可心的母亲都要参加葬礼。

    商新跪在灵前守了一夜,眼睛都哭肿了。

    都说入土为安,可这大冬天的要想下葬可是难上加难的事。1937年就这样无声无息地到来了,1月1日元旦,天刚亮,张文萃、陈小东、林振、王国生4个人拿着锹、镐选了一处风水宝地,开挖。陈小东一镐下去,地上除了一个白点,几乎什么也没刨下来,几个人忙了一上午,只挖了一尺来深,这么干下去不是办法,张文萃和林振抱来柴草,点燃后,将冻土化开,这样进度快了许多,一下午就把墓穴挖好。又选了个日子,将商新的母亲军葬下。

    本文为(http://)首发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红岸风云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红岸风云》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红岸风云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红岸风云》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