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入虎穴技压群匪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红岸风云第47章 入虎穴技压群匪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下葬那开,韦佳慧出钱雇来先生,又请来了吹鼓手,韦家、何家的人都来了,葬礼办得也算风光。韦佳慧、何可心两人都让商新到她们家住,但商新说什么也不去,收拾了一下曾经和母亲一起居住过的小屋后,就搬到了学校去住。

    话说新任便衣队队长黄解君接到任务后十分的上心,半个月来,把手下训练得都骂他是魔鬼。听到有关于他是魔鬼的传闻后,黄解君也不生气,就把他的训练法称为魔鬼训练法。总之这个训练方法的一条根本宗旨就是:除了每天睡4个小时的觉,其他都是训练时间,包括吃饭时间。训练内容以夜战、近战的战术和射击、刺杀、投弹、爆破等为主。

    自以为训练得差不多了,黄解君就到曲长胜那去请战,其实也不是什么请战,就是想检验一下这支队伍的行动能力,准备进山先探探路,好先把义勇军藏身的地方先找到。曲长胜一听就明白了,这是要小试牛刀了,就同意了。黄解君把21个人按三七二十一的分法,分成了3个小组。

    出发前一天,曲长胜专门在伪军营房食堂摆了三桌,上得都是些好酒好肉,所有小队长包括钱有才都到了,曲长胜身着军装,头戴军帽,举起酒杯说:“众位兄弟,明日你们就要出征,我先敬大家一杯,这杯酒是践行的酒,希望你们旗开得胜,等你们彻底剿灭了土匪,我还要给你们摆庆功酒。”伪军士气不高,都不知道为谁而战,嘴上只是哼哼哈哈地答应。只有钱有才心里高兴,这苦差事有人干就好。

    半夜,21名伪军全都化装成猎人,身上背着猎枪,腰里藏着短枪就偷偷地出了城。按照曲长胜的意思,这次行动先侦查,等掌握了义勇军的所有动向后,再开始清剿,黄解君求胜心切,一出城就变了主意,把曲长胜的话当成了耳旁风,他心里想的就是一战就解决掉山里的义勇军。进入碾子山山区后,黄解君自领一队,又让手下的冯玉璋领一队,褚辉领一队。褚辉外号人称褚大炮,就是因为打枪时手伸的每次都比别人长,所以才得了这么个外号。3队人距离一里地,开始了假装打猎,实为与义勇军决战。

    黄解君想得简单了许多,虽然知道山里不光有义勇军,还有一股势力比较大的土匪,但觉得土匪没有那个胆量与他们交手。山里的这股土匪为首的人称草上飞。这个草上飞40多岁,名叫刘作山,手下三四十号弟兄,个个都是亡命之徒,他们打家劫舍,绑票撕票什么都干,都是只对富人下手,很少难为穷人。大雪封山后,这群土匪也没闲着,依然下山抢钱,抢吃的。巧得是,与便衣队走了个头碰头。

    李饷率领的义勇军不过30多人,自从半个月前接到了老杨头的飞鸽传书后,就借着上次拔掉伪军据点时缴获的粮食和蔬菜过起了隐居生活。这些缴获来的粮食和蔬菜足够他们维持3个月,这段时间,只要没有特殊情况,所有人员尽量不出地窨子,地窨子外面也都用蒿草、树枝和山石伪装起来,如果不仔细寻找,根本不会暴露整支队伍的行踪。

    义勇军的地窨子在山区的西南侧,土匪的据点在山区的东南侧。两地相距10里地。李饷与刘作山之间也有过交往,李饷想争取这伙人加入义勇军。

    刘作山的据点在一处独自突起的高山山顶,山腰还有一处溶洞,这群土匪把溶洞开凿的四通八达,有通向山顶的密道,还有通向山脚的密道,一共有4处出口。山间只有一条小路,窄的地方只能通过一个人。山顶的据点四周都用大石头砌成围墙,墙上留有枪眼。当年地方上的民团也曾来剿过匪,但都无功而归。

    义勇军与土匪之间没有根本的利益冲突,一直相安无事。二年前,也是大雪封山之时,李饷带着张庆延拿着酒肉来到了刘作山的据点。守在山下哨卡的小喽啰不认识李饷,就上山去向刘作山报告。刘作山正和二当家的郭明利、三当家的范兴义商量着下山去打劫哪户大户人家,好多弄点钱花,听有人来访,就问手下的喽啰:“来者何人?有几个?”小喽啰回答道:“禀大当家的,来人名叫李饷,就两个人,好像也是山里的同行。”“是李饷!他和咱们不一样。就说我不在,打发他们走。”刘作山摆了摆手不耐烦地说。“是!大当家的。”小喽啰领命而去。

    李饷吃了闭门羹,也没有生气,和张庆延就这么回去了。

    三个月后,李饷再次前来拜访,此时已是4月,山上冰雪消融,朝阳处蒿子都钻出了地面,空气中充满了泥土的芳香。李饷又来到山下的哨卡前,让小喽啰通报。小喽啰不敢怠慢,噔噔地跑了上去。刘作山得知后,觉得再推脱有些说不过去,就亲自迎出门外,拱手对李饷说道:“久闻李大当家的大名,今日得见果然英姿飒爽,一表人才,快里边请。”李饷也抱拳还礼:“刘大当家的声名远扬,一直仰慕,今日才得一见,果然不同凡响。”两个人就这样一路客客气气地来到了位于山腰的聚义厅内。聚义厅其实就是个山洞。二当家的郭明利、三当家的范兴义早就恭候在那。分宾主落座后,草上飞刘作山命人上茶。

    聚义厅内吊着三支点着的蜡烛,此时正巧太阳从洞口射入,洞内立时亮了起来,小喽啰正要踩着凳子上去把蜡烛吹灭。刘作山喝令他们退下,伸手从腰门拔出驳壳枪,抬手就是一枪,将蜡烛打灭了一支。手下众人都高呼大当家的枪法天下第一。刘作山微笑着看着李饷,那意思:怎么样,我这两下子你服不服吧!李饷当然明白他的意思,也微笑着起身,掏出两把驳壳枪。那两把枪正是张文萃送给张庆延的德国造。枪好,身手自然就好。李饷双手甩枪,两发子弹就像长了眼睛一样,专打蜡烛上的火焰。两根蜡烛灭了,蜡烛却毫发未损。不像刘作山,把蜡烛打下半截,差点没点着地上的干草。刘作山的手下都高呼好枪法。个别人在心里嘀咕:一个不小心,大当家的枪法变成天下第二了。

    李饷的枪法如此精妙,刘作山不禁面露敬佩之情。二当家的郭明利抱了抱拳说:“听闻,李大当家的一心要反满抗日与我们志向不同,不知今日到我山寨有何贵干?”还没等李饷回答,三当家的范兴义不高兴地说:“有什么志向不同,不都是山里的胡子。”刘作山连忙制止说:“三当家的不要乱说,听李大当家的说。”李饷收起双枪说:“如今国难当头,日本人得陇望蜀,一心想要蚕食我中华大好河山……”范兴义打断话题问道:“什么叫得陇望蜀?”张庆延解释道:“就是得了东三省,还想要整个中国。”范兴义哦了一声,这回他可算明白了嘴上骂道:“这小日本住着屁股大个地方,却梦想着吞并全中国,真是贪心不足,他想蛇吞象啊!”郭明利则不置可否地说:“我们干得都是打家劫舍的勾当,管他谁来,只要不为难我们,我们就假装拥护。”这郭明利很识时务,就关心自己的勾当能不能干下去,是个典型的只管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主。

    一听这话,李饷正色道:“二当家的此言差矣!古人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等都是一呼百应的豪杰,面对日本人的入侵,理应挺身而出,救国于危亡,保民之平安。”郭明利敷衍道:“我们算什么呀!你看那么多官老爷都投靠了日本人,我们又能起多大的作用。”李饷道:“我们与他们不同,那些官老爷是民族败类,他们什么都爱,唯独不爱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可我们却深爱着这片土地,愿以身相报。”郭明利的话又软了许多,他为难地说:“我们这么几十号人,真有一天招惹来正规军或是日本人,我们能打得过人家么?”李饷笑了笑说:“三当家的不要长他人志气,灭自己的威风,兵在精而不在多,将在谋而不在于勇,只要我们方法得当,一定能迎来胜利的那一天。况且为国家、为民族而战,死又何惧。”李饷的话说得慷慨激昂,刘作山手下的人都面露敬佩之情。

    善于察言观色的郭明利连忙转移话题,他怕把手下人都给说动了,再跑到李饷那边去,等将来自己当上大当家的还领导谁。

    听了李饷的一席话,刘作山、范兴义都觉得这位40多岁的中年汉子真是与常人不同,他心中所想只有国家和民族,怪不得能在这难以生存之地坚持这么久。

    本文为(http://)首发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红岸风云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红岸风云》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红岸风云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红岸风云》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