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流水线的理念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明朝第一弄臣第201章 流水线的理念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第201章流水线的理念

    现下里,用外张内驰来形容南镇抚司,那是再恰当不过了。中文网与外间的杀气森寒不合,衙门里,这时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各项工程都是有条不紊的展开,最先进行的固然是裁撤工作,紧接着是平整道路,然后开始兴建住宿的区域,等这几项工作结束之后,这才重修了外墙。

    正因为是这样的一个顺序,所以外间的细作才会误解,因为他们所观察到的情况就是:在外墙重修之前,南镇抚司内只有少量的房舍和年夜片的空地,而在这些空地之间,却是挖了沟渠铺设了道路,不是修园林又是什么?

    别这些探子对建筑学只是一知半解,又无法靠近了看仔细,如果没有谢宏的解,就算是见多识广并且身处其间,技艺和眼光都极为精湛的工部尚书曾鉴,对此也是一头雾水的。

    “贤侄,当的基建理论,老夫本还心存疑虑,可待到今日再看,那理论却是不凡,否则又怎能在短短的一个月里,就已然接近完工了呢?如此年夜的工程,若是在工部调悦耳手来做,没有三五个月,是无论如何也见不得打量的。”

    与在朝堂上的木讷形象不合,此时,须发皆白的曾尚书却是满面红光,意态飞扬,他在工地各处逡巡着,揽目四顾之下,不时发出感叹。一则是对工程进度的惊异,二来是对身边的谢宏的赞叹。

    虽然衙门中的建筑都谈不上美观,外表都是方朴直正的很是机器,可这么年夜的工程,却是一个月就基本竣工了,目前已经有一些作坊开始运作,又让人如何能不震惊?

    并且,这些建筑虽然外表看来很简陋,可曾鉴却是知道,这些屋舍都坚固得很,就算比不得京城的城墙,可也相差恍如;另外,这些建筑对内部空间的利用也很不错,工匠的作坊,要的也不过就是这两条罢了。

    而美观什么的,原本也不是工坊需要考虑的,否则日后工场开始运作,烟熏火燎之下,再漂亮的装饰又能连结几天?

    “老夫原本还想着来出一把力,却不想贤侄对建筑之道竟是也如此精通,休老夫,就算比之古之名匠也不遑多让,却是让老夫汗颜了。”等走过一遍,老人更是赞不断口,摸着胡须笑道:“不过,今日一观,老夫却是年夜开眼界,也算不枉此行了,呵呵。”

    谢宏急忙辞谢道:“伯父帮得可都是年夜忙,若非伯父这些年厚积薄发,聚拢了这么多的人手,侄就算有天年夜的本领也是施展不出来。更何况,整个营造之事,侄也没怎么出力,只不过是做了规划,然后略加引导罢了,哪里能称得上建筑名匠?”

    “诶,贤侄过谦了。”曾鉴一摆手,道:“俗语虽是有云:老要张狂少要稳,可这都是针对普通人的,对贤侄这样天纵奇才的俊彦,就不适用了。”

    老人谓然叹道:“非是老夫妄自肤浅,可老夫身居高位,又策划多年,做的也不过是安设了些工匠罢了。这些人在老夫这里的境况虽是比外面好些,可技艺的精进和心中所想,与工部辖下的工匠其实也并没有二致。正因如此,老夫当日才有些心灰意冷,可如今……”

    曾鉴指指那些正在劳作的工匠,油然慨叹道:“同样还是这些人,到贤侄这边也只不过一个月,却是有了这样的精神面貌和效率,不是贤侄的功劳,又能作何解释?贤侄有点石成金的手段,那也是丝毫不为过的。”

    谢宏循着老人所指看去,也是默默颔首,当日这些工匠初至时候的景象他还记得。这些人虽然不像民间工匠那么蓬头垢面,衣衫褴褛,可精神面貌却是差不多,一个个都是死气沉沉的。

    嗯,跟宣府军中那几位一样,属于明知被卖了,还筹算帮人数钱的那种。不是傻,只是对未来失去希望罢了。

    可如今,虽是在辛苦的劳作中,可这些人都是满脸带笑,干劲十足,相互之间也没了隔阂,配合还不算默契,可是却是努力的在互相协作,跟畴前,或者跟工部、民间的工匠,确实完全不克不及同日而语。

    “其实,我年夜明的工匠是很伟年夜的。”谢宏突然感慨道:“只不过是为天下间鄙夷工匠的风气所累,这才造成了效率低下,技艺也是停滞不前的局面。非是侄有点石成金的本领,其实也不过因缘巧合之下,让他们心无挂碍,阐扬出了自家的本领罢了。”

    他的因缘巧合,实际上就是那次械斗之后,谷年夜用来传正德口谕时的失言。耳闻不如目见,众工匠对谢宏的传说风闻听了很多,心里却都是将信将疑,工匠的地位底下由来已久,天下间无不认同。

    所以,他们都很是不解,一个匠人,就算手艺再好,又怎么可能成为圣驾前的第一红人呢?可亲眼看到那场械斗的战果,加上谷年夜用的失言,这些匪夷所思的事让他们再无疑虑,谢年夜人简直是堪称年夜明第一的天子近臣。

    有了这样的认识,再加上对谢宏见识和手艺的倾佩,更有郭铁匠等宣府工匠的现身法,这些工匠无不俯首听命,就算是谢宏的叮咛违背了祖宗的规矩,他们也都不在意了。

    曾鉴畴前倒也和这些人过,要提高工匠地位,消除工匠之间的隔阂,可老人行事历来也都以稳妥为主,见效极慢,别这些底层的工匠,就算是他自己,这些年也没觉得有什么转变。

    久而久之,工匠们也就当那些话是抚慰人心的,而曾鉴也不过是个和善的店主罢了。比及曾鉴送他们来谢宏这边时,众人没精打采的也都缘由于此:归正都是当匠人,给和善的店主做活,总好过给个刻薄的做事。

    相同的话由不合的人出来,听者的反应却是完全不合。

    等他们认识到了谢宏的身份地位之后,再听谢宏要相互协作,努力提高技艺,最终提高工匠地位的这些话,众人都是很是激动,有些年纪年夜的甚至都是热泪盈眶,都鲁班祖师终于显灵,这才遣下了星君谢年夜人来救苦救难了。

    带着美好的愿景和对谢宏无条件的服从,于是,年夜明工匠真正的能力开始阐扬出来了。

    “首先,年夜家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了很多……”谢宏解释道,这点他即使不解释,曾鉴也很明白,对未来有了希望的人,和绝望的人,表示出来的主动性自然不合。

    这点是老人做不到的,若他在朝堂上不是那么谨慎,一切行为也都极为低调,只怕早就被朝野上下攻讦,然后身败名裂了。不是每个人都有谢宏这样的本领和运气的,获咎了满朝文武之后,还能活蹦乱跳的,从年夜明开国至今,他也是唯一无二的。

    曾鉴默默颔首,脸上却是在微笑着。老人不在乎名利,如果在乎,他就不会选择这样一条崎岖的道路了,对老人来,畴前又何尝不是与普通工匠一样,眼前一片漆黑,完全看不到希望呢?所以,看到谢宏做到了他未曾做到的事,老人心里只有满满的欣慰和嘉许。

    “其次,就是协作了……”谢宏的很详细,不是为了炫耀表功,而是因为他想让老人更开心一点。他是何等的观察力,虽然没有一直在曾鉴身边,可他却留意到了老人的神情,随着新的军器司的日渐成形,老人的笑容确是一日多过一日了。

    对这位老人,谢宏心里除倾佩就是敬重。

    能在这个时代里,拥有那样久远的眼光,并且默默为之努力,这是何等的魄力和睿智虽然他的努力最终只是枉然,并没有真的挽救华夏文明,他本人也湮灭在历史长河之中,却不克不及磨灭他在谢宏心中的形象。

    不是么?正是有了这样的人,华夏文明才能拥有前进的动力,哪怕这动力并没有在关键的时刻阐扬作用,可是,有努力,总比没有强

    没有谢宏的那个时空,在历史长河中,曾鉴的努力也许连一个水漂都打出来;可现在有了谢宏,老人的努力却成了谢宏坚实的基础正是因为有了充沛的人手,谢宏脑子里的见识和构想,才得以实现出来。

    “……其实单手艺,工匠中不乏高手……”谢宏不是自谦,不过如果没有见识,只比手艺,这个时代跨越他的人年夜有人在。

    尤其是专精的技艺或者水磨功夫,这都是谢宏相对的弱项,后世的手工艺很多零件用的也都是现成的,那个时候,他没预料到自己会穿越,自然也不会画蛇添足的去练习制作零件的技艺。

    “差的不过是协作罢了,好比建筑,普通的楼阁,若是规模不太年夜的话,多半一个年夜匠,带些学徒和苦力就包办了工作。他们自己不需要外人辅佐,外人想插手也插不进去。”询问加上观察,谢宏对这个时代的工匠已经了解得颇深了。

    “就算是年夜型的工程,操作起来,实际上也是差不多的。只不过是将工程划分成若干段,每一段则与之前完全一样……”

    不是谢宏乱,这个时代就算修城墙也是如此,分段包干。所以,才会有统万城的典故,即筑城之后检验的时候,用刀剑戳墙,若是戳进去了,就杀建造该段城墙的工匠。

    “侄所做的,不过是设置好了工序步调,然后根据每个人的特长,将相应的人放置在最合适他的岗位上罢了……不可是建筑,就是其他工坊,也都是依照这样的理念设置的,侄将其称之为流水作业。”

    一通百通,工序步调在后世很多行业都是适用的,无论建筑还是车间,想要增强效率,靠的就是标准化的工序和协作。将这个理念贯彻的最完全的,就是流水线

    这个发现从西方工业的早期开始,得以一直应用到了二十一世纪,正因为其科学性和合理性。

    现在,又被谢宏拿了出来,虽然暂时无法实现流水线,可这个理念却是要贯彻下去的,并且将成为军器司的核心理念。

    这个理念在后世自是人尽皆知,层见迭出,可在这个时代却是不得了,一经应用,就将年夜明的能工巧匠们的能力集合,并焕发出来。第一个功效,就是如今已经模样年夜变,焕然一新的南镇抚司,也就是新的军器司了

    更多到,地址..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明朝第一弄臣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明朝第一弄臣》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明朝第一弄臣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明朝第一弄臣》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