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七章、结识棋友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紫塞轶录二十七章、结识棋友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其实,大家对这些都很愿意知道,只是没有人愿意自己去记。实际,王儒也只是现学现卖;只不过他对数字很敏感,中学数学没有学好,实在是太冤了;初一时候成绩不错,高一也是,不知为什么,到了二年级就滑坡了。平心而论,大部分原因在于,他的身体太弱了,学习不仅需要头脑聪敏,更需要身体强健;否则不可能耳聪目明。

    即使现在,他冬天时候还因为感冒请假,卧床不起三天呢。围棋比赛后,他新找到了俩棋友。一个叫邹志敏,是他的高中不同班的同学,另一个叫甘安民。前者是去看比赛,认出来王儒;后者是随邹志敏一起来找王儒的。邹志敏主动介绍,小甘非常厉害,怂恿王儒与他试一试。王儒当然不介意试试,一试发现,确实厉害。虽然王儒自己有了不小进步,但是依旧抵挡不住对方的凌厉攻势。他最大的短板,依然还是中盘扭杀,包括后来许多年都是如此。

    而小甘只是前面非常凶猛,后半盘确实弱;问题是,你总得能够到达后半盘,才能找到对方的弱处,不是吗?而且,知道小甘后半盘很弱,那已经是数年以后的事情了。而且,这问题是辩证的,前期攻击型棋风很占优势,毕竟大家基本功都比较差。而后期,大家水平都长进了以后,攻击手们很可能又要稍微落后了;他们需要为前期的缺点买单。最终,大家无论如何,都得达到攻守平衡的程度。到那种高水平以后,各自的长处应该依旧能够保留。

    仨人认识以后,常常找到一起玩;不过,俩人都不是小甘的对手。他说,他最喜欢陈祖德的著作“当湖十局”。殷省目前围棋棋院院长陈祖德,是新殷省第一代围棋国手,是第一位能够战胜围棋强省,近邻东瀛省职业九段棋手的国手。“当湖十局”是指旧殷省清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围棋国手范西屏、施襄夏于ZJ平湖对弈,鏖战十余局,互有胜负。二人“落子乃有仙气,此中无复尘机,是殆天授之能,迥非凡手可及”。从棋局来看,关键之处杀法精谨,惊心动魄,可谓登峰造极,出神入化,将中国围棋的高远意境体现得淋漓尽致。“当湖十局”至今仍被认为是我国围棋古谱中的典范。

    清代的围棋无比繁荣,产生过许多围棋高手,其中尤以范西屏、施襄夏煌煌然踞于诸位“高手”之上。范西屏和施襄夏两位大师,无疑都是棋艺方面难得的天才。所谓“落子乃有仙气,此中无复尘机,是殆天授之能,迥非凡手可及”。说是天才,乃是就他们所能达到的高度而言,当然不是“天授之能”,而是他们努力奋斗的结果。因此,两位大师在他们成长过程中,有许多启人深思的东西,值得研究。我感觉有如下三点:一、两位大师自幼都受到围棋的熏陶,这是与他们各自的家长爱好围棋分不开的。二、都有受教于名师。三、都有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创造力,形成迥然不同的风格和流派。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缺少个性和独创性,那就不会有所成就。反之,个性愈鲜明,创造性愈特殊,成就也就愈大。围棋艺术自然也不会例外。

    殷省是围棋发源地,后来传入近邻东瀛省,由于旧殷省清代末年极度衰落,围棋在“邻省”发扬光大了;并且整体水平远远超过了殷省。以至于后来,对方的一个名为伊藤友惠的老女棋手,对近代殷省高手群,八战全胜,颜面扫地。皆因那为女棋手,只不过是东瀛省的四流棋手而已。话又说回来,新殷省成立后,几经波折,围棋水平迅猛回升。一九八五年首届殷瀛围棋擂台赛,江铸久五连胜东瀛一流高手在先,一举击破了对方狂言以三四人结束比赛的“牛皮”,并且同时完成了自己一方的及格目标;聂卫平力胜三大超一流于后,力夺擂台赛最终胜利!

    要知道,当时殷省围棋还处于追赶者的弱势一方,之前自己都不敢于预想能够夺取最后胜利;双方人们统一都认为,悬念在于东瀛省八名大高手,需要几人可以结束比赛。没有人会考虑最终胜负如何,都认为殷省必败,甚至几乎包括所有殷省人。东瀛省非常多人,对于自己一方有小林光一天元、加藤正夫王座、藤泽秀行棋圣,三大顶尖超一流上阵,都表示非常小题大做。前面五位,森田道博三段、依田纪基五段、小林觉七段、片冈聪九段、山城宏九段,每一位都是响当当的一流强手。前锋森田道博号称希望之星,未来大有可期,如今也是上升势头极猛。

    关于首届擂台赛,相关具体信息非常容易查知。由于聂卫平赢得了人们连期待都不敢兴起的,奢望一样的奇迹,殷省大地原本就即将方兴未艾的围棋热,顿时勃然兴起;人们甚至将聂卫平的胜利,与殷省女排世界大赛四连冠相提并论。而王儒他们千千万万年轻学子,就几乎都是在八五年前后,学会了下围棋。

    小甘看样子是学那本书入迷了,也就是受殷省古棋影响非常深;古棋极其好战,攻杀精彩纷呈,所谓九龙共舞那是特别恰如其分的比喻。而大多数人,都是受当时极其流行的东瀛现代围棋理论影响;讲究本分行棋,非常讲究棋理;说白了就是“爱好”和平。这两种倾向本身,并没有什么优劣之分。爱好争斗其实是人类的天性,同样人们也非常爱好和平。

    这话看似矛盾,实际却真的就是实情。就像自古以来的人性“本善”抑或“本恶”之争议一样,实际情况可能是,人类不仅仅是满足于生存,更多时候会贪图更多利益;那么不可避免就会与周围的人或其他生物甚至环境产生各式各样的纷争,这是“爱好”斗争。而人类又非常喜欢安逸,所以也喜欢“和平”。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紫塞轶录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紫塞轶录》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紫塞轶录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紫塞轶录》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