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再会桥牌(9)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紫塞轶录第八十八章、再会桥牌(9)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金庸的语言可以用“行云流水,平中见奇”一言以蔽之。金庸在行文时常会引用一些古典诗词,并运用的极富韵味,但其语言的主要魅力不在于此。金庸的语言通俗,浅显,流畅,灵活生动,没有难认的字,难懂的词和艰涩的句子,语言的动作性强,极善构筑戏剧性场面,具有一种令读者忘记或忽略文字的速度感。读金庸小说时,迎面而来的是古朴、苍劲的感觉,初看似乎语不惊人,但愈展开愈魅力无穷。金庸总是试图在作品中不说而又说点什么,那意境的升华令人如饮佳酿,读者于微醉之间已无形之中进行了一场灵魂的“加冕”。毋庸置疑,金庸的笔是灵动而又厚重的,但也诚如陈墨所言:“金庸小说的语言,之所以看起来没有什么突出的特殊,那是因为作者并不追求风格的单一性,而是进行不同方式的叙述探索,不断改进和创造自己的叙述方式及语言风格,同时不断地拓展语言的疆域,丰富小说的形式美感。”⑦如其为郭芙设计的一系列语言就不仅把她的尖酸、刻薄、娇气表现了出来,还把她对杨过既爱且恨的女人心态体现得淋漓尽致。试看《神雕侠侣》三十九回《大战襄阳》里对郭芙的描写:“郭芙一呆,儿时的种种往事,霎时之间如电光石火般在心头一闪而过:‘我难道讨厌他么?武氏兄弟一直拼命来讨我的喜欢,可是他却从来不理我。只要他稍为顺着我一点儿,我便为他死了,也所甘愿。我为甚么老是这般没来由的恨他?只因我暗暗想着他,念着他,但他竟没半点将我放在心上?’……二十年来,她一直不明白自己的心事,每一念及杨过,总是将他当作了对头,实则内心深处,对他的眷念关注,固非言语所能形容。可是不但杨过丝毫没明白她的心事,连她自己也不明白。此刻障在心头的恨恶一去,她才突然体会到,原来自己对他的关心竟是如此深切。”可以这么说,郭芙这个人物的刻画在金庸小说中是极具里程碑意义的,她的意义绝对不下于小龙女,李莫愁以及黄蓉,而大多数的读者却总是先入为主的把自己当成了杨过,而把郭芙当成了对头并对之无比痛恨,殊不知此举乃是入宝山而空回,买椟而还珠了。金庸小说就是这样:语言升华成性格,性格升华成命运,而命运反过来又影响语言,如此循循导之,步步深入。

    金庸语言不仅借助白描和心理刻画,还常随心所欲地运用各种修饰手法。记忆犹新的是《雪山飞狐》中描写胡一刀夫妇的那句话:“这一男一女啊,打个比方,那就是貂蝉嫁给了张飞……”在这里,人物形象借助语言的勾勒而显得如鱼得水,它唤起的想像与联想让读者再也抹不去对这一对夫妻的记忆。金庸的语言还很幽默诙谐。从“老顽童”到“桃谷六仙”再到“韦小宝”,这些令人捧腹的人物使得小说此起彼伏,有滋有味。他们或是成为一种意义或思维的化身,或是成为小说重要情节或线索充实小说内容,或是与叙事角度和评点相结合,不但为金庸小说吸引了无数的读者,也为这个快节奏的世界注入了一股活力。

    前面随便介绍一些关于金庸小说的一些些,说实话王儒把金庸十四部书都看了数遍,几乎都达到差不多能够复述的地步;看的时候真正有些废寝忘食。梁羽生、古龙的武侠方面成就也非常高,实际上算一流武侠作家,比前者原为不如,就略过不提了。后面的司马翎、云中岳则属于二流代表,再往后还有大批三流甚至不入流的,暂时就更不必说了。这里,其实略显刻薄了,人家陈青云、诸葛青云、卧龙生他们水平绝对不低。然而,更牛逼的是王亚峰、田威俩,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他们居然说,金庸作品逻辑不通,也就是糊弄糊弄不懂文学的大众,而已。

    王儒气结,对于这等肆无忌惮的狂妄真真无语。他对金庸武侠小说就是由衷喜欢,并非死心塌地地脑残粉;然而对如此刻薄乃至无知至极的评语,依然感到无法接受。心道,你们有多高成就,就敢这么大放厥词?很想打听打听他们的作品或者作文水平。人家倒也光棍,自称我们就是批评家兼理论家,愿意捍卫纯文学,崇尚阳春白雪,鄙弃下里巴人;另外,可能是眼高手低。王儒听到这个,好悬没昏倒;心说,你们根本不过是扒眼的不嫌注大,吹牛皮不打草稿而已,什么这个那个!用眼高手低形容,那根本是糟蹋文明用语;干脆点,完全就是癞蛤蟆打哈欠——好大的口气。

    当然了,年轻人不识深浅,那是常用的事情;可是,说这话时,已经是接近二零零零年夏天,他们喝酒时候了;那时他们都三十出头了。有什么值得一提的成就呢?说实话,真心乏善可陈;都只不过是普通老百姓。哪怕前面的三流作家的文学方面的水平,也比仨人合起来都要强出许多吧?而人家的名气、世俗成就方面就更是远远高出,完全不具备可比性。

    然而,老百姓有老百姓的生活,名人有名人的生活,各自并不搭界;也互相没有如何妨碍。同样都可以呼朋唤友,闲来喝酒吹牛、谈天说地;总而言之,吹牛皮不犯法,别吹得太大就行了。有些人,比如李某某,自称教主,开始是胡乱骗人取乐;最后竟然自己也信了,真以为自己就是救世主,然后弄出好大风波。

    其实,新的二十一世纪即将来临;人们普遍丧失了理想,不知道应该信仰什么,坚持什么。比方说,俩人胡批金庸,就是因为殷省的传统文学呈现没落趋势,渐渐被通俗的武侠文学大潮所冲击、吞噬、淹没,甚至有挤垮的倾向;他们这类文学青年心理完全不适应,心态扭曲得不行。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紫塞轶录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紫塞轶录》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紫塞轶录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紫塞轶录》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