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八章、冲击三段(13)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紫塞轶录第三百六十八章、冲击三段(13)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孔孟后人现在取名,正式订出行辈是在明朝:明初朱元璋赐孔氏八个辈字:公、彦、承、弘、闻、贞、尚、胤,供起名用。后因洪武元年五十六代孔希学及洪武十七年五十七代孔讷先后袭封衍圣公。这样就把“希”和“言”旁加上去为十个字,即:希、言、公、彦、承,弘、闻、贞、尚、胤(后清代为避帝讳,将弘改为宏,胤改为衍)。

    明天启年间,这十个字已不够用,由六十五代衍圣公孔胤植(孔荫植)奏准。后续二十个字即:“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民国八年由七十六代衍圣公孔令贻又立二十个字咨请当时的北洋政府核准公布。亦即第八十六代至一百零五代。即“建道敦安定,懋修肈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到现在为止已知最小辈是“钦”字辈。因此,不少孔孟后人从名字上就能看出来辈分大小。这并非是孔孟传人一直使用的,而是在清乾隆九年(1744年),由礼部调查整理,报皇帝钦定作为孔孟后裔行辈的顺序的。在此之前,孔子家谱非常繁芜,这个取字方法比先前大大简化,又经皇帝提倡,使得殷省其他大家族谱系的也开始效仿这种方法。

    当时的王儒,还不明白这些;就好奇地询问对方,认识不认识孔令刚?孔令新是个白净高挑小伙子,文质彬彬、不苟言笑;他淡然回答:“这两天,我听这问题听得差不多都要吐了。孔令刚我也认识,不过跟我的关系嘛,就只是两千多年前是一家;我们可以算是同辈人。还有世界冠军孔令辉,与我们也是同辈。”他这么一吐槽,王儒感觉挺不好意思的。忽然想起了,王亚峰这方面杂学挺丰富,曾经提起过,孔孟后人都有固定排行;于是赶紧忍住了后面多余的问题。

    二人的对局前半程局势一直非常胶着,孔令新的棋力几乎不逊于王儒;所欠缺的可能只是经验,尤其是比赛经验、以及实力不相上下时,彼此之间相持能力等细微的因素。棋局进入大官子阶段,孔令新退让得过多了;局面由他的黑棋略微领先转变为稍稍落后了。如果他是诸元涛、郭光辉或赵冬鸿等高手,棋局至此,胜负依旧还是很难说的;但是,孔令新自己却已经沉不住气了。王儒抓住机会,大飞伸腿侵蚀大飞的左下边边空;孔令新应对不佳,被王儒一顿乱冲,边空被破坏得几乎减少了大半,损失惨重。他一直是在追求王儒白棋接不归,无奈暂时白棋还有“多余”的一口外气。

    王儒对此处“冲突”的结果甚是满意,发觉对方居然又落了后手,不禁哑然失笑。于是,惯性地判断了一次形势,发现自己白棋盘面都反而领先于黑棋了,兴奋极了。找出了各处最大官子,比较半晌,挑选其中最厚实的一处走了。他占了一处大官子,对方迟疑一下,也占了另一处价值十目强的官子;二人各自收官,交换了几个回合。之后,孔令新继续走到了做上面;王儒极为奇怪,心道对方在干什么?仔细看看那里,这才发觉,哦,原来自己如果敢接住后面的三个残子,刚才高高兴兴地“钻进去”的那些白子,都会接不归!王儒当然不会那么傻,他只需要不接那仨残子即可。

    于是,王儒在接近自己一段连接一手,对方提掉仨子;黑棋这手棋,纯粹是后手六目;而且,之前本来就走过了一步棋;那么等于两手棋得六目,也就是收了两次后手三目棋。目前阶段,每一手都可以占六七八目官子;所以,孔令新又亏了。目前以及之后十余年,紫塞府的围棋好手们里面,计算官子基本都是以整数为单位的;意即一手棋合多少目?很可能没有人,能够计算几分之几目;如果有,那也就只有赵冬鸿一个人,有那个实力或者闲心。比如说三分之一目、三分之二目、六分之一目等等;那些东西,别人未必无法理解;却没有人有那个钻研精神。

    业余棋手里面,即使是经常参加比赛的,也有一大半人“不会数目”,不会判断形势。比如说老蒙,他自己就跟王儒说过,他也曾经尝试过;一次比赛,他也试着数一数;第一块棋,比如说是十七目;接着数第二块棋,第二块棋数完是二十二目;然后应该相加,看看合计多少。可是,但是,然而,第一块棋,到底是多少来的?完了,忘了,白数了!你可能会说,那就再数一次呀?人家老蒙沉住气,努力冷静地重新数了一次第一块,哦,原来是十七目啊。不过,第二块呢?我去,第二块棋是多少,又忘掉了!表笑,人家忘记的能力就是这么好的,绝对不会遭受失恋的折磨!

    北方人把黑熊称做黑瞎子。每年收秋时节,这黑瞎子总要从山林里走出来,到农人们的玉米地里掰成熟了的玉米棒子。见过那个场面的人说,掰棒子的黑瞎子理直气壮神态自然,好象在向农人们示威:这里祖辈都是俺的地盘,你们在这里种庄稼,俺来收点租子理所当然。黑瞎子掰棒子或者说是习惯,或者说是爱好,或者说是习性。总之掰一颗扔一颗,一路下来到了地笼头,忙活了半天手头还是那一颗老棒子,最后把它啃完了,抹抹嘴回林子里睡觉。

    有人说黑瞎子智商低,脑子忒笨,“傻熊”一词可能就是这么来的。不过很佩服黑瞎子这种精神,其一:黑瞎子注重了过程,不去在乎什么结果,在掰棒子的过程之中,它找到了自己的乐趣。其二:前面那颗永远比掰到手的这颗强,所以它努力去追求下一颗,到最后满意地吃到嘴里的那一颗,觉得是最甘美的。其三:黑瞎子懂得去舍弃,不会把到手的东西都当作宝,舍不得这个丢不得那个,让自己的身体跟精神都背上重包袱,浑身轻松走完这个过程。身无累赘心自安,只羡黑熊不羡仙,黑瞎子的心态确实值得人们学习。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紫塞轶录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紫塞轶录》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紫塞轶录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紫塞轶录》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