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四章、对决老白(36)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紫塞轶录第五百一十四章、对决老白(36)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前面说的能够叫到7红心大满贯的那副牌例,引起了王儒和王亚峰二人对自己已经研究初步成熟的自然叫牌法的改良的二梅花强开叫的前所未有的重视;其实,叫牌的前面几口完全没问题,体现了新约定的非常明显的优越之处,只可惜王儒最后一口叫牌太差了,一下子断送了前面二人辛辛苦苦营造的大好局面。教训要汲取,成功经验也要牢记。

    二人在那副牌基础上,对这部分内容进行了一番深入探讨,对于新约定本身的内涵以及与整个体系的方方面面关联理解地更进了一步。不过,王儒的体会深得多,王亚峰很可能只是比较肤浅。虽然这副牌他一点也没出错,却真的不代表他对体系理解地非常深、非常透;用王儒的话来说,他只是能力比较强,或者说有时很善于解决问题。他的问题很明确,他的心思至今仍旧并没有完全投入到打桥牌之中;不是真正热爱桥牌。他只是热爱名利,希望通过打桥牌而出人头地。

    其他人大多数也是差不多一样的心思,可是人家通常都确实非常热爱打桥牌这个项目;基本上都是很努力地在不断学习或者坚持不懈地认真研究,而王亚峰不一样;他认为自己不是还需要再学习,尤其是基本不需要再进步了;他只是需要尽可能早地“成名、成家”,成功对他而言,是必然的,是应该的;他早已经具备那个实力和资格了。说句实在的,他内心深处的想法,比紫塞府大部分高手都狂多了。而且,打桥牌的成功,不过是他要走出的第一步。

    王亚峰这些想法有什么不对吗?说真的,理论上没什么原则性错误。只有一点值得商榷,他的打桥牌水平是否真的已经富富有余?以及其他各方面水平是否早已经,如同“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一样,等待着迎接成功了呢?他过去在单位蛤蟆石小学,与大家闲聊时,曾经炮轰孟子的那段著名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说什么这一段“大忽悠”,坑害殷省诸多年轻人不浅!其实,他应该是在感叹成功的艰难。比起几千年前的上古,殷省现在的人们,想要功成名就的难度可能真的增大了许多;而一千多年前的科举制度,很可能就是这种情况的开端。

    殷省封建王朝通过设立各种科目公开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科举制创始于隋朝,形成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强化于明朝,至清朝趋向衰落。光绪二十七年(1901),武科考试正式废止,历经1300余年。科举是殷省古代读书人所参加的人才选拔考试,对殷省封建社会中、后期的政治、经济、教育、文化观念和社会风尚有重大影响。简单粗略估计,很可能是因为随着时代变迁、社会发展,殷省人口变得越来越多;社会发展迅速,对人才需求越来越大,对人才素质要求也越来越提高。如同数千年前的人们只要拥有一技之长就可以扬名立万、出人头地的情况,就从此一去不复返了。于是,科举制度应运而生。

    这个制度之所以灭亡,是因为它只适用于殷省古代的封建社会,没办法适应新时代。而新殷省建立后,于一九七七年恢复高考,同年进行改革开放。1904年,清政府在张之洞等人的主持下颁行了《奏定学堂章程》,1905年科举考试制度寿终正寝,从此殷省现代教育登上了历史舞台。直到清朝灭亡以前,高等教育的规模很小,当时高等学堂只有24所。高校招生对象为具有中等教育程度的学生。考试科目包括外语和国文以及理化、文史等文化课程。

    民国时代,各郡积极举办高等教育,大部分的郡都建立了郡立大学,到1936年全省已经有一百多所大学。由于当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基础教育还远远没有普及,因此高等教育招生的规模一直不大,到抗战爆发前全省高校招生人数不过3万人左右。当时没有现在的全省统一的高考,各所学校自主组织命题,学生可以选择报考多所大学,也可能同时被多所大学录取。当时的考试招生很灵活,不像现在如果总分达不到分数线,就算某门课考的再好也很难上大学。比如钱钟书考清华时数学只考15分,但是外语和国文很好,就被破格录取了。

    新殷省成立后,一开始也是沿袭民国时期的高校招生办法,到了1952年才建立起来全省统一高等学校招生制度。现在有不少人批评今天的高考制度,但在当时是有很大积极意义的。首先,全省统一考试招生能大大减少学生奔赴各地学校考试的成本;其次,统一高考招生也能更好的显示出公平;最后,统一高考也适应了当时快速选拔人才的需要。今天很多人还主张回到以前大学自主招生的时代,那是根本无法办到的,因为现在高校招生的规模太大,如果每个学校的自行组织考试,社会成本太高,而且无法有效实现公平。取消高考需要非常慎重,这是有历史教训的。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教育部在全省范围取消了高考,高校也停止招生。后来又搞推荐入学,上大学不看成绩,看出身。结果上大学的学生文化课什么都不懂,有的小学数学都需要补课,高等教育没有办法保证质量,直接导致人才的断档。

    1977年***出任殷省副总理,分管文教,立刻主持恢复高考。当年参加高考的人数达到570万人,录取了27万,录取率4.7%。恢复高考改变了千百万人的命运,挽救了殷省的教育事业,也挽救了整个殷省。

    77年恢复高考的时候,高考科目包括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历史,地理,政治七门学科,文科课理科都考政治,文科和理科都是考五门课,总分500分。英语是1983年才纳入必考科目的,后来理科又增加了生物科。1995年高考生物和地理被取消高考,名义上是为学生减负,结果非但减不了负,还导致学生地理和生物知识的贫乏。1999年GD实行实行3+x考试,生物和地理也在随后恢复了高考。再到后来,高考改革又搞了分省命题、高校自主招生等改革措施。高考科目也发生很大变化,而且各个省都差别很大。例如,除了语文数学和外语外,有的地方考小综合,有的地方还考大综合,还有的把学业水平测试纳入招生参考等。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紫塞轶录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紫塞轶录》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紫塞轶录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紫塞轶录》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