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八章、晋级小高(4)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紫塞轶录第八百九十八章、晋级小高(4)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三十六岁与四十八岁这两个本命年中,人心里的坎儿一般也有两种:一是自我肯定过头,觉得功成名就,前途似锦,欲望膨胀到如即将崩裂的气球而不自知;一是自我否定过头,觉得老大不小仍成不了气候,前景暗淡,对自己万念俱灰。

    到了六十岁,一个人心理上的坎儿又转化为,要么觉得难以适应新事物,沉溺于怀旧,要么愤世嫉俗,要么心灰意懒,这些心理危机又转化为生理上的疑神疑鬼,总觉得自己“不行了”,仿佛人生的幕布也将就此落下。

    想平安度过这几个心理危险期,就不能仅靠“本命红”了。刘心武先生给出了两个解决办法:一是需要周围人的帮助和扶持,二是要学会自我调节。这种对于本命年与时俱进的理解,也颇有些道理。

    上面对本命年做了一些解释,体现了一些客观情况。王亚峰二十多岁时,本来极端不信这些玩意的;如今,陷入平庸泥潭那么久也无法自拔,胸中纵有天大抱负,也由不得他不妥协。渐渐地,他越来越“迷信”。有一件事,他无意间犯了忌讳;就是躲星星这个。去年除夕那天下午,他本来准备早早回家,却还是被朋友拉去喝酒了。

    朋友答应他,最多俩小时就放他回家;说话时,刚刚还没到下午四点。朋友们说,喝完酒立即打出租车回家;这样就应该没什么的。说得挺好,“准备”挺妥当的;可是开始喝酒以后,那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很快,大家就都忘记了这话,迅速喝得忘乎所以了。等到他终于想起来,还要回家躲星星这事情时,都已经晚上八点多了。

    为此他很是懊恼,他自认为自己前半生运气极差;虽然满腔雄心壮志并没有被彻底磨灭,然而自己的期待值下限却早已经一而再、再而三地被调低。他非常不善于总结,如今逼不得已,不得不在自己身上查找四处碰壁、总是失败的原因;唯一能够明确找到的原因,就是运气,和命运。

    酒席中,王亚峰强行逼迫自己,挤出笑颜,尽力与领导们“加深感情”;说句心里话、实在话,满桌人,几乎没有他真正看得起的;王儒勉强算一个,毕竟还是自己的同伴,其他人都与他格格不入。

    杨老师认识王儒,他们家与王儒家本来是有比较密切关系的;她父亲名叫杨振华,王儒父亲名叫王树清,二老是师兄弟,在机修厂那个单位共事多年。王儒他们哥仨小时候经常去距离约有仅二百米远的,“坡下”杨大爷家里去玩;也不是特意去,都是去武烈河玩,回来时路过,再去人家疯一会。

    说起来,那是三十年前,王儒仅五六岁那时的事情;那时根本没有什么东大街,那只是西大街东面一条狭窄的土路,两侧密布着居民房屋,全是青砖瓦房。

    瓦房,殷省传统民居建筑。全国流行。此种房屋因用瓦盖顶而得名。放瓦的方法,一种是弧形瓦凹部向上,凸部向下,层层相压,在两瓦交界处,再以泥封实。屋顶用瓦覆盖的房屋,多为砖墙。殷省农村主要传统民居建筑,北方多为青砖青瓦或红砖红瓦。

    北方瓦房房顶坡度适中,一般不超过45度;南方因雨水多,坡度较北方房顶大。瓦房,是殷省传统民居建筑,体现一种素雅、厚朴、宁静之美,也是殷省传统文化的载体。如今,越来越多的老建筑消失了,曾经的文化与美好,只能在照片中追寻雪泥鸿爪了。

    房顶由三角架支撑,多用常见树木主干造(榆树,槐树,杨树等)。

    在殷省的瓦房建筑式样上,房顶屋脊上殷省的能工巧匠们通常会装上形态万千的形如鸟兽鱼等的饰物,美观大方又富含寓意,颇具殷省传统文化气息。宽敞明亮,冬暖夏凉。

    由此,还出现了一种专门的体力劳动的、技术含量极高的职业——泥瓦匠。泥瓦匠,其实简单来说就是从事砌砖﹑盖瓦、桥梁、铁路、公路等建设工作的建筑工人。泥瓦匠的工作是一种历史相当悠久的工作。

    泥瓦匠是一种技术性工作,是在掌握基本能之后的长期汲取经验后的艺术,不但要求牢固可靠还需美观有内涵,他们是建筑史上的伟大贡献者。

    泥瓦匠要求所进行的作业如砌砖、抹墙等横平竖直。横平竖直可以说是泥瓦匠最基本的从业要求。

    一般将泥瓦匠称做师傅。以前乡下的泥瓦匠师傅同卖货郎一样走东家串西家,看哪家要建房或翻修房子和土方,一般来说,农村冬季的建筑生意比较旺盛;这个季节,迎亲嫁娶的和有余钱的人家几乎都集中在这个时间建新房;一直旺要到次年春季,东家一般是挑一个吉利日,叫泥瓦匠师傅挑着工具担子上门开工,吃住在东家,做完一家的泥水活,至少得花上个把星期甚至更长的时间。

    至于旧时的乡村泥瓦匠工作,这在农村长大的人们都知道:几十年前在乡村,不论是盖土坯房、砖瓦房、甚至个别人家盖的小楼洋房,也不会像今天这样去请什么专家学者或者测工搞什么论证和测量,其建筑队伍更不是什么某某建筑公司,顶多是十里八乡临时凑到一起的泥瓦匠外加几个力工;便在几声鞭炮声中开始了建筑施工。用的都是当地的木石水土,泥瓦匠们是把泥和得越均匀越好,缝抹得越平越光越好。当地人一般或称之为“泥水匠”。

    唐代大文学家韩愈曾经为一位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写过一篇传记,题目是《圬者王承福传》。所谓“圬者”,即泥瓦匠。在韩愈眼里,这个名叫王承福的泥瓦匠工作卑贱而又劳苦。然而看看王承福的神色,似乎悠然自得,这使韩愈有些不解。通过与王承福接触,他发现王承福说的话简洁而有道理,甚至充满哲理,于是欣然为其作传。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紫塞轶录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紫塞轶录》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紫塞轶录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紫塞轶录》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