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三十四章、决一雌雄(36)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紫塞轶录第一千三百三十四章、决一雌雄(36)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明朝事例)明朝中前期,面对蒙古瓦剌人的进扰,名臣于谦在《急处粮运以实重边以保盛业疏》提到:“臣等看议得,强兵以足食为本,攘外以安内为先。”

    明末时期,明朝面对关外清军和关内李自成、张献忠等“流寇”,开始时是内外并攘,但是关内刚迫使农民军招安,关外清军就开始进扰,农民军复又反叛。

    明军在松山之战惨败后,兵部尚书陈新甲上书崇祯皇帝,要求与关外清朝议和,先安内对付农民军,崇祯也有此意,但又不愿承担“议和”的名声,命令陈新甲秘密从事。

    但陈新甲做事不周泄密,朝臣上书反对,崇祯不敢担当,于是杀陈新甲,罢议和事。

    明朝丧失了最后一次延缓危机的机会。两年后,明朝就在两线作战中亡于李自成,后人多认为这是没能贯彻“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反例。

    明末清初抗清殉国名臣夏允彝称:“我之兵力每以讨寇,寇急则调边兵以征寇,东夷急又辍剿寇之兵将以防东夷。卒之二患益张,国力耗竭,而事不可为矣。”

    (清朝事例)近现代殷省面临着双重危机。

    一方面,帝国主义通过一系列侵华战争,通过商品和资本输出,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九·一八”事变不仅加快了这一进程,而目还陷殷省于亡国灭种的危险之中。

    另一方面,资本主义的入侵摧毁了殷省传统的经济结构,使之一步步走向资本主义,形成了畸形的官僚资本主义。所以,殷省在现代化的道路上步履蹒跚,进退维谷。

    第一种危机说明,殷华民族同帝国主义的矛盾一直是近现代殷省社会的主要矛盾,因而各阶级、阶层,除个别败类,都具有救亡图存的民族主义立场;第一种危机说明,传统秩序己经崩溃,新的秩序尚待建立,因而社会动乱不己,革命高潮连绵不断。在这种情形下,统治阶级总是受到外敌侵略与内部动乱的双重威胁,不得不同时面临攘外安内的难题。

    一般而言,能同时成功地“攘外”和“安内”,本是省份政权的正常使命;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软弱的殷省统治阶级,既不能成功地“攘外”,也不能成功地“安内”。他们在“攘外”与“安内”的两难困境中,往往“两害相权取其轻”,对外妥协,对内镇压,美其名曰“攘外必先安内”。

    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在同时面临太平天国起义与英法联军的内忧外患的困境中,清政府曾坚决地同时“攘外”和“安内”,结果内乱未平却两度招致外敌兵临津京的惨祸,不得不“借师助剿”,对外妥协,对内镇压。

    在义和团运动期间,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顽固派,由于在废立皇帝问题上与帝国主义发生冲突,加上担心“丧失民心”祸起肘腋,盲目利用“义和团”,发动排外主义运动,欲“藉攘外以安内”,结果几乎招致亡省之祸。这给其后的殷省统治阶级以巨大的震撼,从此,近现代殷省统治阶级再也不敢盲目排外轻言牺牲了。

    蒋介石常说“攘外必先安内”这话,内容很多,此处略去。王亚峰这样想,心里也满满的苦涩。其实他错了,他绝不是被迫只能如此。当然了,蒋介石也是认为他舍此别无他途。

    他心里也曾预计到眼前这情况,所以说绝非没有思想准备。在他看来,外面众人,都是明显的对手(敌人);过去,老白是第一大敌,今后可能会是李红星和小金子。他觉得,外敌都不可怕。

    可怕的就是内敌。过去是柴录丰,今后肯定改为眼前这三人。第一,老孙;第二,唐飞;第三,王儒。

    他的预案中,是未来彻底击败所有外敌之后,就要轮到解决内患;而且后者任务更难,难很多。

    怎么也没想到,内患提前那么早就意外爆发,令他猝不及防,而又手足无措。

    实际上他没必要哀叹命苦,他完全不是个例。俗话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只要有人群,此类名利之争必然大有市场。反而王儒这样的,倒是极为少见,他几乎不怎么参与争夺,只是一心一意地沉浸在自己的内心世界之中。

    王亚峰经常情不自禁地对王儒大吐苦水。他煞费苦心地维持团队建设,那二位“大爷”,非但不体谅他,反而处处掣肘、时时刁难。言外之意,就是希望王儒帮他说说公道话。

    王儒总是感觉为难,一般都是含糊其辞,说不出什么子午卯酉。王儒认为,建设团队本就是王亚峰非要抢到手的事情,没有人逼他必须那样。有困难,自己想办法克服呗;自己能说什么?而且,名不正则言不顺。

    其实,这里唐飞的想法与老孙一样;王亚峰只是挂名队长,没什么可值得尊重的。不能不说,这样的想法对于团队的伤害非常大;这根本就是散伙的根源。

    之所以同意王亚峰做挂名队长,只是他们俩都懒得操心,而王儒显然不会有当领导的想法;只有王亚峰有当头的欲望,那索性就让他操劳吧。

    他们俩都是这样想,假设我愿意干,肯定是比王亚峰强多了;但没名没分没前途的,我干这个破队长做什么?

    王亚峰非常敏感,早就明白二人的看法;对此非常恼火。合着我怎么做,都是他们不满意的?

    老孙到底为什么会这样呢?忽然间“口吐真言”?

    之后,王儒常带孩子去他家串门;他对王儒说出缘由,他那样说,主要是为了刺激王亚峰;没说出来的还有,捎带着也奚落奚落唐飞;这俩队友,他真心不怎么看得起。

    他也不是很看得起王儒,不过王儒秉性温和、不急不躁,总是心平气和;尤其是后面这一点,他很赞赏。

    王儒的大部分朋友,都是特别喜欢王儒这一点;人们都不觉得他实力强、很厉害,不约而同都喜欢他的个性,愿意与他相处。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紫塞轶录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紫塞轶录》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紫塞轶录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紫塞轶录》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