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四章 永恒理想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重生之草根皇帝第三百三十四章 永恒理想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二) 科举制的生命力一个 国家的官员选 拔制度,如果 套用西方学 者的话来说, 可以视为是一 种“社会上层的再 生产”。(布罗代 尔《15 至 18 世纪的物质 文明、经济与资 本主义》:“任 何社会的基本任务就是 实现社会上层的再生产。”)那么, 在古代中国, 对于身处社 会中下层的广 大寒门庶族 而言,能够切 实获得一个公平、 公正的 发展机会 ,能够以 自由竞 争的方 式公开参 与一个 社会的“ 上层再 生产”,其意义显 然是非 同小可 的。“ 朝为田 舍郎,暮 登天子堂 ”的平 民理想, 从贞观 时代起 就有了一(618—907)种制度化 的保障,在以后一千多年 的中国社会中更是表现为 随处可见的现实。

    随 着唐 代科举 制的 确立 、完善 和全 面实 行,寒 门庶 族迅 ?崛起 ,越 来越 多的 平民子弟 通 过努 力 跻身 于 社 会上 层, 进 入 了帝 国 的权 力 中枢 , 甚至 官 拜尚 书、 宰 相。 比 如高宗 时代 的宰 相李 义 府就 是一 个寒 门出 身、“ 家代 无名 ”的 人, 他在 贞 观年 间通 过科 举考试 入仕 以后 ,担 心家 世贫 寒, 难以 跻身 高 位,因 而 赋诗 表达 自己 的忧 虑, 其中 一句 是 :

    “上 林如 许树 ,不 借 一枝 栖?” 唐太 宗 李世 民听 到后 ,当 即表 了 一个 态, 打消 了李 义府的 顾虑。

    李世民说 :“吾将全树借 汝,岂惟一枝!”(《隋 唐嘉话》)后来,李 义府果然仕途通达,位列 宰辅。

    自贞 观之后,像李 义府这种平民 子弟通过科 举入仕,最终 官居宰相、位 极人臣者已经不 胜枚 举。据 两《唐 书》列 传所 载,终 唐一 代,寒 门庶 族出身 而拜 相者 共有 一百 四十二人,其 中不入传者尚 有多名,实际 数字当不止此 。而相应时期 高门世族出身 的拜相者,只有一百二 十五人,已经低于前者。

    由此 可见,自贞观 时代起,终唐 之世,唐朝社 会已经从根本 上打破了魏 晋南北朝以来门阀 世族对政治权力 的垄断,使国 家政权向着广 大的寒门庶族开 放,在全国范 围内选拔各个阶层的 优秀人才,从而充分体现 了“机会均等、公平竞争 、择优录用”的原则。

    在隋 朝播下种子的 科举制之所以 能在贞观时期 盛开和绽放, 自然是与唐太 宗李世民求贤若渴、 唯才是举的政治理念息息 相关。

    打江山的 时候,只有得人心者才能 得天下。

    坐江山的 时候,只有得人才者才能 “安”天下!

    作为 一个兼具创业与 守成之长的杰 出政治家,李 世民深知其中的 道理—— 一个王朝如果能 够向社会各阶层 、尤其是平民 阶层普遍开放 上升之阶,并且 最大限度地获 得平民阶层和读 书人的归属感 与政治认同, 最终整合社? 各阶层的利益, 尽可能实现 社会公正,那么这个王朝 必将因此打下一个长治久 安的坚实基础。

    贞 观中 期,李 世民有 一次 目睹 新科 进士鱼 贯而 出的 盛况, 情不 自禁 地发出 这样 的感叹:“天下英雄,入吾彀 中矣!”(《唐摭言》)二百 年后的唐文宗 开成年间,诗 人赵嘏也对贞 观时代所确立 的科举制发出 了由衷的赞叹:“太宗皇帝真长策, 赚得英雄尽白头!”(《 国史补》)钱穆先生 说:“ 科举制度显然是在开放政 权,这是科举制度之内在 意义与精神生命。汉代的 选举,是由封建 贵族中开放 政权的一条路。 唐代的公开竞 ?,是由门第 特殊阶级中开放政 权的一条路。唐 代开放的范 围,较诸汉代更 广大,更自由。 所以就此点 论,我们可以说唐代的 政治又进步了。”(《中国历代政治得 失》)科举 制作为一种具 有显著优越性 的选官制度, 一经奠定便 被历朝历代所 继承,从而对隋 唐以后的 中国历 史产生 了无与 伦比的 深远影 响。一直 到公元 1905 年被 废除为 止,它在中国历史 上存在的时间长达一千二 百多年。

    一种 制度的生命力 能够如此长久 ,足见它在诞 生和确立之 初,一定有着极 大的合理性与超 前性,才能被历 朝历代的百 姓、士人和统治 阶层所信受奉 行。然而,时 代毕竟是不断发展 的,无论再好的 制度也会在 历史的变迁中 生发出种种流 弊。尤其到了 近代,当中国遭遇“三 千年未有之变 局”时,日益 僵化的科举制 再也无法适应 急剧变化的 社会需求,终于在举国上 下的口诛笔伐中寿终正寝 ,退出了历史舞台。

    然 而,谁 也没 有想 到,短 短八 十年后 ,当改 革开 放的 中国 人通 过借 鉴西 方的 文官制度, 于二 十世纪 八十 年代 建立了 公务 员考试 制度 之后, 他们 却不无 惊讶 地发现 —— 这套“先进”的西方制度 居然是渊源于中国。

    原来西方 文官制度的鼻祖,恰恰就 是中国古代的科举制。

    历史真是 充满了吊诡!

    年 ,美国人 事总署署 长艾伦·坎 贝尔应邀 来北京讲 学,他所讲 的第一句 话就是 :

    “当我 被邀来中 国讲授 文官制度 的时候, 我感到 非常惊讶。 因为在 我们西 方所有的 政治学教科书中 ,当谈到文官制度的时候 ,都把文官制度的创始者 归于中国。”

    很多 西方学者认为, 科举考试制 度是中国在精 神文明领域对 西方和世界的 最大贡献之一,是 堪与物质文明 领域中的四 大发明相媲美 的贡献。为此, 西方人把科举 制视为是“造纸术、印 刷术、火药、?南针”这 四大自然科学发明之外的 “第五大发明”。

    对此, 今天的中国人 感到既惊讶又 困惑:为 什么早在上个 世纪初就被国 人视为传统糟粕并弃之 如敝屐的科举制,居然成 了西方文官制度的鼻祖, 并且备受推崇呢?

    而更 加让人感到讽刺 的是—— 时隔八十年 后,它居然又被 我们自己如获 至宝地“学习和引进” 了回来!

    这一切究 竟是怎么发生的?

    科举制为 什么会有这么强大的生命 力?

    西方人对 它如此青睐、推崇备至的 原因到底是什么?

    中国科举 制度对西方产生的影响可 以追溯到十六世纪后半叶 。

    最早 向西方介绍中国 科举制的是葡 萄牙的两位传 教士:克 鲁兹和胡安。 前者著有《中国游 记》一 书,对中 国通过 科举考试 选拔官 员的作 法极力称 颂,后者 则在《伟 大的中 国》

    一 书中详 细介 绍了 科举考 试的 方法 和内容 。他认 为,中 国是 世界 各国中 治理 得最 好的一个,其 根本原因在于 中国具有“竞 争性”的科举 制度,通过竞 争开放一切官 职,从而利用了所有中 国人的聪明才智。

    这两 本书在欧洲出 版后,迅速流 传开来,引起 了欧洲人对中 国政治制度极 大的关注和兴趣。 据统计,1570-1870 年之间,用英 文出版的有 关中国官吏 制度和政治制 度的书籍就多达 70 余种。

    世 纪以前的欧洲各国, 其文职官员的选用办 法,要么是君主赐 官制,要么是贵族世袭制, 要么是政党分 肥制。而无论 这其中的哪一 种,都会不可 避免地导致任 人唯亲,进而引发 吏治腐败,同时 极大地压抑 人才的发展,其 合理性和公正 性显然要远 远落后于“公开(618—907)取士、择 优录用”的中国科举制。

    所 以,欧洲 人一旦了 解中国 的科举 制后,无 不交口 称赞、欣 羡不已。 他们普 遍认为 :

    这是 一种“无 与伦比 的优秀 制度”?法国 启蒙思 想家伏尔 泰说,中 国只有 通过严格 考试的人才能出 任官职,而且政治清明, 经济繁荣。另一个欧洲学 者声称:“中国通过卓越的考试制度录用 文官武将,这是他们制度 惟一不同于古今任何一个 伟大的君主国家的地方。”

    在 中国 科举 制的 影响下 ,西 方国家 在 19 世纪 前后 纷纷 废除 了那些 腐朽 落后 的制 度,开始 确立从 竞争性考 试中选 拔文官的 制度。1791 年, 法国首 先试行文 官考试, 到 1875 年文官 系统基 本形成。1829 年 ,英国为 东印度公 司选用 文职人员 实行了公 开考试 ;1855 年,英 国政府 成立? 第一个 文官委 员会,开 始推行 文官考 试,并于 1870 年正 式颁布 法令,使其规 范化和制度化。 由于英国当时 国力强盛,所实 行的文官考试 制度又较为系 统并且卓有成 效,因 而成为 其它 欧美国 家效 法的榜 样。1883 年, 美国 也建 立了文 官考 试制度, 并于年进 一步完备。

    《大英百 科全书》在 谈到英国 文官制与 中国科举制 的渊源关 系时说 :“在历 史上,最早的考 试制度出现在中 国,它用考试 来选拔行政官 员,并对已经进 入仕途的官员 实行定期考核。”孙中 山先生也在 其所著的《 五权宪法 》中说 :“现在 各国的考试 制度,差不 多都是学英国的。 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 度,原来还是从我们中国 学过去的。”

    正是 因为认识到中 国科举考试制 度的优越性, 孙中山才会 在西方“三权分 立”的理论基础 上,把考试权与 立法权、行政 权、司法权、 监察权并列,创 立了“五权分 立”的政治学说。

    隋唐 的科举制之所 以能对后世和 西方产生如 此巨大而深远 的影响,究其 原因,就在于它充 分体现了“政权 开放、机会均 等、公平竞争 ”的原则。一言 以蔽之,就是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 最大限度地实现社会公正 。

    无 论何时,“社会 公正? 始终是 人类孜 孜以求 的永恒 理想。甚 至可以 说,它是 一种超越时空、 超越国界、超越种族和文 化差异的普世价值。

    因此, 创始于隋朝、 确立于贞观 的科举制度才 能在中国历 史上传承不绝 ,并且在东西方的 文明碰撞和文化 交流中绽放出 历久弥新的光 芒。也惟其如此 ,它才会在湮 灭和消逝了将近 一个世纪后,仍 复以一种崭新 的面目重新回 到诞生它的国度 ,并以其固有 的精神和价值融入现 代社会的制度框架之中, 获得一种“凤凰涅槃”似 的重生。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重生之草根皇帝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重生之草根皇帝》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重生之草根皇帝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重生之草根皇帝》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