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奉天殿圣谕圣旨 点将台派将点兵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秦阳无雪第六十四章 奉天殿圣谕圣旨 点将台派将点兵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梅殷首先说话:“臣以为平叛之事可派秦阳亲王担当主帅,再派一人辅之。北方之事,可派卫国公邓愈之子邓铭以协防北平府之由带兵北上。自从锦衣卫被先帝废除之后,邓铭一直赋闲在家,此次正好命其带兵。”

    “仲璟以为如何?”朱允炆询问刘璟。

    “秦阳亲王担当主帅固然好,”刘璟紧皱眉头,思索再三,“可是秦阳亲王多年征战以至于伤病缠身,作为主帅恐怕力不从心。”

    “那刘大人以为派谁去才好?”梅殷问道。

    “皇上,梅指挥使,”刘璟边说着边一一向二人拱手施礼,“臣以为,此次平叛主帅可由秦阳亲王之子秦阳郡王朱千傲担当,副元帅可有在京的平羌将军宁正担任。秦阳郡王通晓兵书,武功卓绝,这么些年又在秦阳亲王身边耳濡目染,可担此重任。宁将军性格沉稳,胆略过人,又随先帝征战南北,再者宁正在担任四川都指挥使的同时,又暂理陕西都指挥使司的军务,所以他也是上佳人选。”

    “王兄和宁将军着实不错。”朱允炆甚是同意。

    “秦阳亲王可担当前线粮草官,掌军中粮草大事又不用来回奔波。协防北平府之事,邓铭足以。”刘璟继续将话说完。

    朱允炆大悦:“如此甚好。刘卿现在就去拟旨。荣蘅。”

    “奴才在。”司礼监总管大太监荣蘅听到皇上叫他赶忙应声。

    朱允炆道:“你派人传朕的旨意让百官上朝,梅殷派禁军护送。”

    “奴才遵旨。”荣蘅应道。

    “臣遵旨。”梅殷应道。

    他们二人退去之后,朱允炆继续对刘璟说道:“粮草的筹集与押粮官人选,朕以为……”

    半个时辰之后,所有官员在奉天殿上朝站定。

    随着一声“皇上驾到”百官开始朝拜。百官之中有一人是无需跪拜的,那就是秦阳亲王朱樉,也就是朱允炆的二皇叔,因其年事已高,又有伤病在身。还有一人虽是跪拜,但只是单膝,此人正是秦阳郡王。一是因为他比朱允炆年长,且性格孤傲,朱允炆特许不用全礼参拜,二是因为他中毒在身,也是朱允炆体谅。

    朝拜礼毕,朱允炆首先说出半夜突然上朝的缘由:“深夜让诸位卿家进宫确实是有紧急军情要说,二更时分朕接到洮州八百里加急,洮州西番十八族叛乱,洮州被攻破,朵甘卫也被攻破,朵甘卫指挥使、指挥同知、指挥佥事等数十位将领全部死在叛乱之人手中。现在西番重兵围困岷州卫,军情紧急。”

    兵部尚书战铖问道:“皇上,此次是哪个部落叛乱?”

    朱允炆道:“是朵甘之地的木曲部落。目前只知道是这一个部落叛乱,其他部落还不知道会怎样。”

    “臣以为,”战铖说道,“西番屡次叛乱,屡禁不止,一方面是西番民风彪悍,另一方面还是军队管理力度不够。此次平叛,除了派大将前往之外,还需要一位卓越官员一同前往,以便在叛乱平定之后适时的管理西番,管理洮州。”

    朱允炆道:“此次西番叛乱,也是朕的疏忽。前段时间朕命暂代陕西都指挥使司军务的宁正回京,这才使叛乱之人有机可乘。”

    吏部尚书严震道:“官员调动乃是常事,既然他们想造反,总会找到机会的。皇上无须自责。臣这有一位人选,刚好符合战尚书的要求。此人乃是彰德都指挥同知李达。李大人刚到彰德上任不久,但政绩斐然。”

    朱允炆道:“既然如此,就命李达担任洮州卫指挥同知,平叛之后再做定夺。”

    “臣来之时看见刘大人已在宫中,皇上是否已与刘大人商议除了对策,若有圣旨,还请皇上示下。”兵部尚书战铖回应皇帝朱允炆。

    朱允炆道:“之前朕确实已于刘、梅两位大人商议过了,此次让诸位卿家进宫就是想让你们看看商议的是否合理,不合理之处但说无妨。”

    百官回道:“臣等遵旨。”

    朱允炆又道:“本来是想让秦阳亲王挂帅平叛,但考虑到皇叔年事已高,所以刘大人就提议让秦阳郡王挂帅,平羌将军宁正领副帅。诸位以为如何?”

    朝堂之上,朱允炆虽说是征求大臣们的意见,但是谁都清楚刘璟和梅殷在朝中的地位,征求其实就跟直接下旨没什么区别。所以所有人都不敢有什么不同的意见,只是一个劲的说“皇上圣明”之类的奉承话。最后还是按照最终流程直接下旨。

    朱允炆见没有异议,道:“好。既然诸位卿家没什么异议,那就宣旨吧!”

    “奴才遵旨。”大太监荣蘅赶忙应道。

    百官跪拜,荣蘅宣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西部番族之地,民风彪悍,不受约束,常以聚居滋事。归附大明以来历有反叛之心,反叛之举。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必不同心。今又有西番叛乱,夺我朵甘、洮州两卫,杀我大明将士军民无数,且重兵围困岷州。朕深感西部子民之困苦,故此决定派兵平叛。封秦阳郡王朱千傲为征西元帅,领兵十万出征平叛:封平羌将军宁正为副元帅,从旁辅之;封秦阳亲王朱樉任前线粮草官,总督前线粮草事宜。命户部侍郎方数为筹粮官,筹措、调派粮草运往前线。封宁正之子宁清、宁泽为押粮官,押运粮草。命晋郡王朱齐钧领兵十万,屯兵紫金山,与京卫指挥使梅殷共同防卫京城。命邓铭领兵十万,北出紫荆关,助燕王协防北平府。钦此。”

    百官接旨,礼毕退朝。

    回到秦阳王府已是将近五更,王府内各院奴仆都陆续起床。自老王爷和两个儿子进宫之后,邓王妃和王王妃就再也没睡。此时两位王妃都坐在正堂内,看着外面漆黑的夜色,静静地等着。两个女儿和三子却都还在房中睡着,没有惊动。看见王爷和两位公子回府,家丁、丫鬟赶忙迎上,迎回府中正堂。

    朱千傲、朱千墨见到母妃纷纷施礼。朱千傲对邓王妃道:“母妃,夜深寒重,早些回去休息吧!明天孩儿就得去点兵了。这一仗孩儿大约要去百余天,若是战事不明朗,可能时间会更长。”

    邓王妃道:“这么长的时间你的身体怎么吃得消?再有,每月十五毒性加重怎么办?”

    朱千傲安慰道:“母妃放心,孩儿体内的毒性一直都在减少,再加上之前师父送来了《易筋经》,孩儿加紧修炼,等到下个月十五日,就算没有八大总管的帮助,孩儿也能自行克制毒性。还有岐大夫给配的药,肯定没事的。母妃不用担心。”

    “可是……”

    邓王妃刚想接着说,被老王爷制止了:“你就不要啰嗦了,孩子自有孩子的事情,国家有难,就应该上阵杀敌。好了,赶紧回去休息吧!”

    王王妃对儿子朱千墨也是疼爱有加:“冲锋陷阵,刀枪无言,母妃实在是放心不下。”

    朱千墨道:“母妃放心,有父王和大哥在,一定会没事的。夜深了,我扶您回房休息吧!”

    老王爷和两位王妃离开正堂,朱千傲也回到房间休息。

    第二天清晨,朱千傲用过早膳之后来到校场,点兵派将。

    朱千傲身穿金色铠甲,左手握着悬挂在腰间的腾空宝剑剑柄,站在点将台上,威风凛凛。台下有百员战将、十万雄兵。

    随着旁边响起一声“点将”,朱千傲开始点将:“陕西都指挥使、平羌将军宁正,任征西副元帅、左军主将,统步兵一万,骑兵五千;秦阳王府左相金石朝,任右军主将,统兵一万,其子金镇任右军副将;秦阳王府主将车乘,任前军主将,统步兵一万,骑兵两千;永阳郡王朱千墨,任后军主将,统步兵一万,骑兵三千;秦阳王府副将夏侯商任前部正印先锋官,暴军任副先锋官,统兵五千;陕西都指挥佥事宁清、宁泽,任押粮官,统兵五千;本帅位居中军,统兵四万。

    诸将士,山河锦绣,怎容践踏?先帝高义,为民请命,征战十余载,解民于倒悬。百姓安定三十余载,人人庆幸盛世降临。如今却有番族于西地叛乱,星星之火,若不及时扑灭,大有燎原之势。你们可有想过,我等正值壮年,若无所作为,怎忍父母双亲又一次陷入战乱之苦?你们可有想过,若无作为,膝下幼童,战乱劫难之际,能有几分幸运安身立命?你们可有想过,我等若无作为,危国之下,可有完家?”

    朱千傲的几个问题,让台下十万雄兵群情激奋,异口同声的喊出了一个字“杀”。十万人的怒吼,震天动地。朱千傲拔出宝剑,跟他们一同喊着。看着台下的兵士,朱千傲心里道:士气盛,此兵可用。

    点将派兵之后,大军随即出征。皇帝朱允炆,带着总管太监荣蘅,在朱齐钧、刘璟、梅殷等人的陪同下,站在高高的城楼上目送朱千傲等十万大军出征。

    从应天府到岷州卫有两千多里路,按照行军每天六十里至一百里的速度,整个大军走了将近一个月。中途先到秦阳亲王朱樉的藩地长安府修整一天,随后赶赴岷州卫。

    【诗曰:】

    【熊熊之火燎原势,】

    【我等壮儿怎袖之?】

    【为国为家出征曲,】

    【封妻荫子夺功名。】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秦阳无雪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秦阳无雪》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秦阳无雪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秦阳无雪》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